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10
- 63
- 3
- 315
- 19
- 17
- 14
- 14
- 40
- 13
- 12
- 12
- 1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陈静薇 余小玲 等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22卷4期 540-543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索中医经络操结合康复训练对心脏搭桥术后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自愿参与研究的心脏搭桥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康复训练对照组和经络操组,每组20例。空白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护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建 鲁新华 等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 2012年03卷6期 10-11页
【摘要】 笔者有幸受广东中医药学会"音乐爱心家园"之邀,于今年7-8月间,参加赴川"心身康复·音乐治疗"志愿服务,作为心身医学专家参与到震后群众的心身康复工作中.随着工作的逐步深入,深感灾区人民的疾苦除了生理躯体性病痛外,亦苦于心灵的创伤.以一种"心...
【关键词】 地震;心身康复;中医经络·体感音乐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宇 陈仲杰 等 《中国针灸》 2020年40卷6期 645-647,65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吴中朝教授针对既往临床贴敷存在的诸如部位局限、经络效应未能充分兼顾,重于表轻于里、脏腑辨证应用不够等问题,总结出应基于经络脏腑辨证理论施行贴敷的临床经验:经脉辨证为纲,循经贴敷;经筋辨证为基,多纬贴敷;络脉辨证为目,分野贴敷;疾病辨证为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英文 《中医杂志》 2018年59卷12期 991-996页ISTICPKUCSCD
【摘要】 从科学的定义和特征出发,驳斥了中医是伪科学的谬论.通过对人类文明知识体系的描述,阐明了中医在其中的地位,指出中医是具有浓厚艺术色彩的系统科学.基于太极图和钱学森空间划分理论,将中医与西医进行了比对,认为夯实中医的科学基础需要中西医相向而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甲民 滕晶 《中医杂志》 2018年59卷15期 1348-1350页ISTICPKUCSCD
【摘要】 五神为人体生命的总主宰,缔结了人体内生命活动的规则,决定了生命的生物特征和生命的存在状态.而生命的存在状态则是五神通过经络的气血运行、沟通联系、感应传导和气化调节作用而实现的.具体体现在,经络是五神游行出入之通道,也是五神生命信号的传递通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凯文 陶叶琴 等 《中国针灸》 2017年37卷3期 325-33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将人体置于整个自然界中,循生物演化轨迹,运用超分子化学探讨人体经络脏腑的“印迹模板”通道结构属性.在漫长的生物演化史上,生物体内“分子社会”中各级分子按超分子“印迹模板”自识别、自组装、自组织、自复制作用,逐级形成各种形式的高度有序性超分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贺福元 贺红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6年41卷6期 1152-116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自2005年版《中国药典》将金(山)银花分列后,纷争便不断上演,且愈演愈烈.尽管《中国药典》将“双花”分列,却没有给出两者在中药药性、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的差异以及具体解决办法,难以使中药行业人员信服.众所周知,在漫长的中药入药史上,一药多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贺福元 邓凯文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5年40卷8期 1624-162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超分子化学对中医药基本理论特殊影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中药归经的历史沿革、中药生物体的自然本源,阐述中药成分群与人体经络脏腑的超分子“印迹模板”空穴通道结构自主作用的普遍规律:作为天然超分子“印迹模板”聚集体的中药,进入人体后,必然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贺福元 贺红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5年40卷21期 4313-431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该文在前文超分子化学对中医药理论特殊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中药成分的自然本源,阐述中药与人体经络脏腑超分子“印迹模板”通道结构(证素)的“气析”作用,从自然界超分子“印迹模板”自主作用的普遍规律层面揭示中药“药素”属性,揭示别于西药药理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彬 廖若夷 等 《湖南中医杂志》 2021年37卷3期 99-102页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经络辨证"的中医护理技术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80例Ⅰ级低中危、Ⅱ级中危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高血压病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基于"经络辨证"理论的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先林 李玉仙 等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2021年10卷3期 120-122页
【摘要】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两篇关于经络古籍,专家命名为《帛书·经脉》,一篇为甲本——足臂十一脉灸经;另一篇为乙本——阴阳十一脉灸经。通过文献对比研究,发现《黄帝内经》在《帛书》基础上增加一条经脉,并冠以脏腑之名,彼此衔接,形成如环无端的特点,使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贺福元 周逸群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4年39卷8期 1534-154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该文归纳总结超分子化学研究的现状,分析中医药可能的超分子形式,结合中医药现代化所存在问题,旨在阐述超分子化学对诠释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特殊作用.与传统的由原子间化学键构成化学相比,超分子化学是以多种弱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非共价键化学,体现出分子间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琪 张佳佳 等 《辽宁中医杂志》 2014年41卷11期 2309-2311页ISTICPKUCA
【摘要】 一氧化氮(NO)属于中医学气的重要物质基础,人体的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均由元气所派生.脏腑之气如心主血脉、脾胃升降、肾主生长发育、肺主气、肝主疏泄;经络之气如穴位经气的激发、针灸疗病和保健、以及大极拳、气功运气,均与NO密切相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果 徐学功 等 《河南中医》 2020年40卷11期 1737-1740页ISTIC
【摘要】 目的:通过对郑州地区一般人群中医经络检测结果分析,了解一般人群主要问题经络及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市中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评估的体检人员4 867例,筛选出中医经络检测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郑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彦汶 张珂炜 等 《河南中医》 2020年40卷1期 120-122页ISTIC
【摘要】 目的:通过对比糖尿病患者的不同体质、不同经络的经络能量值,探讨糖尿病患者体质与经络能量的关系.方法:选取郑州市中医院糖尿病科诊治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109例,统计比较不同体质患者的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翔 王丽帆 《中医学报》 2020年35卷10期 2093-2096页ISTICCA
【摘要】 中医本体思维是以阴阳、五行学说等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作为认识人体生命现象和研究疾病的思维方法.它以整体观念为核心,以藏象、经络学说为主导,以精气津液血脉为人体生理病理的物质基础;有机运用辨病和辨证的方法判断人体疾病发生的本质和规律.我们以中医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凯文 贺福元 《中国中药杂志》 2013年38卷10期 1643-164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分析中药归经研究的现状,提出并阐明“穴药”法的中药归经研究法.方法:对中药有效成分群(物)的归经及与经络脏腑功能(象)的互应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剖析,找出其不足与解决问题的对策.结果:特定的中药成分群对特定的经络脏腑有选择性的作用,这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元洁 周美启 等 《中医杂志》 2012年53卷23期 2066-2068页ISTICPKUCSCD
【摘要】 作为中医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经络学说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针对其教学时数少、在内容上多与《针灸学》交叉重复的问题,结合学生认知特点,遵循知识掌握规律,优化教学内容,并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模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成词松 诸毅晖 《中国针灸》 2011年9期 831-83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结合《内经》有关经络理论,提出建构具有针灸学科特色的辨证体系应遵循系统构成原则和生理功能原则.根据系统构成原则来确立经络辨证的整体框架结构,根据生理功能原则来确立每一个证型的症状构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建斌 赵京生 《中国针灸》 2011年31卷2期 173-17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明末医家张介宾对针灸理论有深入系统的研究和阐释.张介宾采用了"求经明理"和"图文并用"等研究方法,对五输穴、原穴、八会穴、任脉和督脉相互关系、络脉、经气等经络与腧穴的多个理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且还系统阐述了身体各部的经络联系.张介宾针灸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军德 《中国针灸》 2010年30卷4期 296-30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探讨经络运行气血作用的机制及其在中医模型中所起到的作用,利用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阐明经络结构形成的细胞模型及其在气血调控中的作用机制和中医模型创建中的意义.经络结构借助其特有的形成机制,通过其组织结构对肥大细胞生物学活性及生物活性物质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焦琳 迟振海 《中国针灸》 2010年30卷9期 759-76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从气街的文献记载追溯气街的原始概念含义,通过热敏灸,临床的印证,揭示了气街是经气运行的规律之一,是经气运行主干道中的矢向通路,是联系体表与机体深部及脏腑组织器官的直接通路的本质内涵,补充了气街理论是腧穴近治作用的理论基础,完善了针灸基础理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文战 张传涛 等 《河南中医》 2019年39卷12期 1789-1791页ISTIC
【摘要】 经络理论的形成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学文献中已有描述,《黄帝内经》中的经络学说相比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中经络学说已经有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对比《难经》和《黄帝内经》,在针刺补泻的手法上或存在不同的学术流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钟国金 郭亚蕾 《中医学报》 2018年33卷8期 1395-139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复方苍耳子散热熨经络和腧穴治疗儿童哮喘发作期(风寒束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氧疗、化痰、解痉、控制呼吸道感染等措施治疗.具体采用特布他林气雾剂治疗,每次1~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淑娟 《中医学报》 2017年32卷8期 1463-1465页ISTICCA
【摘要】 中医学脏腑理论、经络理论为从内脏、经络、气血调理、治疗腰痛(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理论依据.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五脏功能密切相关,但和经络循行、经筋解利有更直接的关系.在腰痛病的诊断中,经络理论接近局部的定位,脏腑理论是总体的定性.因此治疗腰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煜 朱杰彬 《中医学报》 2017年32卷12期 2390-2392页ISTICCA
【摘要】 《黄帝内经》认为风、寒、热造成了气血的“不通”与“不荣”,导致腰痛的发生.因此,治疗应该“通之”“荣之”,根据腰痛的不同临床表现,施以脏腑辨证或经络辨证,明确主要病位,采用针刺和刺络,配合中药汤剂、火针、艾灸、导引等辅助手段,优化治疗方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咏 黄文通 等 《河南中医》 2017年37卷6期 1054-1056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喘证痰热郁肺证四诊辨证与中医经络检测仪检测结果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9月在本院肺病科住院治疗的喘证痰热郁肺证患者120例.所有患者由两名副主任中医师同时进行望、闻、问、切四诊辨证,辨证为痰热郁肺证,并经中医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保红 赵志恒 等 《中医学报》 2017年32卷8期 1459-1462页ISTICCA
【摘要】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头部与手足三阳经、手足三阴经、督脉、冲脉、十二皮部关系密切,人体的经气通过经脉、经别、皮部等集中于头面部.因此,毛发润泽、枯槁、脱落与否和头部经气有密切关系,经络循行部位的脱发能够不同程度地反应相关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璇 徐天成 《中医学报》 2017年32卷4期 570-572页ISTICCA
【摘要】 取象比类是通过类比、象征方式把握对象世界联系的思维方法,先人们通过这种类似哲学的方法从自然的角度理解人体,则经络理论应运而生.经络调节气血运行的规律与洋流的规律运动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由主干及细枝、由主及次是经络的生长规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练毅刚 张文征 等 《中医学报》 2016年31卷2期 225-227页ISTICCA
【摘要】 红外热成像可以作为中医望诊的延伸,可以分辨阴阳、寒热、表里、虚实,通过脏腑、经络、三焦的热态分布变化辅助辨证,尤对寒热表现突出证候的疗效判定提供直观的数据支持.但亦有不足之处:在疾病诊断、体质辨识上缺少大样本数据支持;缺乏公认的正常人群热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