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46
- 4
- 2
- 1
- 46
- 44
- 39
- 25
- 15
- 9
- 8
- 8
- 6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杨光荣 吴兴 等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1999年10卷6期 451-455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阐明云南高原平坝区鼠类在日本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方法:按血吸虫病病原学检查常规方法对鼠类、人群及家畜同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感染率鼠类0.15%(3/1 941),人群18.62%(292/1 568),牛28.53%(109/38...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建国 Vanessa Hull 等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23期 7870-788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远距离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日益广泛.这种远程相互作用往往会对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会造成意想不到的结果.很多可持续性研究都是针对某个特定地点进行的,很少注重多个地点之间远程相互作用对可持续性所产生的影响.虽然有些研究涉及到远程因素,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温海秀 张芳 等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6年37卷6期 791-79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了解HBsAg阳性母亲HBeAg状态与分娩方式对新生儿HBV宫内传播的影响及交互作用.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在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分娩的344对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收集其一般人口...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乙型肝炎e抗原;分娩方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永谦 《中华医史杂志》 2003年33卷3期 167-169页MEDLINE
【摘要】 中国医药学源远流长,为人类的医疗卫生保健做出了贡献.然而这门学科从起源至发展、传播却依赖于中国文字书法的产生与发展,曾经以划纹记事、甲骨文、石鼓文、钟鼎文、篆、隶、楷、行书等字体,把这些知识刻铸或书写于甲骨、石壁、铜器、竹简、木牍、丝帛、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宁 高帅 等 《生态学杂志》 2019年38卷8期 2377-238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灵长类是森林中重要的种子传播者,其行为对于森林植物的更新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虽然大量国外科学家关注了灵长类的种子传播行为,但我国的灵长类种子传播研究依然处于起步阶段,这不利于厘清我国灵长类的种子传播行为特点.本研究以云南拉沙山为研究地,关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静 王健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2年24卷5期 478-480,封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HBV感染是一项亟待解决的社会公共难题,随着乙肝疫苗推广应用,其水平传播得到有效控制,但对HBV所致胎盘垂直传播作用较弱.HBV可经hAV、FcγRⅢ等介导侵入胎盘各层组织,诱导单核-巨噬细胞等产生大量IL-8,介导局部炎性浸润,促进入脐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萧蒇 刘文治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11年35卷3期 247-25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了探索库区滩涂与入库支流土壤种子库与植被的关系,以及物种通过水传播扩散的潜力,对丹江口库区内4条支流及其入库滩涂的地表植被和土壤种子库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支流地表植被和种子库的物种多样性高于库区滩涂,汉江库区滩涂和支流的地表植被与种子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秀亮 许建伟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0年21卷10期 2677-268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花楸树是我国东北林区重要的非木质资源树种,其种实既有自然散布方式,也有动物散布方式.本文通过对花楸树种实散布过程中动物活动特点的研究,探索动物取食和传播花楸树种实的规律及其对花楸树天然更新的影响.在2008和2009年花楸树果实成熟期,通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锡敏 王善青 等 《中国热带医学》 2009年9卷1期 41-42,130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了解海南省基本消除丝虫病后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消长规律及传播作用,为制定消除丝虫病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卫生部<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监测工作技术方案>,在全省开展病原学、蚊媒和血清学(IFAT)纵横向监测.结果 在横向监测中,末次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云 吴光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年24卷4期 314-31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ne,HFRS)在我国分布于29个省(区、市),近年每年发病约5万人,平均病死率约在2%,严重危害人民健康.长时期内,由于病原体未定,对传播途径的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卫东 周宪民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1年22卷2期 116-11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了解在人蛔虫和猪蛔虫感染并存的农村社区内因交叉感染发生的可能性,猪蛔虫对人群蛔虫感染传播的作用。方法 选择两个基线情况基本相同的自然村,即江西省新建县樵舍乡蔓湖行政村的老支村和畔支村为实验现场。在对两村所有人群进行相同药物治疗处理的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秋芬 高兴政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1999年16卷5期 21-2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鉴别斯氏按蚊和中华按蚊中肠具有阻断疟疾传播作用的免疫活性蛋白,并对斯氏按蚊雌蚊中肠免疫活性蛋白在中肠的分布进行定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电转移印迹技术(EITB)分析斯氏按蚊雌、雄蚊和中华按蚊雌蚊中肠的免疫活性抗原;用间接荧光抗体技术(IF...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馨元 肖小敏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6年25卷12期 911-915页ISTIC
【摘要】 目的::评价乙肝病毒感染者孕期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探讨产前抗病毒治疗的指征。方法:对国内外12篇有关产前抗病毒治疗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抗病毒治疗组婴儿出生时 HBsAg 阳性的风险比对照组减少63%( RR=0.37...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洁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年24卷12期 封2,1899-1900页
【摘要】 医院宣传工作,是医院与社会共建两个文明的桥梁和纽带,更是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医院宣传工作以其自身的工作特点和优势,通过借助各类媒体不同的传播作用,面向社会广泛宣传医院自身所开展的新医疗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建 吴绍强 等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9年20卷2期 175-177页ISTICCSCDCA
【摘要】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高热、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蜱作为媒介昆虫在非洲猪瘟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了解蜱在非洲猪瘟流行病学中的作用,笔者综述了蜱感染病毒的动力学研究进展、蜱的遗传背景、病毒型差异以及环境等因素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穆玉姣 陈端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8年36卷3期 52-55页ISTICCA
【摘要】 整合子和金属β-内酰胺酶(MBL)使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更加复杂,给临床的抗感染治疗带来了较大的困难.Ⅰ类整合子(IntⅠ)的结构与其在铜绿假单胞菌四类金属酶的耐药基因中的传播作用是临床关注的问题之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开仁 段绩辉 等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2010年8卷1期 10-14页CA
【摘要】 目的 观察班氏丝虫微丝蚴血症者的持续时间、密度消长及传播作用.方法 采用厚血膜法每年或每隔1~3年对微丝蚴血症者和监测点全寨人血检,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和丝虫特异IgG4试剂盒检测人群丝虫抗体水平,用快速酶联免疫试验(ICT)检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外文期刊】 John R,Poulsen ; Cooper,Rosin ; 等 《Conservation biology : the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Conservation Biology》 2018年32卷3期 559-567页SCIMEDLINEB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朱锋 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全国学术会议暨第六次国际寄生虫学学术研讨会 2015年
【摘要】 目的:疟疾是以按蚊为传播媒介的血液传播疾病,每年造成约2亿人口感染并导致其中60多万人死亡.随着疟原虫对抗疟药物和按蚊对杀虫剂抗性的不断增强,传统的药物治疗和药物预防在疟疾防治中日显疲软.鉴此,开发长期高效的抗疟疫苗辅助疟疾治疗或保护接种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许娜 导师:张志凌 武汉大学 化学 分析化学(博士) 2014年
【摘要】 病毒是一类非细胞形态的胞内寄生微生物,能够导致全球性的大规模传染性疾病(如禽流感、艾滋病、非典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迫切需要研发和制备有效的抗病毒药物,而了解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的机制是研发抗病毒药物的基础.在传统的病毒学研究中,宿主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梁燕萍 2012年度中国健康传播大会 2012年
【摘要】 随着数字、网络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博、手机短信、新闻网站、博客、论坛、QQ等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显示出其巨大的传播作用,自2003年的"非典"开始,到禽流感、三聚氰胺奶业、甲型流感H1N1、核污染等事件中,新媒体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朝云 导师:董小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基础医学 免疫学(博士) 2011年
【摘要】 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 TSEs)又称为朊病毒病(prion disease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人类和多种动物中的致死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如人的克雅病(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迟小惠 冯友军 等 《微生物学通报》 2019年46卷2期 311-31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我国细菌耐药现象十分普遍,多重耐药甚至泛耐药的菌株不断出现,给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随着人类活动以及农业畜牧业的发展,在物理和生物作用力之下,医疗行业和养殖业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导致养殖动物及其相关环境中存在大量的耐药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裴国献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9年21卷1期 3-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自1999年9月创刊,时值2019年已进入第20年的发展时期.20年来本刊伴随着我国创伤骨科的成长,见证了创伤骨科学的发展;为我国创伤骨科的发展起到了知识传播、学术导向、专业引领与成果发布的载体作用,有力推动了我国创伤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安鹏 许益鹏 等 《昆虫学报》 2019年62卷7期 877-88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共生菌普遍存在于昆虫体内,它们能够为宿主昆虫提供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氨基酸、固醇类等营养物质,还能提高昆虫适应高温、寄生虫、病毒等不利环境因素的能力,昆虫则为共生菌提供稳定的生存环境和营养物质,昆虫与共生菌相互依存.多数情况下,共生菌通过垂直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晓农 许静 等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9年23卷7期 749-75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本文回顾了中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近70年的历程,总结了四个不同阶段所取得的成就,尤其是在归纳中国各阶段防治策略对防治工作的推进作用及其存在缺陷的基础上,分析了以传染源控制为主要综合性防治的策略仍适用于当前消除血吸虫病攻坚行动的理论基础;比较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洪彩华 钟武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9年34卷2期 107-11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流感病毒主要以气溶胶传播,传染性高,具有较高病死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流感病毒变异快,临床现有药物不断出现耐药,发展新型的抗流感病毒药物迫在眉睫.现从病毒靶标和宿主靶标2个方面出发,介绍不同作用靶点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并重点介绍新型抗流感病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伯礼 《中医杂志》 2019年60卷1期 1页ISTICPKUCSCD
【摘要】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们坚定地走过了充实的戊戌年,迎来己亥年的开端.我代表《中医杂志》编委会和全体编审人员向广大专家学者和读者朋友们致以新年的美好祝福!过去的一年,我们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的系列新思想和新要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兰 郑其升 等 《微生物学报》 2019年59卷10期 1872-187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来源于海洋红藻的凝集素G已被证实对多种囊膜病毒都有抗病毒活性,可与囊膜病毒表面糖基结合而阻断病毒的入侵.以病毒入侵为作用靶点的抗病毒药物,不仅可以阻断病毒的自由传播途径,还可以阻断细胞间传播途径,红藻凝集素G还具有可溶性好、易表达、稳定性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房师松 王昕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9年26卷6期 426-430页ISTICPKU
【摘要】 甲型流感病毒能够突破种属障碍并获得在新宿主中有效感染和传播的适应性突变,从而导致流感大流行.流感大流行的准确时间及规模至今尚无法准确预测.流感病毒大流行的宿主范围依赖于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因子以及病毒自身的适应性进化.从流感病毒吸附并感染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