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73
- 2
- 4
- 2
- 1
- 36
- 15
- 11
- 11
- 9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陈爱莲 孙然好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2年23卷8期 2077-208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北京部分城区为研究对象,以QuickBird影像制作景观类型图,基于同年4个季节的Landsat ETM+数据反演地表温度;将120 m×120 m作为固定窗口,计算其中的景观格局指数,探寻传统景观格局指数解释地表温度的适用性.结果表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璐 胡瀚文 等 《生态学杂志》 2011年30卷10期 2329-233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利用Landsat ETM+遥感影像,提取上海市外环线范围内的地表温度、不透水面率、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定量研究地表温度与城市关键景观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地表温度与不透水面率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 R2=0.8...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一凡 李锋 等 《生态学杂志》 2009年28卷8期 1594-159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常州市区为研究区域,运用"单窗算法"对TM卫星第6波段进行解译,得到卫星过境时常州市区的地表温度(LST)分布图.结果表明:2006年9月18日卫星过境时常州市城区地表平均温度的热岛强度为3.81 K;常州热岛效应的空间分布特征为"一个片...
【关键词】 热岛效应;地表温度;Landsat T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孙晓鹏 导师:葛剑平 邬建国 北京师范大学 生态学 生态学(博士) 2012年
【摘要】 城市作为在多尺度上驱动生态系统变化的热点区,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北京城市化进程异常迅猛磐尤其在2000-2010年奥运前后出现掰特点,既有破坏植被的城镇扩张事又有试图增加植被的生态建设,为城镇区域的植被覆盖变化研究提供了良好样本。本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苗鹭 导师:吴正方 东北师范大学 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硕士) 2009年
【摘要】 随着世界性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成为人口密集、经济发展快、能耗量多、空气污染重的特殊地区。高速城市化使城市生态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最突出的表现是城市热岛效应明显。而温差不仅存在于城市与郊区之间,在城市内部表现也很明显。植物物候对气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柳明星 罗巧灵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24期 11419-1143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绿地碳储存在减缓大气CO2浓度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城乡梯度视角下,城市绿地碳储存的城乡差异及其潜在原因仍不清楚.以武汉市建成区为例,结合实地调查、遥感技术和机器学习构建城市绿地碳储量测度模型,评估了城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奕钦 龚建周 《生态科学》 2022年41卷4期 32-40页ISTICPKUCSCD
【摘要】 城市不透水地表作为城市地表的重要组成,正确认识城市不透水地表覆盖结构对城市热岛的影响,可为改善城市热环境提供策略.文章基于Landsat-8 OLI/TIRS和GF-2遥感影像,通过反演地表温度和提取城市不透水地表覆盖信息,利用GIS空间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焦敏 周伟奇 等 《生态学报》 2021年41卷23期 9154-916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的双重影响下,全球城市面临日益加剧的热岛效应.绿地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热环境.城市土地资源紧缺,优化绿地布局,使有限面积的绿地发挥更大的降温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其中,如何设置绿地斑块大小则是优化绿地布局的首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乔治 孙宗耀 等 《生态学报》 2019年39卷2期 649-65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人类活动改变土地利用/覆被所诱发的城市热环境风险成为影响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阻碍.但是,当前热环境风险识别、评估和预控技术和方法缺失使得城市热环境安全防范和调控措施相对滞后.构建城市热环境风险预测模型:(1)将不同时期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俊 白世豪 等 《生态学报》 2019年39卷18期 6860-686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随着2014年国家环保部首次提出了“最小生态安全距离”的概念,城市内部与城市间的生态安全逐渐受到社会重视,而且基于热环境的最小生态安全距离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基于热环境视角下最小生态安全距离的实质内涵,结合遥感影像、行政边界、建成区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玄德 郭华东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20期 7336-734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伴随着城市热岛问题的日益显现,关于不透水面与地表温度的关系研究成为热点.在遥感技术的支持下,以乌鲁木齐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从不透水面出发,分别对不透水面类型、变化强度进行研究,探讨不透水面的时空变化特征.引入景观生态学理论,分析不透水面景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泽 郑海峰 等 《生态学报》 2017年37卷10期 3264-327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城市热环境问题是城市气候和区域气候研究中的热点,其对城市空气质量和公共健康等有着深远影响,严重威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长春市为例,基于3期Landsat ETM+影像数据(2006、2010和2014),应用覃志豪单窗算法和线性光谱混合模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刚 张秋平 等 《生态科学》 2017年36卷1期 170-176页ISTICPKUCSCD
【摘要】 以Landsat 8为数据源,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研究了植被覆盖度、归一化湿度指数(NDMI)、以及绿地形态结构(包括周长、面积和周长面积比等)对绿地内部及其周边地表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度、NDMI与地表温度之间具有较显著的负相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志丰 王业宁 等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17期 5421-543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城市热岛伴随城市建设产生,并随城市扩展而增强,已成为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估算城市表面显热释放量对城市热环境研究具有现实意义.选取北京市典型居住小区,通过热红外成像仪记录了6种常见下垫面夏季一天中温度变化情况,并反演其显热释放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双 李飞雪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11期 3743-375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城市热环境是城市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的热点之一,其演变规律的研究为缓解城市热岛带来的负效应、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以2004年和2010年Landsat7 ETM+遥感影像数据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数据源,在地表亮度温度反演的基础上,运用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歆 吴国玺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20期 6774-678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与单分形相比,多重分形模型赋予了更多描述客观世界中复杂现象和事物的参数和手段,为更加准确和精细地刻画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非线性现象和过程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以河南省郑州市为研究对象,选取三期Landsat5-TM影像反演城市地表温度,并采用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庞新坤 孙然好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12期 4196-420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北京市3个公园中选择裸地、道路、林地、草地4种主要景观类型,通过2013年10月、11月、12月的实地监测数据,定量揭示不同景观类型地表温度、近地表空气温度和湿度的日间变化特征,并分析日间温湿度的均值、幅度大小、空气温湿度的匹配程度.4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悦怡 胡潭高 等 《生态学报》 2014年34卷12期 3179-318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热岛效应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最具代表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以绿地和水体为主体的城市公园所形成的“城市冷岛”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改善城市热环境的有效途径.研究选取北京市城区24个公园为研究对象,利用landsat-5 TM遥感影像反演城市地表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英石 李锋 等 《生态学报》 2014年34卷8期 2164-217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城市大规模的地表硬化改变了城市环境,影响了城市中植物的正常生长.利用土壤水分温度仪ECH2O测定了不同硬化地表下土壤含水率(WCS)和土壤温度(Ts),利用LI-6400光合仪,并配备荧光叶室,测定了银杏生长的环境因子和银杏生理生态参数.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涵秋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24期 7853-786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城市生态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快速、准确、客观地了解城市生态状况已成为生态领域的一个研究重点.基于遥感技术,提出一个完全基于遥感技术,以自然因子为主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来对城市的生态状况进行快速监测与评价.该指数利用主成分分析技术集成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爱莲 孙然好 等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8期 2372-238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城市绿地作为一种稀缺资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多种生态服务功能保障.探讨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内合理配置城市绿地,使其发挥最大的生态服务功能非常重要.研究基于北京市2002年7月的QuickBird数据和Landsat 7 ETM+数据分别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晓萌 孙永华 等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20期 6694-670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利用2000年和2010年极端高温发生时MODIS卫星的地表温度(LST)产品数据,结合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应用差值、等温线、剖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北京市近10年来极端高温发生时地表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城市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聚聪 赵小锋 等 《生态学报》 2012年32卷2期 622-63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热岛效应作为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特有环境问题,对其形成和演变规律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以厦门市为研究对象,利用1987-2007年等时间间隔、同时相的5景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在此基础上使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冠华 陈颖彪 等 《生态学报》 2012年32卷12期 3764-377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尺度是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研究中的关键问题.综合目前城市热岛效应研究来看,景观格局指数的引入极大推进了热岛格局的定量研究,然而其尺度效应仍未得到重视.由于热岛空间格局与形成过程的复杂性和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对其尺度问题有待深入讨论.基于Lan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晓刚 石辉 《生态学报》 2012年32卷23期 7355-736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城市公园景观作为城市绿洲区对城市生态环境特别是局地热环境的调节和改善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热红外遥感数据为信息源,以遥感定量反演和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技术为支撑,对西安市城区7个主要公园对周边区域热环境的降温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降温幅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涵秋 《生态学报》 2011年31卷14期 3890-390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不透水面、植被、水体为代表的地表参数的变化决定了城市的热环境质量.针对福州从一个非"火炉"城市一跃成为中国新三大"火炉"之首,对福州市1976-2006年间的地表参数变化及其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Landsat卫星影像反演了福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丹 李小娟 等 《生态学报》 2010年30卷13期 3491-350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城市热环境是城市生态环境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将景观生态学理论融入到热环境研究中,尝试探讨北京地区热力景观格局及城市公园、道路景观的热环境效应.地表温度反演是分析热力景观格局及典型城市景观热环境效应的前提,论文以北京地区为例,首先利用两景AS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戴晓燕 张利权 等 《生态学报》 2009年29卷7期 3995-400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城市热岛效应的产生及演变与城市地表覆被变化、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是城市生态环境状况的综合概括与体现,目前对城市热岛形成、演变的驱动机制、热岛效应与地表覆被变化的定量关系研究大多还是从对某些影响因子的测定入手,缺乏对区域热环境系统全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涵秋 《生态学报》 2009年29卷5期 2456-246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城市空间的快速扩展已使得原来以植被为主的自然景观逐渐被人工不透水建筑物所取代,并对区域乃至全球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明显的影响.因此,准确了解城市不透水面及其与植被、水体、城市热环境的相关关系对于城市的科学规划和城市生态系统的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生态学报》 2005年25卷8期 2055-206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城市热岛效应(Urban heat island effect,简称UHI)是一种由于城市建筑及人类活动导致热量在城区空间范围内聚集的现象,是城市气候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热岛引起地表温度的提高,必将强烈地影响着城市生态系统的物流、能流,改变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