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8
- 1
- 4
- 2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郭丽双 孙延斌 等 《西北医学教育》 2011年19卷4期 799-802页
【摘要】 对大学毕业生而言,就业能力的增长,就业储备至关重要.医学领域由于其特殊性,对从事医疗服务的工作人员有着更高的要求.随着世界医学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医学教育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形成性评价的实质在于强调对学生良好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最终得到一定...
【中文期刊】 朱坤杰 卢长柱 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年29卷11期 93-96页
【摘要】 总结了该校近10年来"医学机能实验学"教学改革的实践,全面阐述了新型"医学机能实验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内涵,明确了建立新的实验学课程体系的基本点.即首先要转变实验教学观念,明确学科内涵和任务,把握学科定位.其次是优化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完...
【中文期刊】 王玉花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年30卷24期 3106-3107页
【摘要】 教学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它是一个可控制、可调节的动态系统.教师课堂教学控制是教师通过收集教学活动中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以达到最佳教学目标的过程.是现代控制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中文期刊】 赵阿勐 崔光成 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年28卷17期 2114-2116页
【摘要】 <篇首> 伴随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生物医学观开始被彻底改变,医学教育日益开始向综合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的方向发展.精神医学专业作为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医学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强调对精神系统疾病的关注.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精神疾病的背后往往...
【中文期刊】 刘吉成 吕颖 等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年3期 31-32页
【摘要】 高等医学教育必须与社会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相协调,否则,将会阻碍卫生事业发展,或造成教育浪费.文章以黑龙江省卫生人力和高等医学教育现状为基础,对2006、2010、2015三年卫生人力需求和高等医学教育卫生人力供给进行分析和预测,并根据预测结...
【中文期刊】 宋娟 田华 等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0年24卷2期 176-178页
【摘要】 在机能实验学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改革教学方式的重要措施.文章结合实践,介绍了通过应用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分析和整理实验数据,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进一步提高机能实验学教学效果和质量及优化教学过程的做法.
【中文期刊】 李国军 朱东辉 等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32卷6期 5-6页
【摘要】 结合引起大学生自我不和谐的因素,以药用植物教学为例,从自我协调能力、人际关系、专业责任感、挫折承受力以及实践活动等方面阐述专业课教师开展大学生自我和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中文期刊】 乔远东 穆敬雯 等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年4期 79-80页
【摘要】 文章紧密结合应用型医学技术类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特点,从基础医学的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六门课程整合着手,针对性较强地就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双语教学、实验和评价体系、创新能力、素质教育以及培养...
【中文期刊】 穆敬雯 张金波 等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年2期 79-80页
【摘要】 文章就六门基础医学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的课程整合,针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双语教学、实验和评价体系等的改革,探讨了整合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知识积累、职业技能、思维辨析、团队协作精神等素质...
【中文期刊】 申志英 任亚超 等 《药学教育》 2009年25卷4期 11-13页
【摘要】 为适应新形势,提高药学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该文结合我国的医药状况,阐述药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质,包括专业素质和创新素质.其培养策略主要有转变药学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目标、培养方案、实践计划、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
【中文期刊】 李国军 申志英 《药学教育》 2009年25卷3期 1-4页
【摘要】 结合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高校学科教育的弊端,报道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学科培养策略,包括转变观念、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创设和谐互动的课堂环境、营造安全满意的人际关系、改革考核评价模式、针对特殊群体进行挫折教育、增加人文关怀、开展专业实践等各类有益...
【中文期刊】 申志英 孙世芹 等 《药学教育》 2009年25卷1期 47-49页
【摘要】 结合新形势下社会状况,报道药用植物野外实习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分批实习,限制标本采集数量,培养观察描述能力、检索鉴定能力,改革考核模式,从而保证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质量.
【中文期刊】 申志英 李国军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年11期 61-62页
【摘要】 该文阐述了学生活动表现评价的含义和评价方法,并通过教学案例说明了分解实验过程、量化学生活动表现的实施方法,初步探讨了该方法在培养学生实验素养中的作用.实践证明,这种实验教学评价方式在培养学生实验素养方面效果良好.
【中文期刊】 申志英 孙世芹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8年28卷4期 100-102页 ISTIC
【摘要】 通过对一例药学实验教学案例的分析,详细说明了分解实验过程、量化学生活动表现的评价方法 ,探讨了该方法 在培养学生实验素养中的作用.实践证明,这种实验教学评价方法 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药学实验教学质量.
【中文期刊】 乔远东 穆敬雯 等 《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1年09卷10期 215页
【摘要】 文章结合我校区在近五年内开展的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课程整合,剖析了课程整合的关键要素即为师资力量,并阐述了整合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及素质教育等方面对师资的要求及培养对策.
【中文期刊】 穆敬雯 王麟 等 《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1年09卷10期 217-218页
【摘要】 文章结合我校区在近五年开展的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整合,剖析了对学生素质"养成"教育模式的构建及所取得的成效,阐述了课程整合对素质"养成"的积极推进意义.
【中文期刊】 朱坤杰 李光伟 等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4年4期 601-603页 ISTIC
【摘要】 “贯通式”医学机能实验学是“依托基础、承接临床、辐射科研”的新课程模式。课程注重以基础知识为依托,密切联系临床实践,并适度向科研延展,着重培养医学生基础、临床、科研相结合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本文从“贯通式”医学机能实验学课程的教学观念、学科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