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775
- 60
- 27
- 23
- 300
- 107
- 104
- 71
- 37
- 261
- 67
- 53
- 53
- 4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方阳阳 《心理医生》 2017年23卷1期 58-59页
【摘要】 目的:探讨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发热期病毒唑的抗病毒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临床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均为发热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病毒唑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同宝 魏素云 等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18卷5期 52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我院1999年1月~2002年1月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EHF)54例,其中以"发热、腹痛"为主诉者33例,对其中20例腹痛较重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平 韩书芝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年12卷1期 86-86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1 病历介绍患者,女,26岁,主因发热1周入院.妊娠6个月.查体:T39.2℃,P100次/min,R 20次/min,BP12/8kPa(90/60 mmHg),神清,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结节,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无异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郝向春 马素娟 等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1年8卷1期 45-46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清瘟败毒饮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发病5日内入院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18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60例予病毒唑静滴,同时予液体疗法,对症处理并发症。治疗组12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根据不同病期配合清瘟败毒饮Ⅰ、Ⅱ、Ⅲ号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汤家铭 姚菊芳 等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1994年3期 185-187页ISTICCA
【摘要】 对一实验兔养殖场的种兔和农村收购来的教学用兔进行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自然感染的血清学调查.结果发现从农村收购来的教学用兔中,用野鼠型EHFV抗原片检测的抗体阳性率为6.9%,而用家鼠型EHFV抗原片检测的抗体阳性率为19.4%.用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艳 王坤 等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25年36卷5期 393-397页
【摘要】 目的 分析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EHF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9-2023年郑州市金水区医疗机构诊断的73例EHF病例的个案调查信息,包括基本情况、发病情况、症状体征、一般实验室检查、既往史、接触史等,应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旭光 《吉林医学》 2016年37卷3期 641-642页CA
【摘要】 目的:探讨病毒唑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8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采用病毒唑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0.0%,观察组为9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国斌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1卷26期 54-55页
【摘要】 目的: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抗体的诊断价值。方法162例临床初步诊断中怀疑EHF的患者,检测其免疫球蛋白(Ig)M、IgG抗体水平。结果ELISA法检测IgM抗体的灵敏度达83.8%(31/37),...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白璐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6期 107-108页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收治60例流行热血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分成两个组,命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则给予病毒唑进行治疗。结果在经过治疗,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国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 2014年11期 6-7页
【摘要】 目的:探讨对流行性出血热以病毒唑进行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5月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36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并将这两组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以常规方法对其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琳 张瑞成 等 《宁夏医学杂志》 2014年36卷12期 1211-1212页CA
【摘要】 目的 分析宁夏泾源县2010-2013年流行性出血热鼠间疫情特征.方法 采用夹夜法捕鼠,用免疫荧光法对鼠肺检测出血热病毒抗原,用ELISA双抗原夹心法检测鼠血膜IgG抗体.结果 2010-2013年泾源县捕鼠2科4属9种共1 940只,鼠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志海 《乡村科技》 2012年2期 40-40页
【摘要】 出血热有很多种类,病死率极高、危害最大的埃博拉出血热、马尔堡出血热等在我国根本就不存在,我国的出血热有流行性出血热、新疆出血热等,人们常说的出血热是指流行性出血热,这种出血热由汉坦病毒引起,汉坦病毒包括多个亚型,我国主要有Ⅰ型和Ⅱ犁,Ⅰ型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直光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1年43卷2期 238-239页
【摘要】 目的:检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TNF,IL-6的浓度变化并分析意义.方法:搜集了2002年3月~2010年7月份在我院就诊的流行性出血热的患者40例,应用ELISA方法检测了EHF患者不同时期的TNF,IL一6的浓度变化.结果:各期EHF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国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4卷9期 52-53页
【摘要】 目的 探讨流行性出血热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针对54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的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综合治疗措施.以支持疗法和对症疗法为主,同时积极做好休克、肾功能衰竭、出血的处理.结果 本组54例患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席瑞军 《中国医学创新》 2009年6卷22期 193页CA
【摘要】 <篇首>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我国又称为流行性出血热(EHF),是汉坦病毒感染人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的传染源,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衰竭为主要表现,广泛流行,我国疫情最重[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淑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年2卷10期 48页
【摘要】 <篇首> 为深入观察流行性出血热(出血热)患者心脏受损情况并评价使用大剂量病毒唑治疗出血热对这种心脏损害的影响,笔者于1998年10月至2006年1月对当地75例确诊为出血热患者进行心电图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凤文 周凯 《黑龙江医学》 2001年25卷5期 355页
【摘要】 <篇首>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我地区流行已有30多年历史,其发病率高,症状典型,病情较重,流行季节明显,已被广大群众及医务人员所认识。但近年来临床发现EHF的流行季节、临床表现及病程经过较前有了很大变化。为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素彦 王蕾 等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24年47卷5期 547-548页ISTICCA
【摘要】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是由汉坦病毒(Hantavirus,HTNV)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1],健康人接触感染汉坦病毒的老鼠的血液、唾液等分泌物可传染,潜伏期约2~3周,典型症状是发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青连 王国玲 等 《医学动物防制》 2024年40卷10期 995-998页ISTIC
【摘要】 目的 了解广州市海珠区近年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的流行规律,为制定出血热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x2检验对海珠区2017-2021年各医疗机构上报的出血热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7-2021年海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江超 郝晓刚 等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24年39卷5期 413-41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分析流行性出血热合并肝损害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4年4月本院收治的7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肝损害分为肝损害组、非肝损害组.比较2组基本资料、人院次日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流行性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洋 黄鹭 等 《医药前沿》 2023年13卷29期 64-65页
【摘要】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体是汉坦病毒,归属布尼亚病毒科,是一种有包膜分阶段的负链RNA病毒,与埃博拉病毒、刚果出血热病毒及尼帕病毒同为第四级病毒,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占鸿 肖雷 等 《病毒学报》 2019年35卷1期 112-12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我国存在多种血清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pizootic haemorrhagic disease virus,EHDV)的流行,但尚未有关于EHDV-10型毒株的分离报道.为了解云南省EHDV的流行情况,2012~2015年,本研究在云南省...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DV);分离;鉴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亚辉 栾梅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21年27卷4期 355-35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分析流行性出血热患儿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指标,为缺乏典型临床特征的流行性出血热患儿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开展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和抗体等临床指标实验室检测.结果 患儿入院时体温为39.5℃,精神反应稍弱.双眼睑轻度水肿,全身皮肤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邹志辉 周健明 等 《现代预防医学》 2012年39卷21期 5698-5699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区野鼠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状况,为预防和控制EHF疫情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T)检测鼠血中流行性出血热病毒IgG抗体(EHF-IgG),对龙岗区EHF宿主动物种类和感染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彩琼 禤汝流 等 《中国热带医学》 2010年10卷2期 190-191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了解清远地区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市辖2县设立8个监测点,采用茏日法捕鼠计算鼠密度;采用夹夜法、笼日法、挖鼠洞等多种方法 在居民区和野外环境捕鼠,调查鼠类种群构成;采集鼠血清及一般人群血清,用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康文臻 黄长形 等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2年23卷1期 46-4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汉坦病毒汉滩型与汉城型之间能否发生基因重排以及发生重排的频率和特点.方法用汉坦 病毒汉滩型76-118株与汉城型SR-11株混合感染Vero E6细胞,空斑形成试验挑取子代病毒 克隆株,分型聚合酶链反应方法鉴定子代病毒基因型.结果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抗抗 姚楚铮 1995年13卷2期 92-9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应用 3H-TdR同位素释放法,以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和/或环磷酰胺(CY)使用鼠的自然杀伤(NK)细胞作效应细胞,以对NK细胞敏感的小鼠肿瘤细胞(YAC-1细胞)作靶细胞,进行免疫杀伤实验。实验发现,EHFV感染鼠的NK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守京 刘彦仿 等 1995年13卷1期 18-2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了流行性出血热(EHF)尸检支气管和肺组织中的病毒RNA,病毒抗原和免疫复合物(IC)。结果,病毒RNA、抗原和IC的阳性率分别为63.1%(12/19), 78.9%(15/19),和81.8%(9/1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端德 曾令兰 等 1994年12卷3期 131-13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应用正常人骨髓粒细胞系作体外培养并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分别进行细胞膜脂流动性、扫描电镜和免疫电镜检查。结果发现EHFV感染粒细胞系后1小时开始,感染组细胞膜脂流动性始终低于对照组。扫描电镜发现EHFV感染粒细胞后3天,细胞表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