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9
- 6
- 1
- 8
- 2
- 2
- 1
- 1
- 2
- 1
- 1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乔雪 王义鹏 等 《生物工程学报》 2019年35卷8期 1391-140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近年来癌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抗癌肽(Anticancer peptides,ACPs)即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生物活性肽,其广泛存在于多种生物体内,包括哺乳动物、两栖类动物、昆虫、植物和微生物等.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莉 宋仕贤 等 《动物学杂志》 2019年54卷3期 382-39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无尾两栖类动物的呼吸方式为肺呼吸和皮肤辅助呼吸,为探究两种呼吸器官的显微结构,本文采用解剖学和组织学的方法,对大蹼铃蟾(Bombina maxima)、腺角蟾(Megophrys glandulosa)、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湑泽 彭飞 等 《动物学杂志》 2018年53卷4期 582-58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高原林蛙(Rana kukunoris)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两栖类动物,已适应青藏高原高海拔低温、缺氧、强紫外线的自然环境.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和H.E染色及扫描电镜技术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高原林蛙头部、背部、腹部、侧部皮肤结构进行观察.高原林蛙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丽丽 任春宇 等 《动物学杂志》 2018年53卷4期 589-59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应用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极北鲵(Salamandrellakeyserlingii)消化道5-羟色胺(5-HT)、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胰高血糖素(Glu)、人胰多肽(PP)和P-物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绍 刘卉琳 等 《营养学报》 2010年32卷2期 198-20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大鲵是世界现存两栖类动物中体形最大、寿命最长的古老动物,有"活化石"之称.目前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调查,形态解剖,人工养殖等方面.与大鲵营养成分有关的报道大多为野生大鲵,有大鲵六种组织~([1])、全血、血浆和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赛林霖 贾强 等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0年27卷7期 647-649页ISTICCA
【摘要】 阿特拉津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除草剂,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水域中都检出了大量的阿特拉津残留.阿特拉津被疑为两栖类动物减少的原因之一,但此观点一直颇具争议.该文针对阿特拉津对两栖类动物的发育影响及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总结了众多学者争论的焦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肖冰 导师:余晓东 重庆师范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近年因病原性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迫切需要从各种自然资源中寻找新的抗菌药物;因两栖类抗菌肽具有分子量小、水溶性好、抗原性低、抗菌作用强等优点,因此自然地引起人们的关注,并作为筛选抗菌药物的重要研究对象.当前的研究表明,两栖类抗菌肽除具有抗菌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葛均青 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 2013年
【摘要】 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导致的结核病位居单一病原引起的患者死亡的传染病之首,是全球公共安全的重要威胁.海分枝杆菌(M.marinum)是变温动物的天然病原体,常引起鱼类及两栖类动物的大量死亡;另外,该菌还是人类的条件致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赵刚 湖北省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 2009年
【摘要】 黑斑侧褶蛙(Rana nigromaculata)简称黑斑蛙,是我国南方最常见的两栖类动物.黑斑蛙分布广泛,容易获得,而且具有染色体大、数目少(2n=26)等独特优点,是进行染色体形态结构观察和染色体显微分离等遗传学研究的理想动物,也是高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津京 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系列活动之三十一 2009年
【摘要】 <正>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导师是杨定教授.我发言的题目是影响DNA条形码区分物种精确性的因素.第一种,不能正确扩增出相应的DNA片断.我看到一篇报道,是关于在亚马孙区域不同小区域采到两栖类动物的蛙类的标本,有一个小区域的标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徐佳佳 "基因、进化与生理功能多样性"海内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理学会第七届比较生理学学术会议 2009年
【摘要】 本研究以东北地区两栖类优势物种东北林蛙(rana dowbyskii)为试验对象,用大肠杆菌作为环境胁迫因子观察其皮肤活性肽谱的特异性表达,以期揭示两栖类动物抵御环境微生物的皮肤活性肽变化规律.将东北林蛙100只随机分为大肠杆菌胁迫组(对数...
【关键词】 东北林蛙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许乐仁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五次、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生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 2007年
【摘要】 对蛙科动物肥大细胞的基础生物学研究不但有助于认识肥大细胞在两栖类动物免疫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还有助于从进化生物学的角度丰富对肥大细胞生物学的认识.本研究对牛蛙(Rana catesbeiana)肥大细胞进行了初步的组织化学和形态学观察.通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胡建生 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2005年学术研讨会暨会员代表大会 2005年
【摘要】 作者于2002年分三次对云南省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专业野外考察,共记录有两栖爬行动物33种,隶属5目14科.其中,两栖类动物13种,隶属2目7科;爬行动物20种,隶属3目7科.论文对该地区的两栖爬行动物区系和分布特点进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高丽萍 2004全国血脂分析及其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第七届全国脂蛋白学术会议 2004年
【摘要】 目的以两栖类动物非洲爪蟾的卵母细胞为载体,建立了人类SR-AI基因表达调控系统,用中药有效成分丹参酮对此表达系统进行干预,从基因调控水平探讨丹参酮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理.从而考察SR-AI和oxLDL在As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和丹参酮在在A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赵刚 湖北省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 2004年
【摘要】 金线蛙(Rana plancyt)是两栖类动物的典型代表物种,在我国许多地区均有分布.该物种具有染色体形大且数少以及取材方便等诸多优点,是进行动物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材料之一.近几十年来,人们对金线蛙以及其他无尾两栖类动物进行了较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赵刚 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 2003年
【摘要】 金线蛙(Rana Plancyt)是两栖类动物的典型代表物种,在我国许多地区均有分布.该物种具有染色体形大且数少以及取材方便等诸多优点,是进行动物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材料之一.近几十年来,人们对金线蛙以及其他无尾两栖类动物进行了较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