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7
- 16
- 3
- 2
- 2
- 2
- 8
- 8
- 4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侯俊然 叶松山 等 《中国妇幼保健》 2014年29卷3期 339-341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分析河南西南部高危HPV基因型的分布及年龄特征,寻找优势基因型.方法:临床常规收集具有宫颈病变的宫颈脱落细胞,DNA抽提,荧光定量PCR进行分析,数据输入 SPSS11.5,分析基因分布特征,确定优势基因型.结果:检测宫颈脱落细胞共4...
【中文期刊】 代黎 叶佳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27卷4期 54-55页
【摘要】 目的:观察宫颈细胞脱氧核糖核酸(DNA)定量分析及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重庆市江津区妇幼保健院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46例无宫颈癌脱落细胞学禁忌症的患者.分别对这些...
【关键词】 宫颈癌; 脱氧核糖核酸定量分析; 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检测;
【中文期刊】 朱峥艳 《中国实用医刊》 2015年42卷18期 83-84页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第2代杂交捕获实验(hc2)检测应用于绝经后未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分流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hc2检测子宫颈脱落细胞,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对绝经期前后的阳性...
【关键词】 未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 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第2代杂交捕获法检测; 宫颈上皮内病变;
【中文期刊】 薛旻 俞文菊 等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1年18卷9期 701-703页 ISTICPKUCA
【摘要】 目的:研究宫颈疾病病灶中IL-10表达与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其相关性,从而了解宫颈疾病病灶局部免疫逃逸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118例宫颈分泌物及宫颈组织,其中浸润性宫颈鳞癌40例,2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18例...
【中文期刊】 孔北华 Wenxin Zheng 《中华医学杂志》 2010年90卷43期 3027-3030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子宫颈癌是发生于子宫颈阴道部及子宫颈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列居女性恶性肿瘤第2位.子宫颈癌是由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所致,经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发展而来.
【中文期刊】 温贵华 刘晋洪 等 《中国公共卫生》 2009年25卷7期 795-796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了解深圳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及阴性人群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方法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PV感染情况以及病毒载量.结果 40例HIV阳性组中HPV阳性20例,感染率为50.0%,在HIV阴性组中HPV阳性7例,...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人乳头瘤病毒(HPV); 病毒分型;
【中文期刊】 张劲丰 苏荣 等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9年30卷8期 873-874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目前已知与人类致病相关的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有100多种,与生殖道感染和子宫颈癌有关[1].HPV病毒分为高危型(HR)和低危型[2].高危型HPV病毒的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CIN)的首要致病因...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基因杂交捕获信号放大技术;
【中文期刊】 黄慧伟 邓茜 等 《预防医学》 2019年31卷10期 1057-1060页 ISTIC
【摘要】 目的 评估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人类染色体端粒酶(hTERC)和微量元素硒(Se)联合检测筛查宫颈癌的价值,为提高宫颈癌早期诊断效能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7年2月-2018年8月在浙江省某医院接受宫颈癌...
【中文期刊】 卢丽华 章武战 《中国基层医药》 2017年24卷8期 1261-1264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学(TCT)联合人类乳头瘤病毒(HPV) DNA分型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早期预防和精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经TCT检测且诊断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及以上的患者367例,再行...
【中文期刊】 员金利 刘春艳 《心理月刊》 2019年14卷7期 189页
【摘要】 目的 分析京津和周边地区女性HPV感染与亚型情况.方法 2018年6月,选择京津以及周边地区女性2552例为研究对象.开展HPV感染以及亚型分布调查,分析结果 .结果 HPV阳性率占7.4%.在23个亚型之中,共计18个亚型为高危型,和宫颈...
【关键词】 京津地区女性; 人类乳头瘤病毒(HPV); 宫颈癌;
【中文期刊】 韩英 李敏 等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年26卷8期 744-746页 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宫颈病变脱落细胞中人类染色体端粒酶基因 (human telomerase RNA component,hTERC)的表达及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HPV)亚型感染情况,及其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
【关键词】 宫颈癌; 人类染色体端粒酶基因; 荧光原位杂交;
【中文期刊】 孔徐萍 刘巧莲 等 《河南中医》 2012年32卷5期 586-587页 ISTIC
【摘要】 目的:通过对比扶正解毒方联合银尔舒治疗高危型HPV感染后16/18型HPV病毒负荷量的变化及临床疗效,分析扶正解毒方治疗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中药扶正解毒方联合银尔舒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高危型HPV感染患者,观察用药前后变化,...
【中文期刊】 张玉梅 曹维克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年32卷4期 489-491,496页 ISTICCABP
【摘要】 目的:探讨高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第二代杂交捕获实验(hc2)检测应用于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hc2检测其子宫颈脱落细胞,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对其特异度、敏感度、准确性、预测值等检测并分析...
【中文期刊】 陶琨 杨静 等 《中国妇幼保健》 2011年26卷15期 2342-2344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中HPV亚型感染特点及意义.方法:收集277例阴道镜活检病例行HPV基因型测定;相应的宫颈细胞行HPV杂交捕获定量(HCⅡ)检测.结果: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重,HPV一重感染逐步上升,多重感染逐步下降,CIN Ⅰ组与CINⅢ...
【中文期刊】 王鹏 饶晓松 等 《肿瘤研究与临床》 2011年23卷1期 14-17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喉鳞状细胞癌(LSCC)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对引物进行组织DNA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原位杂交(ISH)技术对84例LSCC组织进行检测,从多角度、多方面印证HPV的感染.结果 PCR检出HPV-L...
【中文期刊】 谢建生 蔡筠 等 《中国妇幼保健》 2011年26卷7期 1089-1091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对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PV)亚型进行基因分型,并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建立9种高危型HPV亚型(即82亚型、52亚型、16亚型、31亚型、59亚型、58亚型、53亚型、51亚型、45亚型)重组质粒PCR扩增产物dHPLC标准...
【中文期刊】 董文 廖蓓 等 《中国综合临床》 2011年27卷4期 433-435页 ISTIC
【摘要】 目的 了解包皮环切术在减少成年男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128例已婚成年男性包皮环切术前及术后2年尿道分泌物高危型HPV的检测,观察手术前后高危型HPV感染率的变化,并同期选择128例包皮过长而未行包皮环切术...
【中文期刊】 佟晓晶 李联昆 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1年11卷8期 1522-1525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研究女性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 感染现状及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hsia,CIN)的现患率,并...
【关键词】 子宫颈癌; 人类乳头状病毒(HPV); 病理活检;
【中文期刊】 夏小艳 玛依努尔.尼亚孜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0年10卷8期 1566-1569页 ISTICCA
【摘要】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HPV几乎是所有的宫颈鳞癌(95-100%)的致病因素.大量研究表明高危型HPV如HPV16、18的致癌性较低危型明显增高,E6、E7原癌蛋白分别与细胞内肿瘤抑制物p53和pRb结合使其失活是高危型HPV致癌的...
【关键词】 宫颈癌; 人类乳头瘤病毒(HPV); 人类白细胞抗原;
【中文期刊】 赵戴君 龚向真 等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0年23卷5期 558-560页 ISTICCSCDCABP
【摘要】 <篇首> 近20年来,大量研究已证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主要病因[1].目前学术界已公认,通过注射疫苗、筛查和早诊早治,宫颈癌将有望成为人类第1个可预防的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