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2
- 5
- 4
- 3
- 1
- 3
- 3
- 3
- 3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韩艳萍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15卷4期 593-594页
【摘要】 <篇首> 1996年曹顺庆先生在他的文章<文论失语症与文化病态>中提出了"文论失语症"的观点,他认为"长期以来,中国现当代文艺理论基本上是借用西方的一整套话语,长期处于文论表达、沟通和解读的‘失语'状态"[1].虽然在这里曹先生批判的矛头指向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立军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29卷16期 21-23页
【摘要】 生态位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借用生态位理论研究校园文化与医学道德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同时,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医学生医学道德素质的养成,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做好当前医学生医学道德教育,必须在生态位视角下营造和谐的校园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淑勇 《海外英语(中旬刊)》 2010年6期 172-173页
【摘要】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拥有大量习语,而习语翻译历来是翻译的难点.该文比较了英汉习语在比喻、风俗、文化背景、历史典故等方面的差异,提出了习语翻译的原则,即译出隐含意义.进而提出了直译、借用、意译、直译意译兼用等具体的习语翻译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建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6-10页
【摘要】 无论从广义还是从狭义而言,文化研究都不能局限或归属于某一特有学科.迄今为止各种形式的文化研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跨学科性.文化人类学通过移植生态学的规律创立了文化生态理念,国内学者借用了这一理念,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研究当代中国的文化生态问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展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0年26卷10期 721-722页
【摘要】 <篇首> "神明"原本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一个哲学的概念,中医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故而潜移默化地借用一些传统文化概念来诠释生命现象,认识人体的生理活动与病理状态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黄帝内经>在先秦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在探索生命本质的过程中借用"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凌 左路 等 《医学信息》 2009年22卷7期 1089-1093页
【摘要】 本文回顾研究社会现象的学科归属的历史演变.起初,它叫社会物理学,借用若干物理一数学方法,却不属于物理学;后来,它叫社会生物学,研究社会的生物学因素和特征,却不是一门生物学;现在,人们看到:社会的本质是文化存在,正在建立一门社会信息学,它在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明明 《考试周刊》 2009年40期 276-278页
【摘要】 词语借用属世界各语言中的共有现象.借词即外来词,是指从其他语言中吸收借用而来的词语.本文探讨了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的历史过程、文化成因及借词词源,以阐明汉语借词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金梅 宫敬利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16卷1期 15-16,24页
【摘要】 瑷珲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设计通过历史文化资源的分析,提炼非物质历史文化-历史事件为设计语言,运用景观要素表达怀旧情怀,借用隐喻、象征等表达手法营造感受瑷珲古城的历史文化的绿色空间.激发城市活力,丰富旅游新景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庆委 《学术论坛》 2006年10期 159-162页
【摘要】 汉字从传入日本到现在,受到日本语言、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融会为日本文化的重要部分.文章通过对中日简体字的字形比较,揭示了日本为了使汉字能够很好地表现日本文化,在汉字字形整理中不仅兼顾"初形本义",即所谓"传统字理",而且更是以民族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育琦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7卷4期 77-80页
【摘要】 以熟语的口译为例,提出口译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熟语口译的基本方法,如借用同义词、直译、意译、直译加解释等,说明在跨文化交际中,译员必须在克服语言差异的同时,灵活应对文化障碍.这不仅要求译员语言基本功扎实,更需要把握两种文化背景知识,熟练运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先 《食品与健康》 2005年3期 4-7页
【摘要】 <篇首> 去年11月,笔者应邀出席了由中国食文化研究会主办的"2004亚洲素食文化博览周"的高层论坛,在会上作了题为<素食与中国文化>的发言.笔者在发言中提出了一个观点,即是在当前东西方饮食文化的冲撞中,假设象征东方饮食文化的"黑鱼"正在追逐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安军 《粮食流通技术》 2004年5期 34-36页
【摘要】 汉语与英语这两种发达而又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语言都包含着丰富的词汇,汉语成语与英语习语颇为相似,通过大量的成语实例对汉英成语的异同、对比、表层结构与内涵及两种成语的相互借用进行了探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红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36卷3期 113-117页
【摘要】 建构中国化的人格理论模型是探讨中国人人格的基础和目标,一味地借用西方的人格理论无法真正地反映中国人的人格.因为其间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甚至在人格的基本概念上也存在差异.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已孕育了人格理论的基石,各学派的人性论、理想人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子伦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2年5卷3期 152-153页
【摘要】 <篇首> 英文委婉语Euphemism来自希腊语,前缀"eu-"的意思为"好"、"优美",词根"phemism"相当于"speech",所以Euphemism指Substitution of a mild,indirect,or vague 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郝保华 董海莉 《医古文知识》 2001年18卷3期 4-6页
【摘要】 从古代文化角度考证研究,指出"六腑"在古代原写作"六府",是类比借用夏初时王制政权下的国家财税机构"六府"而来;"六"数的采用则源自于古人"天六地五"的观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慧惠 《校园英语(中旬)》 2015年12期 247-248页
【摘要】 通过实例,初步探析了在文化图式理论下,通过音译、直译、意译、借用、加注等方式,如何对中医文化图式的进行精确解码和重新编码,从而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次村让姆 《青年文学家》 2015年33期 120-120页
【摘要】 借词也是一种符号,是语言之间的融合。藏语借词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是十分重要的历史传递符号之一。藏语借词中存在着较为特殊的借词,其产生是由于历史、环境及地理的不同。藏语借词的特殊性也表现出藏族的地方色彩。藏语借用包含多种方式,不同方式主要源自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谭晴文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4年39期 361-361页
【摘要】 语言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而作为语言最敏感、最活跃因素的词汇,则是观察社会生活变化的一个窗口。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来自英语的外来词(借词)日益增多,特别是在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外文化的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为词语的借用提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淑勇 《海外英语》 2010年6期 172-173页
【摘要】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拥有大量习语,而习语翻译历来是翻译的难点.该文比较了英汉习语在比喻、风俗、文化背景、历史典故等方面的差异,提出了习语翻译的原则,即译出隐含意义.进而提出了直译、借用、意译、直译意译兼用等具体的习语翻译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振瑞 《中华医史杂志》 2010年40卷2期 120页MEDLINE
【摘要】 <篇首> 人类文化是多源的,也是多元的.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文化具有多源一体、多元一体的重要特征,这一特征表明了中华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中国古代医学,不断吸纳不同部落、部族、民族、国家的医学知识和经验,借用儒、道、释各家的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力为 符明秋 《心理科学》 2000年23卷6期 729-731页
【摘要】 借用外国量表时的文化适应问题涉及三种等值性.功能等值性以测量等值性为基础,测量等值性以语言等值性为基础,三种等值性呈渐进关系或必要条件关系.借用国外自陈量表进行文化内分析,最低要求是利用往返翻译或双语双答的加工以提高语言一致性;进行文化间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