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11
- 79
- 19
- 241
- 58
- 17
- 12
- 12
- 68
- 43
- 37
- 36
- 20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邵宜晶 俞梦笑 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7年25卷6期 523-53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探讨森林演替过程中土壤C、N、P的变化,通过测定鼎湖山3种演替阶段的森林土壤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含量,对他们的化学计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鼎湖山3种森林土壤SOC和TN随演替阶段而增加,演替中后期表层土壤(0~2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俊鸣 方笑 等 《广西植物》 2017年37卷3期 271-27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该研究对无居民海岛舟山外马廊山岛进行初步踏勘,了解该岛植被特征与植物多样性,探讨海岛植被与大陆植被的差异性,并对海岛植物的主要植物组成、生活型结构、地理成分、群落类型以及多样性和相似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外马廊山岛面积小,共有33科51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丽 张德罡 等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24期 8034-804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时空转换的方法确定典型高寒嵩草草甸演替过程的4个关键阶段,以此为研究对象,探讨冬春放牧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植物功能群数量特征的影响,及在现有放牧制度下不同退化程度草甸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对禁牧和减牧的响应.结果表明:当禾本科功能群在群落中的地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文娟 徐力刚 等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16期 5109-511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近年来鄱阳湖流域极端水文事件频发,洲滩湿地生态过程也相应发生变化,开展鄱阳湖水文过程变化与植被演替过程的交互作用研究十分必要.选择鄱阳湖典型洲滩植物灰化薹草(Carex cinerascens)为研究对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明旭 杨延征 等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4期 936-94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探究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秦岭地区陆地生态系统水分利用率(WUE)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合IPCC第五次报告资料中心的CCSM4、GISS-E-R、GISS-E-H、IPSL-CM5R-LR-CM、NorESM1-1-ME等5个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管强 刘吉平 等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9期 2471-248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螺类是软体动物腹足纲的通称,是湿地生态系统大型无脊椎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螺类在维持湿地生物多样性和复杂食物网结构,保障湿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从基本组成、生活型、功能群方面归纳了螺类群落结构特征;分析了螺类的时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盛茂银 熊康宁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2期 434-44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贵州典型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环境为研究对象,运用野外取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分析方法,研究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特征及其相关性;运用空间替代时间方法,探讨石漠化演替过程中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响应,旨在为贵州乃至整个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耀升 么旭阳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5期 1480-148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比叶面积(SLA)是植物功能性状的重要指标,反映了植物生长过程中资源收获策略.以长白山森林演替过程中4个阶段的典型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演替阶段比叶面积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比叶面积随演替的发生进行呈现明显增加趋势,且差异显著(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文丽 宋同清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17期 5822-583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植被恢复是西南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和生态重建的关键步骤.通过总结已有的结果和分析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试验站部分试验数据,研究了西南喀斯特植被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动态特征,结果发现:西南喀斯特沿北、中、南亚热带至北热带的海拔递减、气温和降雨量升高的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全林 卢琦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7期 2285-229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土壤种子库是反映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的指示器,也是荒漠植被更新与恢复的基础.典型荒漠白刺灌丛植被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绿洲边缘地带,对保护绿洲免受风沙危害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对干旱荒漠白刺灌丛植被土壤种子库仍未见研究报道.应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岗岗 王得祥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15年35卷8期 1657-166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了揭示秦岭南坡松栎林群落动态变化过程中物种间关系与群落演替的相互作用,基于2×2列联表,采用方差比率法、x2检验、Jaccard指数和Spearman秩相关性系数探讨了油松林→松栎混交林→锐齿栎林演替序列过程中3个演替阶段群落优势种群的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艳 赵卫红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8期 2659-266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东海赤潮爆发区域运用围隔生态系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营养盐条件下围隔生态系内多胺浓度变化.结果表明:2010年选用东海原甲藻赤潮爆发处海水,东海原甲藻是各围隔生态系内主要优势种,没有种群演替现象发生.两种营养盐添加方式下各围隔内精胺浓度维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明茜 方向文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10期 3252-325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用凝胶根系观测装置对榆中北山弃耕地演替前期的黄花蒿,中期的阿尔泰狗娃花、冷蒿、赖草和后期的短花针茅的种子根生长进行了为期2周的观测,比较了种间种子根特征以及种子根特征与千粒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演替前期的黄花蒿萌发起始时间为6d,中期的阿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磊 吴炳方 等 《生态学报》 2014年34卷24期 7158-716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生态系统的碳收支是影响全球变化的重要环节,而土地覆被变化改变了生态系统碳收支的现状、速率.提出了面向碳收支的中国土地覆被分类系统,服务于生态系统碳收支估算和国家生态环境监测.分类系统由一、二级土地覆被类型、三级土地覆被辅助特征构成.通过物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耀升 么旭阳 等 《生态学报》 2014年34卷20期 5915-592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植物功能性状是近年来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不同种群功能性状的差异决定竞争优势,导致群落结构和性质发生改变,进而演替.以长白山森林演替过程中4个阶段的典型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长白山地区森林不同层次优势种的茎叶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功能性状与地形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效东 周国逸 等 《生态学报》 2014年34卷10期 2755-276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区域水热格局变化和系统演替深刻影响森林内部小气候,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内部水热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反馈作用有待进一步认识和评估.以南亚热带地区的3种不同演替阶段代表性森林生态系统统(人工恢复的马尾松针叶林(Pinusmassoniana c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黎 崔军 等 《生态学报》 2014年34卷4期 899-90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土壤微生物在生态系统营养物质循环过程,特别是碳、氮循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上海市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因其土壤发育时间较短、土地利用历史背景清晰、土壤本底均一,不同土壤围垦年代的土壤,代表了土壤发育年代的不同时期.以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缪宁 周珠丽 等 《生态学报》 2014年34卷13期 3661-367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阐明岷江冷杉林皆伐后次生群落的演替过程,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川西米亚罗林区海拔3100-3600 m的阴坡选择岷江冷杉林皆伐后次生演替10、20、30、40和50a阶段的次生群落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动态进行了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群 曾小康 等 《生态学报》 2014年34卷16期 4662-467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对深圳湾福田凤塘河红树林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多样性变化及演替趋势的研究结果表明:(1)演替各阶段群落均由秋茄(Kandelia candel)、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桐花树(Aegiceras c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存海 李秧秧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14年34卷4期 835-84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揭示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植被演替过程中的水分利用特性,该研究对子午岭林区演替早期种(山杨和白桦)和演替顶级种(辽东栎)的水力结构特性,包括比导水率(Ks)、比叶导水率(K1)、Huber值(HV)和水力脆弱性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乌云娜 雒文涛 等 《生态学报》 2014年34卷19期 5549-555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微斑块变化是草原退化过程中的活跃成分.分析了呼伦贝尔克氏针茅草原逆行演替过程中微斑块土壤全碳、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的空间异质性,提出了“养分聚集效应”的概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群落退化演替的加剧,土壤全碳、全氮和碱解氮的含量均表现为演替前期>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洪武 于飞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14年34卷1期 169-17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揭示秦岭南坡植物群落演替与物种多样性之间的复杂关系,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秦岭南坡油松林、松栎混交林和锐齿栎林群落典型分布区域设置45个样地进行了群落学调查,统计分析了油松林→松栎混交林→锐齿栎林这一演替序列过程中草、灌、乔3层的物种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晓梅 张钦弟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14年34卷8期 1658-166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解释太岳山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向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 rupprechtii)林演替的生态过程,该研究以不同演替阶段的调查样地数据为基础,通过空间代替时间构建演替的时间序列,即从白桦林演替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盛茂银 刘洋 等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19期 6303-631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中国西南典型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野外定点取样和实验室分析检测方法,研究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土壤理化性质特征;运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探讨石漠化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响应及其机制,旨在为中国西南喀斯特森林生态保护和石漠化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帆 王志春 等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19期 6202-620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微域尺度不同盐渍化程度的盐渍土复区为研究区,利用典范对应分析方法(CCA)分析了不同水文年(丰水年、枯水年)土壤盐碱化指标、地表积水、不同土壤层含水率和相对高程与植物群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枯水年由于水分的减少和盐碱化的加重,稗草向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丽 李以康 等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17期 5245-525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运用历史资料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多元数量统计为手段确定采样地点,以空间尺度代替时间尺度,确定演替系列,以生态化学计量学为基础探讨了高寒矮嵩草草甸退化演替系列氮(N)磷(P)含量及化学计量学特征,发现:1)高寒矮嵩草草甸土壤全量N、P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彩勤 白玉宏 等 《生物学杂志》 2013年30卷6期 41-44,4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基于2×2联列表,应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等数量分析方法对山西牛奶子群落的25个优势种,共300个种对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5个优势种群的总体种间关联性呈不显著关联,种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丽娜 杨文斌 等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10期 3192-320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水分条件的制约,经过漫长的自然演替过程,逐步发育形成了广泛分布的低覆盖度植被,这些低覆盖度植被类型中存在大量的天然乔木疏林或稀疏灌丛,地表处于半流动状态,而配置成行带式后,能够完全固定流沙,并且不同配置模式下行带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靳虎甲 马全林 等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7期 2248-225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白刺灌丛(Nitraria tangutorum Bobr.)是在石羊河下游存活面积最大的天然植被类型,研究不同演替阶段白刺灌丛群落的结构和数量特征可为该区白刺群落保护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白刺灌丛生长及其生境状况,在石羊河下游选择了初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晓婷 牛俊英 等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13期 4050-405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人工湿地抛荒的现象普遍存在,但针对抛荒后的自然演替过程对水鸟群落影响的研究较少.于2007、2008、2011年对崇明东滩自然抛荒的人工鱼塘水鸟群落展开调查,探究抛荒后的自然演替过程对水鸟群落结构及不同水鸟类群的影响.3a累计观察到水鸟59...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