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56
- 86
- 40
- 10
- 9
- 6
- 28
- 25
- 22
- 21
- 2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会议论文】李泱 2016中国心电学论坛 2016年
【摘要】 1978年Fontaine首先对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疾病进行了描述,18年后才被认识到是一种特殊的心肌病.ARVC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关键词】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 发病机制 ; 致病基因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刘刚 2016中国心电学论坛 2016年
【摘要】 心脏钠离子通道是由核心α亚基(Nav1.5)和辅助性β亚基构成的糖基化多肽复合体.自从在LQT家系中发现心脏钠离子通道α亚基的编码基因SCN5A第一个突变以来,目前已经发现数百个突变与一系列遗传性心律失常有关,如长QT综合征3型(LQT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郭琦 2016中国心电学论坛 2016年
【摘要】 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s,VAs)包括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与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mplexes,PVCs),大部分起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袁祖贻 2016中国心电学论坛 2016年
【摘要】 2014年6月,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在2006版《心房颤动管理指南》基础上发布了新的房颤管理指南.新指南在有关房颤的诊断以及基本治疗原则等方面继承了上一版指南核心思想和描述.但由于近年来房颤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快速进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田芸 2016中国心电学论坛 2016年
【摘要】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一种以双心室起搏为基础的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资料证实CRT已成为治疗心衰的重要方法之一.虽然,大量循证医学证明了CRT在慢性心衰方面的疗效显著,有效率达70%,然而,仍有约30%的患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昃峰 2016中国心电学论坛 2016年
【摘要】 自1958年首例起搏器植入以来,起搏器植入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世界范围内起搏植入量不断增长,每年约有90万人新植入起搏器.同时起搏器植入的指征也在不断扩展,2008年美国ACC/AHA/HRS制定了心律失常器械植入指南,详细阐述了相关起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刘元伟 2016中国心电学论坛 2016年
【摘要】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抢救不及时常常会导致死亡.如果发生死亡,医学上称为猝死.而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出现1小时内发生以意识丧失为特征、由心脏原因导致的自然死亡,死亡的时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刘彤 2016中国心电学论坛 2016年
【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与有害气体及有害颗粒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红宇 2016中国心电学论坛 2016年
【摘要】 Brugada综合征(Brugada Syndrome,BrS)是遗传性离子通道病,一旦症状发作,临床多表现为晕厥或心脏性猝死,后果极其严重.目前,治疗有症状的患者唯一有效的方法是植入ICD,对于如何识别高危的无症状患者,以及如何确保植入I...
【关键词】 Brugada综合征 ; 危险分层 ; 心律失常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孙源君 2016中国心电学论坛 2016年
【摘要】 室早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患病率在1%~4%,40%的室早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称为特发性室早,起初特发性室早被认为是"良性"心律失常.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无潜在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随着室早的发生与发展,会逐渐出现左室功能受损等变化.1998...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学斌 2016中国心电学论坛 2016年
【摘要】 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中,新的指南更加强调对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的心力衰竭患者更有效,推荐证据级别更高.这是因为LBBB使得左室的电活动明显不同步,从而引起左室机械的不同步,而这种左室电学的延迟激动,一半的延迟时间是发生在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松南 2016中国心电学论坛 2016年
【摘要】 肺静脉隔离(pulmonary veins isolation,PVI)被公认为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的基石,但单纯肺静脉隔离对于持续性房颤(尤其是长程持续性房颤)的成功率很低.对持续性房颤的导管消融,指南推荐在双侧肺静脉隔离基础上进行左房基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林文华 2016中国心电学论坛 2016年
【摘要】 多菲利特(dofetilide)是一种新型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延长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和动作电位时程,临床上用于转复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和心房扑动(简称房扑),维持转复后的窦性心律,减少左室功能障碍和心肌梗死后患者心律失常性猝死的风险.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郭继鸿 2016中国心电学论坛 2016年
【摘要】 尽管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及消融治疗近年来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发病率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萍 2016中国心电学论坛 2016年
【摘要】 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其人群发病率为1%~2%.目前经导管肺静脉隔离术(PVI)已经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房颤治疗策略.与传统射频导管消融相比,冷冻消融的治疗成功率与其相似、操作相对简单且并发症较少,目前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黄织春 2016中国心电学论坛 2016年
【摘要】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绝大部分为膜周部室间隔缺损.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室间隔缺损经皮封堵术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与传统的外科修补手术相比,经导管介入封堵的方法不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何金山 2016中国心电学论坛 2016年
【摘要】 近年来,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开创了心脏性碎死预防的新领域,临床应用正在不断扩大。现对皮下ICD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综述。
【关键词】 心脏性碎死 ; 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 临床应用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杨倩 2016中国心电学论坛 2016年
【摘要】 持续性房颤患者多存在基础心脏疾病所致心房结构重构,且房颤持续时间较长,电复律后窦性心律往往难以维持。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持续性房颤患者经电复律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房颤的复发无影响。但是,此结论尚需更多大样本量和高质量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曲秀芬 2016中国心电学论坛 2016年
【摘要】 Brugada综合征是以潜在恶性心律失常风险和心脏性猝死(SCD)为特征的遗传性疾病.自从1992年由Brugada兄弟报道Brugada综合征以来,该病已经从一种少见病发展成为年轻人猝死的常见原因,而最为不幸的是,大多数患者的首发症状就是...
【关键词】 Brugada综合征 ; 心脏性猝死 ; 危险分层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海澄 2016中国心电学论坛 2016年
【摘要】 "器质性室性心动过速"是指在结构性心脏病患者所发生的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而"结构性心脏病"的诊断需要通过各种影像学手段和电生理检查证实瘢痕组织的存在.射频导管消融是治疗器质性室速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对室速发病机制和相关解剖结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媛 2016中国心电学论坛 2016年
【摘要】 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Vaughan Williams分类中,氟卡胺属于Ic类钠通道阻滞剂。早期的研究显示它作用于心肌细胞的钠离子通道,降低心肌细胞0相除极上升速率和幅度,从而抑制兴奋在传导系统和心室肌的传导,同时降低心房和心室的自律性。临床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杨晓芸 2016中国心电学论坛 2016年
【摘要】 晕厥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200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将晕厥重新定义为"一过性全脑低灌注导致的短暂性意识丧失,其发病特点为迅速发生、持续短暂和可自发性完全恢复".晕厥的原因多种多样,临床上神经介导性(反射性)晕厥最常见,主要包括血管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褚松筠 2016中国心电学论坛 2016年
【摘要】 房颤消融后房速是一种重要的促心律失常并发症。心律失常的机制在仅进行了电学指导的肺静脉隔离的患者常常是由于肺静脉局灶或微折返,在这些部位注意避免缝隙出现可减少这些心律失常的发生。在同时进行了线性消融的患者,以及存在显著的左房病变的患者,常为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剑明 2016中国心电学论坛 2016年
【摘要】 美国医学专业委员会(American Board of Medical Specialties,ABMS)是一个医生主导的、非盈利性的、对医疗专业和公众负责的独立评价机构.其职责包括对医生专业发展提供支持(继续医学教育等)、对医生专业技术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韩璐 2016中国心电学论坛 2016年
【摘要】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指短时间内因心血管疾病而诱发的不可预料的死亡,大约45%~50%患者没有心脏病史,SCD为首发症状.据报道:中国SCD的年发病率大约是41.8万,与亚洲发病率相当,欧美发生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强 2016中国心电学论坛 2016年
【摘要】 目前仅有限的研究聚焦于IAST,发现IAST与AF患者的左心房电解剖重构显著相关,与整体EAT显著相关,在PeAF患者中更为明显。三维电解剖标测发现房间隔的CFAEs出现率始终较高,近期的临床研究也发现IAST与以CFAEs为消融靶点的P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郭继鸿 2016中国心电学论坛 2016年
【摘要】 近年来,If通道的发现与深入研究是基础心脏电生理领域最瞩目的进展,这项发现以1999年If通道的亚单位HCN通道的发现为标志.随后十几年,在该学术领域发生了颠覆性进展.心脏组织可分成有自律性和无自律性两种.具有自律性的心脏组织细胞是在一次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谢燕丹 2016中国心电学论坛 2016年
【摘要】 Brugada综合征(Brugada syndrome,Brs)是一类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主要表现为心电图右胸导联ST段下斜型或马鞍型抬高,此类患者虽心脏结构正常,但具有猝死高风险.儿童Brs患病率明显低于成人Brs,有学者对日本儿童调查发...
【关键词】 Brugada综合征 ; 儿童患者 ; 临床表现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翠兰 2016中国心电学论坛 2016年
【摘要】 早在45年前,Moss医生和McDonald医生首次报道了用左侧心脏交感神经切除(LCSD)预防长QT综合征(LQRS)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和猝死.在过去的15年中人们对LCSD这项治疗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近年来离子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佘飞 2016中国心电学论坛 2016年
【摘要】 冷冻消融的机制与射频消融明显不同.射频能量加热组织是导管与组织表面之间电阻产热的结果.这种热效应是电流产生的直接效应,可由导管电极头端延伸至心肌组织数毫米深度.阻抗产热效应通过增加分子运动而增加组织的动能.冷冻消融技术则是减少组织的热量、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