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37
- 58
- 13
- 235
- 17
- 5
- 4
- 3
- 106
- 65
- 58
- 55
- 2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洪靖 吕思慧 等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40卷5期 13-15页
【摘要】 张从正被赞为“金元四大家”之一,誉满杏林,攻邪派代表性人物.张氏学验俱丰,对中医心理学学术思想多有创新,在心理疾病病因病机中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在临证治疗上有情志相胜、习以平惊、逸以治劳、行为疗法、祝由术等多种方法,临床灵活多变,重视治病求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会敏 董尚朴 《浙江中医杂志》 2002年37卷8期 348-349页ISTIC
【摘要】 <篇首> 我国著名的医学家、金元四大家之一张子和所著的<儒门事亲>是医学史上的重要著作,影响深远.该书的写作与刊行,得力于河北真定人士常仲明父子.考证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雷 胡文彬 等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28卷4期 6-8页
【摘要】 目的::探究“攻邪派”鼻祖张从正所著《儒门事亲》一书中“风形”所用三法之“汗法”的相关理论思想,以期更加全面地了解三法,拓宽思路,更好地适用于现代临床,同时更好地对中医学精华进行传承。方法:研读《儒门事亲》,并结合相关的中医理论文献,对比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晓琳 孙丰雷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25卷15期 72-74页
【摘要】 张子和擅用汗吐下三法,主张“治病当论药攻”,反对滥用补药,主张食补。老年人体质多虚,张氏在治疗老年病时寓补于攻,攻补结合,多取良效,这对于现代治疗老年病有指导意义。笔者对张氏攻补结合治疗老年病的学术思想进行阐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献宗 《光明中医》 2015年30卷7期 1387-1388页
【摘要】 张从正,金元四大家之一,对于汗、吐、下三法的运用有独到的见解,尊为“攻邪派”的代表.笔者通过全面学习其代表著作《儒门事亲》,总结张氏针灸治疗的常用腧穴以及其取穴、治疗特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晓琳 《中医文献杂志》 2015年33卷5期 27-29页
【摘要】 《儒门事亲》是中国医学史上较有影响的著作之一,一直得到中医药研究者的重视,《儒门事亲》中存在着大量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等非通用字形,整理时应遵循一定的处理原则,就是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古籍用字的实际,又不影响现代人的理解,才能让古籍整理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雷 韩娟娟 等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4年15卷4期 7-8页
【摘要】 张子和(1156-1228),名从正,自号戴人,故又称张戴人,是“金元四大家”之一,也是“攻邪派”与“攻邪”理论的鼻祖.张氏私淑刘完素的学术观点,对于汗、吐、下三法的运用有独到的见解,他提出“三法可以兼众法”、“圣人止有三法,无第四法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礼凤 《江西中医药》 2013年10期 20-21页CA
【摘要】 张从正(公元1156-1228年),字子和,号戴人.金朝睢州考城(今河南兰考县人),是继刘完素之后以自己独创理论轰动金元医学界的人物之一,力主汗、吐、下三法,为“攻邪派”的代表,在其著作《儒门事亲》中,不仅主要阐述了“攻邪论”的学术思想,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温长路 《光明中医》 2012年27卷1期 1-5页
【摘要】 张子和是我国金元时期著名的医家之一,与刘完素、李东垣、朱丹溪齐名,被后世共称为"金元四大家".《儒门事亲》是张子和学术思想的提炼和总结,由它记录和反映的张子和创立的"攻邪"学说在中医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故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效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迪梨 《光明中医》 2011年26卷8期 1558-1559页
【摘要】 张从正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著名医家,其治病主张以汗、吐、下三法攻邪,其治病此三法居十之八九,后人称其为“攻邪派”.然自金元至今,世人对其学术观点尤其汗吐下三法多有偏见,不予重视.本文宗其代表作《儒门事亲》择要浅论其汗吐下三法,以发扬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铁策 苏春梅 《中医文献杂志》 2010年28卷1期 8-10页
【摘要】 小岛宝素的<河清寓记>记述了板坂卜斋(1578-1655)浅草文库收藏的古写本<儒门事亲>,以此为线索,通过对卜斋家世、师承、浅草文库建立的考察,发现卜斋的恩师吉田宗恂1575年注解<医方大成论钞>时引用的"子和曰",均出自<儒门事亲>的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江花 主明杰 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年7卷9期 91-92页
【摘要】 <篇首> 张从正是我国金代著名医家,他远溯<内>、<难>,近宗完素,其与门人所著<儒门事亲>[1,2]十五卷集中反映了张氏的独到医学思想,本文就其中涉及眼科的部分分述于下,以期有助于后学理解和继承其学术经验,更好地为医疗实践和科研服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焦振廉 赵琳 等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31卷1期 63-65页
【摘要】 <儒门事亲>为张从正所撰临床综合医著,总结其版本源流大致为:单行本系统,指<儒门事亲>三卷单行刊印的本子,蒙古中统三年壬戌(1262)高鸣刻本为现在所知唯一的三卷本;丛刻本系统,是指以"丛书"形式刊行而以"儒门事亲"为总名的本子,又有单行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淑兰 褚亚红 《广西中医药》 2008年31卷4期 40-41页
【摘要】 <篇首> 张子和(1156-1228),金代著名医家,是金元四大家之一.<儒门事亲>是他的代表作.张子和强调"邪留则正伤,邪祛则正复"之理.主张攻邪治病,以擅长汗、吐、下法灵活应用于临床各科,在医林别树一帜,在治疗妇科月经病方面亦独有卓见,主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国钢 《中医文献杂志》 2007年25卷4期 20-22页
【摘要】 《医方类聚》成书于明·正统十年,收辑了我国明·永乐以前存世医籍一百五十余部.它所辑录的《儒门事亲》,较现通行本的底本--明邵柏崖本早约一百年,较大程度地保持了其古朴面貌,对文献研究与校勘极有参考价值.在中、外医学交流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玉乐 白玉 《国医论坛》 2006年21卷6期 49-50页
【摘要】 <篇首> 张从正作为"攻邪派"的创始人,对祖国医学中的祛邪学说作出过重要贡献.他生平对汗、 吐、下三法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将刺血作为发汗方法之一,颇具特色.在他的著作<儒门事亲>(以下简称<儒>)中载有刺血适应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萧国钢 《中医文献杂志》 2006年24卷2期 16-19页
【摘要】 张子和<儒门事亲>十五卷,是明初形成的格局.金元之际它是由<儒门事亲>、<三法六门>、<十形三疗>、<治病百法>等十个篇目组成.除<三消论>为刘河间遗著,个别篇目中吸收了少量当时流行的医学基础文献外,其学术创论均源于子和,麻知几、常仲明、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萧国钢 《中医文献杂志》 2005年23卷4期 22-24页
【摘要】 据<中医图书联合目录>载,<儒门事亲>有22种不同版本.金代刻本已不可复见,据考证,其概貌与现通行本内容出入不大.元代刻本为现存最早刻本,现北京大学图书馆有藏.明代刻本有两种版式.一是<医方类聚>辑录本,以丛书面目出现,二是邵辅本与<医统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卫东 《中医文献杂志》 2002年2期 23-24页
【摘要】 <篇首> <儒门事亲>乃是金元时期著名医家张从正撰写,并经其门人润色整理而成.作者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睢州考城人,约生活于12~13世纪.其学术上贯<内经>、<难经>与<伤寒论>,并宗法河间.治病强调以祛邪为主,擅长用汗吐下三法,见解独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云松 岳利峰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40卷2期 168-170页ISTIC
【摘要】 《儒门事亲》学术思想主要可以概括为:邪去正安、一分为三、因势利导、以通为用、三因制宜.张从正认为疾病是由于邪气侵入所致,只有祛除邪气,疾病才可以痊愈,治病以祛邪为首务.他将邪气分为天邪、地邪和人邪,天邪多侵犯人体上部,地邪多侵犯人体下部,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琳 郭晓冬 等 《中医学报》 2012年27卷4期 428-42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析张从正对于不肯服药之人,不能用药之病采取器械疗法针对常见病和疑难杂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对张从正所著《儒门事亲》中用(非)针、银针、钗股、鸡羽、竹筷、针钩、秤钩、漏针、钩钤、磁片、草茎、杆草、长蛤甲、九曲玲珑灶、木梳等器械治疗疾病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夏楠 谢比其 等 《中医儿科杂志》 2017年13卷6期 84-86页
【摘要】 基于金元医家张从正对小儿“六易一弱”的生理病理特点及“二源四病”的病因病种的概括,探索其在《儒门事亲》一书中的小儿鞠养思想,并联系当前儿童健康现状,讨论其思想对小儿保健的指导,总结为勿娇护、倡奉养、重脾胃、调情志、慎用药5个方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彤 《中华养生保健》 2010年8期 48页
【摘要】 在中医看来,怀孕期间,如果情绪不能保持稳定的话,孩子很有可能发育不良。金代四大名医之首的张从正所撰写的《儒门事亲》中说:“如妇人怀孕之日,大忌惊忧悲泣,纵得子,必有诸疾”。意思浅显如白话,就是说女性在怀孕的时候,一定不能情绪波动太大,否则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登本 杨宗林 等 《中医药通报》 2025年25卷4期 1-5页ISTIC
【摘要】 通过检索张从正《儒门事亲》和《张子和心镜别集》,共有425处涉"火"例句,解析其中内涵要义,从10个维度述评其论"火"内涵,并对其中"一身之心火""诸痛痒疮疡,皆生于心火""二火""君火、相火""阳火、阴火""内火、外火""人火、龙火""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祥娜 刘素荣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5年23卷1期 58-60页
【摘要】 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OP)有明显优势.OP可归属于中医"骨痿""骨枯""骨极"等范畴,张子和《儒门事亲·指风痹痿厥近世差玄说》中该病相关理论与实践颇具特色,且行之有效.张氏从病因病机、临床症状、治法方药、针灸治疗及预后转归五个方面对OP进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安琪 赵寅秋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3年29卷4期 554-556,560页ISTICCSCDCA
【摘要】 本文总结整理部分古籍对于乳蛾喉痹的辨证论治记载,以及现代名医治疗扁桃体炎经验.乳蛾病名首见《儒门事亲》.《黄帝内经》中"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为对其最早的病机论述,后世医家对乳蛾的病因病机认识主要分为外因-外感热毒,与内因-肺胃素有郁热.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瑞祥 崔家祥 等 《江苏中医药》 2023年55卷2期 63-65页ISTICCA
【摘要】 下法是指运用有泻下、荡涤、攻逐作用的药物,以通导宿食、燥屎、瘀血等糟粕的一种治疗方法.张从正下法思想是中医下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攻下思想、攻下禁忌、用药组方等方面与《伤寒论》下法一脉相承.考据《儒门事亲》发现,张从正使用下法,诊断上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钰 张兴海 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39卷12期 1299-1302页ISTIC
【摘要】 金元时期,中医大家张子和深受《黄帝内经》"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整体医学思想影响,对情志因素的病因病机理论有独到创见.《儒门事亲》是张子和医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在医案中多处灵活使用习以平惊、情志相胜等心理治疗方法."辨证行为疗法"是现代心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美皎 邢叶一祎 等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3年47卷3期 71-76页
【摘要】 目的 挖掘金代医家张子和《儒门事亲》中治疗咳嗽的用药规律,为拓宽咳嗽的临床证治思路提供参考.方法 以《儒门事亲》中治疗咳嗽的方剂和医案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使用R4.0.0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方剂75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