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0
- 3
- 18
- 5
- 4
- 4
- 3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淑君 王民集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08卷9期 122-123页ISTICCA
【摘要】 <针灸学基础>理论课的教学是为后期针灸临床课打好基础的专业课,是提高针推专业教育质量的中心环节和主渠道,因此,本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应需要高质量的教学.新世纪的教学手段则能使学生对本课程产生较大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君艳 《中兽医学杂志》 2012年5期 46-48页
【摘要】 针灸起源于远古时代,针灸疗法治病有独到之处,其神奇魅力在于小小银针能够治疗多种疾病。古医书《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奇经八脉考》、《针灸逢源》等记载了我国中医针灸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当今学者的研究著作《中国兽医针灸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淑君 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 2011年
【摘要】 《针灸学基础》是针灸推拿专业的必修课,是理论到实践的桥梁课,也是为针灸临床打基础的重要环节课,因此,理论和实践的教学尤为重要。教学过程中,既要保证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又要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调动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为针灸临床治疗奠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淑君 全国腧穴应用与研究学术大会、全国针灸教育学术大会、山西省针灸学会2009年会 2009年
【摘要】 《针灸学基础》是河南中医学院2005年教务处组织的以八所院校组成的系列改革教材,内容包括经络学和腧穴学两个方面。几年来,笔者一直从事于《针灸学基础》的讲授,在教学实践中,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研究,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本文现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任珊 全国腧穴应用与研究学术大会、全国针灸教育学术大会、山西省针灸学会2009年会 2009年
【摘要】 划经点穴课是《针灸学基础》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与课堂理论讲授相比,它与临床结合更紧密,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最受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本文现就按划经点穴课的讲授流程,包括经脉循行、特殊穴位、循经点穴等谈几点体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佳乐 牛淑平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41卷5期 362-36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尽管《黄帝内经》和《难经》中对"春夏刺浅,秋冬刺深"有相关阐述,后世对此语亦有一些阐发,但表述均不够清晰.根据《内经》《难经》并结合历代医家释义及相关研究进行分析,认为"春夏刺浅,秋冬刺深"可从时间针灸学、体质、得气等角度来认知."春夏刺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建斌 赵京生 《中国针灸》 2008年28卷3期 234-23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依据<太素>对督脉经的记载,深入分析和探讨<太素>中对督脉经的认识和特点,并与<内经><难经>中其他相关文献进行比对,发现<太素>对督脉经的认识要早于传世督脉经理论,推测<太素>记载的督脉经可能是传世督脉经理论的早期形式.进一步研究还发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继 孙立虹 《中国针灸》 2004年24卷7期 513-51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杨继洲<针灸大成>四篇"策问"的学术价值.方法:从医德、中医理论基础、针灸学术特点、治学方法、"策问"语言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结论:"策问"反映杨氏赤诚的敬业精神;以<内经><难经>为理论基础的学术渊源;辨证论治不泥数法、临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严善馀 《中医药学刊》 2003年21卷12期 2163-2163,216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金元时著名针灸医家窦默著<针经指南>,制针灸歌诀<针经标幽赋>、<流注通玄指要赋>二文,内容丰富,说理明析,言简意赅,以歌赋形式,朗朗上口,易于记忆,为古医籍的佳作,为后世学者习诵的名篇.窦氏偏主用针,且尤重用毫针.认为"治病莫如用针",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廖禹贤 杨路 等 《上海针灸杂志》 2019年38卷6期 703-706页ISTICCSCD
【摘要】 《经络喻穴学》是针灸推拿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知识点繁多复杂,学习难度大,要想完全掌握好此门课程的内容,学生们必须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作者作为《经络喻穴学》课代表,自主思索、自主设计井自主举办了一场《经络喻穴学》点穴模拟考,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纪军 王夏菲 等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35卷12期 1477-1479页ISTICCSCD
【摘要】 目的:以《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中涉及的针灸条文为依据,分析张仲景的针灸学术思想。方法在通读理解的基础上摘录两书中涉及针灸的条文,分析、归纳、总结其学术思想。结论张仲景针灸学术思想体现在以下7方面,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治病求本,重在辨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军 陈晟 等 《西部中医药》 2015年10期 79-81页ISTIC
【摘要】 针灸学在《伤寒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经络理论是六经理论的基础,针刺、艾灸、温针等是治疗某些伤寒病证的有效疗法,其中有些治疗方法可以作为辅助疗法,有些也可以作为主要疗法,因而针灸疗法可以看作对方药治疗伤寒疾病的有益补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屈红艳 王瑞辉 等 《西部中医药》 2015年8期 54-56页ISTIC
【摘要】 从古典文献入手,引用《内经》及其他经典著作关于得气的注释、论述,并结合针灸学现代研究对得气的相关研究进行阐释,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得气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得气的因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克艳 王馨敏 等 《中医药学报》 2014年3期 201-203页ISTICCA
【摘要】 五输穴是针灸临床治病中的常用穴,为古今医家所重视。《灵枢》作为中医经络学、针灸学及其临床的理论渊源,在多篇内容对五输穴展开论述,对中医针灸学五输穴理论的构成的作用显著,并充分陈述了五输穴治疗作用及选穴依据关系,这些都为后世五输穴理论的发展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梦瑶 刘恋 等 《中医药通报》 2013年12卷6期 37-39页ISTIC
【摘要】 成书于明代的《针灸大成》乃著名针灸学家杨继洲所著,该书共10卷,汇集了明以前重要的针灸各家论述,并结合其个人的实践经验所创,是针灸学史上承上启下的一部经典之作,为后世针灸学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全书约三十六万余字,内容丰富,学习这一针灸巨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蓉 李强 等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31卷10期 769-770页ISTICCSCD
【摘要】 《刺法灸法学》具有技能训练和临床应用的特点,适合在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基础上采用病案为主的PBL教学模式.同时在病案问题的设计中贯穿实践技能的主线,赋予临床思辨的灵魂;注重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突出人文关怀;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创新思维,使针推专业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永臣 张春晓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28卷10期 50-52页ISTIC
【摘要】 《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为魏晋时期皇甫谧在《素问》、《灵枢》与《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等的基础上,依据"事类相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1]"的原则编著成书的.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本研究就《甲乙经》对背俞穴的有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万锡钢 《中国保健营养》 2018年28卷19期 30页
【摘要】 针灸治疗所依据的针灸理论体系,均以针灸教材为基础而形成.根据教材的不同,理论体系同样存在差异.本文主要从目前国内的三大针灸教材《针灸甲乙经》、《中国针灸学讲义》、《中医学院试用教材针灸学讲义》入手,对各教材的针灸理论体系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
【关键词】 《针灸甲乙经》;《中国针灸学讲义》;《中医学院试用教材针灸学讲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智艳 刘娟 《上海针灸杂志》 2009年28卷5期 305-306页ISTICCSCD
【摘要】 <篇首> <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也是最早收集和整理古代针灸资料的重要文献.本书的内容主要取材于<素问>、<灵枢>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这三部书是晋代以前在医学基础理论和针灸治疗等方面带有总结性的主要医学著作,具有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仁泽 郭铭隆 等 《吉林中医药》 2009年29卷1期 4-7页ISTIC
【摘要】 张仲景外治思想中的针灸部分对针灸学日后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针灸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仲景重治未病、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清泄实邪,提出阳病宜针,阴病宜灸,强调施灸前后须诊脉,针、灸、药并施以增强疗效,警示误用针灸可致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柴铁劬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年17卷4期 287-289页ISTICCA
【摘要】 <难经>对针灸学发展贡献甚巨.其一,确立奇经八脉理论.首创其概念、完善其循行、阐明其生理病理,奠定后世发展之基础.其二,完善特定穴理论,对八会穴、十二原穴、五输穴、俞募穴理论及临床均有论述.其三,完善配穴法及刺灸理论,首创泻南补北法、确立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岩殊 《亚太传统医药》 2016年12卷7期 3-4页
【摘要】 《针灸甲乙经》是目前我国最为久远的针灸学理论著作,具有自身独特的见解,对针灸具有较为详细的论述.而明确《针灸甲乙经》的针灸理论框架,为临床针灸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依据,且通过《针灸甲乙经》的针灸理论框架,为其他著作中关于针灸理论对比奠定了坚实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思懿 沈琼颖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3期 1359-136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腰背委中求"是《针灸大全》中收录的临床指导性语句,为针灸学者所熟知,现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该规律是前人基于大量临床实践总结得出,后人多基于经络循行,以"委中穴-足太阳膀胱经-腰背"为其提供理论支持.随着科技的发展,或可从一个更客观的视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