-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41
- 8
- 4
- 2
- 9
- 8
- 5
- 3
- 3
- 22
- 13
- 7
- 6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刘伟志 刘晓虹 等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22卷11期 12-13,15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讨大学生中英双语语义表征的形式.方法采用跨语言的启动效应范式.结果启动刺激(中)对目标刺激(英)产生了显著的跨语言启动效应.结论对于中国大学生程度的中英双语者来说,其语义表征是共同表征和存贮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文春 丁雪华 等 《心理研究》 2018年11卷5期 418-425页
【摘要】 采用短时启动范式和范畴判断任务,考察熟练潮州话-普通话双言者在听觉条件下的语义通达机制.研究结果发现,启动词均促进了与其有高语义关联的目标词的语义加工,产生了显著的语言内和跨语言(语言间)启动效应;潮州话启动潮州话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短于两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Yoon HoYung 李程程 等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6年14卷2期 207-213页
【摘要】 关于语义水平的重复知盲效应一直存在争论.本研究考察非平衡韩-汉双语者在语言内和语言间词义水平的RB效应.实验1采用韩语双字词为实验材料探究韩语语言内的RB效应,结果表明在韩语词汇水平存在RB效应.实验2采用两个关键词为韩语(R1)和汉语(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晓雷 王永胜 等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5年13卷6期 737-743页
【摘要】 使用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实验范式, 考察熟练和非熟练藏-汉双语者的语义和词汇表征的特点. 在完成语义判断任务时, 被试在测验阶段对已学词的反应时显著短于未学词, 且熟练和非熟练藏-汉双语者都表现出明显的同语言和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 在完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娟 吕勇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8年6卷1期 75-80页
【摘要】 脑科学研究表明.分类中对物体的知觉表征激活颞下叶皮层和颞中区等区域;语义表征激活前额皮层等.语义加工和知觉表征相互作用的脑机制表现为额区与视觉区域间信息的传递、提取.分类策略主要有规则策略和相似性策略两种.规则策略激活额区等广泛区域;相似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麦穗妍 陈俊 《心理学报》 2014年2期 227-237页
【摘要】 采用听觉跨语言启动的语义判断范式,考察非熟练潮-粤双言者的两种方言之间的语义通达方式。结果发现,无论是以潮语词为启动词,还是以粤语词为启动词,当二者具有翻译关系时,启动词均促进对目标词的识别,但 L1对 L2的启动量比 L2对 L1的启动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俊华 张大均 《心理科学》 2006年29卷3期 752-754,743页
【摘要】 语义启动是研究语义表征的主要范式.在过去的30年里,通过对语义启动效应的研究,词汇的语义表征理论也从符号联结发展到神经联结,其影响因素也逐步重视多方面的交互作用.究其问题,已有研究还存在很多不一致的结论,对语义内在的表征机制和学习机制缺乏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维聪 杨婷 等 《心理学报》 2024年56卷5期 542-554页
【摘要】 通过行为与脑电实验技术,比较外语词汇学习过程中,语言符号与知觉符号表征对词汇记忆编码与再认的影响过程,从而考察语义表征对词汇习得的影响机制.行为结果表明,语言符号与知觉符号表征条件下被试对词汇学习效果的主观判断无显著差异,但后者比前者有更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嘉浩 赵国钰 等 《心理科学进展》 2023年31卷6期 中插4,1003-1019页
【摘要】 人脑如何表征语义信息一直以来是认知神经科学的核心问题.传统研究主要通过人为操纵刺激属性或任务要求等实验方法来定位语义表征脑区,这类方法虽然取得了诸多成果,但是依然存在难以详细量化语义信息和语境效应等问题.基于语义的分布式假设,自然语言处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包寒吴霜 王梓西 等 《心理科学进展》 2023年31卷6期 887-904,中插1-中插3页
【摘要】 词嵌入是自然语言处理的一项基础技术.其核心理念是根据大规模语料中词语和上下文的联系,使用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算法自动提取有限维度的语义特征,将每个词表示为一个低维稠密的数值向量(词向量),以用于后续分析.心理学研究中,词向量及其衍生的各种语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嘉煜 孙婷婷 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36卷20期 3436-3439页
【摘要】 目的:基于知觉符号理论探讨非流利型失语症患者语义系统知觉符号与结构表征的通达情况.方法:纳入非流利型失语症患者14 例与正常受试者30 例,通过图词匹配任务、图片范畴判断任务与单词范畴判断任务进行评估,收集任务数据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各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嘉煜 程文文 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1年36卷10期 1240-124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非流利性失语(non-fluent aphasia)患者语义系统的基础表征形式,为非流利性失语康复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基于句图再认范式的单因素被试内两水平设计,通过E-Prime心理学实验软件呈现任务,对10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诸洋 张凯慧 等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2年20卷6期 747-752页
【摘要】 汉语双字词能够引导客体注意的分配,其强度会受双字词词频大小的调节.已有研究发现高频双字词能够产生客体注意,但低频双字词却无法引导客体注意的产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在于不同词频的双字词在心理词典中的表征强度存在差异:高频词的客体表征强度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静 柳妍 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1年17卷3期 201-203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物体颜色知识和运动知识在大脑中的表征关系.方法 对39例脑损伤患者和39例正常对照组进行颜色知识属性判断测验和运动知识属性判断测验.对数据进行群组分析和个体分析.结果 群组分析显示,患者在这两个任务上的正确率显著正相关;个体分析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晶晶 徐昊骙 等 《心理学报》 2019年51卷9期 982-991页
【摘要】 感觉记忆能够以特征形式构建对视觉对象表面信息的表征,然而对于具有重要意义的潜在抽象信息,尚未有研究考察其是否影响感觉记忆的视觉表征.结合掩蔽技术与部分报告法范式考察了感觉记忆的视觉表征中是否包含语义信息.以阿拉伯数字作为目标,实验1与实验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子勋 陈科良 等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6年24卷2期 139-145页ISTIC
【摘要】 目的 通过对语义痴呆病例的研究进一步验证颞叶前部与模块特异性脑区间的语义功能网络.方法 收集16例语义痴呆病例的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和结构MRI数据,以及对应各模块范畴的行为任务成绩.以患者大脑颞叶前部损伤最严重点为中心构建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腊琼 毛善平 等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6年23卷1期 1-5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语义记忆障碍的特点,揭示语义知识在大脑中组织的性质.方法 对43例AD患者及28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一般认知功能测评和语义记忆评估.语义记忆评估选用常见的有生命类及无生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静宇 汤春明 等 《嘉应学院学报》 2018年36卷3期 71-75页
【摘要】 采用跨语言语义启动范式,考察熟练客家话-普通话双言者的语义通达方式.结果发现,当启动词与目标词有翻译或语义联想关系时,启动词易化对目标词的语义加工,且两种方向的启动量不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对熟练客-普双言者,客家话和普通话的词汇表征和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勇 李诸洋 等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8年16卷3期 295-299页
【摘要】 已有研究表明,除自下而上因素外,自上而下因素也能够对客体知觉起到调节作用,从而影响注意得分配.本研究以不同词频(高频和低频)得汉语双字词为实验材料,采用双矩形线索范式变式考察不同语义客体表征质量对基于语义客体注意效应得影响.结果发现,在高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玲燕 田朝霞 等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3年11卷4期 569-574,576页
【摘要】 关于汉语合成词的表征方式历来存在争论:是分解式表征还是整词式表征?文章阐述了整词式表征存在的心理可能性和实验证据,并指出该表征由语音、语义和字形三种不可分割的表征形式构成.前人研究表明,合成词在语音和语义层面可能拥有整词表征,但目前鲜有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