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92
- 8
- 6
- 219
- 58
- 30
- 15
- 13
- 28
- 28
- 26
- 22
- 2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孙剑虹 徐串联 等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4年5期 488-489,49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通络方治疗白塞氏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70例白塞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予解毒化瘀通络方治疗,对照组35例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另选30名健康者作为健康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健康组和两组白塞氏病患者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俊清 《吉林中医药》 2012年32卷7期 662-663页ISTIC
【摘要】 风湿热痹与体质因素和机体的免疫异常有关,临床上通过早期应用中医药辨证施治,以“清热凉血解毒,祛风除湿通络,活血化瘀止痛”为原则,结合西药抗风湿,标本同治,能够很好地控制病情并防止他变,降低复发率及致残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震 刘绍能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2年19卷7期 89-89页ISTICCSCDCA
【摘要】 <篇首> 姚乃礼是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善治肝胆脾胃及内科疑难病证.姚师根据多年临床实践,提出了化瘀通络、扶正解毒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笔者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建妹 沈叶群 等 《吉林中医药》 2012年32卷9期 895-897页ISTIC
【摘要】 临床上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多采用辨证论治、内病外治、内外合治、中西医结合等方法.内外合治,局部与整体相结合是中医治疗特色,采用中药口服、灌肠、外敷等综合治疗收到确切疗效.口服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中药,同时采用消癓通络中药保留灌肠及外敷.局部加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孔宇虹 李元文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20卷7期 1052-1053页ISTIC
【摘要】 目的 观察解毒化瘀通络方颗粒剂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毒损络瘀证的临床疗效,探讨解毒化瘀通络方治疗毒损络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作用机理。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解毒化瘀通络方口服)和对照组(腺苷钴胺肌注)各25例,疗程4周,分别于治疗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柳越冬 陶弘武 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13卷7期 31-32页ISTICCA
【摘要】 王长洪教授,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医大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临床善用经验方,口服中药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作者有幸师从王长洪教授学习,对其运用健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春英 《四川中医》 2010年28卷1期 69-70页ISTIC
【摘要】 2例病案报道,病案黑汗症临床罕见,究其原因是肝脓肿引起.病案急性脊髓炎无特效治疗,笔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以资临床借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毅 崔叶敏 等 《中国中医急症》 2009年18卷8期 1311-1312页ISTIC
【摘要】 本文对古代及现代文献对高血压病与络病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认为络脉在生理、病理方面具有基础性与广泛性,同时微循环是机体与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传递的活动场所之一,络脉与微循环有其相似性.高血压病的证候演变规律,与络病的层次递进互相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赖学威 《江苏中医药》 2009年41卷11期 22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近年来.笔者用自拟解毒通络汤治疗中风病先兆证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60例均为我院2007年6月~2008年12月门诊及病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2~79岁,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师光 郭小鹏 《吉林中医药》 2009年29卷5期 387-388页ISTIC
【摘要】 络病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络病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上很多疑难病从络病论治越来越显示出其疗效与优势.从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及络病理论研究成果分析,慢性前列腺炎属中医络病范畴,其基本病理变化是瘀毒阻络,临床治疗应...
【关键词】 络病理论;前列腺炎,慢性/中医药疗法;瘀毒阻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闫爱春 王成梁 《四川中医》 2007年25卷12期 97-98页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网状淋巴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复发性网状淋巴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连续观察14天,随访6~18个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敏 李献平 《北京中医》 2007年26卷11期 727-728页ISTIC
【摘要】 目的 观察中医凉血解毒、化瘀通络法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采用保肝、降酶、退黄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凉血解毒、化瘀通络中药,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 肝功能改善、黄疸消退方面,治疗组均...
【关键词】 慢性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凉血解毒、化瘀通络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春达 南征 《吉林中医药》 2006年26卷6期 7-8页ISTIC
【摘要】 <篇首>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难治的微血管慢性并发症,临床特征为糖尿病病程中出现微量或持续蛋白尿,甚至于出现肾功能衰竭.本病属于中医学的消渴肾病,其主要病因病机是消渴病日久不愈,毒损肾络.毒是对机体一切不利因素的统称,有内毒、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应娟 杜林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19卷2期 47-48页ISTICCA
【摘要】 根据脂肪肝形成的原因及临床症状辨证分型,分别采用连朴饮十五苓散,或蒿芩清胆汤,或龙胆泻肝汤,或二陈汤,或柴胡疏肝散,或复元活血汤等出入化裁,临证收效较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艳芳 任永朋 等 《中医研究》 2017年30卷11期 32-35页
【摘要】 郑建民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60余载,对肾系疾病的中医诊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狼疮性肾炎的诊治有独到经验.郑教授治疗狼疮性肾炎常针对病情辨证论治,以"虚、毒、浊、瘀"为着眼点,从益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湘华 孙英春 等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7年6卷4期 398-399页
【摘要】 目的 观察以清热解毒、化瘀通络法为主治疗中老年颈动脉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治疗100例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治疗方法以清热解毒、化瘀通络中药为主,结合化痰调中之药.有严重的心衰及肺部感染等病配用强心、抗感染药及对症治疗.治疗1个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波 王娜琳 《内蒙古中医药》 2017年36卷21期 41-42页
【摘要】 目的:分析治疗IgA肾病使用化瘀通络解毒汤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IgA肾病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在使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化瘀通络解毒汤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龙 《河南中医》 2003年23卷4期 48-48页ISTIC
【摘要】 <篇首> 热痹以局部关节红肿热痛,得冷则舒为特征,可伴有发热,汗出,口渴,舌红苔黄,脉数等全身症状.关节的热痛与冷痛是区别热痹与风寒湿痹的关键.其治疗随病机和阶段不同而异,现将我们的临床体会介绍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睿 《吉林中医药》 2002年22卷6期 16-16页ISTIC
【摘要】 <篇首>消渴合并脉痹是消渴慢性并发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在消渴早期即可发生,随着病程的延长,其发病率可达90%~100%。临床表现以肢体麻木疼痛、感觉障碍、肌肉萎缩甚至萎废失用为特征,是消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貟登辉 柳越冬 《内蒙古中医药》 2016年35卷2期 70-71页
【摘要】 王长洪教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脾虚为本,湿热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脾虚失运是其发病基础,热毒内蕴是其发病条件,瘀血阻络是其病理产物,同时也影响疾病的转归,故治疗上注重扶正与祛邪相结合,针对病因病机提出“有一分脓血则有一分热毒”的独到见解和“温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锋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29卷9期 16-17页
【摘要】 吴铁认为脾失健运,肾失气化等原因造成体内痰湿积聚,浊毒内蕴;或感受风寒湿热之邪,留滞肌肉关节,致气血不畅而发为浊瘀痹,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痰浊、热毒、瘀血为标,痰湿、热毒瘀滞,血脉痹阻为病机之关键.治则清热解毒,利湿泄浊,化瘀通络止痛.泄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佑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年70期 144-144,146页
【摘要】 目的:了解探析IgA肾病患者接受化瘀通络解毒中药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院近年来收治经中医辨证分型为血阻络型IgA肾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抽取80例并以其接受治疗方案差异为标准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0例,应用常规西医方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超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年28卷3期 142-144页
【摘要】 中医治疗不孕症以化瘀通络、清热解毒、疏肝活血为主要原则,中药内服、内服结合外治、针灸,或结合西医外治法、三联法、介入法,疗效显著,副作用小,但仍存在分型困难,标准不清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关键词】 慢性输卵管炎性不孕症;不孕;化瘀通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玉霞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08卷20期 15-16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利湿解毒化瘀通络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0例CHB患者采取随机分组对照治疗方法,治疗组(40例)予利湿解毒化瘀通络中药,对照组(40例)予乙肝宁冲剂,疗程6个月,根据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与体征变化以判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培民 张翼 等 《中医研究》 2009年22卷10期 20-21页
【摘要】 <篇首>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约80%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就诊时大部分属于中晚期.2007-09-2008-09,笔者采用十二味抑瘤胶囊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30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药疗法;活血化瘀;通络解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康文昭 杨文学 等 《中医研究》 2007年20卷1期 26-28页
【摘要】 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急性期的疗法.方法:采用"早期三通"即早期化瘀通络、早期解毒通窍、早期泻热通腑治疗脑卒中急性期患者70例,1个疗程2 w,治疗前后依据<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表>评分判定疗效.结果:脑梗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珏 吴苏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4期 2062-206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癌毒理论与络病理论是当前中医肿瘤学界对恶性肿瘤病机的两大主流认识,癌毒与病络二者关系及其对辨治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文章围绕病络是肿瘤发生的病位、络脉瘀阻是癌毒形成的重要因机、络脉的结构功能病变及癌毒的辨析、化瘀解毒通络辨治肿瘤等方面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子申 李天豪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11期 6042-604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解毒泄浊、化瘀通络方通过调控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大鼠梗阻性肾病(ON)细胞自噬的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21.16 g·kg-1·d-1)、中...
【关键词】 解毒泄浊、化瘀通络方;梗阻性肾病;自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宇平 王长洪 等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1年29卷6期 1239-124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显著,但对其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方面尚存在不同认识.通过临床,实践我们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为脾虚是发病基础,热毒内蕴是发病的条件,瘀血阻络是病理产物,针对上述的病因病机,确立以益气健脾、清热解毒、化瘀通络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宇平 王长洪 等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0年28卷9期 1843-184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以益气健脾、清热解毒、化瘀通络为原则组成的方剂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治疗作用,以验证通过此法为原则所组成方剂的有效性及舍理性.方法:采用TNBS复制实验性大鼠UC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