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5
- 30
- 5
- 2
- 1
- 3
- 3
- 3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马传江 王信 等 《中草药》 2018年49卷3期 512-52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传统中医药理论体系中有丰富的炮制理论,对其深入挖掘和研究,有利于促进中药炮制学科的发展,对保障中药饮片质量和促进中医临床合理用药意义重大.针对目前中药传统炮制理论的研究现状,以各理论代表性药物为研究对象,以现代炮制药理学研究为指导,对中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小强 杨思进 等 《中医杂志》 2019年60卷9期 804-807页ISTICPKUCSCD
【摘要】 自刘完素以"取象比类"的思维扩展"玄府"内涵后, 玄府理论得以不断发展, 至今已积累了丰富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玄府理论在指导中药配伍方面也呈现出百家争鸣之势, 并出现了诸多有关开通玄府的名方、验方及效方的临床与科研报道.通过分析此类传统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鸿云 赵琼 等 《中医杂志》 2018年59卷21期 1888-1890页ISTICPKUCSCD
【摘要】 “五味合化”理论是中医临床经验与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相结合的独特药性理论之一,认为“五味合化”是一个复杂的作用网络,以其指导配伍的中药复方通过复杂的分子调控网络发挥治疗作用.提出以“五味合化”理论为切入点,结合新兴生物网络技术探索中药复方研究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严安定 程钢 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8年38卷22期 2314-2318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以传统汤剂为基准,比较山茱萸中药饮片与市售配方颗粒中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差异.方法:收集8批合格的山菜萸饮片和A、B、C3个厂家的配方颗粒各5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山茱萸传统汤剂和配方颗粒中莫诺苷、马钱苷的含量,并计算总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定堃 傅超美 等 《中草药》 2017年48卷10期 1921-192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药辅合一”是中药制剂学中独特的用药理念、制药经验与哲学智慧.然而,一直存在传统经验整理不够,现代基础研究不足的缺陷.为此,阐述“药辅合一”的理论内涵与基本特点,初步总结了中药制剂中常见的“药辅合一”现象及物理化学基础,探讨“药之为辅”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俊 陈红霞 等 《中草药》 2017年48卷11期 2313-232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白及是传统美白方中的主要药物.从中医药美白理论、中医美白历史沿革、美白药理作用机制,以及白及“以白治黑”相关的化学成分、白及美白研究现状等多个角度,系统阐述了白及美白的传统理论基础和现代药理研究概况,并初步提出白及美白产业化研发思路.为中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开运 梁茂新 《中医杂志》 2017年58卷16期 1351-1354页ISTICPKUCSCD
【摘要】 五味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以中华文化传统思维方式——象思维为切入点,阐明象思维在中医学思维中的核心地位,结合中医学分析“象”的分类,确立五行与五味、五脏的关系,明确象思维在五味标定中的作用,以及从象思维分析五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嘉祺 陈建萍 等 《中药材》 2017年40卷12期 2978-2983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中药袋泡茶剂是中药传统剂型的传承与发扬,是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生活的融合,符合简便快捷的中药制剂要求,契合消费者回归自然的养生理念.该文从中药袋泡茶剂的“中医药理论”“物质基础”和“制剂工艺”3个方面揭示其科学内涵,同时还对中药袋泡茶剂的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进 王旭东 等 《中草药》 2017年48卷1期 197-20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本草学是在传统医学理论指导下对传统“药”学的统称.中药的毒性理论蕴含于本草学药性理论之中,其论述范式则指撰写本草学著作所应用的指导原则.毒性理论的论述范式是经《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证类本草》的传承逐渐形成的,其形成在汉代“生生不息”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萍 李连达 等 《中医杂志》 2017年58卷21期 1808-1810页ISTICPKUCSCD
【摘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医事业空前大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澄清.从中医的概念、中医的科学性、各国各民族传统医学的不同发展、中医理论的两大组成部分、中医与西医的异同、中医学的发展、中药学的发展、中医药走向世界、全面推进中医药事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冰 金锐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2年37卷15期 2344-234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基本理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药性概念、构成及表征的复杂性长期困扰着研究人员,亟需研究视角和方法的创新.从认知科学角度看,中药药性理论的产生就是人们在与疾病斗争的医疗实践中面对中药及其作用的感官信息,在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指导下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扶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1年31卷12期 1016-1018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研究中药多糖提取纯化工艺的状况.方法:检索国内外文献,分析研究.结果:中药多糖提取纯化工艺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具有提取效率高、成分损失少、周期短的优势,既符合中医传统理论,又能极大地提高多糖的收率和纯度以及多糖类中药制剂的有效性、稳定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仕欢 杨洪军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0年35卷1期 126-12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药药性是中药理论的核心,是根据中医传统认识,与疗效有关的药物的性质或属性.药性功效的发挥是通过药材得以体现的,而药材的形成受到了外部环境的影响,包括药物生长的温度、湿度、降水、风、地形、土壤、微生物等因素.本文从中药药性形成的历代医籍考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生茂 谭睿 等 《辽宁中医杂志》 2010年37卷8期 1484-1485页ISTICPKUCA
【摘要】 <神农本萆经>称葛根主"诸痹".从传统中医理论认识出发,多个角度阐释了葛根主"诸痹"的机理.并结合葛根的临床应用、以及现代研究进展,论述了葛根主"诸痹"的合理性.指出现行<中药学>教材有必要确定葛根"活血除痹"的功效,这将有助于清晰全面认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萍 王平 等 《中医杂志》 2010年51卷9期 773-774,777页ISTICPKUCSCD
【摘要】 分析目前中药归经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系统生物学尤其是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系统研究中药归经的物质基础和相关作用机制,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是中药规范化、标准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前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仕欢 黄璐明 等 《中医杂志》 2009年50卷6期 485-487,491页ISTICPKUCSCD
【摘要】 在概述象思维方法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象思维对中药药性中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功效等形成的影响,并指出象思维对中药药性理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丽霞 陆丽珠 等 《中国药房》 2001年12卷7期 439-440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中医药历史源远流长,早在3千多年前已有使用中药的记载,在与疾病长期斗争过程中形成的中医药完整的理论体系,直至今日仍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医药不仅深受国人的信赖,而且逐渐被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尤其是近20年~30年来,中医药学理论开始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朋 李红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2年12卷23期 4592-4596页ISTICCA
【摘要】 系统生物学是研究一个生物系统中所有组成成分(基因、mRNA、蛋白质等)的构成与组分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近年来,系统生物学作为后基因组学时代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已广泛深入到生命科学和医药学的各个领域.而作为中国传统医学而言,似乎与之相去甚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申红梅 陶琳 等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2年15卷7期 1078-1079页ISTIC
【摘要】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人们长期与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中药的功效是中药治疗、预防、养生作用,以中医药理论概括而成的,中药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治病、防病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韶燕 田林红 等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1年33卷1期 83-85页ISTIC
【摘要】 <篇首>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重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临床上,以多饮、多食、多尿、皮肤瘙痒及白内障为主的全身表现和以肾小球滤过率增高、正常蛋白尿、早期糖尿病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新年 《中医学报》 2011年26卷8期 1022-102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介绍几种古代中医药文献的学习方法.方法:通过阅读、积累、引用等方法,对古文献进行挖掘、整理、借鉴、研究,从中深入研习古今中医药文献的知识.结果:正确的运用和掌握阅读文献的方法,鉴别文献的知识,积累文献的程序,是整理古文献的有效学习途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闰景漠 缠双鸾 《河南中医》 2010年30卷7期 716-717页ISTIC
【摘要】 通过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痛机认识的探讨,揭示出消渴血瘀证和糖尿病血管病变这两种Kig存在本质上的统一性,只不过是不同医学语言的不同表述,没有本质的差别.活血化瘀类中药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降低血液粘稠度,扩张周围血管,解除血管痉挛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逾英 龙兴超 等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32卷1期 79-80页ISTIC
【摘要】 <篇首>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发展离不开本民族赖以生存的中医中药.中医中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正在被国际社会所接受.特别是2003年SARS时期,中医药理论显示出了强大生命力,中药产业也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桂宁 王鹏 等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23卷3期 13-14页ISTICCSCDCA
【摘要】 对传统中药理论构建形成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和阐述.认为在社会背景方面,药学实践活动已经跃上新台阶,需要有全新理论在更高层次上认知、归纳和解释药学实践及其科学规律;在思想背景方面,阴阳、五行等哲学概念及理论的形成和完善为中药理论的构建形成提供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玉霞 李丽萍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年15卷33期 3575-3576页ISTIC
【摘要】 <篇首> 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并运用传统护理技术与方法,对患者和人群施以照顾和服务,保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1].中医的整体观念理论、辨证施护原则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锦瑶 《中华养生保健》 2015年3期 76页
【摘要】 越来越多的人爱上喝汤补身,尤其喜欢加中药材煲老火靓汤,但中药是分“四气五味、寒热温凉”的,试想家庭主妇若道听途说哪几味药材好,囫囵煲上一大锅,一家老小服用后,效果可能适得其反.煲汤切不可“道听途说”,而需有针对性地从中药材不同功效出发,根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竞成 吕玉宝 《中华养生保健》 2014年1期 47-50页
【摘要】 中成药是中医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材(饮片)为原料,按照国家药品管理部门规定的处方、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制成一定剂型的药品,包括丸、散、膏、丹等各种传统剂型,以及在传统剂型基础上,开发的颗粒剂、口服液、滴丸、微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小艳 《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2年10卷5期 324-325页
【摘要】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是我国人民从古至今防病、治病、养生不可或缺的工具.中药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治病、防病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几千年来,中医中药作为防治疾病的重要武器,对保障人民的健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即使在西医无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郝力 邓阜生 《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2年10卷3期 56-57页
【摘要】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是我国人民从古至今防病、治病、养生不可或缺的工具.中药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治病、防病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几千年来,中医中药作为防治疾病的重要武器,对保卫人民健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即使在西医无比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定 高彩萍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2年06卷4期 253页
【摘要】 中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千百年医疗实践的结晶,也是世界优秀文化的精华,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中药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研发能力,在中药材、中药饮片和剂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