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64
- 10
- 5
- 30
- 18
- 12
- 4
- 2
- 37
- 22
- 14
- 14
- 9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程淑华 张心雅 等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2年30卷9期 1296-1300页ISTIC
【摘要】 目的:考察错失恐惧对大学生低头症的影响,探究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问题性网络使用在大学生错失恐惧与低头症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法对黑龙江省两所高校350名在读学生进行调查,并对所得数据运用SPSS和Amos分析处理.结果:①错失恐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思硕 耿晓伟 等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5年33卷8期 1268-1274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究中学生归属需求与问题性网络使用之间的心理机制,探究羞怯与孤独感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归属需求量表、羞怯量表、UCLA孤独量表、问题性网络使用量表,对2071名初高中生(平均年龄为15.10±1.57岁)进行调查.结果:①控制了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美 陈段段 等 《心理科学》 2025年48卷2期 346-358页
【摘要】 研究探究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个体和正常使用个体对社交信息注意偏向的特异性加工模式.实验1通过点探测任务探讨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个体对社交信息的注意偏向行为特点,实验2结合点探测任务和眼动追踪技术,进一步探索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个体对社交信息注意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齐怀远 李江勇 等 《心理科学》 2025年48卷2期 435-446页
【摘要】 缺乏未来的远见与思考是问题性网络使用(problematic internet use,PIU)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未来思维与PIU的相互作用尚不清楚.研究使用网络分析方法探讨未来思维的认知(未来情景思维、未来自我连续性和延迟折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子豪 郭成 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5年9期 19-23页
【摘要】 为探讨认知重评在学业压力与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情绪调节问卷和问题性网络使用量表对四川省2901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学业压力与问题性网络使用呈显著正相关,与认知重评呈显著负相关;认知重评与问题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大志 姜文龙 等 《军事护理》 2024年41卷4期 1-6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识别本科护生问题性网络使用(problematic internet use,PIU)转变模式,分析不同转变模式与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关联.方法 便利抽样选取901名本科护生为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美琪 卢家楣 等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32卷12期 1914-1920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问题性移动网络使用与大学新生学业适应的关系,考察负性情绪和情绪调节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学生问题性移动网络使用行为量表、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超简抑郁焦虑筛查量表和情绪调节量表对955名大一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①问题性移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诗萍 林文煜 等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42卷15期 157-160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医学专业大学生社交焦虑与问题性网络使用间的关系,为提高医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医学院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交往焦虑量表、问题性网络使用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医学专业大学生社交焦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泓懿 张珊珊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3年31卷10期 1588-1594页ISTIC
【摘要】 目的:识别不同学段中学生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的潜在类别,并分析其与抑郁情绪的关联.方法:选取1079 名中学生,使用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问卷、流调中心抑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潜在剖面分析及稳健三步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①初中生与高中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志伟 刘寰忠 等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23年33卷5期 391-39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期间,问题性网络使用(problematic internet use,PIU)发生率较前明显升高.本研究拟探讨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PIU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童年情绪障碍儿童青少年患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博 胡雅梅 《健康研究》 2022年42卷3期 251-254页CA
【摘要】 目的 探讨社会排斥对中专生问题性网络使用(problematic internet use,PIU)影响的心理机制,为减少中专生厌学提供思路.方法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构建中介模型,采用青少年社会排斥量表(OES-A)、青少年孤独感问卷和问题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萌萌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9期 67-68,72页
【摘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互联网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互联网是一柄双刃剑,互联网的不当使用对青少年的生活、学习、身体和心理等各个方面造成了负面影响.在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的诸多影响因素中,父母控制所起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父母控制包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云祥 娄骥 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9年33卷2期 143-148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究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个体的心理与行为反应特点.方法: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从北京市269名经常使用社交网络的大学生中筛查出11名问题性使用者进行深度访谈,采用解释现象学方法分析转录文本.结果: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主要表现在行为偏差、自身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贺琛 鄢浩浩 等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5年33卷2期 223-233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荟萃分析探讨网络/手机/游戏问题性使用或成瘾与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之间的关联,为未来的预防和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制定检索策略并注册研究方案后,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管晶 伍新春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5年33卷1期 202-208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评估动机式访谈结合认知行为疗法针对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的干预效果,探讨这种综合方法对干预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的独特优势.方法:通过动机式访谈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对一例问题性网络使用的青少年进行12次心理咨询,配合4次家长访谈.设计四阶段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小丁 李如钰 等 《现代预防医学》 2025年52卷9期 1674-1680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探讨大学生物质使用、问题性网络使用及其共存行为与非故意伤害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以北京市两所普通高等学校为研究现场,对1 700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CRAFFT量表评估物质使用情况,网络成瘾测验(IAT)评估问题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史滋福 刘欣 等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1年9卷11期 657-664页
【摘要】 为了深入探究大学生问题性网络使用的潜类别及其与死亡态度的关系,对1596名大学生采用问题性网络使用量表和死亡态度量表进行调查,运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对其问题性网络使用进行了分析.结果 发现,(1)问题性网络使用的潜在类别可以分为深度沉迷型、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宇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年30期 59-61页
【摘要】 错失恐惧是个体因担心错失同伴或他人的新奇经历及正性事件而产生的一种弥散性焦虑.错失恐惧在中学生社交网络使用者中广泛存在,会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诸多消极影响.教师和家长应当从同伴关系、家庭环境和自我控制的角度帮助中学生规避错失恐惧带来的不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伟波 朱益 等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7年17卷8期 584-588页ISTIC
【摘要】 互联网作为信息科学技术的产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在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应用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各行各业收集信息、人际社交和娱乐等的重要工具.青少年使用互联网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美国青少年中有95%使用网络, 93%拥有电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