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2
- 13
- 8
- 9
- 5
- 4
- 3
- 3
- 36
- 3
- 3
- 3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来军 李晓梅 等 《生物学杂志》 2020年37卷1期 113-11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了在实践教学中实现培养本科创新人才的目标,对生态毒理学实验教学进行了特色教学模式构架设计,以海洋环节动物沙蚕为实验材料,将多个实验组合成一个内容相互关联又连续的综合性实验,分别从沙蚕个体水平、细胞水平、蛋白质水平及DNA水平各层次认识环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庄文 陈青 等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18期 5956-596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随着纳米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大量工程纳米颗粒物(Engineering nano-particles,ENPs)被排放到自然水环境中,因此对其进行生态毒性及环境风险的研究尤为迫切.综述了ENPs在水环境中的毒理学机理及理想模式生物筛选的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辉 戴家银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15年23卷5期 529-53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斑马鱼作为一种新型的模式动物,由于其易于饲养、体外受精、产卵量大、胚胎透明及体外发育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研究的多个领域. 近年来,斑马鱼及其胚胎也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态毒理学研究及环境监测领域;并且随着转基因斑马鱼技术的建立,斑马鱼及其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万贤 柯文山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3期 919-92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用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新鲜根皮、茎皮、叶为材料,设置1%、0.5%、0.1%、0.05%4个不同浓度梯度的水浸液处理钉螺,以清水和1 mg/L浓度的氯硝柳胺溶液为对照,统计钉螺死亡率,并分析钉螺过氧化氢酶(CA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勤松 计汪栋 等 《生态学报》 2009年29卷6期 3019-302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分布广泛的浮水蕨类植物--槐叶苹为研究对象,用含不同浓度Cd(2.5,5,7.5 mg/L和10 mg/L)的10% Hoagland营养液培养7d,旨在分析Cd在蕨类植物中的蓄积及其诱导产生的毒理学作用.随着培养液中Cd浓度的增加,(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菲 杨官品 等 《生态学杂志》 2008年27卷1期 105-11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微生物标志物已被广泛用于土壤污染生态毒理学诊断和土壤污染的预防与修复效果的评价.本文综述了在土壤污染生态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微生物标志物及相关技术,介绍了常用的土壤酶活性测定方法.同时,着重阐述了近几年发展起来的PCR-DGGE和PLFA技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飞 周启星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8年19卷6期 1396-140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研究了新型污染物麝香酮对小麦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麝香酮(10mg·kg-1)污染对小麦发芽率抑制作用达到显著水平(P<0.05),对小麦根长和芽长的抑制作用达极显著水平(P<0.01),并且芽长、根长与土壤中麝香酮浓度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志强 周启星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7年18卷5期 1143-115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多溴二苯醚(PBDEs)作为阻燃剂,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产品和家庭用品中.近年来,在土壤、沉积物、大气和生物体中普遍检测出PBDEs.PBDEs对哺乳动物、鸟类和鱼类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毒害作用,其分布的广泛性、难降解性和对人体健康的不确定性已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洋 孔繁翔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6年12卷1期 131-13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流式细胞技术(flow cytometry,FCM)能精确敏感地测定种群丰度、细胞分布及单个细胞生理生化特性.它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和海洋学领域,最近,这种技术开始逐渐应用到生态毒理学研究中.本文综述了目前流式细胞技术用于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的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晁雷 周启星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6年17卷2期 331-33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随着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和污染土壤修复环境工程的实施,污染土壤修复标准的建立已成为检验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效果的瓶颈.我国现行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已不能适应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评判的需要.本文在分析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不足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发达国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继东 周启星 等 《生态学杂志》 2006年25卷5期 581-58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蚯蚓在环境污染的生态毒理学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这是蚯蚓在环境安全研究中应用的基础.本文概述了蚯蚓生态毒理诊断的一些试验方法,包括急性毒性试验法、田间生态毒性试验法、污染环境的生物检测法和微观生物指标检测法.在这基础上,就蚯蚓的环境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爱军 耿春女 等 《生态学杂志》 2005年24卷8期 975-97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又称为彗星实验,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简单、灵敏、可靠的检测细胞核DNA损伤的技术.总结了近几年来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的发展、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并指出其下一步的发展趋势.彗星实验中,镶嵌于琼脂糖中的细胞核在电场中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傅诚杰 俞婷 等 《动物学杂志》 2005年40卷1期 108-11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四膜虫(Tetrahymena)是毒理学与生态毒理学研究的良好模式生物之一.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以四膜虫为实验生物开展的毒理学与生态毒理学研究进展,并针对目前产生严重环境压力的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提出了以四膜虫为模式生物开展相应的生态毒理学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小艺 沈佐锐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3年14卷8期 1354-135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协调害虫的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测定了吡虫啉、鱼藤酮、氰戊菊酯、阿维菌素、抗蚜威和印楝素6种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异色瓢虫成虫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异色瓢虫每雌每日产卵量为40~55粒,吡虫啉接触法和饲喂法预处理及鱼藤酮和印楝素饲喂预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宏 沈英娃 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3年9卷1期 49-5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水体中三个营养级别的水生生物(绿藻、水蚤和鱼)测试卤代酚类、硝基苯类、烷基苯类典型有毒有害化学品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同时对上述物质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估.并预测了上述物质对水生生物的环境安全浓度.研究结果表明,在3类12种有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殷浩文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03年20卷5期 317-321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生态毒理学的发展历史只有短短的20多年,它是在环境科学这一综合性学科中属前沿和基础的一个分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玉芳 周启星 等 《生态科学》 2002年21卷2期 182-186页ISTICPKUCSCD
【摘要】 土壤污染诊断是土壤环境清洁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单纯依靠化学方法进行污染诊断,不能表征土壤环境的整体质量特征.因此,需要发展污染生态毒理学诊断方法.本文阐述了污染土壤的生态毒理诊断研究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扼要概述了建立土壤污染生态毒理学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小艺 沈佐锐 《生态学报》 2002年22卷12期 2278-228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探讨害虫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协调技术,提高综合防治水平,测定了吡虫啉、鱼藤酮、氰戊菊酯和阿维菌素4种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异色瓢虫成虫捕食桃蚜功能反应的影响.亚致死剂量杀虫剂对异色瓢虫功能反应模型的基本结构没有改变,但影响到了模型的各项参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秀英 竺乃恺 等 《生态学报》 2001年21卷10期 1726-173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简述微宇宙理论、发展史和主要类型,并着重综述了微宇宙在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的主要应用情况,以及与实验室单物种试验和野外试验比较微宇宙的优缺点,并对微宇宙的未来发展趋势也作了简要讨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朝晖 尹伊伟 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21卷3期 123-127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拟除虫菊酯农药是一类含有苯氧基的环丙烷酯,白其研制成功并投放市场以来,因其高效低毒而得到广泛使用.目前有关拟除虫菊酯农药的毒性、毒理研究主要集中在耙动物昆虫和非耙动物哺乳动物,其在环境中的代谢及归属研究则集中陆地和土壤[1].但随着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枝 车宝光 等 《温州医学院学报》 2012年42卷2期 192-196页ISTICCA
【摘要】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农业现代化、集约化的不断增加,污染物进入到生态系统中的数量和种类日益增加.如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抗生素等在环境中蓄积、迁移和降解而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现今新型污染物的种类不断增加,如多环芳烃(P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庶 彭晓武 等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9年36卷2期 89-92页ISTIC
【摘要】 生态毒理蛋白质组学是从整体的蛋白质水平上,探讨生物在接触不同毒物或环境胁迫下细胞蛋白质谱的变化,以研究和分析环境暴露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寻求有效的环境有毒有害污染物治理方法,为生态修复和生物的生存环境保护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本文就蛋白质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焦伟 柴君杰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2009年36卷6期 401-403页ISTICCA
【摘要】 吡喹酮作为一种高效、低毒的抗蠕虫药在养殖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其在环境中的残留及其生态毒理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该文综述了近年对吡喹酮在动物中的残留及其生态毒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群 梁旭方 等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8年25卷7期 654-657页ISTICCA
【摘要】 孔雀石绿曾在水产养殖中被广泛使用.近年来,由于经孔雀石绿处理过的水产品具有很强的残留毒性,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笔者对孔雀石绿及其代谢产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分布过程、毒性、致毒机制、检测方法及去除方法作了详细介绍,并对水产品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安鑫龙 周启星 《生物学通报》 2006年41卷2期 1-3页ISTICCA
【摘要】 概括介绍了有毒污染物对生物体毒性效应的基本类型、毒性效应研究的热点问题、毒物诱导自由基产生的机制和自由基对机体的损害机制等,最后指出今后应进一步认识和加强研究的几个方面的问题,如新型有毒污染物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及其毒性效应产生的机制、慢性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伟 刘征涛 《毒理学杂志》 2005年19卷3期 316-317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近年来,国际上有关河口水环境污染灾害的研究合作研究十分活跃,主要基于河口入海物质的动力学过程的变化与海岸带水环境质量的变化,通过对河口及其周遍近岸带城市废水、农业污水、养殖石油烃或农药类、藻类毒素等有害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学过程机制的检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聂晶磊 周红 等 《毒理学杂志》 2005年19卷1期 12-14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目前,世界上已有1 000万种化学品问世,常用的化学品有7~8万种.据最新版<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统计,以商业目的在我国出现的现有化学物质有4.3万种.化学品象一柄锋利的双刃剑,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利益,给人民生活提供诸多方便,但同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丕文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2年29卷1期 15-19页ISTIC
【摘要】 本文回顾了近十几年来海洋生态毒理学的研究进展,认为海洋生态毒理的研究正向亚致死水平发展,已发现了大量有价值的亚致死指标;分子生物学技术及模型技术发展迅速并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在海洋污染的防治方面也取得了大量成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