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02
- 3
- 1
- 30
- 16
- 14
- 10
- 9
- 25
- 9
- 9
- 7
- 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卢中秋 邱俏檬 等 《中国急救医学》 2007年27卷4期 365-367页ISTICCSCDCA
【摘要】 <篇首> 随着我国急诊医学学科及教学发展,我院急诊医学学科在临床危重病急救、学科人才梯队培养、多项急救治疗新技术的开展及结合学科的研究方向等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并积极开展<急诊医学>选修课教学,切实保证了临床实习的教学效果,说明急诊医学学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海燕 李玲文 等 《医学研究杂志》 2007年36卷6期 42-44页ISTIC
【摘要】 目的 研究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损伤时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变化及二巯基丙磺酸钠对其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兔20只,随机分成两组:①缺血再灌注组;②二巯基丙磺酸钠保护组.两组分别于缺血前、再灌注后即时及再灌注后0.5h、1h、2h、4h...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章杰 陈寿权 等 《浙江医学》 2007年29卷5期 440-44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心肺复苏后脑水肿和海马CA1区S100β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1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复苏组、小剂量参附组(10ml/kg)和大剂量参附组(20ml/kg),再分别按气管切开后(对照组)或自主循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章平 陈寿权 等 《温州医学院学报》 2006年36卷5期 434-43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心肺复苏后早期脑水肿和脑超微结构的变化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心肺复苏模型,12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复苏组和药物组(每组再按时间分即刻、1/2 h、3 h、6 h、9 h五亚组),检测心肺复苏后各时相脑组织水含量及伊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章杰 陈寿权 等 《中国急救医学》 2006年26卷11期 836-838,插3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 动态观察大鼠心肺复苏后海马CA1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S100β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复苏组,再分别按气管切开后或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0.5、3、6、12、24 h分为5个亚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邱俏檬 卢中秋 等 《临床急诊杂志》 2006年7卷4期 201-203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我国急诊医学事业在短短20余年内得到了迅速繁荣和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相当的差距.因此,要进一步发展急诊医学,当务之急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则是加强急诊医学教学的基本建设,包括急诊医学课程设置与临床技能培训等,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急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章平 陈寿权 等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6年6卷1期 13-15页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肾上腺素对大鼠血脑屏障与脑水肿的影响.方法检测肾上腺素注射后SD大鼠血压心率变化和对照组在相应各时间点脑组织的水含量和EB含量.结果大鼠注射肾上腺素后3min时出现心率加快,同时并发心律失常和血压下降,10min已趋用药前水平;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中秋 邱俏檬 等 《中国急救医学》 2006年26卷6期 471-472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床旁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重度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intermediate svndrome,IMS)中的作用.方法分析我院急诊科2003-01~2006-03间应用机械通气治疗AOPP重度IM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章平 陈寿权 等 《中国急救医学》 2006年26卷2期 120-122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大鼠心肺复苏早期脑水肿与血脑屏障变化的特点以及肾上腺素对其的干扰作用.方法以SD大鼠建立心肺复苏模型,120只大鼠随机分成手术对照组(分气管切开后即刻,1/2、3、6、9 h),肾上腺组(给药后即刻,1/2、3、6、9 h),复苏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爱文 王东升 等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55卷24期 37-40,45,封3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小RNA-21(miR-21)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大鼠血浆中的表达差异及其意义.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对照组)和心肺复苏组(CPR组),每组16只.采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邱俏檬 卢中秋 等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5年12卷2期 110-110页ISTICCSCDCA
【摘要】 <篇首> 成功抢救1例川芎合并蒿本急性中毒致心搏、呼吸骤停患者,报告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唯佳 陈寿权 等 《浙江中医杂志》 2005年40卷5期 227-228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醒脑静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四管闭塞法"及再开放颈动脉建立家兔急性全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于缺血前和再灌注前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kg,用药组静脉注射醒脑静1m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惠萍 陈寿权 等 《中国急救医学》 2005年25卷11期 855-856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测定2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醒脑静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1β、IL-6含量的变化,并与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较正...
【关键词】 脑梗死;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中秋 邱俏檬 等 《中国急救医学》 2004年24卷9期 652-654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弧菌性脓毒血症的早期临床诊断及早期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弧菌性脓毒血症临床诊断的患者根据时间顺序分为A、B两组,A组5例应用抗菌药物、补液扩容、多巴胺升压、护肝治疗及其他对症处理;B组5例应用上述治疗同时,入院后1~2 h切开患肢皮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俊彦 卢中秋 等 《浙江临床医学》 2004年6卷2期 159-160页ISTIC
【摘要】 <篇首> 急诊医学是医学领域新兴的一门边缘学科,而急诊、急救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历来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和卫生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在医学生中进行急诊医学专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本院从 1998~ 1999学年开始开设<急诊医学>选修课程,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景荣 卢中秋 等 《浙江临床医学》 2004年6卷12期 1076-1077页ISTIC
【摘要】 <篇首> 胸腺瘤是成年人前上纵隔最常见的肿瘤,发病率约占纵隔肿瘤的15.9%[1].1997~2003年5月本院共收治34例胸腺瘤患者,其中以呼吸困难为表现的胸腺瘤3例,现报告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俊彦 熊玮 等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4年11卷2期 99-103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丹参预防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室肥厚(LVH)的作用,并观察其对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表达的影响.方法:18只8周龄的SHR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S8组于8周处死,另两组分别经腹腔按1 g·kg-1·d-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中秋 杜园园 等 《临床急诊杂志》 2003年4卷3期 21-22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混合农药急性中毒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农药混合后产生的急性中毒,是近来急性农药中毒中的一大课题.目前以有机磷或有机磷与其他种类的农药混合中毒者较为常见.迄今有关混合农药急性中毒的诊断与治疗的报道较少[1,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中秋 程俊彦 等 《中国急救医学》 2003年23卷5期 318-320页ISTICCSCDCA
【摘要】 <篇首> 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为非霍乱弧菌,以前称贝内克菌属(beneckea vulnifica),是嗜盐性海生G 杆菌属,Roland[1]在1970年首先报道由创伤弧菌感染引起小腿坏疽和内毒素性休克.Holli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中秋 李秉熙 等 《中国急救医学》 2003年23卷7期 470-471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创伤弧菌败血症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总结我院1998-5~2002-8临床诊断为创伤弧菌败血症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12例患者的男:女为3∶1,平均年龄为53.5岁(36~71岁),发病月份分布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中秋 卢才教 等 《温州医学院学报》 2003年33卷5期 327-327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为嗜盐性海生G-杆菌属,Roland在1970年首先报道由创伤弧菌感染引起小腿坏疽和内毒素性休克,美国、西班牙、日本、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一些沿海城市相继有创伤弧菌感染的临床报告,然而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万铁 陈寿权 等 《温州医学院学报》 2003年33卷1期 1-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XNJI)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家兔血清白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脑保护机制.方法:28只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醒脑静注射液组(XNJI组),分别在缺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万铁 陈寿权 等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2年9卷6期 347-349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XNJI)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家兔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四动脉闭塞法"制备家兔CIRI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脑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脑缺血再灌注加XNJI...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缺血-再灌注损伤,脑;一氧化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俊彦 卢中秋 等 《临床急诊杂志》 2002年3卷4期 177-178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近年来随着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意识的增强和影像学的发展及其诊断水平的提高,国内有关该病的影像学及临床诊治报道逐渐增多,但未见有关专门讨论心电图改变的报道.现将我院1994~2000年期间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且临床资料及心电图资料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俊彦 卢中秋 等 《浙江临床医学》 2001年3卷3期 189页ISTIC
【摘要】 <篇首>精神药物与安眠药急性中毒并不少见。我院1997年2月-2000年2月收治因口服大量精神药物及安眠药引起中毒者46例,均抢救成功。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46例患者中,男16例,女30例。年龄18-83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向彤 卢中秋 等 《温州医学院学报》 2001年31卷4期 216-21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心肌酶谱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对26例AOPP患者(中度中毒组22例,重度中毒组4例)入院当日及此后第2天、第5天、第7天、第9天和第11天重复抽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明山 陈寿权 等 《浙江临床医学》 2001年3卷8期 551-552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机体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 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和脑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以"四管闭塞法”及再开放颈动脉建立家兔急性全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观察血浆T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卫兵 程俊彦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0年2卷3期 190页ISTICCSCD
【摘要】 西沙必利是目前广泛用于临床的一种胃肠动力药,可增强并协调胃肠运动,防止食物滞留、返流.其主要不良反应为瞬时性腹部痉挛、腹痛、腹泻,但出现尿频、兴奋、失眠副作用较罕见.现将我院患者使用该药过程中出现的上述副作用报道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万铁 陈寿权 等 《中国急救医学》 1999年19卷12期 701-703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XNJI)对脑缺血灌注损伤(CIRI)的防治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制备家兔CIRI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XNJI组,动态观察血浆及脑组织-氧化氮(NO)水平、内皮素(ET)含量、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支绍册 金箫 等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5年4期 453-455页
【摘要】 间二硝基苯为无色或黄色晶体状物,主要用于有机合成染料的中间体、塑料工业等,在生产过程中泄漏和搬运装卸接触毒物时,极易经皮肤接触和呼吸道吸入而导致中毒。近年来急性间二硝基苯中毒事件较为常见。现将9例急性间二硝基苯中毒患者的诊治分析报道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