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65
- 10
- 4
- 3
- 3
- 2
- 8
- 6
- 4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于静 许倩 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3年44卷2期 183-189页
【摘要】 新疆少数民族主食以馕为主,主要以传统酸面团(酵头)制作而成,然而酸面团中微生物组成直接影响到馕的品质及营养价值.为明确馕用酸面团中微生物组成,筛选出其中所含微生物,该文从新疆哈密、库尔勒、昌吉、伊犁、阿克苏、喀什、阿拉尔7个地区采集12个样...
【关键词】 馕酸面团;传统分离培养;16S rDNA/26S rDNA测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辉 张亮 等 《粘接》 2022年49卷4期 84-87页
【摘要】 分析基于微生物学的速食食品致病菌检验检测结果,总结相应的检验方法.采用传统细菌分离培养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验.对两种检验方法下的致病菌阳性检出情况进行统计,计算出总阳性率.并对两组检验所耗费的时间进行记录,计算出平均用时结果.经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睿 邵长春 等 《食品科学》 2020年41卷20期 90-96页
【摘要】 为掌握不同腌腊肉制品中微生物多样性,采用16S V3-V4可变区域高通量测序结合传统分离培养方式对产自不同地区不同加工方式的腌腊肉开展微生物菌相结构研究.结果 表明,通过传统分离培养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爱芳 谢晶 等 《中国食品学报》 2018年18卷10期 211-222页
【摘要】 以感官、色差、质构、挥发性盐基氮(TVB-N)、K值以及菌落总数、嗜冷菌总数为鲜度指标,研究4℃冷藏金枪鱼贮藏期间品质变化;并结合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指纹图谱技术,分析冷藏金枪鱼主要微生物的茼相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科 余晓峰 等 《食品科学》 2013年34卷4期 157-160页
【摘要】 采用传统培养方法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GE)指纹技术对广式腊肠中微生物种群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广式腊肠发酵过程的优势微生物群落.结果表明:在传统分离培养中共得到葡萄球菌19株,乳酸菌12株,通过生理生化鉴定得到4...
【关键词】 广式腊肠;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16S rDN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TANG Shu-ze 毕水莲 等 《食品工业科技》 2008年29卷7期 246-249,253页
【摘要】 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检测变形杆菌属的PCR方法.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法、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检测法和常规PCR方法对66株变形杆菌样本分离株进行鉴定.三种检测方法结果一致,但PCR方法检测时间只需5~6h,比传统分离方法节省40h左右.通过对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国栋 熊善柏 等 《中国食品学报》 2024年24卷8期 325-340页
【摘要】 为探究臭氧水处理对不同来源生鲜草鱼片初始菌相的影响,以不同采样时间生鲜草鱼片为原料,测定菌落总数、硫代巴比妥酸(TBA)值、pH值、色度值、感官评分,研究臭氧水不同参数处理对生鲜草鱼片理化特性影响,以优化其处理条件.采用优化的条件处理生鲜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伟娜 赵霞 等 《中国兽医杂志》 2023年59卷4期 59-62页
【摘要】 为了对疑似感染巴氏杆菌的病死兔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并分析其耐药情况,本试验对送检的病死兔进行剖检,结合传统分离培养及16S rRNA和荚膜抗原A(capA)基因的PCR扩增等鉴定病原菌,PCR方法扩增其23个毒力基因,最后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玉侠 黄国保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6期 73-75页
【摘要】 泡椒凤爪是我国西南泡椒肉系列工业化产品中的代表性产品.本文采用传统分离培养结合16S 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引起泡椒凤爪胀袋变质的微生物.结果显示,引起腐败的主要是葡萄球菌、芽孢杆菌、假单胞菌.本文根据特定腐败菌的生物学特性,提出了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玉玲 彭晶 等 《生命科学研究》 2021年25卷2期 169-175页ISTICCA
【摘要】 酯酶(esterase)可以催化酯水解和合成、多肽合成、内酯合成、酯交换等多种反应,在工业领域被广泛应用,故开发具有高活力、耐盐、耐碱、耐酸、耐高温等特殊性质的酯酶具有重要意义,而来自于极端环境微生物的酯酶往往具有这些特殊的性质.从环境中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贺燕 周兴旺 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16卷3期 258-264页
【摘要】 目的 研究和分析湖南特色辣酱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及黄曲霉毒素污染的主要来源.方法 连续3年跟踪监测湖南特色辣酱企业中的原料、麦胚、半成品及成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的含量.采用传统培养方法和基因测序技术对关键生产环节中的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确定湖南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艺洁 张芯语 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5年46卷2期 32-39页
【摘要】 为分析新疆恰玛古内生细菌多样性,挖掘潜在的微生物资源及功能,利用高通量测序法对新疆恰玛古内生细菌结构组成进行分析,同时对传统培养法分离筛选得到的内生细菌进行 16S rRNA基因序列分子鉴定,进而对菌株的益生特性进行研究.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微 《生物学教学》 2024年49卷11期 57-60页PKU
【摘要】 在"微生物的纯培养"实验教学过程中,基于学习进阶理论,以地衣内生菌的分离、纯化和培养为主线任务,引导学生依托文献生成课题,完成对"髓层刮离法"的自主设计和操作,在真实科研情境中发展学生的技术和工程等高阶思维.实验结果表明,"髓层刮离法"在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安佳婷 徐海轩 等 《环境昆虫学报》 2023年45卷4期 942-951页ISTICPKUCSCD
【摘要】 红裸须摇蚊Propsilocerus akamusi为华北地区常见耐污种,广泛分布于各种水体中.本研究采用传统培养法对4龄红裸须摇蚊幼虫肠道内细菌种类进行分离,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比对,结合菌落形态、系统进化分析等方法进一步鉴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皞晟 王培民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20卷2期 189-194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索一种可以大量快速培养活力好且卫星胶质细胞污染少的原代神经元细胞的方法.方法 混合酶溶液消化体式显微镜下提取的背根神经节(DRG),随后接种于纤维连接蛋白提前包被的培养皿中,8 h后更换含5-氟尿嘧啶的维持培养基,抑制非神经元细胞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洁 林莹 等 《生物资源》 2023年45卷1期 82-92页ISTICCA
【摘要】 探讨白首乌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结构与分布规律,为优选根际促生菌、提高仿野生种植技术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综合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传统分离培养技术,分析测定3个产地2个根茎深度的白首乌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分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慧福 宁丹 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3年44卷4期 197-202页
【摘要】 以传统自然发酵的富源酸菜为研究对象,利用MRS-CaCO3固体培养基中分离纯化菌株,经过革兰氏染色、过氧化氢酶试验初步鉴定,进行发酵性能(产酸速度、产酸量、降解亚硝酸盐能力、耐酸生长、耐盐生长)测试以确定最优菌株,再通过16S rDNA序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锦华 张潇月 等 《中国酿造》 2023年42卷3期 47-52页
【摘要】 为通过生物法改善并提高清香型白酒酿造中功能性成分四甲基吡嗪的含量,该研究采用传统分离方法从清香型白酒大曲中分离纯化芽孢杆菌(Bacillus sp.),通过气相色谱(GC)法筛选高产四甲基吡嗪的菌株,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力艺 范群艳 等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23年42卷11期 88-97页
【摘要】 采用16S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传统培养分离方法,比较了燕窝罐头原料与不同生产工序的微生物群系构成,通过α、β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研究了燕窝罐头生产线中的腐败微生物污染源与工序的关键控制点.结果表明:冰糖原料是燕窝罐头的主要污染来源,其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冰 范洪臣 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3年14卷1期 58-65页
【摘要】 目的 筛选适宜谷物黏豆包发酵的酵母菌菌株.方法 以采集自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的传统自然发酵黏豆包谷物发酵液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发酵液中微生物多样性,再利用传统培养法对发酵液中的酵母菌进行分离,筛选出耐低温、耐低pH、起酵时间快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珍 乔媛媛 等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41卷1期 71-73页
【摘要】 目的 设计与细菌抗原检测相关的虚拟仿真综合实验,评估其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细菌抗原与抗体特异免疫反应为核心内容,把细菌分离培养、细菌O抗原和H抗原制备、玻片凝集与肥达试验融合为一个虚拟仿真综合实验.对照组采用传统实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紫衡 陈欢 等 《食品科学》 2022年43卷16期 177-185页
【摘要】 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和分子鉴定技术对六堡茶渥堆过程的样品中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从不同渥堆阶段的样品中分离出细菌13个属、27个种,放线菌7个属、8个种,真菌11个属、23个种,其中黑曲霉、塔宾曲霉、Blastobotrys adeniniv...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磊 牛旭东 等 《宁夏医学杂志》 2022年44卷6期 558-560页CA
【摘要】 目的 评估恒温扩增快速检测技术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收集的300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收集其痰液(包含吸取痰)样本,采用恒温扩增快速核酸检测技术和培养法同时进行病原学检测,统计两种检测方法的病原体检出情况.结果 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毕海委 吴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年19期 3088-3093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传统观点认为雌性哺乳动物出生后不再产生新的卵母细胞,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出生后哺乳动物卵巢中存在能再生卵子的雌性生殖干细胞。
目的:从新生CD-1小鼠卵巢中分离、纯化雌性生殖干细胞并建系及进行生物学特征研究。
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世军 王月 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1年27卷6期 515-51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从贵州布鲁氏菌抗体阳性的山羊血液分离布鲁氏菌病原体并对其进行种型鉴定.方法 采用血培养法对经试管凝集试验检测为布鲁氏菌抗体阳性的山羊血血液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应用传统方法 和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对可疑菌落进行种型鉴定.结果 11份(GZ...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洪城 王健 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0年26卷6期 1240-124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高效分离和培养成人肺微小动脉平滑肌细胞的方法并鉴定该方法培养的传代细胞生物学特性.方法:分次胶原酶消化法与传统胶原酶消化法进行细胞获得率、细胞存活率及培养成功率比较;绘制生长曲线对原代与传代细胞的生长特性进行分析;细胞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素霞 李小丽 等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08年3卷10期 735-737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通过与传统细菌培养法比较,明确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能否提高沙门氏菌检出率. 方法 分别应用传统细菌培养法(含生化、血清学鉴定)及普通PCR方法,对300例急性腹泻患者粪标本进行检测,将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进行比较. 结果 300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宗军 《生物技术通报》 2006年3期 77-80,9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对我国传统酸肉中的葡萄球菌进行了首次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球菌是中国传统酸肉中的重要微生物类群之一,在140个MSA培养物中有101株葡萄球菌,微球菌27株,其它杆菌和H2O2-球菌12株,所有葡萄球菌中有64%对新生霉素有抗性,属腐生葡萄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振强 罗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3年9卷11期 654-658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传统理论认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发生只存在于胚胎期及出生后一段时间,其后神经细胞的分裂即告结束.但1992年Reynolds等首先利用神经球法(neurosphere)的特殊培养条件,先后从胎鼠和成鼠纹状体分离到神经干细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钱凯 唐琳俊 等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16卷1期 1-5页ISTIC
【摘要】 目的 研究改良体外小胶质细胞分离培养的方法及效果.传统法存在动物用量大、成本高且细胞培养时间长等局限.方法 结合消化试剂组合和手摇震荡法培养分离小胶质细胞;同时采用Iba-1免疫荧光法进行细胞鉴定和纯度分析, 台盼蓝染料法进行活力检测以及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