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73
- 23
- 1
- 66
- 11
- 3
- 2
- 2
- 43
- 13
- 11
- 11
- 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冯娟娟 尚小平 等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7年39卷10期 760-763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心理问题及神经功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重点观察对抑郁、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5例颈、胸、腰段脊髓不完全性损伤且伴有抑郁、焦虑症状患者分为HBO组(25例)、心理干预组(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超群 孙天胜 等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0年32卷9期 645-648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步行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损伤部位周围组织可塑性的影响.方法 将雌性SD大鼠24只分为步行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制作第10胸椎段脊髓损伤模型.步行训练组在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后1周开始进行步行训练,共训练9周;对照组不接受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明友 苏健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2005年11卷4期 316-31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了解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与原发损伤的关系,为判断运动功能恢复提供借鉴.方法对168例外伤所致的脊髓损伤治疗观察随访,按脊髓损伤ASIA神经功能分级标准进行评定.结果 21例脊髓完全损伤无1例运动功能恢复,147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有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柯志钢 肖少华 等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0年32卷9期 703-704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观察电针结合感应电辅助治疗脊髓不完全性损伤致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胸腰段脊髓不完全性损伤后尿潴留患者5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感应电及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电针治疗.采用膀胱功能积分标准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晓娣 王玉玲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 2012年03卷6期 127-128页
【摘要】 目的:了解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神经性膀胱炎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确诊为神经性膀胱炎的患者共86例,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在23~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景周 和谐创新推动康复医学发展-贵州省医学会第七届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国家级继教学习班-神经系统病损规范康复治疗学习班 2013年
【摘要】 目的:观察四肢联动训练器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疗效指标的影响.方法:将4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二组.治疗组28例进行常规功能训练及四肢联动训练;对照组19例只给予常规的功能训练处理.进行MMT评定、Berg平衡评定和Holden步行功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岩 2014年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年会 2014年
【摘要】 目的探讨水中步行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例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水中步行训练,水温37℃,每次30min,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黄米娜 导师:刘堃 辽宁医学院 护理学 护理学(硕士) 2013年
【摘要】 目的本研究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康复进行探讨,探索以下问题:①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康复的机制研究:探讨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可行性,观察Hes1蛋白在肌源性干细胞(Muscle-derived stem cells MDSCs)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苑杰华 传播康复新技术,推广治疗新理念-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九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年会 2012年
【摘要】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致残性疾病,常造成截瘫或四肢瘫,使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站立及行走功能丧失,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因此,恢复和提高步行能力是脊髓损伤患者的主要康复目标.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步行能力是康复治疗中棘手的难题.目前采取的综合性治疗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一吉 第七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 2012年
【摘要】 重建运动功能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主要取决于自身的恢复和有效的康复.康复工程学正努力研发用于辅助步行功能训练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过去十年中,用于重建步行功能训练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已有了很大发展,该综述主要关注用于恢复患者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金枫 第七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 2012年
【摘要】 目的:制作出既具有双后肢3级以上肌力,同时又具有Ashworth3级以上肌张力的脊髓损伤动物痉挛模型.为下一步脊髓圆锥区SPR术的实验研究以及脊髓损伤后痉挛病人的临床研究奠定基础.材料与方法:实验选取雄性中国杂种犬10只,体重为3.5~7k...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君亮 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八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年会 2011年
【摘要】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脊髓不完全损伤的疗效及日常生活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对29例C级脊髓损伤患者,根据是否接受高压氧治疗,随机分成高压氧组15例(治疗组)、非高压氧组14例(对照组),治疗组除完成对照组的常规药物治疗、运动和作业训练、物理因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吴姁怿 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 2011年
【摘要】 目的:观察应用清洁间歇导尿技术在不完全性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及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将104例病情基本相同的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观察组应用清洁间歇导尿技术进行护理,对照组应用传统的保留尿管进行护理.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苑杰华 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八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年会 2011年
【摘要】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致残性疾病,常造成截瘫或四肢瘫,使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站立及行走功能丧失,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因此,恢复和提高步行能力是脊髓损伤患者的主要康复目标.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步行能力是康复治疗中棘手的难题.目前采取的综合性治疗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余芳菲 贾新燕 等 《中医杂志》 2018年59卷21期 1848-1852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电针疗法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常规训练组各40例.常规训练组在基础治疗病情稳定后采用坐位、站立及功能恢复等常规康复训练,电针组在基础治疗病情稳定后给予电针刺激治疗,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继荣 崔国伟 等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7年39卷6期 454-455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观察早期等速肌力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患者下肢肌力的作用.方法 将符合入选条件的胸腰段不完全性SCI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2组患者均采用包括运动疗法、物理因子治疗、矫形/支具和心理疏导治疗的综合康复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骆剑敏 陈其昕 等 《中华创伤杂志》 2012年28卷5期 440-44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颈椎损伤程度评分系统的改良方案与下颈椎损伤的诊治策略. 方法 依据改良Moore分类评分系统,定性量化评分<3分者,采用保守治疗;稳定性量化评分=3分,且不伴有脊髓或神经根受压损伤表现者,采用保守治疗;稳定性量化评分=3分,且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红 李超 等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2年14卷3期 207-21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联合甲钴胺在对未行激素冲击治疗的急性胸腰椎骨折合并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SC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7年10月至2010年9月伤后8h未进行激素冲击治疗的急性胸腰椎骨折合并ISCI的56例患者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伟 幸永明 等 《中华骨科杂志》 2012年32卷4期 299-30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回顾性总结急性颈脊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发生特点,并分析其可能的发生原因,以及脊髓损伤严重程度、性别、年龄等因素对血钠变化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5年6月至2011年3月急诊收治的一组颈椎外伤患者,排除合并颅脑外伤及慢性疾病的患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长昇 朱佩海 等 《中华创伤杂志》 2011年27卷9期 769-77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GrauerⅡ型(ⅡA、ⅡB、ⅡC型)齿状突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及临床疗效。 方法 本组共40例新鲜齿状突骨折患者,按照Grauer分型:ⅡA型7例,ⅡB型18例,ⅡC型15例;5例伴有不完全性脊髓损伤。7例ⅡA型患者先行枕颌带或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邢晓红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0年32卷8期 636-637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脊髓损伤是一种可导致终身残疾的严重损伤,尽管近年来有关脊髓损伤的诊断和临床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要使他们恢复其生理解剖功能在临床上尚属难题,完全性脊髓损伤难以恢复,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仍会残留部分功能,大量的临床实践及文献报道证明,脊髓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培元 张玉琴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0年25卷15期 1177-117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无放射影像骨折脱位脊髓损伤(SCIWORA)的临床特征及早期诊断要点.方法 对本院1997年2月-2008年8月11例住院SCIWORD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患儿的致伤方式、起病过程、症状、体征、影像学及其他检查结果,总结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冬晨 王红星 等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0年32卷1期 9-12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运动训练时程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95只,分为模型组(未给予运动训练)、实验组(根据训练时程分为训练1周、2周、3周、4周组)和假手术组(切除椎板暴露脊髓,但不造成脊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伟 贾连顺 等 《中华骨科杂志》 2008年28卷1期 29-3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分析急性脊髓损伤后1周内血液细胞学指标变化特点及脊髓损伤严重程度、性别、年龄、甲基强的松龙等因素对血液细胞学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 1999年9月至2006年10月,对急诊收治入院的颈椎外伤患者1周内血液细胞学指标进行观察.排除多发性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琼华 陈维善 等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8年17卷4期 399-40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伸展分离型颈椎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5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56例伸展分离型颈椎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采取前路椎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48例患者获得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若夫 杨惠林 等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8年10卷3期 249-25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应用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38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男27例,女11例;年龄22~63岁,平均44.3岁.其中6例一侧关节突关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凤山 孙宇 等 《中华创伤杂志》 2007年23卷3期 185-18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或脱位的临床特征和诊断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6年4月-2004年4月手术治疗累及颈椎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或脱位12例,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学会(ASIA)神经功能障碍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总结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辉 曹鹏 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年27卷6期 731-73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有效治疗创伤性下颈椎不稳定的个性化手术方案.方法 回顾77例创伤性下颈椎不稳定患者的治疗过程及随访情况.根据损伤类型、局部病理状况、全身及伴随损伤制定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案.通过对患者术前与术后最后随访时的神经学评估、功能评分及放射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鹏 梁裕 等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7年9卷10期 947-95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创伤性下颈椎不稳定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 1998年1月~2006年5月对77例创伤性下颈椎不稳定患者采用Allen-Fergurson下颈椎损伤分类方法,结合患者的全身情况及伴随损伤状况、神经学状态、致压物部位、有无伴随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方财 陈其昕 等 《中华外科杂志》 2006年44卷20期 1395-139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齿状突骨折并存下颈椎损伤的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57例经手术治疗的Ⅱ型或浅Ⅲ型齿状突骨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并存下颈椎损伤6例,平均年龄54岁,4例同时合并颈椎退行性变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