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3
- 9
- 1
- 1
- 12
- 4
- 4
- 4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孙晨耀 张其成 《中医杂志》 2024年65卷22期 2281-2286页ISTICPKUCSCD
【摘要】 通过对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乙本,张家山汉墓出土的《脉书》第二部分,老官山汉墓出土的天回医简《脉书·下经》《经脉》残篇以及髹漆经脉人像,双包山汉墓出土的人体经脉漆木模型等出土医学材料进行梳理和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文晶 刘红根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3年38卷2期 568-57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三阴三阳辨治不孕症根源于阴阳理论,将女性的月经周期分为了以阳为主导的卵泡期及以阴为主导的黄体期两部分,又借用"六经欲解时"的三阴三阳理论及时间循环,结合现代医学对女性生殖系统及性激素水平的周期性变化,再将月经周期划分为以六经命名的六部分,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庆岩 刘圆圆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年37卷5期 2423-242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地支合化六气是运气理论基本内容,但对该理论构建的阐释仍有矛盾.文章探讨了该理论构建所涉及的3个关键问题,即三阴三阳的排序,三阴三阳与六气的对应关系,三阴三阳与干支的对应关系.认为三阴三阳反映的是阴阳之气的升降状态,这是三阴三阳排序的内在依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曼 张作良 等 《辽宁中医杂志》 2022年49卷6期 73-75页ISTICPKUCA
【摘要】 武权生教授基于开阖枢理论,将中药人工周期疗法与辨证论治思想相结合,创造性地应用于崩漏的辨证当中,形成了其独特的学术思想和辨证论治体系.行经期主为太阴壅而不开,使少阴、厥阴枢机不利,开阖失常;经后期为少阴阳盛于阴,心火下迫,使少阴肾水不潜,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明祎 李京 等 《辽宁中医杂志》 2021年48卷9期 78-82页ISTICPKUCA
【摘要】 中医学历经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很多理论的真意和本源淹没在了历史的进程中.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从"三皇"文明及《黄帝内经》中创新性地发掘整理出中医基础理论的本源,并绘制出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作者以顾山教授理论观点及三阴三阳太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雯湉 周惠芳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1年36卷7期 3904-390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阴阳五行为中医之根,阴阳系日月,五行即五星,中医学是渗透着古天文学精髓的时空医学,能够久历千年而不衰,与其善于领略、模拟与运用时空密切相关.《伤寒论》是模拟运用时空的典范,其病脉证治均蕴含效法时空的思维特色,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伟名 罗广波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年35卷12期 6212-621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文章对开阖枢理论进行回顾和整理,探讨了"厥阴为阖"的生理内涵,并对厥阴的气化运动规律进行分析,进而认为厥阴总体上阴偏盛而阳偏虚,其气化运动具有闭藏、禁固的特性.同时厥阴为阴阳出入之枢,与气机及情志的调控密切相关.因此厥阴是人体潜藏阴气、生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尹怡 蔡超产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年34卷7期 2886-288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阴阳、五行作为中医理论的基础,自中医由经验医学向理论医学过渡之始,就进入了中医理论体系,自此与中医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春秋战国之际,出于对天地的崇拜而兴起的“天地阴阳”“天六地五”以及“三材”之学,是在天地阴阳主导下的阴阳、五行结合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志其 韩涛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年32卷5期 2307-231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立于古代哲学中“以虚代全、以中为用”的方法论,揭示“三”为后天起用之层次的内涵;从气本体论的层次讲述三阴三阳的产生,进而提出阳明、厥阴的由来本于《黄帝内经》所述的“幽明之变”,而幽明与寒暑的变化揭示了天地气运变化的规律;阐述三阴三阳的排列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达 高天旭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年32卷4期 1590-159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高体三教授为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指导老师,经过数十年的理论探究和临床实践,形成了独特的“三阴理论”体系,创立了“水暖土和木达”的学术思想.“三阴理论”揭示了人体发病与足三阴肝脾肾的密切关系以及足三阴肝脾肾之间密切的生理、病理关系.足太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树元 徐玉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年32卷11期 4873-487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文章对经方医学理论的源流与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经方理论发展的三大阶段:①西汉时期,经方理论是以阴阳表里虚实辨外感热病及以五脏苦欲补泻为核心辨治内伤杂病的朴素辨证法;②东汉末年,张仲景在西汉经方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了系统完备的三阴三阳辨证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逄蓬 陈孝银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40卷3期 215-217页ISTIC
【摘要】 阴阳是对立统一的思维法则,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二阴二阳和三阴三阳同样根植于阴阳,来自于同一生命本源一气.二阴二阳是根据“一分为二”在阴阳的基础上分出的四象,适合于诠释自然界的客观事物,应用于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而三阴三阳,则是根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佩诗 贺娟 《中医杂志》 2025年66卷1期 6-11页ISTICPKUCSCD
【摘要】 关于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目前通识性观点突出表达十二经脉在人体体表呈现纵向分布.但如此定位则难以解读三阴三阳"关、阖、枢"理论和《素问·热论篇》外感热病六经传变理论.通过梳理《黄帝内经》中相关内容,提出经脉在人体除呈现纵向区域化分布外,亦存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廉泽清 问姗姗 等 《中医儿科杂志》 2025年21卷3期 1-3页
【摘要】 贾六金教授基于肝藏象理论,指出儿童抽动障碍的病机是肝风内动,采用辨证用法、辨证用方、辨病加药三步法治疗.用平肝息风法治疗时,兼顾患儿的他脏病变,进行辨证选方论治,分为肝亢风动证、肺气不足证、脾虚肝旺证、心胆气虚证和阴虚风动证,以平肝息风方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谦峰 黄小英 等 《中医杂志》 2024年65卷11期 1093-1097页ISTICPKUCSCD
【摘要】 中医香疗通过选取特定药性的芳香药物调节人体内在气机,促进气血运行正常与脏腑功能协调,同时注重精神调养,实现形神共养的治疗目标.其理论特点包括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阴阳平衡的动态观、三因制宜的辨证观、上工治未病的养防观、形神同治的调护观.从气学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琳 周晓玲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5期 2636-264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文章基于《黄帝内经》标本中气学说,从三阴三阳联系开合枢理论,阐明了肝肾之间的生理病理联系,基于"肝肾同源"理论进一步完善了对"肝肾同源于精血"的认识,结合"补肾生肝"治法及肝硬化发生的中医病因病机,从全新的角度探讨了肝硬化可从肾论治,探讨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思雨 周斌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3期 1309-131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是对人体正常脏腑功能的高度概括,"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是大肠腺瘤形成的核心病机.具体体现在肺脾肾三脏阳气不足,导致痰饮、水湿、瘀血内停,聚而成形,形成腺瘤,阴邪郁久,化生热毒,可导致大肠腺瘤癌变,内镜下切除术后,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翎笙 贺娟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8期 3889-389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明确《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的历法模式是开展《黄帝内经》运气理论验证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的根基与前提.《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历法以六十甲子干支表达天地气数变动节律,主要包括以干支纪日表达"天道六六之节"的年内气数变动节律和以干支纪岁表达"运气相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史鑫鑫 何聪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12期 6842-684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基于黄元御《四圣心源》"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理论架构了"祖气"模型,阐释了祖气内蕴阴阳变化,周流精神魂魄,暗合阴阳术数的潜在内涵,架构以阴阳开阖枢为基础的经络系统为"祖脉"模型,对应于天之五运六气,人之疾病传变."祖气脉"模型中祖气行于脉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毅鹏 张毅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11期 5726-572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十二经脉理论完善于《黄帝内经》,该理论增强了经脉之间的联系性,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经脉以三阴三阳分成了六组同名经,同名经是具有相同阴阳属性的经脉,其内在的关联性是人体体表经脉上下密切联系的依据之一.文章从《黄帝内经》出发,根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峰 田合禄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3期 1171-118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文章探讨了十天干、十二地支的天文历法背景.十天干以记10日数和"地以五为制"为核心基础理论,并记人体的部位、病位,以"地以五为制"分配五方配应五行五脏及化五运,十天干五行生克属性决死生,十天干记日数的模型是八卦月体纳甲图、河图、洛书.十二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青青 李铁 等 《中国针灸》 2024年44卷10期 1177-118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从理论依据、选穴特点、针刺手法、针刺时间方面浅析萨仁"南海调神"针法临床经验.萨仁遵循"调神为首、交通阴阳、整体施治"的针灸临床指导思想,结合现代医学理论知识,提出新"三才"头部针刺技术.将施术部位定在头部"神庭穴与百会穴连线即头正中线(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衣永航 马玉侠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8期 4174-417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高树中教授深耕针灸临床与教学三十余年,对于针灸临床辨证及诊疗有独到的见解.高树中教授认为针灸临床辨证有其鲜明的特点,强调在辨病、辨证诊治的同时,更要注重辨经诊治;治疗则需要根据辨证的结果采用通经、通络或通关之法,以达通经络、行气血、调脏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余君豪 韩子荷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10期 5534-553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五运六气理论中不同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方法:基于河南省1960-2019年60年间日累计降水量、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平均风速等数据资料,采用复Morlet小波对以上数据进行周期分析,探讨其与五运六气中运气相关周期的关联性,并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华 张竹叶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3期 1319-132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自《黄帝内经》以来,历代医家不断丰富与完善了舌象脏腑经络研究,并形成了舌象脏腑分布基本理论:舌根,归为肾、命门;舌中左归为胃,右归为脾;舌中部靠前归肺,舌尖归心;左边归肝、右边归胆;以三焦论,舌上部为上焦,舌中为中焦,舌根为下焦.然三阴三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施娜 张宗明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5期 2131-213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三阴三阳学说是中医学对阴阳理论的进一步发挥."阳明"作为三阳之一,除了表达阳气的状态,还有着丰富的内涵及时空的双重属性."阳明"之于五行,应"土"亦系"金".借助"阳明"阐释不同医理时,"阳明"五行所属不同."阳明"不同的五行配属与其本意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阮智超 赵进喜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7期 3392-339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赵进喜教授辨证论治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经验,并初步构建其临床思维与方药特色理论模型.方法:采用并行三角互证的聚合性混合研究方法.定量研究对门诊医案数据进行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关联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定性研究以访谈法、观察法为资料收...
【关键词】 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涓焕 雷静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24年35卷8期 1959-1961页PKUCSCDCA
【摘要】 从伏风的角度解释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发病特点,探讨其治疗.伏风在肠是肠易激综合征的致病根本,根据伏风的来源,分为外来伏风、内生伏风、先天伏风.新邪、体虚引动伏风是肠易激综合征发作的前提.并从三个角度阐述了肠易激综合征迁延难愈的原因,即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维波 熊枫 《中医学报》 2024年39卷6期 1157-1165页ISTICCA
【摘要】 阴阳是《黄帝内经》的核心概念,从集合论角度,可将阴阳视为共集互补二元分类符号,简称互补阴阳.阴阳可对变量进行划分,影响变量变化的两个相反综合矢量或因素称为阴气和阳气,与变量之间类似牛顿定律中力与加速度的关系,是变化的动因.阴阳具有相对性,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贝贝 《中医儿科杂志》 2024年20卷3期 8-11页
【摘要】 从三因学说的角度探究新疆地区儿童功能性便秘的发病机制,根据患儿所处地理环境、气候及个体的不同,选择性地制定相应的临床治疗方案.指出新疆地区儿童功能性便秘发病机制既存在小儿便秘的共性,又存在其个性,受多燥的地理环境和偏爱肥甘厚味、辛热炙煿的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