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6237
- 412
- 140
- 91
- 202
- 157
- 61
- 39
- 25
- 153
- 143
- 82
- 81
- 68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艳玲 李向宁 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07年34卷2期 169-175页SCI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对于培养的神经元网络而言,学习是外界刺激与网络响应之间联系建立和调控的过程.为构建合适的神经元网络学习模型,采用闭环低频(1 Hz)成对电极的电刺激模拟认知任务,在多通道微电极阵列系统中对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网络进行训练,使其发生网络层次上的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屠叶平 侯月梅 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39卷2期 368-371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应用微电极阵(MEA)技术研究苦参碱对高频左心房起搏房颤模型兔的影响,探讨其可能具有的抗房颤作用.方法 6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起搏组、苦参碱A组(5 mg/kg)、苦参碱B组(10 mg/kg)、苦参碱C组(20 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清松 张燕英 等 《生物学杂志》 2019年36卷6期 96-9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珊瑚虫与虫黄藻互利共生形成共生体,虫黄藻通过光合作用为珊瑚虫提供重要的能量来源.珊瑚共生体的光补偿点可以较好地指示珊瑚的光适应性,是重要光合特性指标,但其测定方法鲜有报道.利用溶氧微电极结合光强可调节光源,以鹿角杯形珊瑚为实验材料,依据扩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屠叶平 侯月梅 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39卷22期 5589-5592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应用微电极阵(MEA)技术研究不同浓度多非利特对兔右心房快速起搏模型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药物剂量安全范围.方法 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起搏组、多非利特A组(10-5μmol/L)、多非利特B组(10-4μmol/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军 罗晓光 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45卷7期 644-648页ISTICPKUCABP
【摘要】 目的:探讨多通道微电极记录技术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中定位丘脑底核(STN)感觉-运动区中的意义。方法对22侧多通道微电极记录下DBS术中STN的电生理学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同期20侧单通道微电极记录下STN的电生理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晟豪 李楠 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6年22卷4期 399-403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建立在体大鼠脑部核团的微电极记录及行为学偶联模型。方法将大鼠背部留置管连接固定装置改进后置于大鼠背部皮下,为大鼠的相关脑部核团埋置阵列微丝电极,将神经电生理采集系统与自身给药行为学系统进行信号对接,通过自身给药训练使大鼠成瘾,在大鼠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智昉 张颖 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年36卷2期 166-17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观察和研究选择性5-羟色胺(5-HT)重摄取阻断剂(SSRIs)西酞普兰、氟西汀、帕罗西汀与非典型四环类抗抑郁药曲唑酮对人5-HT转运体(hSERTs)重摄取5-HT的抑制效应.方法 在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上异体表达hSERTs,采用双微...
【关键词】 5-羟色胺转运体;选择性5-羟色胺重摄取阻断剂;双微电极电压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彬 韩睿明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24期 8202-821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用高分辨率光纤氧微电极测定了富营养化水体中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茎叶微界面(0-2.0 mm)氧(O2).菹草叶微界面O2浓度梯度具明显的时空变化.时间上,菹草叶微界面O2浓度具有明显的生长阶段变化和昼夜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娜几娜·吾格提 艾力曼·马合木提 等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4年11期 1160-1163页ISTICPKU
【摘要】 目的: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炙甘草汤总提物、单个有效成分及其配伍能明显减少心律失常的出现。文中旨在将血清药理学方法结合电生理技术研究炙甘草汤含药血清治疗心房颤动的机制。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血清对照组、炙甘草汤含药血清组、炙甘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娟 黄焰 等 《中国循环杂志》 2014年8期 639-642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应用微电极芯片技术筛选和评价抗心房颤动(房颤)药物对兔右心房快速起搏模型的影响。
方法:兔32只随机分为4组:钾离子通道阻断剂Tetraethylammonium组(TEA组,n=8),钾离子通道阻断剂氯化钡组(BaCl2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玲 孙娟 等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12年20卷6期 38-42,后插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应用微电极阵列芯片(microelectrode arrays chip,MEA)技术评价48 h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犬左、右心耳(LAA、RAA)的电生理特性.方法 随意来源犬12只,以600次/分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火军 王雄伟 等 《中国全科医学》 2011年14卷9期 1035-1038页ISTICPKUCA
【摘要】 深部脑刺激是通过立体定向的方法,在脑的深部特定核团埋置微电极,脑外刺激器进行高频电刺激,从而改变相应核团兴奋性以达到治疗的目的.目前,深部脑刺激法已成为治疗运动障碍疾病、难治性癫痫和顽固性疼痛等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综述了深部脑刺激法的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玲 段明军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年15卷20期 3683-3687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培养的心肌细胞被广泛应用于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毒性实验、基因工程、疾病模型和药物筛选等方面的研究.获得纯度较高活性良好的品系小鼠心肌细胞是研究的关键前提.目的:分离和培养C57小鼠胎鼠、乳鼠及成年小鼠心室肌细胞.方法:应用机械切碎心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玲 孙娟 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36卷7期 836-84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微电极阵列芯片技术研究不同发育阶段C57小鼠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方法:分离13.5~19.5 d胎鼠和2d乳鼠的心室肌细胞并培养于微电极阵列(Microelectrode arrays,MEA)电极盘中48 h,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文娟 施志仪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11年35卷3期 545-54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篇首> Ca既是珍珠和贝壳中的主要组成成分(CaCO3占95%以上),又是普遍存在的细胞内第二信使,在生物体内承担着非常重要生理功能.生物矿化的研究表明外套膜细胞在珍珠和贝壳生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2],并且Ca2+在外套膜中也保持一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武文明 赵建东 等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1年09卷3期 327-330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在体研究不同极性电流对耳蜗毛细胞感受器电位和频率响应的影响.方法 在成功建立豚鼠耳蜗毛细胞电反应记录方法后,将不同的极性电流通过微电极施加于被记录毛细胞,观察毛细胞频率响应和感受器电位的变化.结果 超极化电流对内毛细胞(IHCs)、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庆梅 肖丽丹 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1年5期 745-74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嗅球(OB)是嗅觉系统的第一中转站,在嗅觉信息的识别和处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嗅球中具有多种类型的神经元,分别具有不同的生理特点和功能.本研究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将嗅球神经元与微电极阵列(MEA)芯片耦合,构建一种细胞网络传感器,用于对多点的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广峰 于伟泓 等 《眼科新进展》 2010年30卷4期 318-32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二氯代环二聚体的微电极阵列(microelectrode array,MEA)芯片兔眼脉络膜上腔植入的手术方法及并发症和该芯片的组织相容性.方法 12只健康成年青紫兰兔,左眼为术眼,右眼为对照眼,于鼻下方角膜缘后6.0 mm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广峰 于伟泓 等 《眼科新进展》 2010年30卷4期 318-32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二氯代环二聚体的微电极阵列(microelectrode array,MEA)芯片兔眼脉络膜上腔植入的手术方法及并发症和该芯片的组织相容性.方法 12只健康成年青紫兰兔,左眼为术眼,右眼为对照眼,于鼻下方角膜缘后6.0 mm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景辉 毕莉莉 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年30卷24期 3655-3656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探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丘脑及苍白球联合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微电极细胞电生理记录技术进行术中靶点监测,对15例PD患者行单侧苍白球腹后内侧部(PVP) 及丘脑腹中间核(Vim)毁损术.结果 患者术前、术后评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邬剑军 郎黎琴 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9年35卷4期 220-22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评价微电极记录在脑深部电刺激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1岁的年轻女性,进行性肌张力障碍病史6年,从颈部向四肢发展,曾经行肉毒杆菌素治疗,半年后症状重新出现.MRI定位后行双侧苍白球内侧部刺激手术,术中通过微电极记录确定靶点指导手术.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金龙 陈玲 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9年35卷4期 208-21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帕金森病近期的治疗效果和良好的手术方法.方法 分析我院2006年8月至2008年11月脑深部电刺激治疗的12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进行左旋多巴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秋红 李新新 等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年26卷5期 1104-110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究辽宁产东亚钳蝎毒镇痛作用的部位.方法:随机对照实验.选用杂交短毛猫45只,体重2.2~3.0kg,雌雄不拘,随机将实验用猫分为2组:实验组30只、对照组15只.动物麻醉后分离内脏大神经,结扎离中断.参照脑立体定位图定位尾状核、中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星 彭承琳 等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8年25卷1期 212-214,219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外层型视网膜假体采用了MEMS技术,通过植入到视网膜相应部位的电极来刺激神经节细胞,并且能够在大脑皮层视觉区域引起对应的特征电位反应,最终部分恢复生物体的视觉.这种外层型视网膜植入装置可分为眼外和眼内部分.后者功能相对重要,设计也较为复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惠春 李博 等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8年25卷4期 938-940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介绍了柔性神经微电极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视网膜修复上的应用价值.报道了目前柔性神经微电极主要采用的基底材料性能、微结构以及表征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连芩 王珏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年12卷39期 7649-7652页ISTICPKUCA
【摘要】 微电极是脑深部刺激治疗的关键器件.工作时,通过电极上的刺激触点对脑深部作用区域进行电刺激以治疗患者的运动失调症状.文章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微电极对脑深部作用区域刺激过程的计算机仿真,计算和建立刺激触点长度、刺激触点间距等微电极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栋祯 殷善开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08年16卷1期 16-1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电刺激前庭诱发电位的特征.方法 双银丝刺激电极放置于圆窗表面,在电刺激条件下采用玻璃微电极记录前庭神经核的场电位.结果 电刺激诱发的前庭场电位主要由一个负波(N1)构成,其振幅随微电极在前庭神经核的位置而变化.电流和电压刺激的阈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敏 张丽君 等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8年25卷6期 1466-1469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电子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的飞速发展,对神经电生理实验手段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长期以来神经电生理的研究手段是记录麻醉动物的单神经元放电活动.当今,现代先进技术能用长期植入的细胞外电极同时记录清醒、活动动物大量神经元,从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霍丹群 姜志忠 等 《生物技术通报》 2008年5期 193-19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利用自主研制的梳状交叉微电极阵列细胞电融合芯片系统,研究微生物电融合.在酶解浓度1,5%、酶解温度33℃、酶解时间3h、酶解pH值6.0、0.8mol/L山梨醇的渗透压条件下.获得生成率和再生率分别为95.2%和8.9%的微生物细胞原生质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新文 王惠南 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07年26卷6期 861-86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自动选取合适的阈值以适应不同信噪比的信号,达到检测神经元放电的目的.依据微电极记录的信号,采用闭环方式自动递归调整阈值,逐次检测神经元放电.对合成的模拟神经放电信号及临床手术中微电极记录的112个病人的神经元放电信号处理,检测出了不同信噪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