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7
- 4
- 3
- 8
- 2
- 2
- 2
- 27
- 4
- 4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马学兰 周连玉 等 《食品与机械》 2023年39卷1期 186-194页
【摘要】 目的:探究黄绿蜜环菌和虎掌菌富硒发酵液对酸奶理化性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酸度计、滴定法、称重法、分光光度法测定酸奶中的pH值、酸度、持水力、蛋白质、脂肪及矿质元素含量.结果:5 mL/100 mL两种食用菌发酵液对单一菌或混合菌酸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琳 张耀洲 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16年47卷3期 291-29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研究黄绿蜜环菌(Armillaria luteo-virens)子实体水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采用反向/亲水二维制备液相色谱法对黄绿蜜环菌子实体水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从黄绿蜜环菌子实体水...
【关键词】 黄绿蜜环菌;化学成分;反向/亲水二维制备液相色谱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焦迎春 杨春江 等 《生物学杂志》 2009年26卷1期 41-4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黄绿蜜环菌( Armillaria luteo-virens Sacc)子实体中蛋白含量很高,采用酶水解黄绿蜜环菌子实体蛋白的方法是生产具有生物学功能特性的活性肽的有效途径.实验采用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水解黄绿蜜环菌子实体蛋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启兰 姜文波 等 《生态学杂志》 2005年24卷3期 269-27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调查青海省祁连县峨堡乡野生黄绿蜜环菌蘑菇圈发生季节蘑菇圈上、圈外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植物群落种类组成及多度变化,分析了蘑菇圈上、圈外土壤主要微生物类群的数量变化、土壤水分、速效养分、交换性阳离子及pH等的差异.结果表明,蘑菇圈上和圈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史强强 党军 等 《工业微生物》 2015年2期 35-38页ISTICCA
【摘要】 分离纯化黄绿蜜环菌菌丝体粗多糖,提高多糖含量,以进一步应用于工业化生产。采用DEAE-52纤维素层析柱分离纯化黄绿蜜环菌菌丝体多糖,依次用水、0.1 mol/L NaCl、0.2 mol/L NaCl、0.4 mol/L NaCl、0.8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史强强 党军 等 《工业微生物》 2015年45卷4期 35-38页ISTICCA
【摘要】 以人工驯化的黄绿蜜环菌菌种为材料,在优化的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温度下进行培养.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不同的摇瓶装量、搅拌速度、发酵时间和接种量对黄绿蜜环菌菌丝体产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设计确定最优深层发酵工艺参数,并通过小试和中试对其进行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海燕 《丽水学院学报》 2016年38卷2期 74-77页
【摘要】 黄绿蜜环菌是一种名贵的食药用真菌,有很高的开发和应用价值。综述了黄绿蜜环菌的化学成分、菌丝体的培养条件、有效成分的提取和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开发前景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楚沉 张耀洲 等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35卷1期 103-108页
【摘要】 为了研究黄绿蜜环菌子实体丙酮提取物的脂溶性成分.先用固相萃取(SPE)技术对黄绿蜜环菌子实体丙酮提取物进行预处理,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黄绿蜜环菌子实体丙酮提取物的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共从黄绿蜜环菌子实体丙酮提取物中鉴定出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白世俊 包锦渊 《北方园艺》 2012年3期 161-163页
【摘要】 采用水提取法、醇提取法和石油醚提取法对黄绿蜜环菌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提取.结果表明:黄绿蜜环菌中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生物碱和少量有机酸、黄酮、强心苷、甾体三萜类、苷类、皂苷,而挥发油、香豆素萜类、鞣质、酚类极少.通过定性分析黄绿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祈磊 刁治民 等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11年32卷4期 161-164,173页CA
【摘要】 黄绿蜜环菌是一种重要的蕈菌资源.本文对黄绿蜜环菌的生态学特性、地理分布、经济价值及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黄绿蜜环菌的可持续应用前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焦迎春 余梅 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0年31卷8期 156-158页
【摘要】 利用正交试验L9(33),以清除超氧自由基能力为指标,对木瓜蛋白酶水解黄绿蜜环菌子实体的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最佳清除率下的酶解物进行了Sephadex G-25凝胶分离,检测了各组分对超氧自由基清除率及活性肽分子量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木瓜蛋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焦迎春 余梅 等 《食用菌》 2010年32卷3期 6-7页
【摘要】 在黄绿蜜环菌(Armillaria luteo-virens)液体发酵培养过程中,对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漆酶(Laccaae),淀粉酶(Starchase),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锰过氧化物酶(Manganese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虹 游潇倩 等 《北方园艺》 2010年22期 174-176页
【摘要】 通过正交试验法分析了精制培养基与粗犷培养基对黄绿蜜环菌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的影响,以期获得比较适宜的培养基组成.结果表明:黄绿蜜环菌胞外多糖较优的精制培养基组成为:每100 mL含马铃薯20 g、葡萄糖4 g、酵母膏0.20 g、KH2PO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德钦 陈海燕 等 《中国食品学报》 2009年9卷6期 96-103页
【摘要】 为了优化密环菌产纤溶酶的发酵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设计,以麸皮为碳源.酵母膏为氮源,加入O.1%MgSO4,用豆汁配制培养基,pH4.0时得到单因素最大产酶效果.分别以2%麸皮、2%酵母膏、0.1%MgSO4为主要优化因子,选择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葳 于源华 等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30卷2期 102-105页
【摘要】 本文以黄绿蜜环菌为原料,用80℃热水浸提,Sevag法脱蛋白,H2O2脱色,95%乙醇沉淀得到粗多糖,其产率为1.72%.Serharose CL-6B凝胶层析柱分离纯化得到两种多糖纯品.在本文中对其中一种主要多糖纯品GLP进行了深入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世峰 陈桂琛 等 《中国食用菌》 2005年24卷3期 58-63页
【摘要】 本文初步研究了生长在青海高原的两种野生食用菌--四孢子菌和黄绿蜜环菌不同溶剂粗提物组分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通过对O·-2、·OH、DPPH·和ABTS·+四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来测定其抗氧化活性,以MTT法测定各组分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晖 央金卓嘎 《西藏科技》 2002年5期 25页
【摘要】 黄绿蜜环菌为一优良食菌,生西藏广大草地.对其野外生境进行调查后发现,生长区域出现明显的"带状"增绿颜色.对增绿带与非增绿带比较后,前者除钙、磷含量及叶绿素明显高于后者外,其它所测指标略低于后者,其原因尚待进一步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婉 王安平 等 《精细化工中间体》 2024年54卷1期 85-88页
【摘要】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SPME-GC-MS)分析黄绿蜜环菌的挥发油成分,构建快速鉴定黄绿蜜环菌挥发油成分分析方法.从黄绿蜜环菌挥发油中鉴定出烷、酯、酮、酸、醛等52个成分,占色谱峰总数的65%,占总峰面积的98.63%...
【关键词】 SPME-GC-MS;黄绿蜜环菌;挥发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亚飞 李维 等 《高原农业》 2023年7卷3期 298-304页
【摘要】 本研究旨在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黄绿蜜环菌子实体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以黄绿蜜环菌多糖提取率为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以及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设计优化,并与传统热水浴浸提法的多糖提取率进行比较.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西周 王润楠 《中国食用菌》 2021年40卷1期 1-6页
【摘要】 黄绿蜜环菌(Armillaria luteo-virens)是我国青藏高原特有的大型真菌,也是珍贵的高原生物资源,具有多种研究价值.从形态学特征、生态环境、成分分析、分子生物学研究、菌丝体培养、发酵工艺、应用价值等多方面对黄绿蜜环菌进行了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