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857
- 112
- 69
- 1425
- 84
- 21
- 18
- 16
- 96
- 87
- 84
- 70
- 59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徐超琼 杨奕望 《中医文献杂志》 2019年37卷3期 69-72页
【摘要】 晚清儒医陆以湉,浙江桐乡乌青镇人,业儒入仕,精擅医学.自幼力学,先中举人后成进士,无意宦海改官选任台州府、杭州府教授,期间深研医典,考古论今,垂教后人.咸丰八年(1858年),陆氏将平昔读书感悟、临证经验、见闻掌故等漫录载述,撰成《冷庐医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小添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17卷1期 91-93页ISTICCA
【摘要】 筛选清代名家10部医案类书中从肾论治医案621例,其中应用六味地黄丸进行论治的医案55例.通过频数及聚类分析,归纳出六味地黄丸主要用于内科、外科及五官科疾病,为治疗肝肾阴虚、虚火上炎之基础方.该方在药物配伍上以补阴药为首,加强滋阴降火之功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飞 张卫 等 《西部中医药》 2015年28卷9期 40-43页ISTIC
【摘要】 搜集整理清代医药学家赵学敏的有关文献资料,对其活动区域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出生及早年生活都在福建,之后则以浙江为主要活动区域.又据文献资料判断,其职业当为"幕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易 刘德荣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18卷1期 53-55页ISTICCSCDCA
【摘要】 <篇首> 清代经济繁荣,促进了医学的进步,尤其是闽西北和闽中地区,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涌现出一批医家,其中较著名有陈梦雷、黄庭镜、邓旒、陈恭溥、陈修园、郑奋扬.清代福建医家撰写了大量医学著作,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学术经验.清代见于方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江余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39卷10期 96-99页
【摘要】 通过查阅《二十四史》、湖州地方史志等相关资料,对湖州清代7位中医名家典籍及其学术渊源进行探析,发掘宝贵的中医文化与医术传承,认为清代湖州医家在完善中医学科分类、促进温病学说发展、考据中医典籍方面作出了一定贡献.同时为进一步研究湖州地方医学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春兴 《嘉兴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25-33页
【摘要】 吕留良博学多才,著述宏富。但因受文字冤狱祸及而被戮尸枭首,三禁其书,因之雍乾至晚清学者,对吕留良的学行罕有论及。后继研究者多关注其学术和政治之研究,少有论及其在医学上的影响。吕留良行医和著述医书,多含有政治上的因素。现存的《吕留良批评医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鲍晓东 《中医文献杂志》 2014年32卷3期 14-18页
【摘要】 杨凤庭的《弄丸心法》乃其一生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集成之作.该书强调脉理,主张疾病的产生概由患者的正气亏虚所致,故治疗尤其注重补虚,特别擅长失血、虚劳等虚损性疾病的治疗.善于博采各家学说之长,诊治体现行方智圆之旨,确属颇有临床价值的上乘之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邹俊峰 李廷保 《中医研究》 2014年27卷11期 61-62页
【摘要】 目的:研究清代著名医家莫枚士所撰《经方例释》中采用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用药配伍规律.方法:将《经方例释》治疗疾病的中医内服方药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整理中药复方295首,涉及166味中药,总用药次数1 3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金岭 《中医研究》 2014年27卷11期 62-64页
【摘要】 腹诊理论肇始于《黄帝内经》,发展于《伤寒杂病论》,自仲景后鲜有研究运用者.俞根初为清朝名医,医名远播,学验俱丰.其著作《通俗伤寒论》中腹诊理论独占一篇,论述精详,是对仲景腹诊理论的发展发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锋 何正显 等 《中医文献杂志》 2013年31卷5期 42-44页
【摘要】 刘福庆,晚清四川绵州著名医家,著有《医录便览》传世.其书内容丰富,遣方用药得当,医理有发挥,论证有独见,治病有特色,不失为一部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文献著作.本文对其生平、著作进行简要介绍,并选择书中病案对刘氏的学术特点进行了初步探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翟春涛 穆俊霞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3年14卷2期 4-7页
【摘要】 中医药古籍是中医药学的主要载体,它产生于秦汉之际,发展于宋金元三代,鼎盛于明清两季,记载了中国历代医家研究总结中医药学理、法、方、药的成果,是中医药学传承发展的文献保障,是当代医家学习与研究中医药学的文献宝库.整理研究山西清代以前医家和医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毕丽娟 《中医文献杂志》 2013年31卷5期 48-51页
【摘要】 张千里乃清代名医,本文通过现存文献及相关史志记载,从博览群书,喜诗善文、儒而知医,悬壶济世、立论卓见,获效多奇、藏书万卷,著作颇丰、重情重义,多行善举等五方面对张千里生平进行了详述,并附典型医案3则,一则为寒疝宿饮案,他医多次治疗未效,经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楠 史耀勋 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17期 141页
【摘要】 冷淋,始见于《华佗中藏经》,清代医家对此阐发颇多.本文概述了清代医家对冷淋的病因病机、遣方用药及外治法的论述,以资临床医师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君 《中医文献杂志》 2011年29卷5期 26-28页
【摘要】 林珮琴乃清末江苏丹阳儒医,本文据实地调研及文献考证,从其出身家境,弃儒从医的经历,撰书济世、著作流传的过程,及其墓碑和后人等方面,对林氏生平进行了挖掘、梳理和补充,希望有益于医家济世精神的弘扬和对其学术思想、特色的深入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群 李禾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20卷1期 32-34页
【摘要】 <篇首> 清代是广东中医发展较快的时期,出现了众多的医家,他们不仅继承了我国传统的中医药学,而且还开始吸收外来医学的长处,创造出具有地方时代特色的岭南医药文化,对广东中医药学术发展有着多方面重要贡献,在中医药学发展史上占有较重要地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修安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25卷6期 52-57页
【摘要】 程康圃,高明人,清代中医儿科学家.程氏祖辈六代业医,幼科最良,弱冠即遵从祖训,从医五十年,学验俱丰,晚年编撰<儿科秘要>一书.程氏把儿科证候概括为儿科八证(风热、急惊、慢惊、慢脾、脾虚、疳证、燥火、咳嗽),分列各则,首析病因病机.详究脉因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群 李禾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7年19卷1期 42-46页
【摘要】 从清岭南医家生平、医家医著、伤寒金匮类、岭南温病、岭南瘟疫史、中西医汇通、中医名著对清岭南医学的影响等方面概述了清代岭南医家的研究,并指出整理完善岭南医家的生平事迹,为研究岭南中医发展史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意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应存 《中医文献杂志》 2004年22卷2期 47-48页
【摘要】 刘一明乃清代乾、嘉时期甘肃著名的道医,其医德高尚,医术高明,著述涉及医学、易学与道家经典,所著医书主要有<眼科启蒙>、<经验奇方>、<经验杂方>等.<眼科启蒙>是在明代眼科专著<审视瑶函>的基础上,按照"删繁为简,集乱为整,可录者录之,不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国强 周世印 等 《中医研究》 2004年17卷4期 63-64页
【摘要】 <篇首> <串雅内编>、<串雅外编>为清代著名医学家赵学敏所著.赵系浙江钱塘人,一生从事医药学活动,勤奋攻读,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医术精湛,饮誉遐迩.生平著作丰富,有<医林集验>、<药性元解>等,合称利济十二种,但多已失传,现存仅有<串雅>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卜俊成 王明 等 《河南中医》 2023年43卷6期 851-854页ISTIC
【摘要】 田绵淮是清晚期河南医家,其在近50年的行医过程中,考虑到中医养生常不被医家重视,而疾病的发生往往是因为病人"平常饮食不及省察",以及《本草纲目》意旨周密,"养生者每苦其繁而难穷他",著《援生四书》.全书分《延命金丹》《护身宝镜》《本草省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邢雅璇 张京春 等 《中医学报》 2022年37卷7期 1400-1404页ISTICCA
【摘要】 《本草崇原集说》为清代医家仲学辂纂集.该书集诸位清代医家认识之大成,对中药药性的介绍,并不仅限于描述其性味功效,而是结合临床实际,引经据典,以整体学说、阴阳学说、运气学说为基础,从药物的源流、生长环境、外观习性、药性功用等多个方面进行阐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超琼 杨奕望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年35卷3期 1405-140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清初医家李用粹是康熙年间上海四大名医之一,他幼习父传,博览医籍,考古人立说,取名家之长,代表作《证治汇补》八卷,并留世《旧德堂医案》一卷.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名医纷呈、学术齐放的盛况,为《证治汇补》的编撰提供了大量素材,李氏较多采纳王肯堂、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啟后 周德生 等 《湖南中医杂志》 2022年38卷9期 101-105页
【摘要】 对湖湘医家的研究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有着显著的湖湘地域特色.《湖湘名医典籍精华》是目前收录、整理现存古代湖湘名医典籍比较完善的著作,其中有关癫狂的医籍大多为清代医家所著.清代湖湘医家认为,癫狂分阴阳,癫病属阴,狂病属阳;癫少狂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商双 李赣 等 《中华医史杂志》 2022年52卷3期 147-151页MEDLINE
【摘要】 清末会稽儒医赵晴初,医承绍派伤寒名家与士材学派尤氏之长,弃儒从医后名声大噪。邵友濂、曾国荃、任道镕、许应骙、任阜长等名士均求治于赵氏,可窥见其医病交互网络。赵氏广结同好,访道交游,与汪曰桢、马培之、何廉臣等研讨医理,与张畹香、凌嘉六、周伯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雨薇 田思胜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年34卷5期 2284-228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清代是山东中医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医医家大量涌现,但地理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本研究在广泛收集并整理纳入研究范围的108个州县956名中医医家的基础上,按照府州、州县以及地理亚区分布进行分类,进而总结出清代山东中医医家地理分布具有集中分布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亚巍 梁妞子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年30卷2期 409-41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清代医家治疗痛经止痛药使用规律.方法:收集临证处方98首,采用方剂计量学方法对所用止痛药的种类、性味归经、功能类型及使用比例等进行分析,并进行药物同用度指数计算和聚类分析.结果:得出当归、香附、延胡索等9味高频用药;性味以辛、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商双 李赣 等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年29卷15期 211-213页
【摘要】 晚清绍派名医赵晴初,幼年习儒,弱冠攻岐黄,勤学慎思,喜好研读医籍经典、名家医案,博采众长,悬壶会稽,医名远播,与同道探讨医理乐此不疲.赵氏其德嶷嶷,怀儒者仁义之心,重义轻利,不以行医为求财手段.晚年著《存存斋医话稿》,述为医之道,记经验成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清雅 郑丰杰 等 《河南中医》 2020年40卷1期 17-20页ISTIC
【摘要】 医家将露水和露剂统称为“露”,露剂由蒸馏所得,或由水蒸气集聚凝结而成,其性轻清,随气上蒸流行.由于药露轻灵、芳香、凉润等特性契合温病病因以热、湿为主,在发病过程中多伤阴等特点,故在温病、热病中使用广泛且种类繁多.因露剂性质甘寒凉润、辛香散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奕望 王颖晓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年26卷1期 51-53页ISTICCSCDCA
【摘要】 近代医学家、考据学家、天文数学家顾观光博学宏才、著述等身,备受后世推崇.他沿袭清代乾嘉考据之风,将古代质朴之学推及至近代医药研究之中,并以医学家的身份、考据家的眼光校勘《素问》《灵枢》、补注《伤寒杂病论》、重辑《神农本草经》,对于中医药文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