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3
- 26
- 5
- 1
- 8
- 4
- 3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会议论文】李瑶 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胸部肿瘤及内窥镜学术会议 2011年
【摘要】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下微波组织凝固法治疗晚期中央型肺癌的价值。方法:9例肺癌患者按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常规准备。插入纤支镜到达病变部位后,将微波同轴天线经纤支镜活检孔插入,尖端插入或紧贴治疗部位。调节微波功率为45~60w,每次持续时间为8-...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邵杨 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胸部肿瘤及内窥镜学术会议 2011年
【摘要】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在纵隔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2月对326例CT扫描发现有纵隔病变患者,在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完成EBUS-TBNA操作,直接涂片送检。结果:326例患者中,192例常规气...
【关键词】 经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 ; 纵隔疾病 ; 病理诊断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正贤 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胸部肿瘤及内窥镜学术会议 2011年
【摘要】 器质性气道狭窄是由气道外压和气道内新生物的阻塞造成,其病因主要是各种良恶性肿瘤、内膜结核、气道外伤、气管插管后的瘢痕狭窄等。这些病变可造成严重的呼吸困难。既往手术治疗是唯一选择。近十年,随着内窥镜介入治疗技术日臻成熟和在我国的广泛应用,为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金发光 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胸部肿瘤及内窥镜学术会议 2011年
【摘要】 目前,介入性肺脏病学已成为呼吸病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胸腔镜技术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其可操作性强、相对安全、尤其是对胸膜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本文首先对胸腔镜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简要介绍,并说明了内科胸腔镜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内科胸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萍 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胸部肿瘤及内窥镜学术会议 2011年
【摘要】 目的:观察重组人p53基因腺病毒(rAd—p53)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肺癌所致恶性胸水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45例肺癌伴胸腔积液的患者均经B超定位后行胸腔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彻底引流胸水后通过中心静脉导管灌注rAd-p53,用量为1...
【关键词】 重组人p53基因腺病毒注射液 ; 肺癌 ; 胸腔积液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孙耕耘 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胸部肿瘤及内窥镜学术会议 2011年
【摘要】 恶性胸腔积液(MPE)是恶性肿瘤转移至胸膜或原发于胸膜的恶性肿瘤所致的胸膜腔积液,是晚期肿瘤病人的常见并发症。本文通过对MPE的形成原因的分析,研究了诊断和治疗此病的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洪伟俊 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胸部肿瘤及内窥镜学术会议 2011年
【摘要】 目的:检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5(HDAC5)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研究HDAC5基因过表达对肺腺癌NCI-H1299细胞生长、迁移等的影响。方法:采用Realtime-PCR、Western blot检测28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5基因 ; 肺腺癌 ; 细胞迁移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羲 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胸部肿瘤及内窥镜学术会议 2011年
【摘要】 本文通过对肺癌耐药性的检测得出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GST pi、O6-甲基鸟喋吟DNA甲基转移酶(O6-烷基鸟嚓吟DNA烷基转移酶)、EGFR基因等与肺癌多药耐药有关。因此从调整化疗方案和应用EGFR抑制剂两方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芳 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胸部肿瘤及内窥镜学术会议 2011年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SiRNA阻断NF-κB信号通路对乏氧条件下对A549细胞顺铂化疗疗效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化学缺氧模拟剂CoCL2构建细胞缺氧模型,应用电镜、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培养常氧组与CoCL2组A549细胞细胞微结构及NF-κ B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白春学 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胸部肿瘤及内窥镜学术会议 2011年
【摘要】 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传统的化疗方法作为治疗肿瘤的有效措施,已经达到平台期。目前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为靶点的靶向治疗药物在肺部肿瘤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疗效。肺癌的靶向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具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良安 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胸部肿瘤及内窥镜学术会议 2011年
【摘要】 背景:经超声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EBUS-TBNA)可以获得常规气管镜不可获得的纵隔淋巴结,它是一个相对简单并且安全的方法探查支气管树外纵隔结构。我们将描述和讨论它的初步应用和我们的经验。方法:从2009年7月到2011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
【关键词】 超声气管镜针吸活检术 ; 纵膈淋巴结肿大 ; 病理诊断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吴开良 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胸部肿瘤及内窥镜学术会议 2011年
【摘要】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所有肺癌的80%以上,35%的NSCLC患者在诊断时为局部进展期而未远处转移。自上世界90年代中期开始,局部晚期不能手术的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为放射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胡义德 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胸部肿瘤及内窥镜学术会议 2011年
【摘要】 循证医学认为采用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和所有相关随机研究的系统评估所得出的结论是证明某种药物、某种疗法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最可靠证据。然而循证医学也离不开个体化治疗的指导。个体化治疗则是针对每一位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肿瘤的分子病理学特点、甚至基因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吴一龙 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胸部肿瘤及内窥镜学术会议 2011年
【摘要】 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是证据医学的延伸。转化性研究(translational research)即是转化医学的核心手段,是将基础研究发现向临床应用转化,是通过临床试验验证新的发现(靶点或标志物)或技术干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缪小辉 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胸部肿瘤及内窥镜学术会议 2011年
【摘要】 背景与目的:上皮细胞钙粘附蛋白(E-cadherin)能增强细胞间的粘附,抑制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为研究E-cadheri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我们检测肿瘤组织中的E-cadherin的表达水平。方法:通过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黄勇 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胸部肿瘤及内窥镜学术会议 2011年
【摘要】 目的:明确支气管动脉灌注和常规静脉滴注两种不同给药方式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紫杉醇脂质体化疗的影响。方法: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奈达铂,分别通过外周静脉滴注和支气管动脉灌注两种方式应用于共3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比较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代文静 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胸部肿瘤及内窥镜学术会议 2011年
【摘要】 肺毛霉菌病是一种发病急、发展快、病死率高的肺部真菌感染,临床较为罕见,诊断和治疗较困难。本文通过对一肺毛霉菌病例临床资料的研究,对此病的分类、病因、临床症状、肺部体征、影像学表现等进行分析,并对其治疗方案做了案详细介绍,还提出早期明确诊断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韩忠 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胸部肿瘤及内窥镜学术会议 2011年
【摘要】 肺血管内皮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肺血管内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国内约有10余例个案报道,多经手术切除后病理组织检查确诊。本文就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诊的一例确诊为肺血管肉瘤的病例进行讨论。通过对患者自起病至死亡期间3个月的检查、诊断及治疗的研究,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国鹏 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胸部肿瘤及内窥镜学术会议 2011年
【摘要】 目的:提高对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的认识,提高诊断率。方法:结合番禺区中心医院胸心科2009年收治的2例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患者,通过对临床资料及病理结果的分析,初步阐述了该病的病因、临床特点、病理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结果:该病...
【关键词】 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 ; 临床资料 ; 病理结果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力 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胸部肿瘤及内窥镜学术会议 2011年
【摘要】 脑转移瘤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肿瘤,其发病率比脑部原发肿瘤高10倍。随着脑转移的诊断和治疗技术的进步,大部分患者可通过治疗而不再死于脑转移。本文就人们长期的基础研究得出了脑转移的一般发生机制,并提出对比增强的脑和脊柱的MRI扫描,被视为诊断脑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