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2
- 22
- 18
- 12
- 7
- 5
- 4
- 3
- 13
- 10
- 9
- 8
- 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邓洪 钟占友 等 《生物多样性》 2025年33卷1期 93-10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斑鳠(Hemibagrus guttatus)被誉为"珠江四大名鱼"之首,然而在梯级开发、水体污染、过度捕捞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其野外资源量严重衰退,并于2021年2月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了能够有效支撑斑鳠种群的科学管理与保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顾伟玲 彭晗琪 等 《上海预防医学》 2024年36卷6期 559-562,56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基于微卫星遗传标记法对浙江省嘉兴市不同有螺环境的湖北钉螺进行基因分型,开展群体遗传学分析,探讨钉螺存在或扩散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监测和控制钉螺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嘉兴市2022年重点有螺环境的平湖市姚浜(YB)村和三兴(SX...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娟 杨琳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16年27卷12期 3013-3015页PKUCSCDCA
【摘要】 目的 为菘蓝优异资源的鉴选及地下部分性状间接选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随机区组进行田间试验,结合方差、差异显著性及遗传相关分析方法对三个不同来源菘蓝的主要形态学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播种后57~ 87d为菘蓝旺盛生长期;河北种质叶长、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贺雨婷 导师:周伟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2022年
【摘要】 钟花报春作为多年生草本,隶属于报春花属钟花报春组,在喜马拉雅山脉以及横断山区广泛分布,属于典型的高山类群,这也为研究该地区从第四纪到现在时间段的物种分化和迁移路线提供了理想的材料。本文选取钟花报春为研究材料,共选取分布于西藏、云南和四川的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邓羽 导师:何舜平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博士) 2022年
【摘要】 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和比较基因组学方法的成熟,为物种进行全基因组水平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趋同演化通常指远缘物种在相似的选择压力下演化出一系列趋同表型,是自然界中生物适应性演化的有力体现。从趋同演化的角度去探究生物对极端环境适应性演化的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智 导师:刘焕章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博士) 2020年
【摘要】 生态进化动态(Eco-evolutionary dynamics)理论综合了进化生物学与生态学的思想和方法,对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维持机制进行研究。从生态进化动态的观点来看,进化和生态适应可以同时发生,并且可能是在很短的时间段内发生。进化和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鲁豪杰 导师:刘凡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物学 生物信息学(硕士) 2020年
【摘要】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挖掘与特定表型相关联的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在精神分裂症、二型糖尿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馨慧 导师:简曙光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态学 生态学(博士) 2019年
【摘要】 气候变化和地质事件对物种的地理分布、物种形成和进化历史具有重要的影响。历史进程(如冰河时代)在现存植物的遗传结构和居群动态留下深刻的印记。苏铁类植物是最古老的裸子植物,具有重要的科研、生态和经济价值。目前,全球苏铁植物均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贺玉姣 导师:苏建平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博士) 2018年
【摘要】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m。高原在第四纪经历了数次隆升事件,其中昆仑-黄河运动使得高原的大部分地区上升到3000m,高原进入冰冻圈。加之全球气候的变化,青藏高原的气候在第四纪进入了冰周期,同时高原的隆升也造就了复杂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姝妮 导师:柳红 中国科学院大学 药学 药物化学(博士) 2018年
【摘要】 本文在综合运用传统药物化学设计理论、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和现代有机合成技术的基础上,开展了LSD1与NSD2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药理活性研究。同时开展了基于新型手性配体构建镍螯合物动态拆分C,N-非保护的非天然α-氨基酸以及β-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杨雪洁 导师:裴端卿 陈捷凯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博士) 2018年
【摘要】 2006年Shinya Yamanaka用四个转录因子(Oct4/Sox2/Klf4/c-Myc,OSKM)将小鼠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胚胎干细胞样(Embryonic Stem Cell-like,ESC-like)的细胞,这种细胞被称为诱导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FAROOQ S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25年41卷12期 168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肠道的初始微生物定植来源于从母体肠道、皮肤和阴道传播的微生物.随着肠道微生物组的演化,少数传播的微生物会持续存在一生.了解母婴肠道微生物组和抗生素耐药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传播的影响,对于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殷斯 杨依婷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25年49卷2期 308-31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中国西南山区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复杂的地形地貌促进了种群的隔离分化,形成了丰富的物种.魔芋属(Amorphophallus)植物是原产中国南方地区和中南半岛的重要经济作物,物种和种群呈间断分布.魔芋属物种自然种群的种群动态历史和遗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东 李焕龙 等 《生物多样性》 2025年33卷2期 166-17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物种的基因组大小反映了基因组扩张和收缩机制之间的动态平衡,其受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等多重因素影响.关于基因组大小与性状关系的研究成果众多,但尚缺乏系统性的梳理和总结.本文总结了植物基因组大小与41个性状之间的60种不同关联,并尝试将这些性状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冯秀彦 导师:龚洵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物学 植物学(博士) 2016年
【摘要】 叉孢苏铁复合群(Cycas segmentifida complex)包括已正式发表的8个种,即隆林苏铁(C.longlinensis H.T.Chang et Y.C.Zhong)、贵州苏铁(C.guizhouensis K.M.Lan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殷恒霞 导师:马小飞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态学 生态学(博士) 2016年
【摘要】 亚洲中部干旱区(Arid central Asia,ACA)的形成和演化是第三纪以来最重要的地质事件之一,被认为与青藏高原隆升及现代亚洲季风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也是目前地学领域研究热点之一,但是ACA以及东亚季风系统的时空演化对荒漠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赫佳 导师:王中生 南京大学 生态学 生态学(硕士) 2016年
【摘要】 琅琊榆(Ulmus chenmoui)、醉翁榆(Ulmus gaussenii)均为榆科(Ulmaceae)榆属落叶乔木,为我国狭域分布的特有树种,主要分布在安徽滁州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琅琊榆、醉翁榆集中分布区均为核心景点,树下地表固化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周天和 导师:郭宪光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硕士) 2016年
【摘要】 线粒体基因常作为进化分析如多样性评估、系统发育和谱系地理检验的首选分子标记。对线粒体基因及其基因组的研究也一直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蜥蜴,作为地球上广泛分布的爬行动物之一,由于相对有限的扩散能力和特殊的栖息地要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