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8
- 6
- 6
- 5
- 5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会议论文】周新虎 中国首届微生物与白酒酿造技术研讨会 2013年
【摘要】 通过多种方式综合利用数十株有益功能微生物到酿酒生产中,在不改变传统酿酒生产工艺的同时又有所创新,对白酒质量的提升做出贡献.以筛选的8株霉菌、2株产香的细菌和2株产香的酵母菌作为主要菌种生产强化大曲,主体 微生物的数量在较短的时间内可达到最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黄祖新 中国首届微生物与白酒酿造技术研讨会 2013年
【摘要】 本文采用直接提取法直接提取福矛窖酒高温大曲的宏基因组总DNA,连接Fosmid载体,转到宿主菌EPI300-T1中,挑取包含高温大曲基因片段的克隆子,构建福矛窖酒高温大曲的宏基因组文库,新构建宏基因组文库约包含10000个克隆子,库容量为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任明 中国首届微生物与白酒酿造技术研讨会 2013年
【摘要】 在传统酿酒工艺中,原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及蛋白质的利用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白酒的特征和品质,因而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原料中蛋白质的分解程度和以氨基酸为前体合成各种白酒香气成分成为白酒行业研究的热点.利用蛋白质的分解代谢理论指导传统酿酒工艺,使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黄治国 中国首届微生物与白酒酿造技术研讨会 2013年
【摘要】 该试验采用PCR-SSCP技术研究了浓香型白酒酒醅发酵过程中古菌群落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所有酒醅样品均出现5~10条较清晰的条带,其中第2、4、9号条带在所有样品中均有检出,且优势度较高;所有样品古菌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都在1.53~2.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邱树毅 中国首届微生物与白酒酿造技术研讨会 2013年
【摘要】 酱香型白酒是中国白酒主要香型之一,本文采用传统微生物学方法,对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酵母菌变化趋势,酿酒过程酵母菌的种属鉴定进行分析研究,并分离筛选具有产香产酒功能的酵母菌,以期为易地生产高品质酱香型白酒提供数据基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罗惠波 中国首届微生物与白酒酿造技术研讨会 2013年
【摘要】 本试验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不同堆积时间酱香型白酒酒醅微生物群落的差异,结果发现:所有酒醅样品的细菌和真菌DGGE图谱分别出现12-15和9-13条较清晰的条带,均有4条带在所有样品中均检出,且优势度较高;所有样品细菌群落生物多样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明跃 中国首届微生物与白酒酿造技术研讨会 2013年
【摘要】 窖泥微生物经过长期高酸度、高水分、缺氧等极端环境的驯化,形成了与生产环境相互依存的特殊窖池微生物区系.本文分别对四川西部低龄窖(20年)、中龄窖(50年)和高龄窖(150年)及安徽北部窖池的窖底泥进行DNA样品提取,应用PCR-ARDRA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涛 中国首届微生物与白酒酿造技术研讨会 2013年
【摘要】 本文介绍了宜宾浓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资源收集情况,微生物菌株的功能评价,得出了浓香型酿造环境中存在多样性明显且相对稳定性的细菌群落;窖泥和糟酷间存在细菌相互扩散白酒微生物的分布与酿造环境有关;白酒酿造酵母产酒精能力普遍较差,最高不超过9%.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季方 中国首届微生物与白酒酿造技术研讨会 2013年
【摘要】 本文采用传统平板菌落计数和Real-time PCR方法对大曲制作过程中酵母菌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同时采用Real-time PCR方法对单一菌种酿酒酵母的含量和变化规律进行初步探索.通过结果分析发现两种方法揭示大曲制作过程中酵母菌的变化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赵春贵 中国首届微生物与白酒酿造技术研讨会 2013年
【摘要】 目前不乏有分子标记以及蛋白质组学等新方法新技术,而针对酿酒大曲仅仅开展了初步的研究,尚难于指导生产实践,尤其是汾酒三种大曲混合曲的质量与酿酒的关系尚不能简单方便地评价.为了三种大曲混合曲质量评价体系的提高和完善,进行了汾酒大曲与酿酒质量的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彬春 中国首届微生物与白酒酿造技术研讨会 2013年
【摘要】 酶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白酒的制曲、发酵、蒸粮蒸酒、勾兑和丢糟利用等生产环节,对提高出酒率、改善酒的品质和增加浓香型白酒主体香成分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生产出各种口味和风味型的白酒,以满足各类人群的喜好.目前,应用于白酒酿造和生产中的酶制剂类型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鑫 中国首届微生物与白酒酿造技术研讨会 2013年
【摘要】 高温大曲在原料配比、培制工艺上与汾酒大曲有着明显的不同,因而成曲的感官特点、酶学性质、微生物组成及酿酒性能与汾酒大曲更加不同.浓香型酒厂在制作传统中温大曲的同时,大多在生产酱香型的高温大曲,目的是以多曲种配合发酵的角度(工艺上也做出相应调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马耀宏 中国首届微生物与白酒酿造技术研讨会 2013年
【摘要】 糖化力为大曲质量控制的主要指标,准确快速的测定糖化力对大曲生产质量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用还原糖测定仪建立了大曲糖化力快速测定方法,并与常规手工滴定方法进行比较.测定结果显示还原糖测定仪法,变异系数较手工方法小,回收率也优于手工法.此法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孙荣 中国首届微生物与白酒酿造技术研讨会 2013年
【摘要】 霉菌微生物在白酒酿造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霉菌分泌的酶系可分解淀粉类和蛋白类大分子物质,不仅为白酒酿造提供重要的碳源、氮源,同时还为白酒呈香物质的形成提供前提物质.大曲的制作过程就是让霉菌等有益微生物最大限度的繁殖生长,富集有利于后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黔 中国首届微生物与白酒酿造技术研讨会 2013年
【摘要】 本文通过介绍酿酒微生物的多样性,以及文化微生物的概念,得出了酿酒微生物和文化微生物之间的细微差异。酿酒微生物酿造的是酒体,而文化微生物酿造的是酒魂。文化微生物概念的意义在于认清生物酿造和文化酿造的区别和作用,从而确保白酒新品的设计生产和现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相里加雄 中国首届微生物与白酒酿造技术研讨会 2013年
【摘要】 本文通过在清香型白酒传统工艺中增加了高温堆积发酵工艺,生产的调味酒口感趋向于醇厚、丰满、绵柔、酱感、后味悠长,酒体各项理化指标高于传统清香型白酒.进而初步确定了堆积发酵工艺和各项工艺参数,其中堆积高度以50-60cm最佳,堆积温度最高可达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吴建峰 中国首届微生物与白酒酿造技术研讨会 2013年
【摘要】 四甲基吡嗪又名川芎嗪,是白酒中重要的风味成分,但其在白酒酿造过程的形成机制尚不明晰.为了探索白酒固态酿造体系中四甲基吡嗪的合成机制,本文利用从白酒细菌曲中分离得到一株产四甲基吡嗪菌株B.subtilis S 12,对细菌曲固态培养条件下四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赵良启 中国首届微生物与白酒酿造技术研讨会 2013年
【摘要】 汾酒是中华民族的一朵酿造奇葩,历史悠久、品质优良、驰名中外,深受人们喜爱.本文介绍了汾酒原料及酿造环境微生物分析,微生物菌群结构及醉系分析,酿造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结构变化分析,代谢产物合成与积累分析,微生物的分类鉴定,功能微生物确定以及产酸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德良 中国首届微生物与白酒酿造技术研讨会 2013年
【摘要】 本研究采用基于Illumina Miseq平台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典型清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地缸内外及酿酒车间内外环境的微生物区系的整体结构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寻找不同样品间微生物整体结构的差异,判断酒酪中的微生物受周围环境影响的大小。通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叶光斌 中国首届微生物与白酒酿造技术研讨会 2013年
【摘要】 通过构建真菌ITS基因文库、测序和系统发育学分析,分别对汾酒清茬曲、后火曲和红心曲的真菌群落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构表明:汾酒大曲内真菌全部分布于酵母目和毛霉菌目,且三种大曲的真菌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清茬曲的优势真菌为毕赤酵母属和根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关统伟 中国首届微生物与白酒酿造技术研讨会 2013年
【摘要】 中国白酒是世界著名的六大蒸馏酒之一,是以富含淀粉质的粮谷如高粱、大米等为原料,以中国酒曲即大曲、小曲或麸曲及酒母等为糖化发酵剂,采用固态、半固态或液态发酵,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贮存和勾调而成的蒸馏酒.酿酒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方跃进 中国首届微生物与白酒酿造技术研讨会 2013年
【摘要】 红曲霉酶系丰富,具有淀粉酶、糖化酶、酯化酶、麦芽糖酶、蛋白酶等,酯化酶活力在45mg/g·100h以上.在浓香型白酒生产中已得到成功应用,固态法小曲白酒是我国主要的蒸馏酒之一,主体香味成分为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但由于其独特的糖化发酵剂和发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川东 中国首届微生物与白酒酿造技术研讨会 2013年
【摘要】 本文采用Roche 454 FLX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某酒厂新窖池((1年)和老窖池(10年)的上、中、下层窖泥中古细菌和细菌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选取16S rRNA基因序列中的V3-VS区进行测.研究结果表明,浓香型白酒酿酒窖池经过长期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秀红 中国首届微生物与白酒酿造技术研讨会 2013年
【摘要】 本实验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s)生物标记法,对清香型白酒大曲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为大曲质量评价与监控提供有效信息。结果表明,清香型大曲中磷脂脂肪酸标记丰富,18样个品共检测到56种PLFAs,其中在所有样品中完全分布的有15种。清香型大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徐占成 中国首届微生物与白酒酿造技术研讨会 2013年
【摘要】 本文以剑南春大曲曲药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一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研究中温大曲真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曲霉菌优势种群主要分布在透孢梨头霉、总状毛霉、黑曲霉、米根霉等.大曲酵母菌优势种群主要分布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黄祖新 中国首届微生物与白酒酿造技术研讨会 2013年
【摘要】 本文还通过分析强化高温大曲与普通大曲的特征香味物质的异同点,以预测强化高温大曲的功效和质量.利用HS-SPME-GC-FID定量测定了两种高温大曲中32种香味物质,发现乙酸乙酷,糠醛,2-乙酞吠喃,苯甲醛,5-甲基糠醛,2-乙基-三甲基毗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姚粟 中国首届微生物与白酒酿造技术研讨会 2013年
【摘要】 芝麻香型白酒作为中国传统白酒的创新酒种,以独特的浓、酱、清融合的生产工艺特点和优雅的芝麻香味而闻名.高温制曲为芝麻香型白酒酿造提供丰富的微生物种类、生物酶、各类香味物质及其前驱物质,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芝麻香型白酒的出酒率和酒质.本文以山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刘建民 中国首届微生物与白酒酿造技术研讨会 2013年
【摘要】 芝麻香白酒具有焙烤芝麻的特殊香味,而芝麻香的主要香味成分是由呋喃、噻唑、含硫化合物等组分以合适的比例共存才能构成芝麻特有的香气,虽然含硫化合物在芝麻香白酒中所占的比例极少,但是其具有强烈的放香作用,对芝麻香白酒的酒质和典型风格的形成起着重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黄祖新 中国首届微生物与白酒酿造技术研讨会 2013年
【摘要】 本文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技术,以16S rDNA基因的V4~V5为靶对象,分析高温大曲细菌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以非培养方法提取高温大曲表面、侧面、中心3个不同部位的总DNA,分别扩增其16S rDNA的区域,将扩增产物进行酶切、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