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2
- 40
- 3
- 84
- 3
- 1
- 1
- 1
- 19
- 7
- 7
- 5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朱慧 邹士法 等 《动物学研究》 2004年25卷5期 422-428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由扫描电镜术显示,应用非离子去垢剂抽提获得的小游仆虫(Euplotes gracilis)皮层细胞骨架是由非纤毛区皮层骨架、纤毛器骨架及其附属纤维等构成的三维结构网架.各类细胞骨架以纤维物质为基本成分组成纤维网、纤维层、纤维束和纤维薄片等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军 翟万银 等 《动物学研究》 2003年24卷3期 191-195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以含共生藻绿草履虫(CCP)、恢复型绿草履虫(RCCP)和无共生藻绿草履虫(CFP)为材料,探讨共生体对宿主生长、细胞大小、抗氧化能力和细胞质糖含量的影响.3种细胞培养液中,细胞培养密度峰值分别为1500、800和500个/mL,对应的生长...
【关键词】 绿草履虫-小球藻共生系统;形态;生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沁 张莉 等 《动物学研究》 2002年23卷5期 405-408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术,显示了包囊游仆虫休眠细胞中纤毛器骨架的形态,并对该纤毛虫休眠细胞和营养细胞的纤毛器及其α、β-微管蛋白进行了免疫荧光定位的比较研究.由免疫荧光显微术显示,包囊游仆虫形成休眠包囊后,背部毛基体完整地按原有模式保存下来;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军 顾福康 《动物学研究》 2000年21卷4期 257-261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以"绿草履虫-小球藻"共生系统为材料,选用20种随机引物对光培养下含小球藻共生体的草履虫和暗培养诱导除去小球藻共生体的草履虫基因组DNA进行遗传多态分析,由扩增产物电泳图谱显示,用S401、S147、S786、S759、S86、S155、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丽卿 郝瑞娟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16年40卷2期 343-34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借助活体观察和银染法对6种淡水纤毛虫(纵长板壳虫Coleps elongatus、瓜形原膜袋虫Protocyclidium citrullus、亨氏累枝虫Epistylis hentscheli、钟形钟虫Vorticella campanu...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佳枚 马洪钢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13年37卷2期 227-23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活体观察和蛋白银染色法对采自青岛沙滩半咸水的变藓棘毛虫Sterkiella histriomuscorum(纤毛门,腹毛目)进行了形态学及细胞发生学研究.该种群形态学与前人报道的土壤及淡水种群基本一致:虫体近长椭圆形,活体大小约(10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婷 宁婉茹 等 《四川动物》 2013年32卷5期 751-754页ISTICPKU
【摘要】 鳃隐鞭虫Cryptobia branchialis常寄生在鱼鳃上,易导致鱼类窒息死亡.中性红是一种易氧化分解的常用活体生物染色剂.本研究以普通水螅Hydra vulgaris为材料,使用中性红溶液,探索有效清除水螅体表鳃隐鞭虫的安全浓度与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旭明 马洪钢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12年36卷3期 489-49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利用蛋白银法对采自山东胶州育虾池的一种海洋盾纤类纤毛虫,水滴伪康纤虫 (Pseudocohnilembuspersalinus Evans & Thompson,1964)的口器发生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研究,并对其形态学做了补足性描述.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伟 姜勇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12年36卷4期 744-75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对广东沿海的砂壳纤毛虫进行了初步研究,涉及7属16种,其中3种确定为中国的新纪录:僧帽壳铃虫Codonella apicata Kofoid&Campbell,1929,陀螺形拟铃虫Tintinnopsis turbo Meunier,19...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媛 李继秋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11年35卷1期 14-2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研究对采自青岛沿海的两种海洋纤毛虫-盾圆双眉虫与伪寡毛双眉虫做了形态学重描述.盾圆双眉虫与前人所报道的种群具有十分相似的纤毛图式,但在额-腹棘毛分布、大核片段、小膜及背触毛数目等方面表现出细微的变异性.此外,该青岛种群个体较小.统计学比较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兰侠 余齐耀 等 《四川动物》 2010年29卷4期 576-578,封2页ISTICPKU
【摘要】 应用荧光紫杉醇直接荧光标记,显示腹毛目纤毛虫大尾柱虫Urostyla grandis腹皮层纤毛器微管胞器由口围带、波动膜、额腹横棘毛和左、右缘棘毛等纤毛器微管、纤毛器基部附属微管等组成.其中,口围带小膜托架及其相联系的肋壁微管和波动膜基体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铎 张博钧 《四川动物》 2009年28卷6期 821-826页ISTICPKU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波长光照对草履虫增殖的影响,克隆草履虫感光蛋白基因.方法以双小核草履虫 Paramecium aureli为研究对象,分别置于黄色光(578~592 nm)、蓝色光(446~464 nm)、红色光(620~760 nm)、白光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娅宁 施心路 等 《生物学杂志》 2009年26卷6期 72-7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纤毛原生动物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和社会经济价值.纤毛原生动物不仅可以监测与净化水体,维持反刍动物瘤胃的内环境稳定,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可以作为海洋抗茵活性物质及遗传学研究的材料.通过将其在以上各方面的应用价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丽红 魏开 《四川动物》 2007年26卷3期 717页ISTICPKU
【摘要】 <篇首> 草履虫在分类上属原生动物门纤毛纲动物.由于它易采集和培养,常被用做中学生物课以及高校生物专业学生学习原生动物的实验材料.但是,草履虫的运动速度较快,这影响了实验者尤其是初学者对草履虫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的详细观察,而且草履虫的观察实验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施心路 王文敬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07年31卷4期 540-54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利用活体观察及蛋白银染色技术对一淡水缘毛目纤毛虫--沟钟虫(Vorticella convallaria)的形态学和表膜下纤维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沟钟虫的活体个员自然伸展时外形较稳定,并呈明显的倒置钟状,长宽约为50-85μm×40-7...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爱芹 余育和 《水生生物学报》 2005年29卷2期 120-12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利用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技术,对采自武汉沙湖螅状独缩虫自然种群的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DH)、乳酸脱氢酶(LDH)和酸性磷酸酶(ACP)四种同工酶酶系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EST同工酶酶系由六个基因座位(Est-1-Est-6)控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建荣 查广才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05年29卷3期 349-35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篇首> 在对虾养殖环境,纤毛虫能摄食大量的腐质和藻类,促进对虾养殖水体的自身净化;但缘毛类Peritrichida和吸管虫类Suctorida纤毛虫能大量固着生活在对虾的附肢、鳃等部位,是对虾养殖的重要危害生物[1-3].在我国,对海水、盐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宁应之 沈韫芬 《动物学杂志》 2000年35卷1期 2-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报道了首次在中国土壤中鉴定到的、隶属于纤毛虫门多膜纲异毛目的7种原生动物.这些种类是泥炭藓苔扭虫、透明赭虫、长赭虫、透明扭头虫、弯曲扭头虫、旋短端突虫和梅氏扁豆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义 《生物学通报》 2008年43卷10期 15页ISTICCA
【摘要】 <篇首>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作为生物学的代表动物.在揭示生命的一些基本规律中显示出极大的科学价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晓磊 任珊珊 等 《动物分类学报》 2005年30卷1期 14-21页ISTICCSCDBP
【摘要】 研究了横断山区蚜虫区系的组成和特点.横断山区共有蚜虫11科69属125种,以东洋区、特有种类占优势.蚜虫区系古北成分和东洋成分充分交融,特有种类丰富,区系组成复杂多样.对该区蚜虫的分布进行了初步分析,特有种分布不均衡,水平主要分布在滇西北的...
【关键词】 横;断山区,蚜虫,区系,特有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窦向梅 肖晖 等 《动物分类学报》 2005年30卷1期 29-34页ISTICCSCDBP
【摘要】 总结了线粒体基因和核基因在膜翅目小蜂总科分子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核基因中,28S rDNA序列应用最广泛,探讨的问题从种级到科级不等;其次是ITS序列,主要用于探讨种及种级以下阶元问题;18S rDNA适于探讨科级以上高级阶元的问题.线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强 卜文俊 等 《动物分类学报》 2005年30卷1期 22-28页ISTICCSCDBP
【摘要】 20年来,分子系统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飞速的发展.随着可用分子标记和所涉及阶元数量的增多和范围的扩大,以及计算能力的进步,人们对完全树(universal tree)将地球上所有物种囊括在内、描述其间的亲缘关系的系统发育树的憧憬正在逐步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军山 陈毅峰 《动物分类学报》 2004年29卷1期 10-16页ISTICCSCDBP
【摘要】 采用多变量分析方法对副沙鳅属Parabotia的外部形态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在27个测量性状的第1、第2主成分散布图上显示,副沙鳅属的外部形态存在着3个具有明显差异的种组:即点面副沙鳅,双斑副沙鳅、武昌副沙鳅和花斑副沙鳅,漓江副沙鳅和小副沙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珊珊 乔格侠 等 《动物分类学报》 2003年28卷2期 221-227页ISTICCSCDBP
【摘要】 在已有标本采集记录和资料的基础上,从分类阶元、寄主植物、寄生部位、动物地理区系的角度探讨了甘肃省蚜虫类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甘肃省蚜虫种类丰富,已知9科90属220种;分布在华北区、蒙新区、青藏区、华中区和西南区,其中华北区、蒙新区和青藏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潼 《动物分类学报》 2003年28卷2期 235-240页ISTICCSCDBP
【摘要】 记述采自河南省洛阳市、湖北省京山县和四川省都江堰市的缓步动物门2新种及3新纪录种和亚种:异缓步纲棘影熊虫科的四棘棘影熊虫,新纪录Echiniscus quadrispinosus Richters,1902;真缓步纲小斑熊虫科的都江小斑熊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丽坤 张广学 《动物分类学报》 2002年27卷3期 538-543页ISTICCSCDBP
【摘要】 经研究认为蚜属Aphis Linnaeus应分为8个亚属,即增加一新亚属:点蚜新亚属Aphis(Maculaphis)subgen.nov,模式种:Aphis ichigocola(Shinji,1924),新亚属重要的鉴别特征是腹部背板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恩波 郭亚平 等 《动物分类学报》 2002年27卷2期 252-259页ISTICCSCDBP
【摘要】 对我国分布的山稻蝗Oxya agavisa Tsai不同种群进行了染色体C带核型研究,并对山稻蝗武夷山种群染色体C带核型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其带型特殊性及该种群与其它山稻蝗种群染色体C带核型的区别与联系.同时通过对山稻蝗与中华稻蝗Oxy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静 李明 等 《动物分类学报》 2001年26卷4期 431-439页ISTICCSCDBP
【摘要】 分子系统地理学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伴随着对线粒体DNA的认识而开始酝酿发展的.本文回顾了该学科自诞生以来的发展简史,阐述了其研究内容,着重从3个方面介绍了该领域在其它相关学科中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该学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重点应解决的3个问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施心路 《动物分类学报》 2000年25卷1期 9-25页ISTICCSCDBP
【摘要】 对散毛亚目Sporadotrichina和游仆亚目Euplotina中的科属进行了重新修订.散毛亚目的特征为腹面棘毛数目少且分组化,游仆亚目的特征为右缘棘毛均退化.修订后的散毛亚目有5科20属,游仆亚目4科11属.盘头虫科Discoceph...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晓钟 宋微波 《动物分类学报》 2000年25卷4期 361-364页ISTICCSCDBP
【摘要】 于1996年9月在青岛一开放海区扇贝养殖水体内采集到一大型下毛目纤毛虫,经鉴定为一新种,定名为青岛伪角毛虫Pseudokeronopsis qingdaoensis Hu et Song,sp.nov..本文涉及了该种的形态学描述,并对伪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