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43
- 35
- 2
- 1
- 105
- 44
- 13
- 4
- 3
- 70
- 21
- 13
- 11
- 9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HUANG Bei 范朋飞 等 《兽类学报》 2008年28卷3期 232-23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2005年9月至2006年4月,对无量山一群黑长臂猿进行观察,研究黑长臂猿在植物种子传播中的作用.观察记录黑长臂猿一天的排便次数并收集粪便.通过直接观察和收集长臂猿粪便确定长臂猿取食的果实种类.以森林中采集的果实种子为对照标本,对粪便中的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儒海 强胜 《生态学报》 2007年27卷12期 5361-537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种子传播将母株生殖周期的末端与它们后代种群的建立连结了起来,广泛认为,其对植被结构具有深刻的影响.种子传播的整个过程称为种子传播循环.研究表明,杂草种子传播的因子多种多样,包括仅依赖自身来完成的主动传播,以及依赖风、水、动物、人类等外界媒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占辉 盛连喜 等 《生态学报》 2007年27卷5期 1895-190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从2005年3月到2006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沟谷雨林保护区内研究了两种果蝠--棕果蝠(Rousettus leschenaulti)和犬蝠(Cynopterus sphinx)取食光叶桑(Morus macroura)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鲁长虎 《生态学杂志》 2006年25卷5期 557-56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松属植物约110种,根据种子传播方式可分为风传播松和动物传播松.风传播松占绝大多数,种子多具有适应风力的翅.动物传播松大约23种,都具有大、可食用、无翅或短翅的种子,无法借助风力传播.动物传播松的分布生境多为贫瘠的山地,而且多位于高海拔地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新华 尹晓明 等 《生态学报》 2006年26卷6期 1657-166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2001年4月至2003年11月,在南京中山植物园内调查了冬青卫矛(Euonymus japonicus)、日本珊瑚树(Viburnum awabuki)和溲疏(Deutzia scabra)3种树篱,以及位于不同生境的2个黄杨(Buxu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天澍 李恺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6年17卷3期 457-46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研究了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鼠类对石栎(Lithocarpus glaber)(常绿阔叶林重要伴生种)种子的捕食和传播.共设置了带1、带2、带3(常绿阔叶林中)、带4(马尾松林中)和带5(灌丛中)5条样带及2种种子的布置方式(有无掩盖和有无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鲁先文 孙坤 等 《生态学杂志》 2005年24卷6期 635-63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2003年9月~2004年3月,定期观察取食中国沙棘果实的鸟类及其取食方式.共记录取食中国沙棘果实的鸟类18种,其取食果实的方式主要有:1)直接在树冠上吞食果实,有时候在吞食后将种子呕出;2)将果实从树上衔走后,在栖息处吞食或啄食;3)将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希华 闫恩荣 等 《生态学报》 2005年25卷7期 1796-180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人类干扰活动导致常绿阔叶林的类型和数量减少,替而代之的是大面积处于不同退化程度的次生林、次生灌丛等,因此加大对其退化特征以及恢复重建的研究已是非常必要而迫切的任务.在对此类植被进行广泛调查基础上,结合数量分类法(在区域尺度上)对退化常绿阔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闫巧玲 刘志民 等 《生态学报》 2004年24卷11期 2422-242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78种植物的繁殖体(23种为种子,55种为果实)重量和形状,其重量差别很大,最小的单粒重不足0.1 mg,最大的超过130 mg;形状差异也很大,最小的方差不足0.03,最大的超过0.18.综合本研究和以前研究的全部140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杰 张金国 等 《生态学杂志》 2004年23卷3期 115-11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翼手目(Chiroptera)为真正能飞翔的哺乳动物,现存19科1 107种,分别属于小蝙蝠亚目(Microchiroptera)和大蝙蝠亚目(Megachiroptera);其中大蝙蝠又称旧大陆狐蝠或果蝠(flyingfox),分布在热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鲁长虎 常家传 等 《生态学杂志》 2004年23卷1期 24-2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帽儿山实验林场和哈尔滨实验林场,黄檗母树下没有幼苗分布,不能进行天然更新,需要靠食果实鸟类等将果实和种子传播至远离母树的其他林下.捕食黄檗果实的食果实鸟类有9种.其中6种是食果肉鸟类,吞入果实后,消化果肉,而种子完整地随粪便排出而得以传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新华 尹晓明 《生态学报》 2004年24卷7期 1452-145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2002年4月至8月,在南京中山植物园内收集了198份鸟粪样品,从中分离、鉴定出9 573粒结构完整的种子及果核,分别隶属于12科15属20种植物,另有1 6粒种子属于1未知种类.单份鸟粪样品中可含有1~4种种子,平均1.5±0.7种;但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杰 李庆芬 等 《生态学杂志》 2004年23卷1期 107-11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2000年8月中旬至10月上旬,在北京东灵山地区小龙门林场选取两块辽东栎分布近似而坡向不同的样地,并对样地内种子库与啮齿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两块样地种子雨持续40天左右,且种子下落趋势基本一致,高峰期都集中在9月中旬,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鲁长虎 《生态学报》 2003年23卷4期 834-83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2001年9月至2002年1月在黑龙江省尚志市帽儿山林场研究了槲寄生(Viscum color at um)的生物学特征及鸟类对其种子的传播.槲寄生寄主共有9种阔叶树,杨树占比例最大 , 达73.3%.78.0%的槲寄生个体以杨树为寄主...
【关键词】 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食果实鸟类;种子传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勇 陈进 《生物多样性》 2002年10卷2期 213-21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种子传播过程中动植物是否存在协同进化关系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有观点认为,植物通过食果动物对其种子的传播可能获得逃避种子捕食者、占据新的生境斑块和基因流动等好处,而动物通过消化果肉获得营养和能量作为回报,动植物彼此相互作用,进而可能建立协同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勇 陈进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02年26卷4期 427-43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1999年8月至2001年2月,对热带雨林树种小叶藤黄(Garcinia cowa)种子的初级传播、二次传播、种子被取食及幼苗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上拜访动物主要有猕猴(Macaca mulatta)、花面狸(Paguma la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新华 尹晓明 等 《生物多样性》 2001年9卷1期 68-7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1999年10月20日~2000年1月20日,在南京中山植物园内随机收集鸟粪样品160份,共分离出874粒结构完整的种子和果核、3块鞘翅目昆虫残体和1块鸟类羽毛残块。已鉴定出842粒种子和果核,分属于16科20属26种(变种)。在鸟粪样品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振英 张新时 等 《生态学报》 2001年21卷4期 676-68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Artemisia monosperma是分布于西奈半岛以及以色列地中海沿岸许多活动沙丘及固定沙丘上的建群种植物。在固定沙丘上,雨后的蓝细菌结皮上能产生径流水, A.monosperma的种子在径流水上漂浮并被传播到低洼处或土壤缝隙中。实验...
【关键词】 Artemisiamonosperma;土壤盐分;预湿处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京平 张知彬 《生物学通报》 2008年43卷1期 10-12页ISTICCA
【摘要】 简要概述了鼠类的主要生物学特征,鼠类对农业、牧业、林业的危害.并且简要介绍了在鼠害防治方面.利用复方避孕药物EP-1对害鼠的不育控制防治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鼠类对森林种子扩散、搬运等方面的最新研究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新华 《生物学通报》 2005年40卷8期 25-26页ISTICCA
【摘要】 裸子植物的胚珠虽然在传粉时是裸露的,但在发育成种子的过程中,罗汉松科、三尖杉科、红豆杉科、买麻藤科、麻黄科及柏科的圆柏属(Sabina)和刺柏属(Juniperus)等类群的种子在成熟时常常为肉质的假种皮或种鳞等组织所包被.因此,并不是所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雷霄 杨庆松 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2期 122-132页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传播方式物种种子雨的基本特征,以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20 hm2动态监测样地的种子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种子雨的密度、物种组成以及种子限制的强度.结果表明:(1)种子雨收集器共收集到种子136 38粒,隶属于28科66种,种子雨密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崇云 潘燕 等 《杂草科学》 2015年3期 1-5页
【摘要】 采用培养皿捕获法研究紫茎泽兰在弃耕地上的种子风传播特征,分析与其种群建立的关系。结果表明,培养皿捕获法简便易行,野外可操作性强,是捕获细小风传种子的有效方法。弃耕地上的种子雨密度与距外围种源地的距离和风向有关,在种源地下风向形成随距离增加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期和 杨和生 等 《嘉应学院学报》 2013年31卷5期 50-59页
【摘要】 种子传播是指种子以某种方式离开母株到达适宜生境萌发成苗实现定居的过程.种子传播方式有主动传播、被动传播,后者有风力传播、水力传播、动物传播、人类活动传播.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不同的生境有与此相适应的种子传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佳 《西藏科技》 2010年4期 63-65页
【摘要】 世界万物的生命是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中每一种生命都会以他自己的方式来繁衍后代,植物要生存发展就会想尽办法来繁衍自己的后代,于是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每种植物都有让自己的种子"旅行"的特殊本领,使得种子可以广为传播,生生不息.牛马有脚,飞鸟有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闫兴富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8年23卷5期 103-107页
【摘要】 就辽东栎的种子雨及其传播动力、种子传播后的命运、种子萌发、幼苗建立、实生更新对动物捕食的适应和萌生特性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对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辽东栎种子是多种脊椎动物和鸟类的食物资源,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成期间的捕食压力导致其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海洋 周全来 等 《生态学杂志》 2024年43卷7期 1981-198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外来植物经历引入、定植、归化和入侵阶段,成为入侵植物,严重威胁本地生态系统,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外来植物种子对其入侵过程至关重要.本文通过综述利于外来植物引入、定植、归化和入侵过程的种子生活史、传播、生理和繁殖特征,发现:(1)外来植物的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继铭 何慧敏 等 《生物多样性》 2023年31卷4期 167-18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鼠类-植物种子互作关系是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的重点之一,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维持具有重要意义.许多研究关注了鼠类的行为习性、种群动态、群落结构、种间合作与竞争以及植物的种子特征和环境因素等对鼠类与植物种子取食和传播关系的影响.然而,从种群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雨 唐小乐 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2年28卷5期 1375-138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森林生态系统中几乎所有的植物都与内生菌共生,许多植物没有内生菌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近年来内生菌对植物生长和健康的重要性逐渐受到重视,但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作物上,关于木本植物的内生菌尤其是种子相关的内生菌,研究十分缺乏.木本植物种子内生菌种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宁 张帅 等 《生态学杂志》 2021年40卷10期 3375-338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种子传播是植物种子完成自然更新的重要生态过程,鸟类是重要的传播媒介之一.虽然大量研究关注了鸟类体型和行为特征对种子传播的影响,但依然缺乏系统的总结.本文系统总结了鸟类形态和行为特征对种子搬运、种子传播距离、种子排放地和幼苗更新的影响,以期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宁 乔璐 等 《生态学杂志》 2021年40卷8期 2460-246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灵长类动物是森林植物种子的重要传播媒介,它们的取食行为和栖息地利用影响着森林植物的种群更新.天行长臂猿是云南高黎贡山的明星物种之一.研究天行长臂猿的果实性食物和种子传播潜力有助于认清濒危动物的种子传播功能并评估它们对森林植物更新的贡献.于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