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39
- 4
- 95
- 12
- 2
- 2
- 1
- 33
- 29
- 19
- 17
- 8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陈吉全 陈瑞祺 《中医药通报》 2025年24卷2期 6-10页ISTIC
【摘要】 "圆道"是指物质沿圆周进行周期性运动的规律.圆道观认为,自然界诸多现象以及人类社会的发生、发展与消亡,均呈现出终而复始、圆周(或螺旋)运动的基本特征.《吕氏春秋·时则训》及《淮南子·时则训》中记载的古天文学、物候学内容,为《黄帝内经》圆道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中国 潘颖华 等 《医学与哲学》 2011年32卷13期 10-12页ISTICPKU
【摘要】 哲学和科学、哲学和中医学分别互有关联的矛盾是中医学是否科学及中医存废之争的关键所在;具有普遍理性的哲学(阴阳学说)成为中医学核心理论,导致中医学不能进行量化和实证,无法及时吸收最新科学成果,是中医理论只能停留在哲学层面上不能也不会进化的根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明明 张建芳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8年23卷8期 690-69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医与西医各有自身的思想轨道,所以在各自"自我"的视角上指责对方不可取;双方在哲学基础、身体观和方法论上自成体系,以现代西医理论解释中医只会使中医丧失了自我解释的能力.中西医两者沟通的渠道是实践的效果而非理论的解释.唯有保持自己的理论解释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曲夷 《医学与哲学》 2006年27卷10期 72-73页ISTICPKU
【摘要】 "权不离经","行经必假之以权"的权变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动态地认识事物,注重相关事物的联系及相互作用,注重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多因素复杂性,及由此带来的不确定性,是权变方法论的核心内容.随着现代科学地发展,事物的"整体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哲 鞠宝兆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21卷5期 108-110页ISTICCA
【摘要】 中医哲学是古代中国哲学与传统医学相融合的宝贵结晶.中医哲学对祖国传统医学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作为医家之宗的《黄帝内经》,把古代中国哲学尤其是道家的气论和具体医学内容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医哲学中的气学理论.兼顾“道”与“器”一体的时而无形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骆欢欢 吴丽丽 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18卷19期 166-169页
【摘要】 中医哲学方法论由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衍化,主要涉及的哲学范畴包括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是中医学观察和认知客观世界、深刻认识自然规律而产生的原创于中国古代哲学的中医特色方法论体系.中医学本科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是中医学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责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夏永莉 《时珍国医国药》 2009年20卷4期 1023-1024页PKUCSCDCA
【摘要】 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之一,但纵观古代医书,并未有整体观念这样的特定词语.它的提出是中医不灭的精神支持点,是与西医抗衡的比较概念,具有一定的文化渊源和哲学基础的.中医的整体观念代表探索复杂性思维方式的先行思想,有其积极的意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爽姿 王勤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年16卷12期 1176-1177页ISTICCSCDCA
【摘要】 中国哲学在中医理论尤其是方法论研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间包括各种哲学思维方式对中医学方法论研究的影响,它对于阴阳五行学说的诠释和中医临床诊疗的真实理解,将具有指导意义的感性材料转化为理性依据做出一系列的指导原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文平 王庆其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年34卷1期 23-2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现代中医研究,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主要分为理论研究、文献研究、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四大类,其中理论研究是构建现代中医学术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当前中医理论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发生学、知识考古学、诠释学、认知语言学、文化人类学和复杂性科学等.通过梳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思特 张宗明 《中医杂志》 2019年60卷19期 1628-1632页ISTICPKUCSCD
【摘要】 在各类史料和医书中记载了各种形式的音乐治疗医案,这些案例体现了中医音乐治疗特有的艺术思维和科学思维方式.如通过音乐的动态平衡和自我调节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具有负反馈控制法的特点;以五行生克理论为基础的情志相胜音乐疗法体现了音乐的联觉和意象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茜琳 《健康必读》 2021年24期 209-210页
【摘要】 辩证思维方法,是辩证法在思维过程中的具体化,是立足于概念的辩证本性,通过概念内在矛盾的展开和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最终形成理论体系的方法.本文通过列举中医学中能够体现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从抽象到具体、历史与逻辑这几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江海 赵恒侠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9年24卷4期 419-42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建立在古代意识形态之上的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开合问题,一直是学者们纠缠的核心问题.文章从阴阳五行概念--中医学方法论的基石、中医学理论建构的方法论、对人体病理机制的宏观判断的随机性、中医学理论延伸中的难题等4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论述.作者认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洁敏 《中医药文化》 2017年12卷5期 46-51页
【摘要】 刘河间对复卦的诠释在易学与医学两方面均有创新.通过与易学传统诠释相比较,着重探讨河间运用易学方法论,对医学的“战果”症状病机进行新的阐释,最终得以构建其代表性“火热病机”理论的思路历程.其对复卦的全新阐释视角,反映出河间解《易》,既不离《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于冠英 2020年第十七届中国科学家中医药学术交流论坛 2020年
【摘要】 中医、中药与西医、西药的本质区别,首先是在哲学观上,其次是在方法论上,中医是以”整体辨证“为指导核心的,医者与患者,在情感上、在灵感应上,是一体的、是可以沟通交流的。而西医的理念是与之相反的,是甚至排斥的,当然,这样的结局来自于双方不同的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宇鹏 唐竹慧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5年31卷2期 181-185页ISTICCSCDCA
【摘要】 五行学说,是古人以木、火、土、金、水五类事物的属性归类及其运动变化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宇宙变化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五行是在先秦时期基于中国传统的象思维方式而产生的哲学概念,其被中医学主动吸纳,而成为构建中医学世界观的哲学基础.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刘文平 第五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 2019年
【摘要】 现代中医研究,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主要分为理论研究、文献研究、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四大类,其中理论研究是构建现代中医学术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当前中医理论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发生学、知识考古学、诠释学、认知语言学、文化人类学和复杂性科学等.通过梳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文 周常恩 《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47卷4期 1-5页
【摘要】 阴阳五行是人们探索解决天文、地理、人事等众多难题的重要思维模型,既往研究阴阳五行的流派多将阴阳与五行分开进行独立研究,即认为阴阳是阴阳,五行是五行,二者是并行关系.本文结合阴阳五行的源流、特点、规律及现代研究等,将阴阳与五行合并研究,提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彭鑫 2008年全国中医学方法论研讨会 2008年
【摘要】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哲学体系、思维模式、价值观念以及发展规律,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水乳交融,休戚相关。中医学的产生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其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天文、地舆、历法、史学、经学、官品、律法、农牧、音乐、命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曾宪寿 2008年全国中医学方法论研讨会 2008年
【摘要】 中医应从“中医是研究复杂系统的科学和实践”中优化出来,以发挥防治保健效能。本文简述了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与核心价值,分析了中医学的基本观念与思维方法,对中医学方法论的主体性与开放性进行了论述,最后比较了中西医学方法论的区别,并探讨了中医学方法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常铭熙 张健 等 《四川中医》 2024年42卷2期 19-22页ISTIC
【摘要】 甲亢、甲减为当今常见的甲状腺功能紊乱疾病,在临床治疗中常有因"干预太过"或"干预不及"而出现甲亢、甲减二者间"相互转化"的情况,故维持机体"内稳态"、使甲状腺功能达到"中和"状态是现代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和观"为我国古代重要的世界观与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逸文 付广威 等 《医学与哲学》 2022年43卷22期 12-15页ISTICPKU
【摘要】 为中医内科学的理论革新建立哲学基础,满足当今医学实践的需要,借用范式理论,着重于对现行《中医内科学》教材的"结构性范式"进行哲学考察.《中医内科学》教材的"结构性范式"本质上是以证素为核心的病机语言体系和以二分法为特征的分析逻辑体系.原有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晶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23卷5期 450-455页
【摘要】 用疾痛叙事的视角看"渐冻人"中医师以中医哲学整体观为方法解释疾痛经验、重建生活世界,并在中医整体观的指导下运用类似叙事医学的方法进行医学实践,进而探讨传统中医哲学的整体观和现代西方医学人类学疾痛叙事研究范式、西医叙事医学的互证互构.中医整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雯 杨立红 等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35卷1期 8-12页
【摘要】 虚静思维是一种独特的心理体验方式,能激发认识主体的体悟能力,帮助认识主体完成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感知.虚静思维源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体系,儒、释、道三家分别对"虚静"的内涵进行了解读,并在理论与实践当中,将虚静思维作为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指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朦 李菲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2年28卷10期 1549-1552,1721页ISTICCSCDCA
【摘要】 现代中医理论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一直是关系理论发展方向与路径的关键问题.2020~2021年中医理论在方法论上呈现出显著的多学科交叉特点,象数思维仍然是中医原创思维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是当代研究的总指导,在此基础上主要从诠释学、发生学、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邢玉瑞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42卷6期 445-45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气概念是建构中医理论大厦的基石,在现代科学语境下,常常遇到"气是什么"的考问.首先,阐述了这一问题的产生,是因为在以原子论为主要基础的现代科学语境下,人们已经难以理解带有自然哲学色彩的气概念.其次,指出现代学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气概念从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倩蓉 邱鸿钟 等 《医学与哲学》 2019年40卷5期 19-22页ISTICPKU
【摘要】 中医时间观是中医药理论建构的世界现、认识论和方法论之根基,如果不了解时间意识的构造性和民族文化特征,就不能在本质上理解中医药理论的建构与相应民族“在—这个世界—中”存在方式的关系,也就不能在最源始的意义上来领会什么是中医学的真理.借助现象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力军 雷帆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9年21卷6期 1141-1146页ISTICPKUCSCD
【摘要】 科学哲学发展过程中的"证实"和"证伪"方法论,从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认证理论假说的科学性.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在中医药科学实验中不仅仅需要证实,还需要证伪.而后者对于一个实验假说的确证更重要.本文对此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一个实验设计的受试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俊杰 肖长江 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39卷6期 449-45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和法”作为中医临床常用治法,源自《内经》,是中国传统哲学“和”思想在中医学上的发挥。历代医家对“和法”的认识颇有分歧,究其原因,在于解析“和法”所运用的方法论不一致。运用科学的辩证法对中医“和法”从抽象的治则、具体的治法及疗效这3个层面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兰凤利 《医学与哲学》 2010年31卷13期 72-73页ISTICPKU
【摘要】 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应从哲学角度考量.绝大多数代表中医学专门知识的概念在中医典籍中通过隐喻、类比的方式命名、形成,体现着中医学特有的天人舍一、取象比类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论.因此,中医名词术语英译应采用反映其隐喻内涵的翻译策略,从而反映其中蕴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姝艳 《医学与哲学》 2009年30卷1期 66-67,70页ISTICPKU
【摘要】 中、西医学是人类在各自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不同风格的医疗知识,在中医研究中如何认识中医的科学性一直是众多学者反复思考的问题.倘若从多元文化观和方法论的视角出发进行视域转换,以正确的思想方法审视中、西医的关系,我们就不会被囚禁于中医科学性的圩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