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98
- 56
- 38
- 30
- 20
- 19
- 28
- 12
- 7
- 7
- 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会议论文】黄鹤鸣 第十四届全国医学影像学学术会议暨江西省第十七次放射学学术会议 2010年
【摘要】 目的:评价口服法小肠CT检查对小肠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研究的对象包括2008年12月至2010年4月间我院29例临床怀疑有小肠病变而行小肠CT检查的患者。扫描前20-30分口服混合液[每1000毫升由20%甘露醇250ML+5%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龚良庚 第十四届全国医学影像学学术会议暨江西省第十七次放射学学术会议 2010年
【摘要】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是浸润性乳腺癌中最常见的最类型,根据强化方式可分为肿块性和非肿块性强化,肿块性浸润性导管癌诊断并不难。而非肿块性病变瘤组织中间隔有正常的乳腺组织,缺乏典型的浸润性乳腺癌的MRI影像特征。本文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7例非肿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罗荣光 第十四届全国医学影像学学术会议暨江西省第十七次放射学学术会议 2010年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单灌注射频电极消融范围的因素以及稀盐酸增强射频消融扩大消融范围的作用。 方法:按设定的消融时间、温度和功率组合条件对30个离体猪肝进行生理盐水增强射频消融(NS-RFA)与稀盐酸增强射频消融(DHCl-RFA),获得消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汪卫中 第十四届全国医学影像学学术会议暨江西省第十七次放射学学术会议 2010年
【摘要】 鼻部血管瘤多发生于鼻腔内,尤以发生于鼻中隔者为多,亦可发生于鼻骨、鼻前庭和上颌窦,本文介绍了作者遇见2例少见的、分别发生于鼻骨鼻腔的海绵状血管瘤和上颌窦的分叶状毛细血管瘤,结合文献对其临床、影像及病理特征进行了介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侯伯男 第十四届全国医学影像学学术会议暨江西省第十七次放射学学术会议 2010年
【摘要】 由于近年来医患关系成为一个敏感的话题,加之医疗纠纷不断增加,使得新生儿摄片成为必备的检查项目之一。然而为新生儿进行胸部床旁摄片又是一个难点,因为新生儿不能完全配合投照,所以造成重复照射,给患儿带来不必要的放射损害,这就要求放射科技术人员要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柳健 第十四届全国医学影像学学术会议暨江西省第十七次放射学学术会议 2010年
【摘要】 脑裂头蚴病是孟氏迭头绦虫幼虫寄生人体脑组织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由于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术前确诊困难,易误诊为胶质瘤、炎症或结核。本文分析总结本院2004年12月至2010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脑裂头蚴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以提高本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翔 第十四届全国医学影像学学术会议暨江西省第十七次放射学学术会议 2010年
【摘要】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已做CT检查经且病理证实的8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 结果:CT扫描示十二指肠粘膜不规则增厚,可见团块和结节状占位,增强扫描后均有不均匀性中度强化,病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闫家余 第十四届全国医学影像学学术会议暨江西省第十七次放射学学术会议 2010年
【摘要】 本文介绍了50例肺泡癌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阐述了DR、CT影像学表现及病变分布,浅谈了误诊教训,提出减少误诊的措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崔现成 第十四届全国医学影像学学术会议暨江西省第十七次放射学学术会议 2010年
【摘要】 医学影像设备的发明和发展是人类对自身疾病诊断具有革命性的进展。数字医学影像设备是以计算机可记录的数字形式作为输出量,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在医院内广泛使用的医疗设备。可以分为电离辐射型设备和非电离辐射型设备。本文介绍了数字医学影像设备关键技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闵智乾 第十四届全国医学影像学学术会议暨江西省第十七次放射学学术会议 2010年
【摘要】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诊断主动脉夹层及其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临床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所有病例均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并均行多平面重组(MRP)、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蒋博民 第十四届全国医学影像学学术会议暨江西省第十七次放射学学术会议 2010年
【摘要】 肾上腺囊性淋巴管瘤(cystic adrenal lyphangioma)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肾上腺囊性病变,常无临床症状,随着体积的增大其可压迫周围组织或脏器而引起相应的症状。本文介绍了一例左侧肾上腺囊性淋巴管瘤病例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探讨了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汪欣 第十四届全国医学影像学学术会议暨江西省第十七次放射学学术会议 2010年
【摘要】 在4%~7%的健康人群可触及甲状腺结节,超声可发现10%~40%、尸检发现50%的人群有甲状腺结节。影像诊断的挑战在于鉴别良恶性结节。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甲状腺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其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等优点,但由于甲状腺疾病的多源性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杨军乐 第十四届全国医学影像学学术会议暨江西省第十七次放射学学术会议 2010年
【摘要】 胼胝体是人脑最大的白质纤维束,由于其结构的特点,一些研究聚焦在研究其在正常及病变时的形态改变。胼胝体不同部位纤维束的走行方向、密度不同,因此胼胝体在矢状位DTI及轴位DTI成像上的FA值不同关于轴位DTI与矢状位DTI的对比研究报道较少,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赵异才 第十四届全国医学影像学学术会议暨江西省第十七次放射学学术会议 2010年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下肢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严重的危及了老年人生命健康,是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下肢动脉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孙永青 第十四届全国医学影像学学术会议暨江西省第十七次放射学学术会议 2010年
【摘要】 垂体腺瘤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起源于垂体前叶细胞,位于蝶鞍内。发生于其它部位者极为少见,称为异位垂体腺瘤。本文总结两例蝶窦异位垂体腺瘤的诊治经验并复习文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立君 第十四届全国医学影像学学术会议暨江西省第十七次放射学学术会议 2010年
【摘要】 目的:介绍碘对比剂外渗的处理体会及预防措施,从而有效减少医患矛盾和纠纷。 材料与方法:1998年6月-2008年6月碘对比剂外渗患者共计37例,均为在我院住院患者,男性15例,女性22例,年龄36-78 岁,平均年龄69 岁。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孙永青 第十四届全国医学影像学学术会议暨江西省第十七次放射学学术会议 2010年
【摘要】 颈内动脉、椎动脉狭窄或闭塞是脑梗塞的常见原因之一,多年来一直是神经科学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造成两者狭窄的原因很多,如:动脉硬化、多发性大动脉炎、肌纤维发育不良、先天发育异常及动脉本身退行性改变、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管壁弹性减低等。本文介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赖昆全 第十四届全国医学影像学学术会议暨江西省第十七次放射学学术会议 2010年
【摘要】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方法:对本院2005~2010年5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1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等原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TOBS以老年人多见,临床表现复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胡琳 第十四届全国医学影像学学术会议暨江西省第十七次放射学学术会议 2010年
【摘要】 妇科子宫造影在放射科的检查中比较常规,且有着检查兼治疗的双重作用。其检查的质量对临床的意义巨大,由于X线的放射危害,要取得较好的检查效果有一定的难度,其主要是放射性带来的不便。一般又沒有高压注射器来配套使用,要实时注射观察动态的检查图象比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刘鑫 第十四届全国医学影像学学术会议暨江西省第十七次放射学学术会议 2010年
【摘要】 目的:探讨多层薄层高分辨螺旋CT对肺孤立结节邻近支气管征象对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手术、穿刺活检、支气管镜或随访证实的肺内孤立性结节薄层高分辨螺旋CT(并多平面重建)图像上病灶的形态、密度、邻近胸膜改变及周围支气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辉 第十四届全国医学影像学学术会议暨江西省第十七次放射学学术会议 2010年
【摘要】 目的:提高对骨转移瘤CT表现的认识,对可疑病变积极寻找原发灶(以肺癌最常见),提高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CT扫描可疑骨转移瘤,部分经ECT检查,随后经胸部CT,临床及病理确诊的肺癌。50例均先行病变骨CT扫描,随即进行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黄婷 第十四届全国医学影像学学术会议暨江西省第十七次放射学学术会议 2010年
【摘要】 腕管综合症(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俗称鼠标手,是最常见的上肢神经卡压综合征之一。任何造成腕管内压力增加的因素,都可导致正中神经受压而引起CTS,主要以手腕部反复动作的慢性损伤有关。本文介绍了腕管的解剖,探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索宇 第十四届全国医学影像学学术会议暨江西省第十七次放射学学术会议 2010年
【摘要】 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瘤(IHHE)是一种毛细血管性血管瘤,大多数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女孩多见;一般是无症状腹部包块,或者进行性肝脏肿大,血小板减少,低纤维蛋白血症,溶血性贫血等。本文对一例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瘤成人表现的临床和影像分析进行了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贺剑 第十四届全国医学影像学学术会议暨江西省第十七次放射学学术会议 2010年
【摘要】 目的:探讨64层CT冠脉仿真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定性定量分析中的价值。 方法: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曲面重建图像上移动取样线获取各支冠脉各处的横断面仿真血管内超声图像,并进行对照分析和各项测量。 结果:CT仿真血管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敏 第十四届全国医学影像学学术会议暨江西省第十七次放射学学术会议 2010年
【摘要】 目的:探索医学图像存储和传输系统(PACS)在科室管理中的作用,逐渐实现科室内的无胶片化管理。 方法:建立基于PC机的局域网,连接X光机、CR、CT、MRI、数字胃肠机、激光相机等医学影像设备,整合数字网络和医学图像诊断系统,组成放射...
【关键词】 医学图像存储传输系统 ; 放射科 ; 数字化图像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振 第十四届全国医学影像学学术会议暨江西省第十七次放射学学术会议 2010年
【摘要】 目的:观察多种介入方法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采用臭氧盘内消融术、胶原酶溶解术、纤维环开窗技术多种方法盘内、盘外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结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56例,共治疗437个椎间盘,采用Mac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方晓龙 第十四届全国医学影像学学术会议暨江西省第十七次放射学学术会议 2010年
【摘要】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是脑内微小血管病变所致、以微量出血为主要特点的一种脑实质亚临床损害。由于临床症状和体征不明显,常规MRI扫描不敏感,因此以往很少在人脑中检出。本文介绍了脑微出血的发病机制及相关因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靳龙坡 第十四届全国医学影像学学术会议暨江西省第十七次放射学学术会议 2010年
【摘要】 随着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的广泛应用,系统以其信息量多、宽容度大、曝光量较小、辐射量低、强大的后处理技术等优点逐步取代传统的增感屏-胶片组合X线照相系统,提高了影像质量,并逐步应用于床旁摄片中。本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申前程 第十四届全国医学影像学学术会议暨江西省第十七次放射学学术会议 2010年
【摘要】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颈部血管成像的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2008年3月~2009年3月46例怀疑颈部血管有异常改变的患者,采用美国GE Light Speed 16排螺旋CT行颈部血管造影检查,应用容积再现技术(V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邵智 第十四届全国医学影像学学术会议暨江西省第十七次放射学学术会议 2010年
【摘要】 外伤性骨折是指外伤导致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刨花”形骨折是指锐器直接作用于骨皮质,因为其砍、削作用力大,且作用方向呈斜行,因而导致骨皮质掀起呈“刨花”形,因此作者称之谓“刨花”形骨折。本文介绍了两例锐器伤引起“刨花”形骨折的病例,探讨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