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2
- 45
- 5
- 4
- 3
- 2
- 6
- 5
- 4
- 4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林怡 王斌 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年24卷14期 1-5页ISTICCA
【摘要】 根据中医相关理论,面色分为赤、黄、白、黑4大类,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可实现面部图像的关键点识别和感兴趣区域的自动分割.本研究创新性地结合颜色空间特征、面部纹理统计特征、唇部颜色特征等要素,使用多种机器学习方法对提取到的面部特征进行分类识别.为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莉丽 李晓强 等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11年28卷1期 7-11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在中医望诊理论中,口唇的颜色与人体的健康状况息息相关.传统的口唇颜色判断方法主要依靠医生目视观察进行判断分析,其诊断结果既受医生知识水平、诊断经验的限制,又受当时光线、温度等外部环境的影响,缺乏客观评价依据.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V...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鹏飞 李怡琛 等 《湖南中医杂志》 2019年35卷7期 155-157页
【摘要】 中医唇诊是通过观察唇神、口唇的色泽和形态,闻口中气味,询问是否有口渴、口味异常等情况来诊断疾病的方法,最早可见于《黄帝内经》.由于唇位于头面较为显露的部位,唇黏膜薄而透明,其色泽、形态的变化显而易见,故成为中医望诊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并一直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羽侬 王莹 等 《现代中医临床》 2023年30卷3期 67-71页ISTIC
【摘要】 本文从邪火的不同方面阐述唇炎的病机和证治.中医诊治唇炎的基本病机为心、脾、胃积热,导致邪火上攻.本文基于唇炎病机特点及患者临床表现,提出唇炎邪火之源可分为壮火、相火、阴火,并从这三种邪火的角度出发阐述唇炎的相关病机:心脾积热,壮火上冲;阴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雪雯 李元文 等 《世界中医药》 2022年17卷8期 1126-1131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究复方紫草油外治慢性剥脱性唇炎客观皮损症状及自觉疼痛/瘙痒症状程度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慢性剥脱性唇炎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按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建华 李秀惠 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36卷1期 34-3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阳毒内盛证的色诊特点.方法 采用数码摄像技术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面部、唇部、手掌、舌象(舌质、舌苔、舌下络脉)拍照,在“中医舌诊专家系统”中检测其RGB值(R为红色,G为绿色,B为蓝色),进行两样本(阳毒内盛证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强 陆金根 等 《中国全科医学》 2007年10卷24期 2091-2092页ISTICPKUCA
【摘要】 中医临床运用上唇系带龈交穴诊断、治疗各型痔疮,取得了显著疗效.这种传统的特色疗法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现实依据和可操作性强的优势,具有相当大的推广价值.本文通过理论和临床两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分析,显示了中医临床运用上唇系带龈交穴诊治痔疮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浩 《中医杂志》 2006年47卷5期 394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答:益母草又名茺蔚,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全草,味辛、苦,性凉,入心包、肝经,有活血、祛瘀、调经、消水四用.善治产前、产后及月事诸恙,故名"益母".笔者根据其活血、消水的功能,常用于治疗中青年妇女附件囊肿及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似有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望池 张迎光 等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06年3卷2期 8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患者男.72岁,因右侧肢体乏力2年,加重3 d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史5年.于2005年6月12日收入广东省中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入院时体格检查:神志清楚,语言流利,双侧额纹、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四肢肌张力正常,左侧肢体肌力V级,右侧肢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传宝 苗成哲 等 《法医学杂志》 2005年21卷3期 237-23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1案例某男,31岁,某日因"牛皮癣"去一中医门诊治疗.医生先用木锉将王某患处皮肤锉至真皮,再将自制药剂反复涂抹患处.当日下午,即感心慌、气短.第3天,双下肢浮肿、疼痛,胸闷加重.6日后家人发现其表情痛苦、呼吸急促,急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永彦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5年21卷1期 12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我们用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18 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本文报告18 例,男2 例,女16 例.年龄42~68 岁.男女比例为1∶ 8.纳入标准:按欧洲标准(1993 年):(1)口干>3 个月或唾液腺反复肿胀;(2)干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诏玮 《中医药学刊》 2004年22卷11期 2005-200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咳嗽变异型哮喘(CVA)在儿童颇为多见,临床表观为咳嗽长期不愈,常被误诊为急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等疾病,采用抗菌素及止咳化痰等治疗罔效.近年笔者运用以花叶开唇兰(金线莲)为主药之合剂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侯小兵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4年27卷6期 85-8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案例尹某,女,28岁,职员.2002年12月13日自然分娩,12月19日返家沐浴后不慎受凉,次日晨起发现左侧面肌瘫痪,左眼裂不能闭合,刷牙时左侧口角漏水,即请笔者往诊.检查:左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石安 《中医杂志》 2001年42卷12期 756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答:生殖器疱疹是一种常见的下生殖道性传播疾病,其致病原为人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及Ⅰ型,前者约占85%,其发病率近年来有所上升,复发率也较高.本病属中医"阴疮"范畴,中医证治需注意以下几点.在诊断方面,本病原发病灶第一次发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莉莉 张小艺 等 《山东医药》 2019年59卷5期 81-8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研究慢性疲劳综合征(CFS) 人群的面色、舌色参数, 为CFS的中医诊断提供量化的客观依据.方法 选择CFS患者132例(CFS组) 和健康查体者108例(对照组) , 利用道生DSO1-A舌面脉信息采集体质辨识系统采集两组面色、舌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谭超 刘朝圣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39卷7期 805-808页ISTICCA
【摘要】 疑难病在临床上诊治难度大.国医大师熊继柏临床经验丰富,擅长疑难病的辨证论治,提出了中医诊治疑难病症三要素.熊教授在疑难病辨证中善于抓主症、抓特点,辨清病性与病位两个病机关键;特别强调全面分析,因证选方,精准选方,因方遣药.列举五个不同的疑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付琳 刘铭 等 《临床军医杂志》 2018年46卷12期 1417-1418,142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在盂唇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因外伤致肩关节首次前脱位的5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行超声检查,分析超声诊断盂唇损伤的准确度.结果 本组51例患者,40例超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秋珍 刘娟 等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17年17卷6期 480页ISTICCA
【摘要】 1 病例资料女性病人,60岁,2017-03-27的21:00左右出现左下肢无力,可行走,2017-03-28晨起出现头晕不适,发作时伴有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无胸闷、心悸、耳聋、耳鸣、口齿不清、吞咽困难和神志不清.当日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勤策 《中国乡村医药》 2019年26卷7期 31页
【摘要】 望诊是中医诊断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居四诊之首.《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称:"见其色,知其病,名曰明",《难经·六十一难》谓:"望而知之谓之神",皆极言望诊之重要价值.古语云:"有诸内,必形诸于外,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其所疾矣".人体是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陶小东 《家庭医药》 2019年10期 17-18页
【摘要】 目的:分析自拟健脾除湿祛风方加减治疗慢性唇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中医门诊接受治疗的慢性唇炎患者 60 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6月-2019年6月,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0)、观察组(n=30),对照组接受金霉素软膏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翟元浩 《养生保健指南》 2019年47期 273-274页
【摘要】 唇风是中医病名,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慢性唇炎,病因多,难治愈,易复发.引起本病之因既有风热湿邪外侵,脾胃湿热气血凝滞化毒而成者,亦有脾虚血弱口唇失养之虚证所致者;其病位无论虚、实,多责之于脾,治疗上重在调理脾胃.本文通过列举老师对三例唇风患者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翔 褚娟红 《浙江中医杂志》 2015年50卷3期 193页ISTIC
【摘要】 慢性唇炎是一种较常见的口腔粘膜疾病,以干燥脱屑、红肿痒痛为主要表现.我们结合中医理论,试用中药益胃汤治疗慢性唇炎24例,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到我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慢性唇炎患者48例,男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龚琳 胡玲 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158-159,162页ISTICCA
【摘要】 慢性唇炎属中医“唇风”的范畴,其发病原因和机理尚不明确,治疗仍是临床的难题。从中医“脾胃和”理论与西医学“菌群稳态”角度切入,认为消化道菌群失调可能是慢性唇炎发生的主要病理基础之一;初步提出中医治疗本病当以“和”为贵,用药时在滋养与化浊或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静 呼永河 等 《西南国防医药》 2013年23卷4期 421-423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其功能表现与生殖和妇女月经有关.本文从湿邪入络角度探讨了湿入冲任二脉所致临床病症.1 冲任脉的经络循行及生理功能中医理论认为,冲任督三脉起于胞宫,一源三歧,<灵枢·五音五味>曰:"冲脉任脉者,皆起于胞中,上循脊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华洪 《浙江中医杂志》 2013年48卷2期 129页ISTIC
【摘要】 笔者自2010年以来运用揿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贝尔氏面瘫68例,并与普通电针65例对照观察,获效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所有133例患者均来自本院针灸科,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面瘫的诊断标准[1].主要症状为流泪,患侧额纹消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红专 《山东中医杂志》 2012年31卷10期 734页ISTIC
【摘要】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症,属中医学口眼喎斜范畴,也称为"口僻",是指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变.笔者2007年2月~2011年12月采用固本祛邪方治疗53例面瘫患者,疗效显著,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53例均系本院门诊患者,男33例,女20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淑莉 于淑玲 等 《河北医学》 2012年18卷8期 1174-1175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们采用针刺、中药和口腔粘膜割治的方法对65例面瘫患者进行了治疗和随访观察,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52例患者均为周围性面瘫[1],符合河北省卫生厅制定的面神经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萌 任勤 《山西中医》 2018年34卷10期 46页
【摘要】 导师任勤教授从事儿科临床工作30余载,是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笔者有幸跟随任勤教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导师诊治疱疹性口腔炎(口疮)患儿的验案介绍如下.1验案介绍张某某,男,7岁,2018年3月7日初诊.患儿1周前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景明夷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26卷6期 49-50页
【摘要】 患者,男,38岁,2017年5月21日初诊.主诉:口舌溃疡1个月.患者阴虚体质,1个月前因嗜食辛辣开始出现口腔溃疡,口唇部出现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表面覆盖灰白或黄色假膜,中央凹陷,边界清楚,周围黏膜红而微肿,曾服抗生素、维生素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小芳 李雪 等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31卷6期 847-848页CA
【摘要】 目的:观察与研究慢性肾衰患者虚兼湿浊证的口唇特征.方法:应用中医舌、面诊检测仪采集慢性肾衰患者的口唇色彩信息,分析并比较慢性肾衰患者虚兼湿浊证与其余各组口唇客观化参数的差异.结果:(1)口唇颜色分布:慢性肾衰不同证型组均以口唇淡白、深红或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