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2
- 46
- 10
- 8
- 1
- 48
- 14
- 9
- 8
- 3
- 15
- 12
- 10
- 8
- 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学位论文】 作者:李响 导师:王绪敏 郑立 烟台大学 生物学 生物工程(硕士) 2022年
【摘要】 本研究以西南印度洋热液区的底栖生物为实验样品,结合微生物富集培养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生物体内共生硫氧化细菌的多样性。通过碘量法,对不同种类细菌硫氧化能力进行研究。挑选硫氧化性能较好且具有群体感应现象的菌株,对其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分析,探究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鹏霞 赵逸 等 《热带海洋学报》 2023年42卷2期 45-53页
【摘要】 海洋细菌由于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进化出独特的环境适应机制.基因岛通常携带宿主细菌环境适应性有关的基因,在推动细菌环境适应性和基因组多样化中起重要作用.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在各种海洋生境中广泛分布,具有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黄静 导师:黄英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物学 微生物学(硕士) 2021年
【摘要】 酸微菌纲(Acidimicrobiia)是放线菌门中较深的进化分支,其多样化程度较高,广泛分布于海洋、矿山、热泉等多种生境,在生物冶金、污染物降解和油气勘探等方面具有应用价值。但目前被分离到的酸微菌寥寥无几,因此,开展酸微菌的培养研究对于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于丽波 导师:徐洵 杨谦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博士) 2020年
【摘要】 深海是全球最大的生态系统,根据深度可分为深层区(1000-3000m),深渊区(3000-6000m)和超深渊区(6000-10000m)。深海是一个高压、低温(除了海底热液口)、黑暗及寡营养的多重极端环境,深海环境被认为是研究地球原始环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钟兆山 导师:李超伦 中国科学院大学 海洋科学 海洋生态学(博士) 2020年
【摘要】 平端深海偏顶蛤(G igantidas platifrons曾用名:Bathymodiolusplatifrons)是西北太平洋常见的深海大型化能营养生物,隶属于软体动物门、双壳纲、贻贝科、深海偏顶蛤亚科。在冲绳海槽的多处热液区,日本相模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赵炎 导师:孙黎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物学 海洋生物学(博士) 2020年
【摘要】 蜡样芽孢杆菌群(Bacillus cereus group)细菌分布十分广泛,主要分布在土壤、腐烂有机质、水体等环境,最近发现其在深海等海洋环境中也有分布。蜡样芽孢杆菌群细菌可形成内生芽孢而具有对环境压力顽强的抵抗力。蜡样芽孢杆菌群细菌是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辛倩 导师:沙忠利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物学 海洋生物学(硕士) 2020年
【摘要】 深海热液、冷泉化能环境中黑暗、高压,富含硫化氢、甲烷及重金属等物质,生物对此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是国际研究的热点。眼睛是重要的视觉器官,已有研究发现其在深海动物中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变化。长角阿尔文虾是少数在深海热液、冷泉环境中均有分布的优势甲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志彬 导师:张熙颖 张玉忠 山东大学 生物学 海洋生物技术(博士) 2020年
【摘要】 海洋是一个连续的水环境,孕育了大量的微生物,是研究微生物群落相似性距离衰减规律的理想场所。有研究发现南海1,000 km海域中的微生物群落不存在相似性距离衰减规律。但是尚不清楚在更大的距离尺度上是否具有微生物群落相似性距离衰减规律。南大洋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陈丹 导师:阮灵伟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生物学 微生物学(硕士) 2020年
【摘要】 超深渊(6000-11000m)是地球上人类了解最少的区域,具有低温、高压、黑暗和寡营养等特点。尽管这样极端恶劣的环境对大多数生物来说难以适应,但有海洋活化石之称的海参却在海沟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深海海参是探究生物极端环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天 潘红苗 等 《微生物学杂志》 2019年39卷2期 1-1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介绍了趋磁细菌的基本概念及研究状况,综述了海洋趋磁细菌的研究进展,着重总结了深海趋磁细菌的研究成果及现状,展望了深海大洋和海山生态环境中趋磁细菌的研究意义及前景,为海洋趋磁细菌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廖彤晨 尹健强 等 《生态科学》 2019年38卷6期 190-198页ISTICPKUCSCD
【摘要】 海洋浮游介形类(ostracods)是一类分布较广的小型甲壳动物,大多数是典型的有机碎屑摄食者,本身又是中深层鱼类的饵料,在海洋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目前海洋浮游介形类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表层,大约还有200—400种的海洋浮游介形类未被发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梁政委 导师:张鑫 中国科学院大学 海洋科学 海洋化学(硕士) 2019年
【摘要】 不同于以光合作用为基础进行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的沿岸浅海生态体系,深海极端环境存在一种基于化能合成作用的生态系统,其同样孕育着繁茂的生物群落。化能自养微生物作为初级生产者,氧化环境中的硫化氢、甲烷等物质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深海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向瑶 导师:王发左 黄新安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物学 生物工程(硕士) 2019年
【摘要】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的71%,是生命的起源地,其生物多样性远超陆地。其中海洋微生物约有亿种之多,包括已发现的病毒、古菌、细菌、微藻和真菌等类群,以及许多尚未被发现的新物种。物种多样性决定了其代谢产物化学多样性,而化学多样性蕴含潜在的活性多样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白炜鹏 董为 等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2025年63卷2期 133-158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季风对植被的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进而对以植物为食的动物群的演化产生显著的作用.由于素食动物的多样性与植被协同演化,因此可以将之作为森林或植被动态的代用指标.选择了36个具有代表性的产于中国季风区的更新世哺乳动物群作为研究材料,用不同的方法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陈晨 导师:孙黎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物学 海洋生物学(硕士) 2017年
【摘要】 极端生存环境使深海热液区微生物具有十分独特的生理生化特征和能量代谢途径,这些微生物不仅是巨大的新型功能基因和新型生物活性物质资源库,同时也对深海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对深海热液微生物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的第一部分对来自冲绳海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郭文捷 导师:李荣贵 青岛大学 生物学 微生物学(硕士) 2017年
【摘要】 深海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复杂多样的环境如冷泉、热液、海山等,还具有高盐、高压、低温、寡营养和永久黑暗的理化特征。这些特殊的环境以及理化特征孕育了独特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深海极端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可以拓展人们对深海极端环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海亮 导师:孙黎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物学 海洋生物学(博士) 2017年
【摘要】 深海热液环境是地球上天然的极端环境之一,孕育着活跃的生态系统。深海热液环境被认为可能是地球上生命起源和早期进化的地点,吸引着来自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们的目光。冲绳海槽和马努斯海盆是西太平洋中正在活动的典型的弧后盆地,科学家们在这两个地区的地质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黄娇 导师:黄英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物学 微生物学(硕士) 2017年
【摘要】 放线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海洋等生境中,在产生生物活性物质、有机物降解和物质循环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重要的微生物资源。特殊或极端生境中往往包含特殊的微生物资源。青藏高原有“第三极”之称,具有高海拔、低气温、长日照、强辐射等气候特征;而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孙庆磊 导师:孙黎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物学 海洋生物学(博士) 2016年
【摘要】 微生物多样性是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重点,了解一个地区的微生物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有助于我们了解微生物在此地区发挥的功能作用。深海热液被认为是地球上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之一,但却存在着丰富多样的微生物,它们都是什么,又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这些都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鲁水龙 俞晓 等 《微生物学杂志》 2014年34卷5期 8-1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通过对海洋13个样品元基因组数据的BLAST搜索,筛选到了16S rRNA基因序列1 600条,18SrRNA基因序列61条.分类结果显示,细菌在海岸、公开海域深层海水和表层海水3种海洋环境类型中都占优势,其相对百分比分别为98%、59%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姜丽晶 导师:龙敏南 邵宗泽 厦门大学 临床医学 能源化学(博士) 2015年
【摘要】 由微生物介导的发酵产氢由于具有众多的优点,在制氢方面可能具有更大的生产潜力。深海热液系统具有特殊生态环境,与陆地和海洋中的其他生物群落有着根本的区别。本研究针对深海热液环境开展氢代谢菌的研究工作,以期获得特殊生境中的氢代谢微生物资源和氢酶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燕 导师:唐学玺 李富超 中国海洋大学 生态学 生态学(硕士) 2015年
【摘要】 热带西太平洋海区中来源不同的水团相汇集,表层及中层洋流复杂,其中北赤道流(NEC)流入该区域后分支成为向北的黑潮(Kuroshio)和向南的棉兰老流(MC),棉兰老流向南继续形成印尼贯穿流(ITF),最终实现海水从太平洋到印度洋的输送,这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赵辰曦 第十二届海洋药物学术年会 2015年
【摘要】 目的:对深海来源的曲霉属真菌Aspergillus sp.SCSI0W20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鉴定及抗Aβ多肽聚集活性研究. 方法:通过正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HPLC等多种方法对其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层进行分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超峰 龚骏 《生态学报》 2012年32卷18期 5889-589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弱酸至近中性微氧条件下,嗜中性微好氧铁氧化菌能够通过依赖氧气的呼吸机制将二价亚铁氧化成三价铁,并获得生长所需能量.这一生物铁氧化过程的主要产物之一是无定形羟基氧化铁——一种异化铁还原作用(铁呼吸)的理想底物,故可加速铁元素在氧化还原分界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马瑞 导师:闫培生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生物学 微生物学(硕士) 2013年
【摘要】 深海这一特殊的生态环境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而微生物是这类资源中数量和种类最多的。这些生物体内的产生的各种活性物质,特别是酶,具有高度的耐受性和较强的抗毒能力,是最具研究和应用价值的部分。另外,研究海洋微生物的多样性,可以使我们更加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郑敏 导师:吴振 邱鹰昆 厦门大学 药学 药物化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近几年来,随着人类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不断研究,海洋微生物-一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研究对象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海洋微生物分布广,数量多,其次生代谢产物表现出十分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包括抗肿瘤、抗病毒、抗菌、免疫抑制等。深海真菌由于处于高压、低温(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玉秀 赵微忱 等 《生态学报》 2008年28卷8期 3921-392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低温微生物广泛分布于极地、冰川、永久冻土和深海等寒冷环境,其冷适应能力是多种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酶的低温催化活性、低温下膜流动性的保持、冷休克蛋白、抗冻蛋白以及抗冻保护剂等.低温微生物主要应用于催化低温发酵、表达热不稳定蛋白质、生产抗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玉兰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8年25卷1期 97-101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对南海184站深海柱状剖面进行了孢粉、藻类研究,根据孢粉成分的变化将南海184站深海沉积从下至上划分了5个孢粉组合带,依次为:Ⅰ带(460-370 cm):Quercus(常绿)-Pinus-Dacrydium-Magnolia-Poly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小明 牛志军 等 《古生物学报》 2007年46卷1期 122-13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首次对青海南部曲麻莱-治多地区巴颜喀拉山群上部(上三叠统)遗迹化石进行了系统采集,共采获遗迹化石33属54种.据遗迹化石的形态、习性、水深等环境成因特征,可划分为两类组合:一类以Cosmorhaphe,Helminthopsis,Helmi...
【关键词】 遗迹化石;Nereites遗迹相;复理石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