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5
- 13
- 4
- 3
- 19
- 7
- 6
- 5
- 1
- 19
- 10
- 8
- 7
- 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韦海阳 孙文敬 等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3年2期 204-213页
【摘要】 微生物高细胞密度培养具有减少培养体积、强化下游分离提取、缩短生产周期和减少设备投资等优点,已成为生化工程领域重点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并在食品添加剂生产中逐步得到广泛应用.一些限制性因素如限制性底物、生长抑制性物质、溶解氧和发酵液流变学特性等...
【关键词】 高细胞密度培养;生物反应器;补料分批培养控制策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庆文 石东升 等 《现代化工》 2012年32卷11期 105-108页
【摘要】 针对130 m3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不能满足酵母发酵工艺传质混合要求,以及气含率过高装料系数达不到要求的实际情况,提出在气升式生物反应器上升管中加置内件的改造方案,并采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对改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冰峰 王煜 等 《江苏化工》 2002年30卷1期 24-27页
【摘要】 计算流体力学是生化反应器模拟研究的重要手段.简述了流体力学理论研究概况及其在搅拌式生物反应器、气升式生物反应器中的应用,并提出了进-步研究的方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洪立 高振 等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0年30卷8期 106-11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利用响应面法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在2 L气升式生物反应器中对自养产生物柴油油脂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用Plackett-Burman方法对10个相关影响因素的效应进行评价并筛选出对产油有显著影响的3个因素:K...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文炉 李浩然 等 《植物学报》 2001年43卷12期 1233-1236页SCIMEDLINEISTICCSCDCABP
【摘要】 在内循环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中,研究了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 Geitler)细胞的连续生长及其对碳源底物的利用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稀释率的增大,反应器中碳源浓度和细胞浓度分别呈上升和下降趋势,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文炉 赵飞飞 等 《生物工程学报》 2008年24卷1期 130-13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实现转小鼠金属硫蛋白基因-I聚球藻7002的高密度培养,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的重金属废水处理过程,首先需要对培养基的成分进行优化.本文利用响应面这一多因素过程优化的有效工具,通过全因子实验、最陡爬坡实验和中心组合实验,对转小鼠金属硫蛋白基因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文炉 赵飞飞 等 《微生物学通报》 2008年35卷1期 112-11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野生聚球藻7002为对照,从室温吸收光谱、光合放氧速率、生长动力学参数以及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中的生长特性阐述了转小鼠金属硫蛋白-Ⅰ基因聚球藻7002的生长优势和培养潜力.结果表明:转MT聚球藻室温可见光光谱吸收峰比野生藻略高;最大净光合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岑曦 王伯初 《生物技术通报》 2007年4期 38-4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利用药用植物毛状根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极大的生产潜力,而开发适合毛状根培养的反应器,又是毛状根生产天然产物工业化的关键.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各种用于毛状根培养的生物反应器,对通气搅拌式、气升式、超声雾化式等生物反应器各自的特点及优势进行了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桂林 程丽华 等 《生物工程学报》 2006年22卷5期 821-82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微藻光生物反应器具有脱除空气中CO2能力.从光生物反应器构型、进气流速、混合传质,及微藻光合/呼吸速率等方面,探讨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脱除空气中CO2效果,提出了时间离散化和集中参数法两种分析方法.运用集中参数法建立了气升式柱型光生物反应器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江龙 孜力汗 等 《微生物学报》 2004年44卷1期 93-9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均匀设计实验法对气升式内环流生物反应器中絮凝酵母SPSC01的高密度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各因素与目标函数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综合调优,获得该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温度30℃;通气量0.714vvm;培养基组成为:双酶法制备的玉米糖化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文炉 蔡昭铃 等 《生物工程学报》 2001年17卷4期 414-41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内循环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分别研究了螺旋藻细胞在批式和连续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Richards模型和指数衰减模型可较好地描述批式培养时细胞和碳源底物浓度与培养时间的关系;批式培养时最大细胞生长速率为0.371g/d/L,细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文炉 蔡昭铃 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1年7卷4期 360-36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内循环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就螺旋藻细胞在不同碳源培养基中的生长行为以及藻细胞对光能和碳源的利用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向培养体系中通入气体流量1%的CO2,有助于提高批式培养的细胞终浓度和稳定培养体系的pH环境;改进的Lambe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艳 赵德修 等 《植物学通报》 2001年18卷6期 665-67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介绍了当前用于植物细胞培养的生物反应器类型(搅拌式、气升式、转鼓式和鼓泡式生物反应器)及其特点,对各种类型的反应器进行了比较与选择;并进一步介绍了植物细胞固定化培养,提出今后利用反应器大规模培养植物细胞的发展研究方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玲 刘春朝 等 《生物加工过程》 2010年08卷6期 40-45页ISTICCABP
【摘要】 通过对布朗葡萄藻分别在Chu13、Chu13×2和BG11培养基中培养结果的比较,发现在气升式光照生物反应器中Chu13培养基最有利于布朗葡萄藻的生长和烃的合成,培养15 d后,其生物量和粗烃质量分数分别为1.82 g/L和58.7%;棕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志伟 张晨 等 《工业微生物》 2004年34卷3期 16-19页ISTICCA
【摘要】 在反应器中研究了转人TNF-α基因鱼腥藻7120(Anabaena sp.PCC7120,pDC-TNF)的培养.结果表明气升式反应器适合于转基因鱼腥藻的培养.气升式反应器中通气量和光照是主要的影响因素,观察到1L罐中最适通气量为60~7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垠 谷丽 《生物技术》 2004年14卷3期 59-60页ISTICCA
【摘要】 利用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就光照周期、光质和通气速度对湛江叉鞭金藻和盐藻的生长和胞内多糖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湛江叉鞭金藻和盐藻在亮暗比分别为12L:12D和18L:6D时生长最快,在18L:6D下两种微藻多糖含量较高;(2)不同光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杰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33卷5期 117-119页
【摘要】 新设计的气升挡板式厌氧生物反应器,具有精确的循环通路,可以培养测验厌氧微生物.该生物反应器促使细胞暴露在厌氧环境中,通过CO2循环实现厌氧环境.在新的气升挡板式厌氧生物反应器中培养醋酸菌时,醋酸菌的生物产量是对照生物反应器的1.3倍.培养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志斌 颜日明 等 《海洋通报》 2009年28卷4期 54-61页
【摘要】 在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对集胞藻 6803 分批培养条件下的光衰减、平均光强、光的分布以及藻细胞生长对光能的利用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ambert-Beer 定律可较好描述细胞浓度及光程对光衰减的影响;随着藻细胞密度的增加,光生物反应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伟娜 吴垠 等 《渔业现代化》 2008年35卷2期 6-10页
【摘要】 为了解决在光生物反应器养殖微藻过程中,溶解氧和pH值2个培养工艺参数的控制问题,分别在80 L、350 L和900 L的3种规格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培养湛江等鞭金藻(lsochrysis zhanjiangensis),高藻细胞浓度分别达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庆文 杨志 《化工时刊》 2006年20卷7期 28-30页
【摘要】 一种改进型外环流气升式反应器,将其应用于从酒精到醋酸一步发酵.通过与普通气升式反应器酒精发酵结果的比较,证明了该改进型气升式反应器在厌氧发酵领域推广应用的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改进展望,使其可应用于酒精发酵分离耦合的研究以及作为光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俊 郑锦乾 等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43卷z1期 119-121页
【摘要】 采用PhR-L20C光生物反应器对转胸腺素α1基因聚球藻Synechococcus sp.PCC7942进行6批次的培养,结果表明,采用本实验室优化后的培养条件,根据该型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所具备的各项性能指标和参数条件进行培养,一个培养收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邱德有 宋经元 等 《分子植物育种》 2004年2卷5期 699-703页
【摘要】 以总丹参酮(脂溶性成分)的含量为监测对象,利用10L的球状气升式反应器进行了丹参毛状根培养的初级放大试验,发现球状气升式反应器培养50d时丹参毛状根的增殖倍数为241.71倍,高于三角瓶摇瓶培养的丹参毛状根的增殖倍数,其总丹参酮的含量接近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迪军 梁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4年23卷1期 47-49页
【摘要】 研究了不同生物反应器体系中丝状真菌产生γ-亚麻酸的工艺,结果表明:气升式发酵体系明显优于搅拌式发酵体系,二者γ-亚麻酸含量相差6%.并最终确定了气升式发酵体系下的工艺参数: pH 6.0、通气量 1∶1.7、发酵温度 28 ℃,在此条件下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兰文智 余龙江 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30卷5期 91-93页
【摘要】 利用由一圆形柱和三角瓶组成的生物反应器对红豆杉细胞进行连续灌注培养.结果显示,培养基的pH值,糖和磷的变化幅度较平缓,细胞的生长期长,说明该反应器适于细胞生长.根据该反应器具有培养液提取简便的特点,首次提出诱导子可按照培养基中残糖和残磷的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0701560096 天津 X703.3 X786 应用技术 环境治理 环保、社会公共安全及其他专用设备制造 2006年
【成果简介】 主要内容:开展反渗透脱盐水系统的开发与工程建设、锅炉循环水处理的闭路循环系统的开发与工程建设、尿素深度解吸技术开发与工程建设、造气循环水处理的闭路循环系统的开发与工程建设、气升式三相流化床内环流生物反应器处理工业废水的工业设计与工程建设、开...
【关键词】 氮肥企业 ; 工业废水处理 ; 气升式环流生物反应器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99011177 TQ052 应用技术 化工、木材、非金属加工专用设备制造
【成果简介】 项目对环流反应器的流体力学、传质特性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取得了较系统且深入的研究结果,在一些重要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新。如:成功地运用了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来解决模型化的问题;将环流反应器分区进行理论模拟,建立了三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0400980420 江苏 TQ052.5 TQ920.5 应用技术 化工、木材、非金属加工专用设备制造 2001年
【成果简介】 新型气升式生物反应器(New Air LiftBioreactor,简称NALR)是针对一些对溶氧与混和要求较高的工艺而开发的。NALR独特的结构使发酵液周期性通过传质强化区,液体循环周期在正常条件下可控制在数十秒至几分钟的范围内;强化区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99011176 TQ460.38 应用技术 工程和技术研究与试验发展
【成果简介】 该成果研制成功的气升式微戴体巾壁细胞反应器目前已达到50升规模,解决了气泡造成细胞损伤的难题,反应器操作简单、方便,配有四气和多参数测量控制系统,细胞密度已达到了10〈’7〉/m,培养乙脑病毒在细胞密度为10〈’6〉/ml时,乙脑病毒滴度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柴雨 吴垠 等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9年45卷6期 571-57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中研究不同光质光影响湛江等鞭金藻的生长.结果表明,藻细胞密度的大小顺序为:红光>白光+红光、白光>白光+蓝光+红光>白光+蓝光>蓝光.蓝光下多不饱和脂肪酸百分含量最高,占总脂肪酸的50.01%.白光下总单不饱和脂肪酸和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