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6237
- 412
- 140
- 91
- 202
- 157
- 62
- 39
- 25
- 153
- 143
- 82
- 81
- 68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廖宇钦 高永中 等 《实用医学杂志》 2007年23卷10期 1526-1527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对42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应用MRI行苍白球腹后部定位.以微电极进行功能定位后,应用射频毁损治疗.手术前后进行UPDRS计分并计算改善率.结果:42例均有显著疗效,术后5例出现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鹏 谢国明 等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7年24卷6期 1416-1418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脑-机接口的用途是为严重瘫痪病人提供一个与外部世界进行通信的出口.根据检测电极的不同,分为间接型和直接型脑-机接口.直接型脑-机接口是将检测电极植入大脑皮质内,可反映较小范围内神经元细胞的电活动,避免信号传递引起的衰减和其它信号的干扰,从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新文 王惠南 等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7年24卷3期 488-491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在治疗帕金森病的苍白球损毁外科手术中,微电极在苍白球中的位置只能通过分析微电极测量的细胞放电特征,依靠主观经验判定.我们以临床微电极信号为基础,利用峰峰时间间隔因子,提出了客观定量的识别微电极位置的方法.该方法能有效的识别出沿微电极针道苍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新文 钱志余 等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7年24卷5期 981-985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微电极导向的立体定向手术中,微电极记录的神经元放电信号噪声干扰严重,信噪比变化大,影响着神经元放电脉冲的分析.利用小波变换和非线性能量算子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方法能检测出神经元放电.通过对临床不同病人、不同特点的神经元放电信号处理,结果表明: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祖平 王维 等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6年25卷3期 218-221页ISTICPKU
【摘要】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的CT表现及微电极导向脑内核团毁损术后CT影像特点.资料与方法(1)对240例PD患者术前CT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2)30例PD患者在术后3~12个月(平均6.5个月)CT扫描,观测脑内核团毁损灶33个(其中3例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亚琦 唐明 等 《生理学报》 2006年58卷1期 65-7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本实验采用一种新方法--微电极矩阵技术从整体水平研究小鼠胚胎离体整体心脏电生理活动.我们用微电极矩阵记录与60个电极相接触的心肌细胞的电活动(细胞外记录),称为场电位(field potentials,FPs),并与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的动作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川 张永健 等 《药学学报》 2006年41卷2期 184-18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研究双苯氟嗪(Dip)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发人心房肌纤维迟后除极(DADs)和触发活动(TA)的影响.方法应用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稳定且可重复的迟后除极和触发活动.用细胞内玻璃微电极技术记录DADs和TA诸参数.结果预先应用Dip(3μmo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晓文 胡天培 等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6年23卷1期 1-5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运用实验方法,通过对残肢者神经信息的检测与数据分析,研究了上臂三大主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和尺神经)的相互协调关系、信息发放模式以及神经信号支配运动的机理,为神经信息控制假肢的研究创造了条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剑 宋敏花 等 《中国临床康复》 2005年9卷13期 10-11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微电极引导结合术中电生理刺激精确定位射频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和疗效.方法:98例帕金森病患者为1998-05/2003-12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对患者先进行螺旋CT扫描影像学定位后,术中在微电极监测引导下进行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立钧 张键 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5年19卷5期 395-39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追溯国内外有关周围神经微电极的发展及应用. 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关于周围神经微电极的文献,综述其分类、发展以及在电子假肢控制中的应用前景. 结果神经束内微电极具有良好的选择刺激和记录功能,可以为电子假肢与周围神经间提供信息交换界面.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安安 任雪萍 等 《动物学杂志》 2005年40卷4期 6-1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自由声场条件下,采用单单位胞外微电极记录方法,研究了普通伏翼蝠(Pipistrellus abramus)下丘神经元基本声反应特性.结果发现,在所得的65个下丘神经元中:特征频率在18.9~76.7 kHz(42.94±11.29)之间,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晓平 胡小吾 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5年26卷2期 198-20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总结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技术行脑内核团毁损和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经验.方法:1999~2004年期间采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毁损手术治疗帕金森病510例和DBS治疗帕金森病62例,其中脑核团毁损术组中行单侧苍白球腹后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兆农 吴文君 等 《昆虫学报》 2005年48卷6期 876-88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利用细胞内微电极记录技术研究了杀虫植物苦皮藤Celastrus angulatus Max.中麻醉成分苦皮藤素Ⅳ和毒杀成分苦皮藤素Ⅴ混合物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3龄幼虫腹纵肌神经肌肉兴奋性接点电位(EJP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效东 高国栋 等 《中国临床康复》 2005年9卷33期 139-141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帕金森病患者第1次手术后肢体症状有所缓解,随病程进展或病情复发,肢体症状会加重,药物不能控制时需要行第2次手术来缓解症状.目的:探讨第2次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单项症状改善率及其并发症的差异.设计:病例分析.单位: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晓文 高忠华 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05年24卷5期 624-62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开发研制高效多自由度上肢假肢中,信息源的合理选择对提高控制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神经内传导的冲动能够充分反映患者的意志,信号清晰度高、重复再现性强、不易疲劳,是一种理想的控制信息源.通过首例残肢者纵行神经束内微电极检测周围神经信号的实验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政 王庆山 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05年19卷6期 407-41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为探讨白藜芦醇是否能成为抗心律失常药,研究了其对窦房结起搏细胞的电生理效应.方法应用细胞内微电极方法记录家兔窦房结起搏细胞的动作电位.结果白藜芦醇(30~120 μmol·L-1)显著降低窦房结起搏细胞的动作电位幅度、零相最大上升速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冉 王晓浩 等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4年21卷3期 482-485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利用微机械技术制作的MEMS微针阵列是MEMS技术在生物医学上一个重要应用,它为生物医学领域提供了新的医疗手段.微针技术在精确药物注射、临床监测、生化检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本文介绍了MEMS微针阵列在生物医学领域的三个方面的重要应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建华 关欣 《护理学杂志》 2004年19卷20期 21-22页ISTICPKUCSCD
【摘要】 对13例施行脑内微电极置入技术治疗帕金森氏病病人进行系统护理.认为术前加强健康宣教,协助生活护理,认真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做好伤口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完善出院指导等,是保证手术成功的主要护理措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玲 侯芳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21卷6期 63-65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总结采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吸毒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3例进行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吸毒的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和观察.结果33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效果,治疗期间无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及因患者不配合而造成的治疗中断.结论合理的护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秀峰 周晓平 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3年3卷5期 427-428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立体定向手术颅内出血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 方法 1999年4月~2001年12月我们对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350例帕金森病行立体定向毁损手术,术后6例出现颅内出血,其中毁损灶出血3例,穿刺道出血3例. 结果手术治疗4例,保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崇侃 袁孝如 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23卷6期 562-565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多焦视网膜电图局部反应的提取技术.方法:由241个六边形构成图形刺激矩阵,每个六边形在相同的m序列(长度为2 14-1)控制下作闪烁变化,但依次延迟2 6位.各个六边形同时分别刺激视网膜的不同部位,用DTL微电极记录整个视网膜的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鲜继淑 吴南 等 《中国临床康复》 2003年7卷8期 1346-1347页ISTICPKUCA
【摘要】 扭转痉挛又称变形性肌张力障碍、扭转性肌张力障碍.是一种表现为肌张力障碍,在临床上骨骼肌、躯体肌呈缓慢而剧烈的不随意扭转为特征的运动.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可有效地改善其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手术部位距离视束、内囊等功能区较近,所以手术定...
【关键词】 心理疗法;扭转性张力障碍 /外科学;护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庄平 李勇杰 《生理学报》 2003年55卷4期 435-44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患者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 STN)神经元电活动的特点及其与PD症状的关系. 35例PD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的同时, 应用微电极细胞记录和EMG...
【关键词】 神经生物学;丘脑底核神经元电活动;微电极记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锦琰 罗非 等 《生理科学进展》 2003年34卷4期 356-358页ISTICPKUCA
【摘要】 中枢神经元放电的在体多通道同步记录技术是采用细胞外记录的方法来监测神经元群的同步电活动.该系统包括微电极阵列(microarray)、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应用这一技术可以同步记录多个脑区的大量神经元的电活动,研究不同脑区的神经元放电在时间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晓平 胡小吾 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3年3卷5期 388-390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评价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和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1999年4月~2003年3月采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毁损手术治疗帕金森病510例(毁损手术组)和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建宇 陈革 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3年25卷2期 207-20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丘脑腹外侧Vim核中与震颤症状相关的神经细胞电活动规律,总结丘脑切开术治疗原发性震颤(ET)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42例ET患者行单侧微电极导向丘脑切开术.采用FAHN临床震颤评分法对其中11例患者手术前后进行定量评估和分析.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长青 李勇杰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2卷5期 264-269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探讨手术靶点与适应证的选择原则.方法对669例帕金森病患者实施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毁损与脑深部电刺激术,单靶点分别选择苍白球腹后部(314例)、丘脑腹外侧核(48例)及丘脑底核(48例);多靶点则为单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朝晖 田青乐 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22卷3期 220-222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建立成年雄性家兔弓状核神经电活动测定的动物模型,探讨其在雄性生殖调控中的意义.方法:参照Sawyer图谱,对家兔弓状核准确定位后导入玻璃微电极,L-FDQ-1型神经信号放大器和VC-10型电生理仪对电脉冲信号进行处理、记录,分析弓状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琛柱 《昆虫知识》 2002年39卷5期 387-38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细胞内记录是昆虫神经生物学研究中的常用技术.它用来获得神经元兴奋和抑制过程及神经脉冲产生机制的信息.该技术的特点是把一根微电极的顶尖插入到神经细胞内进行电生理记录,这根电极还能用于向膜内输入电流.作者以对蝗虫Schistocerca gr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强 徐如祥 等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2卷5期 270-273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元电生理功能定位在手术治疗帕金森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0例帕金森病患者,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中分别应用运动电刺激和光反射电刺激检测方法,确定手术靶点位置,而后施行热频毁损术.手术后1年根据UPDRS评分评估疗效;手术后2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