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48
- 4
- 2
- 1
- 63
- 18
- 17
- 14
- 10
- 43
- 25
- 8
- 8
- 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维勤 李宁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1年21卷7期 442-44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近年来,外科病人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日益受到重视.这首先因为随着外科手术、循环和呼吸支持等技术的进步,外科病人代谢紊乱的处理和营养的维持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其次,近年的研究发现,许多特殊营养物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富含这些营养物的营养支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毅 刘铁汉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01年26卷3期 188-19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通过离体和整体实验研究大鼠及人的肠道内细菌对人参皂苷Rg1的代谢作用。方法:用薄层层析及电喷雾质谱检测Rg1的代谢产物。结果:Rg1在大鼠体内被代谢成一对同分异构体(Rh1及F1)及苷元[20(S)Protopanaxatriol,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琳 粱庆红 等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0年15卷12期 761-762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在人的肠道中栖息着大约1×1014个、约100多种细菌,构成了所谓肠内菌群,其中肠杆菌、肠球菌等需氧菌仅占菌群的1/1000,绝大多数为厌氧菌,健康情况下它们与宿主之间处于生理的、和谐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状态,维持人体肠道的微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铁汉 王毅 等 《中草药》 2000年31卷11期 834-83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在考察淫羊藿苷(icariin)于人工胃液中稳定性的基础上,研究了肠道内细菌对淫羊藿苷的代谢作用.方法:于人工胃液或肠内菌培养液中,加入淫羊藿苷温孵培养一定时间后,以薄板层析、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电喷雾质谱仪,对培养物成分做定性分析检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锐 程克棣 等 《中国药学杂志》 2000年35卷z1期 82-8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五加科(Araliaccae)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C.A.Mayer.)是驰名中外的珍贵药材.近年来有关化学和药理学的大量研究证明,其主要化学成分--人参皂苷具有与人参相同的药理作用;还证明人参的不同部位,不同的生长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吐秀 吕菁君 等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47卷8期 184-187页ISTIC
【摘要】 肠道菌群失调是指一种因机体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出现的肠内菌种比例失调、菌种数量改变及肠内细菌(或毒素)移位的病理状态.脓毒症作为急重症监护室极为常见的高致死性综合征,是肠道菌群失调的常见原因,而肠道菌群失调反过来会显著加速脓毒症的发展.肠道虽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巧生 陈维红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7年17卷3期 435-436页ISTICCA
【摘要】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营养支持的供给方式已由肠外营养为主转变为通过鼻胃管、鼻空肠管或胃(肠)造口途径的肠内营养支持为主[1,2],肠内营养(EN)不仅能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补充肠外营养(P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詹静晔 杨秀芳 等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6年35卷6期 728-731页ISTIC
【摘要】 肠内营养能维护肠道屏障功能,防止肠道细菌易位并且早期使用肠内营养能减少热量储备和组织的丧失,从而对减轻机体重要脏器的继发性损害有所帮助,因此肠内营养日渐受到重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纪丽 白姣姣 等 《上海护理》 2015年5期 67-70页ISTIC
【摘要】 肠道准备是指通过口服导泻剂或灌肠等方式来清除肠道内粪便、减少肠道内细菌数量和术后并发症的一种方法[1-2]。肠道准备广泛用于肠道手术、结肠镜、小肠镜、胶囊内镜诊疗和影像学检查前[3],是肠镜检查和肠道手术成功的关键[4]。理想的肠道准备应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平 兰梅 《上海预防医学》 2014年26卷4期 219-221页ISTICCA
【摘要】 人体肠道中居住着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微生物,有真菌、原虫、病毒等,但主要是细菌.寄生在肠道中的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大多对人体是有益的,如大肠杆菌可合成维生素K,维生素B族等.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居住在肠道中的细菌可穿过肠黏膜上皮进入血液和肠外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贺斐翡 田字彬 等 《齐鲁医学杂志》 2012年27卷5期 424-425,429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EN)支持对危重病人营养状态及内毒素水平影响.方法 选择64例不能经口进食的危重病人,分为完全肠外营养(TPN)组及TPN+ EN组,TPN组采用完全静脉营养支持,TPN+EN组在病人营养支持全程或部分时间采用EN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云 《临床外科杂志》 2012年20卷12期 836-838页ISTIC
【摘要】 <篇首>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指经胃肠道用口服或管饲来提供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基质和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治疗方式.与肠外营养相比较,EN符合生理,能预防肠黏膜萎缩,有利于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和全身免疫系统功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媛媛 张梅 《护理与康复》 2012年11卷3期 222-224页ISTIC
【摘要】 <篇首>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通过口服或管饲经胃肠道补充机体营养物质的支持治疗方法.EN支持方式符合生理状态,可维持肠道完整性,避免肠道细菌移位,降低感染发生率[1],且因使用方法灵活、监护简便、安全经济,已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春格 王铁山 等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34卷10期 45-46页
【摘要】 营养不良可引起低血糖、低血压、低体温、贫血等相关并发症,重度营养不良可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身体水肿、甚至危及生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为危重症患者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助于促进肠道运动,维护肠黏膜功能,减少细菌移位,降低能量消耗,是简单安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孔慧莉 《健康必读》 2018年23期 292页
【摘要】 肠外营养虽能满足临床病人的营养需要,但还不如肠内营养含有的营养素全面丰富,且并发症多,需要更细仔的护理与监测.因此,当病人因原发疾病不能或不愿经口进食时,如其胃肠道功能良好或可以耐受时,应首先选用肠内营养(EN).胃肠道营养能维持肠粘膜的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彤 《饮食保健》 2018年5卷33期 95页
【摘要】 大肠癌是消化道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患病死亡率在我国居高不下.大肠内细菌众多,与人类形成一种共生关系.人类消化道定居着大量肠道菌群,其在营养和免疫等方面对人体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1].近年研究发生,肠道内细菌感染与大肠肿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彧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年34卷z2期 143-144页ISTIC
【摘要】 健康成年人胃肠道内寄居着大约有400多种肠内菌,细菌之间保持着一种微生物平衡状态.由于某些原因使得原正常微生物群发生了定量或定性变化,菌群紊乱,微生态制剂则可以采用综合性手段,通过促进生理性细菌菌群的恢复、建立和稳定,来实现对有害细菌种群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美 汤林华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2010年37卷3期 148-15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分离自中华按蚊雌成蚊中肠的3种革兰阴性细菌,即气单孢菌、A4菌(未鉴定)和肠杆菌在按蚊幼虫孳牛水体中及按蚊体内的存活能力. 方法 3种目标细菌在实验室经数量扩增后,添加到饲养按蚊幼虫的水体中,依次收集饲养盆和蛹盒内的水样品,并解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易晓辉 李娜 《护理学报》 2010年17卷1期 9页ISTICCSCD
【摘要】 <篇首> 营养支持是危重患者治疗的重要部分,肠内营养对防止细菌及毒素移位、肠源性感染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有重要意义.经三腔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是一种符合人体生理的营养支持方式[1],适合于存在胃动力减弱的重症患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敏 张明谏 等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0年16卷3期 547-549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烧伤创面感染细菌菌种及其耐药性的变化,分析影响烧伤创面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调查分析456例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细菌学情况及创面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对可能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烧伤患者456例,发生感染76例,感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传湄 徐丽丹 等 《临床肺科杂志》 2010年15卷3期 332-333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在呼吸科ICU住院的COPD患者中应用益生菌预防菌群失调性腹泻的效果.方法 选择95例COPD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n=48)和对照组(n=47).两组病人均给予鼻饲能全力,根据病人耐受程度逐步提高每天供给量至其需要量,其中试验组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小红 《华北国防医药》 2009年21卷z1期 60-61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随着对肠功能的再认识,尤其是肠道黏膜屏障、细菌易位及肠道是应激反应的一个中心器官等概念的确立,外科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已得到重视[1].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胃肠道形态功能的恢复,肠内营养开始越早,合成代谢恢复就越早,就能更好地防止肠黏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唱荣艳 周花 《西南国防医药》 2009年19卷6期 631-632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随着社会经济及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预期寿命不断提高,因此,老年患者明显增多,且有研究表明,老年危重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40%~100%[1].危重患者机体大都处于应激状态下的高分解代谢水平,能量消耗多,尤其是蛋白质高分解代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丽 侯惠如 《护理学报》 2009年16卷18期 20-21页ISTICCSCD
【摘要】 <篇首> 鼻饲是吞咽、意识障碍老年患者补充营养的重要途径,且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更符合机体生理需要,可防止肠黏膜萎缩,预防肠道细菌移位,增进蛋白的合成,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降低感染发生率,目前广泛应用于急、慢性患者的营养支持[1-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媛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8年13卷5期 405-407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1985年,由美国外科感染学会Carrico等教授第一次提出了"肠道是多脏器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的始动器官"的概念[1],这一概念的提出是以对肠屏障与细菌易位的认识为基础,认识到肠道共生菌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贺冬梅 袁昊晖 等 《护士进修杂志》 2008年23卷10期 955-956页ISTICCSCD
【摘要】 <篇首> 营养失衡是一些需要长期禁食及高分解代谢状态的病人的常见表现,以往通常采用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来解决病人的营养要求,但TPN不完全符合人体生理状态,而且长期TPN 除导管并发症外,还可以引起肠黏膜萎缩,肠黏膜屏障功能损害,发生肠道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艳 姚英 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8年4卷6期 45-46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可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在SAP中,机体内发生蛋白质分解、糖原异生和脂肪动员增强,出现超高代谢反应,使患者营养储备迅速耗竭,出现严重营养不良,导致机体防御免疫能力降低,感染率升高[1-2].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红付 葛勇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08年6卷1期 40-41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胃癌患者在术前多数已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且手术创伤大,术后禁食时间较长,以往主要采用静脉高营养的方法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但是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易出现代谢紊乱,肠粘膜萎缩,导致细菌易位,而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小翠 谢燕平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08年14卷4期 294-296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 了解肠内营养支持对喉癌患者的重要意义.方法 对2004-2006年在我院住院手术的123例喉癌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并分别从体重、氮平衡、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一般情况等方面进行前后对比观察.参照危重患者营养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坚 李景琦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年8卷28期 7017-7018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对于昏迷或存在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为了维持其营养和治疗的需要,通常需通过鼻胃管的途径进行肠内营养.而在临床卜部分通过胃管进行营养补给的患者常出现严重的肺部感染,并且难以控制.对此类10例患者分析如下.
【关键词】 肠道营养/副作用;肺炎,细菌性/病因学;人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