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0
- 3
- 2
- 1
- 25
- 4
- 2
- 1
- 1
- 16
- 3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海燕 曾秀 等 《食品科学》 2013年34卷13期 361-364页
【摘要】 槲皮素是自然界中拥有多种生物活性的一类天然代谢产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关于槲皮素的研究不断增多,有研究表明将槲皮素与金属离子螯合后可进一步改善槲皮素活性结构,提高其生物活性,这对天然活性产物槲皮素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槲皮素金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宇 王遂 《食品科学》 2009年30卷24期 141-143页
【摘要】 采用分光光度法,以二氧槲皮素为标准品,测定落叶松中二氢槲皮素提取率.以浸取法为提取方法,通过L_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了提取条件与二氢槲皮素提取率的关系.结果表明,落叶松中二氢槲皮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30%、提取温度4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黄梓茜 导师:李娇 山西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 2022年
【摘要】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界,属于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在食品和医药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黄酮类化合物属于多羟基酚类化合物,十分不稳定,极易被氧化。但是关于黄酮类化合物氧化后其体外生物活性,或者体内功效会发生什么变化尚不清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雪群 沈新南 等 《卫生研究》 2016年45卷4期 658-66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建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法测定人血清中槲皮素浓度.方法 人血清样品经丙酮-甲醇提取,β-葡萄糖醛酸酶水解;采用色谱柱AgilentPoroshell 120 EC C18(50 mm ×4.6 mm,2.7 μm),以乙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梁明露 导师:明章银 华中科技大学 药学 药理学(博士) 2016年
【摘要】
第一部分五甲基槲皮素对正常人血小板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五甲基槲皮素(Pentamethylquercetin,PMQ)对正常人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并探索其机制。
方法:采用乳酸脱氢酶细胞毒性试剂盒检测五甲基槲皮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秋月 导师:吕志堂 河北大学 药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硕士) 2015年
【摘要】 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生物转化逐渐应用于天然产物的研究和生产中。传统的生物转化反应在水相中进行,而黄酮化合物芦丁在中性水介质中的溶解度极低,受到可利用底物的限制,但是芦丁易溶于碱性溶液。目前研究得到的可以转化芦丁生成异槲皮素的微生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辜艳 导师:蔡春 南京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应用化学(硕士) 2013年
【摘要】 介绍了国内外槲皮素醚类、羧酸类、酯类、胺类、氨基酸类、糖苷类衍生物及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其生物活性研究现状。然而,槲皮素具有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较低的缺点,临床应用受到限制。为此,国内外学者对其结构进行修饰改造,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新颖结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陈玥舟 导师:张泽生 天津科技大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硕士) 2011年
【摘要】
本实验以落叶松为原料提取二氢槲皮素,优化提取工艺,重在探寻分离效果好的新型纯化材料,并通过体外抗氧化指标研究二氢槲皮素的活性。
实验考察提取溶剂、提取方法、原料目数、提取温度、时间和料液比六种单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熊宇 导师:邵继荣 四川农业大学 生物学 生物物理学(硕士) 2010年
【摘要】 微生物发酵是利用微生物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酶对目标底物进行特殊的酶促反应。其优越性在于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成本低、危害少,可进行复杂的化学合成、天然产物转化。苦荞学名鞑靼荞麦(Fagopyrum tataricum),在四川、云南、贵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石磊 导师:罗素琴 张振涛 内蒙古医学院 内蒙古医科大学 药学 药物化学(硕士) 2010年
【摘要】 目的:3位取代槲皮素是广泛分布于许多食用和药用植物中的一类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文献调研,我们发现许多槲皮素3位被取代的基本骨架,这类化合物可分为两类:简单的烷基取代物(如3-甲基槲皮素)和3-苷化的槲皮素(如槲皮苷、陆地棉苷、金丝桃苷、槲皮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胡璞 导师:阮迪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生物学 神经生物学(博士) 2008年
【摘要】 铅是最重要的环境神经毒物之一。现已证实儿童在发育过程中的慢性铅暴露能够引起学习记忆功能和神经行为等认知功能的损伤。海马是与学习记忆功能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脑区,海马神经元活性依赖的突触可塑性被认为是学习和记忆功能的细胞与分子基础。研究结果表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陈代武 导师:谢青季 湖南师范大学 化学 分析化学(硕士) 2008年
【摘要】 荧光光谱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用量少、方法简便、信息多样等优点,应用广泛。近年来,纳米生物技术发展迅速,成为纳米材料学和生物学各自学科的强势增长点。本学位论文在简要综述荧光光谱法及其化学生物学应用的基础上,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明爽 导师:徐长庆 哈尔滨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硕士) 2007年
【摘要】 目的:观察槲皮素(Quercetin,QUE)抗实验性心律失常及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 方法:应用乌头碱,氯化钙制备大鼠心律失常模型,哇巴因制备豚鼠心律失常模型,观察槲皮素不同剂量对上述模型的影响;采用异丙肾上腺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吴红赤 导师:杨谦 哈尔滨工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环境工程(博士) 2007年
【摘要】 镉(cadmium,Cd)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工业和环境化学污染物具有较强的毒性,近年来,镉的消费模式发生了改变,由原来多用于电镀,改为广泛应用于电池业和电子业,使其回收困难,镉污染地区增多,又由于镉在环境中不能生物降解,在体内半衰期长达1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肖正华 导师:阿依别克·马力克 新疆大学 化学 有机化学(硕士) 2007年
【摘要】 植物多酚遍布整个植物界,由于其多酚羟基特性而用途广泛,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尤其,在鞣革工业中,历史悠久,工艺成熟。在色素,医药等领域,方兴朱艾。木樨科梣属大叶白蜡树为城市绿化树种,全新疆均有分布,资源丰富。其皮(秦皮):苦,寒,清热燥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高丽萍 导师:刘慧宏 华中师范大学 化学 有机化学(硕士) 2007年
【摘要】 本文分别采用卡拉胶溶胶包埋法和吸附法将槲皮素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在pH1.5-6.0的范围内,槲皮素表现出了准可逆的循环伏安行为。随着缓冲溶液酸度的增加,其峰电流逐渐增加,电位逐渐正移。在pH大于8.0时,基本上观察不到槲皮素的氧化还原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余从立 导师:何建波 合肥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应用化学(硕士) 2006年
【摘要】 本文以含有0.5molL-1KCl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为底液,采用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等方法测试了槲皮素在玻碳电极(GCE)、石蜡—石墨粉末电极(PGPE)及碳纳米管修饰电极(CNTPE)三种不同结构的碳电极上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朱宇 导师:栗玉珍 哈尔滨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硕士) 2006年
【摘要】 研究中药槲皮素对豚鼠表皮中黑素细胞的影响,观察外用槲皮素对实验动物安全性和疗效,为白癜风等色素减退性皮肤病的中药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用槲皮素乙醇提取液外涂豚鼠背部皮肤加红外线照射,5周后对涂药皮肤和对照皮肤进行活检。用不同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肖延青 导师:惠寿年 新疆师范大学 生物学 植物学(硕士) 2006年
【摘要】 本研究以新疆地产细穗柽柳Tamarix leptostachys Bge.嫩茎叶为实验材料,探索细穗柽柳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的方法。采用植物学和植物化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细穗柽柳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种类、解析它们的结构。通过对细穗柽柳的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周蕾 导师:赖永洪 广州医学院 广州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儿科学(硕士) 2006年
【摘要】 背景槲皮素(Quercetin;3,3’,4’,5’,5,7-Pentahydroxyflavone,QUE)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各种植物的花、叶、果实之中,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多种生物活性。QUE能抑制多种恶性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林天乐 导师:严宝珍 北京化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应用化学(硕士) 2006年
【摘要】 本文以槲皮素作为黄酮类化合物的模型,综合利用UV-vis、FT-IR、ESI-MSn、NMR研究自由态Al3+与其在甲醇溶剂中酸性和中性条件下形成配合物的组成、配位结构、反应配比、配位机理以及在配位反应过程中各个配位点配位能力大小和优先配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伍贤学 导师:成丽 四川大学 化学 有机化学(硕士) 2005年
【摘要】 本文根据口服槲皮素生物利用度低的原因,从商品化的槲皮素和内源性生物小分子氨基酸出发,以三光气(BTC)为辅助试剂,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前药潜力的槲皮素氨基酸氨基甲酸酯衍生物。本文首先研究了分别以氯甲酸酯和异氰酸酯为中间体的两种构建槲皮素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劭妤 导师:吴大诚 四川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学(硕士) 2005年
【摘要】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RV-2型共轴圆筒旋转粘度仪分别研究了槲皮素在乙醇溶剂中的溶解度和PVA、PVA/槲皮素在乙醇/水溶液中的流变性。用气流/静电纺丝法制备PVA/槲皮素纳米纤维,得到的纤维直径在200nm到450nm之间。并制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宋传旺 第五次全国医学分子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 1899年
【摘要】 本文以人外周血PMN为研究对象,选择光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对裂解的片段化DNA进行定量(二苯胺测定法)和定性(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研究结论:槲皮素对LPS延迟PMN自发性凋亡的效应产生了抑制作用,这样减轻了因预激因子活化PM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岳扬 第五次全国医学分子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 1899年
【摘要】 本文运用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术,对接受1hLPS刺激的PMN表面粘附分子(CD62L,CD11b/CD18)的表达进行测定,同时应用MTT法对不同状态下的PMN活性进行测定。研究结论:槲皮素通过对抗LPS对PMN粘附分子CD62L,CD1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99024101 广东 Q946.833 Q946.33 基础研究 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
【成果简介】 该课题研制的银杏黄酮甙元是从银杏叶中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制得纯度大于99.0%的槲皮素、山萘酚和异鼠李素单体。该单体主要作银杏黄酮含量检测的甙元对照品用。鉴定专家认为:该课题的研究已达到中国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