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94
- 13
- 5
- 73
- 10
- 4
- 3
- 3
- 18
- 9
- 6
- 4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罗嘉欣 《山东中医杂志》 2022年41卷9期 934-937,960页 ISTIC
【摘要】 糖尿病汗出异常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引起的以排汗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目前临床上治疗手段不足.中医对其诊治有独到优势,从阴阳六经辨治,前期多为热证、实证,从阳证论治;后期多为虚证、寒证,从阴证论治.刘敏教授主张四诊合参,审证求因,先辨阴阳,再...
【中文期刊】 阎小燕 冯雨 等 《山东中医杂志》 2022年41卷6期 591-594页 ISTIC
【摘要】 尹常健教授认为黄疸的发生与郁火密切相关.湿郁是黄疸的发病基础,湿郁日久化热,湿热郁蒸而为疸.治疗以火郁发之为原则,针对郁火之因,需先化湿开通郁闭;针对郁热之果,以清热退黄为主,同时注意固护脾胃,临证主要从清热化湿宣郁论治.
【中文期刊】 姜婧 刘刚 等 《中医药学报》 2022年50卷10期 87-92页 ISTICCA
【摘要】 理、法、方、药,是中医诊断与治疗的四大基本要素,其中处方与用药是解决临床问题的最主要的手段之一,作为中医学"不传之秘"的药物用量在发挥疗效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张元素作为易水学派的开山祖师,对其学术思想与用药经验的研究,已成为近年中医药学派研究...
【中文期刊】 于成 张丽丽 等 《内蒙古中医药》 2022年41卷3期 130-132页
【摘要】 《伤寒论》中甘草应用广泛,本文通过类比的方法分析仲景的加减用药,总结概括出甘草有补中益气、益气祛邪、益气复脉、益气除烦、缓药之烈、缓症之急、固护脾胃、合化阴阳、解药之毒,泻火解毒等功效,但在病势急迫、邪气壅滞时不宜使用.
【中文期刊】 聂文文 李崇慧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34卷4期 643-646页
【摘要】 李崇慧主任医师认为,气阴两虚是化疗后肺癌的重要病机,治疗化疗后肺癌病人,应围绕益气养阴之法,结合病人之病证,辅以扶助正气、化痰散结、固护脾胃之法,调节整体,协调脏腑.李主任临证用药灵活多变,药性和缓,强调固护正气,调动机体自身正气以御外邪,...
【中文期刊】 李桂华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2年10期 13页
【摘要】 俗话说:"秋天到,鼻炎闹".每年一到秋季换季,冷空气袭来,加之气候干燥,很多过敏性鼻炎的孩子都会出现连续打喷嚏、流鼻水、鼻塞不通、鼻痒、眼痒等症状,而且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孩子的睡眠、饮食、情绪、学习、运动等,因此如何预防其反复发作显得尤为重...
【中文期刊】 李惠玲 李灵芝 等 《内蒙古中医药》 2022年41卷11期 78-80页
【摘要】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生长形成的病变,临床上症状颇多,病程迁延不愈,严重者可影响女性身心健康.李灵芝主任认为,气滞是本病重要病因,瘀血形成是本病的关键病机,气机不畅,血随气滞,不通则痛,治疗时以止痛为前提,以理气活血化...
【中文期刊】 邱志济 朱建平 等 《辽宁中医杂志》 2002年29卷10期 583-584页 ISTICPKUCA
【摘要】 妇女停经闭经,历代医家论述颇多,方药庞杂,朱良春老师以虚、热、痰、气、寒、瘀证型为据,拟养正为通,温化痰湿为通,行气活血为通,分化痰瘀为通等法,分别取张锡纯以调冲论治妇科病的特色,朱丹溪以痰湿论治妇科病的特色,傅青主以肝郁论治妇科病的特色,...
【中文期刊】 王钰涵 蔡奕晨 等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38卷1期 92-94页 ISTICCA
【摘要】 清代名医陈士铎认为呆病的发生发展与心肾不交密切相关,亦关乎脾胃不足、痰蒙神窍的病机.其临床重辨证,善于运用脏腑五行生克理论辨别先后天、精血、水火等以论治呆病.治疗时善固护脾胃,化精生血,祛痰开窍以交通心肾,意在治病求本,使神志通明、思维活动...
【中文期刊】 祁向荣 肖勇洪 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35卷6期 1058-1060页 ISTIC
【摘要】 手骨关节炎是手部关节软骨进行性退化,骨质过度增生,表现为慢性疼痛、僵硬、肥大及活动受限的常见风湿病.彭江云教授认为,手骨关节炎的核心病位在肝,与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正虚于内、邪袭于外,以致手部筋骨失于濡养为其核心病机.临证辨治手骨关节炎以...
【中文期刊】 徐菁 闫小宁 《江苏中医药》 2019年51卷9期 22-24页 ISTICCA
【摘要】 韩世荣认为面部囊肿性痤疮主因热、瘀之邪,责之肺、胃二经,采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方法辨证施治,多用轻清上扬之品及针对性使用引经药,将软坚散结法贯穿治疗始终,同时注意固护脾胃,并在囊肿、结节处施以毫火针针刺以治疗该病.
【中文期刊】 陈楚纯 杨晓军 《中国医药导报》 2018年15卷3期 138-141页 ISTICCA
【摘要】 本文通过收集杨晓军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经验效方,并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杨晓军教授在治疗重症肌无力中的用药特点:善于固护脾胃,补脾益气;因地制宜,善用岭南道地药材;因人制宜,健脾兼以祛湿;辨证论治,随证加减,为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提供参考.
【中文期刊】 张敏 张雪亮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23卷10期 1462-1464页 ISTICCSCDCA
【摘要】 桂枝汤被称为“伤寒第一方”,张仲景在遣方用药、饮食调护中时时以固护脾胃为重.多数医家认为桂枝汤为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之方,现代方剂学亦把其归入解表剂之列.然而对桂枝汤平补阴阳、建中补虚的作用重视不足,故从桂枝汤方义及其加味方论述其补益中焦作用...
【中文期刊】 沈仕伟 仝小林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7年51卷12期 39-41页 ISTICCSCDCA
【摘要】 探讨《千金方》消渴病证治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孙思邈认为该病应从火论治,治疗时多用单方及小复方,并重视燥热为本,善于大剂量用药以重剂起沉疴,且予佐药固护脾胃;其所使用的高频药物有天花粉、黄连、知母等,为后世治疗消渴病奠定了基础,指明了用药方...
【中文期刊】 武明云 侯江红 《中医药通报》 2016年15卷2期 29-31页 ISTIC
【摘要】 万全在《幼科发挥》中的“治未病”思想主要为:重胎育养护,以培其源;强调先安未受邪之地,用药平和折中,固护脾胃;注重调理,扶助正气.
【中文期刊】 李燕红 《中国美容医学》 2016年25卷8期 90-92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当代岭南中医治疗黄褐斑的规律。方法:收集75例病历资料,应用Access建立数据库,并采用Excel、SPSS Clementine12.0统计软件对相应数据行频数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当代岭南中医治疗黄褐斑多使用当归、茯苓、白...
【中文期刊】 李强 钟馨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8期 1048-1050,1053页 ISTIC
【摘要】 元末明初倪维德所著《原机启微》是中医眼科发展史上一部有划时代意义的专著,该书以阴阳脏腑经络为基础,将六淫、七情、劳逸饥饱等病因详细分析,将眼部疾病提纲挈领的归纳为十八类。纵观《原机启微》一书,秉承了《脾胃论》的学说,如《原机启微》论治眼病,...
【中文期刊】 张玉芳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8年6期 75页
【摘要】 国医大师邓铁涛在行医诊疗之余研究养生之道,并坚持实践,百岁高龄仍耳聪目明,思维清晰.邓老重视仁德,固护脾胃,颐养阳气,使机体维持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从而达到长寿的目的,并在长期的防病、治病过程中,摸索总结出一套养生方法——书以养德历代养生典...
【中文期刊】 江燕 盛梅笑 等 《陕西中医》 2012年33卷6期 713-714页 ISTICCA
【摘要】 余承惠主任治疗慢性泌尿系感染具有丰富的经验.认为其发病是因为肾虚,湿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所致,治应补益肾元,清热利湿通淋,临证还应结合行气活血,固护脾胃.
【关键词】 中医师; 余承惠(江苏); 泌尿道感染/中医药疗法;
【中文期刊】 隋晓丹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27卷3期 337-338页 ISTIC
【摘要】 <黄帝内经>首创鼓胀之名,阐明病机关键为五藏不足、水液停聚,症状特点为腹胀大,腹壁苍黄,筋脉显露突起,并将其与水肿、肤胀相鉴别;治疗上可行刺络、发汗、利水之法平调五脏阴阳,最早创立治疗鼓胀方剂鸡矢醴,并指出调节饮食,固护脾胃对疾病的转归及预...
【中文期刊】 徐婵媛 潘大铭 《陕西中医》 2011年32卷3期 324-325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化裁方治疗围绝经期便溏的疗效.方法:采用补中益气汤 化裁口服,水煎取汁300mL左右,日服3~4次,每次服80~l00mL,两次月经间连服5剂,共 半年.结果:服2剂后当日大便即可成形,续服3剂后诸症均改善,坚持服药半年...
【关键词】 绝经前期/并发症; 腹泻/中医药疗法; 补中益气汤/治疗应用;
【中文期刊】 王幼立 韩铁山 《中国中医急症》 2009年18卷10期 1633-1634页 ISTIC
【摘要】 笔者应用冯明清教授脾虚"不及游溢"之理论,结合多年从事溃疡性结肠炎的诊疗经验和该病的发病特点,认为饮食结构改变及情感失调是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的主要原因.脾虚"不及游溢"是造成本病发生的基本病机,并存在于发生发展全过程,故治疗上固护脾胃应贯穿...
【中文期刊】 林伟刚 《北京中医药》 2009年28卷6期 415-416页 ISTIC
【摘要】 聂莉芳主任医师治疗肾病强调辨病期与辨病证相结合,动态整体地诊治疾病,权衡标本缓急,注重气血阴阳及脏腑辨证,突出脏腑定位,深入研究气阴两虚证,注重调理、固护脾胃,用药考究;广开思路,立足中医根本,综合现代科研方法 实现中医疾病诊治的标准化.
【中文期刊】 桑艳 徐子亮 《山东医药》 2007年47卷4期 61页 ISTICCA
【摘要】 <篇首>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巨著,其理论体系始终贯穿了固护脾胃的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文期刊】 李凯 郑丰杰 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年8卷6期 50-51页 ISTICCA
【摘要】 易水学派以金代易州张元素为开山鼻祖而得名,自金元至明清,师承授意,亲炙私淑,代有薪传.王好古博采众家之长,敷扬药物归经理论,传承脏腑辨证思想,重视内伤在发病中的作用.以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补泻归经遣方用药,对常见内伤杂病中气血虚弱诸证...
【中文期刊】 王晓曼 申丹 等 《山西中医》 2017年33卷3期 1-4页
【摘要】 仲景对于历节病的论述,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较为系统的诊治体系.主张祛邪注重温散,发汗以宣散肌表之风寒湿邪;注重固护脾胃.临床治疗骨性关节炎应参照历节病之辨证,辨明寒热,审清虚实,活用经方.深入探讨历节病的论治思想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有...
【中文期刊】 马丽华 兰东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年4卷97期 19035,19037页
【摘要】 1 病因病机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以正气虚为本,肝胆湿热,湿热内蕴为标,多兼有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病.兰东老师根据多年的临证经验,一般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本病多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