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370
- 60
- 20
- 1
- 504
- 409
- 139
- 62
- 42
- 165
- 98
- 96
- 91
- 8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蒋桂华 杨莎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12年23卷1期 172-173页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考察野巴子不同方式提取液(即水提取液、乙醇提取液)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 测定野巴子水提取液及乙醇提取液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研究两种不同方式提取液对绿脓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结果 野巴子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彬 黄婷 等 《西南农业学报》 2011年24卷2期 761-765页
【摘要】 为探讨7种常用抗菌渔药对致病性鮰爱德华氏菌的体外抗菌作用,采用2倍稀释法测定了7种渔药对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在初筛MIC的基础上,以MIC、5倍MIC、10倍MIC和20倍MIC下平板抑菌圈直径为参数,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建萍 由宝昌 等 《江苏农业科学》 2010年3期 353-355页
【摘要】 采用系统预试方法初步测定了大叶胡颓子根化学成分的类型,以纸片法和平板法观察其醇提物对4种常见呼吸道感染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氏杆菌)和革兰氏阳性代表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大叶胡颓子根中含有糖及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艳芬 黄燕 等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12卷3期 48-49页
【摘要】 [目的]研究桑椹、桑叶水煎液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连续稀释法对桑椹、桑叶水煎液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桑椹、桑叶水煎液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Y C26001)、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苏婉 张守钗 等 《华西药学杂志》 2009年24卷1期 38-4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4种不同配比的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CTX/TAZ)(2:1、4:1、6:1、8:1)及头孢噻肟钠(CTX)单剂对四川地区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 采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465株临床分离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关键词】 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体外抗菌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思绮 司徒杰 《江西中医药》 2023年54卷9期 67-69,75页CA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配伍比例金银花-连翘药对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初步分析抗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K-B纸片法、二倍微量稀释法测定不同配伍比例金银花-连翘药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通过生物化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晓东 魏丽芳 等 《中国药房》 2019年30卷1期 73-77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考察山大颜根、茎、叶3个部位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并探究其抑菌作用机制.方法:将山大颜根、茎、叶的95%醇提物均制备成质量浓度为100 mg/mL(以提取物计)的药液,并以青霉素钠(0.5μg/mL)和硫酸链霉素(128 mg/m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蕾 何光志 等 《中国药房》 2019年30卷18期 2513-2518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获取银杏抗菌肽(GBA)重组蛋白,并考察其体内外抗菌活性,为解决病原菌耐药问题、规模化生产植物源性新型抗菌剂提供实验基础.方法:根据Genebank中公布的GBA基因序列(FJ865399),利用基因技术构建重组质粒pET32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鹤龄 谭珍媛 等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38卷12期 2252-225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桂千金子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体外抑菌试验,测定桂千金子乙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比较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A)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庞晶 胡辛欣 等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7年42卷5期 446-45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本研究旨在评价氟喹诺酮类新药注射用甲磺酸吉米沙星的体外抗菌药效学特征.测定注射用甲磺酸吉米沙星对1039株(其中包括877株产β-内酰胺酶菌株)临床分离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
【关键词】 注射用甲磺酸吉米沙星;氟喹诺酮类;体外抗菌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钟益宁 吴诗云 等 《中成药》 2016年38卷10期 2297-230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测定肉桂枝叶非挥发部分总多酚的含有量及其体外抗菌作用.方法 95%乙醇索氏回流提取粗粉后,AB-8大孔树脂纯化富集总多酚,酒石酸亚铁比色法和福林酚比色法分别测定其含有量,二倍稀释法测定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绿脓杆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钱丽旗 马建丽 等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2年28卷10期 765-76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评价柏黛膏抗菌活性及其与青霉素的协同抑菌效能.方法 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用琼脂二倍稀释法.结果 柏黛膏与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柏黛膏+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抗菌MIC50和MIC90值分别...
【关键词】 柏黛膏;对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协同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云建 林澜 等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08年24卷3期 225-22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评价头孢西酮钠(第1代头孢类抗生素)对临床分离社区感染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头孢西酮钠与头孢唑啉钠、头孢氨苄、头孢呋辛钠、阿奇霉素作比较,用纸片药敏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结果 对肺炎链球菌、β溶血链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永红 王琪 等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8年33卷3期 172-17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 评价夫西地酸对临床分离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棋盘法测定联合抗菌作用并以杀菌曲线测定夫西地酸杀菌特征.结果 对临床分离的359株葡萄球菌MIC测定结果显示夫西地酸对苯唑西林耐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贠田 李红玉 等 《华西药学杂志》 2007年22卷2期 140-14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考察藏药二十五味鬼臼丸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 采用M-H琼脂平板、PDA琼脂平板和微量稀释法检测藏药二十五味鬼臼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杆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枯草杆菌、耐药表皮葡萄球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晓丹 索娟 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7年13卷8期 49-5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精制藿胆方抗菌作用.方法:体外抗菌试验采用液体试管法,观察精制藿胆方的最低抑菌浓度;体内抗菌试验采用治疗感染肺炎双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小鼠模型的方法.结果:体外抗菌试验对所试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长志 李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6年26卷3期 278-280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观察五味香连丸、黄连的体外抗菌作用及黄连与空白(五味香连丸中黄连以外的药物)的交互作用.方法:采用液体两倍稀释法和药物交互作用定量法.结果:五味香连丸、黄连具有较强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痢疾杆菌作用.空白抗菌作用较弱,五味香连丸中黄连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洪军 刘昌玉 等 《中医药学刊》 2005年23卷10期 1822-182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止嗽膏的体外抗病毒和抗菌作用.方法:观察止嗽膏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3)作用及对常见五种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止嗽膏细胞毒性较小;对两种病毒的增殖有不同抑制作用,根据50%的抑制浓度,其抗病毒作用有量效关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佟金平 王镇山 等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5年30卷4期 233-23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研究磷霉素与14种常用抗菌药物分别联用在体外抗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关系,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磷霉素等15种抗菌药物单独以及磷霉素与14种抗菌药物分别联用作用于163株MRS菌株,通过测定最低抑菌浓度...
【关键词】 磷霉素;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体外抗菌活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钦凤 王爱华 等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年43卷5期 411-413,417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检测头孢地尼体外抗菌活性,同时观察在下呼吸道感染中,作为第3代头孢菌素序贯治疗药物的作用.方法:用琼脂培养基纸片扩散法检测头孢地尼及其他11种抗生素对4种菌属: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共117株细菌体外药物敏感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勇 张智洁 等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05年21卷6期 418-42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配比的头孢噻肟/他唑巴坦外抗菌作用.方法测定568株临床分离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观察细菌接种量、培养基pH和血清蛋白含量对体外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不同配比头孢噻肟与他唑巴坦的抗菌活性无明显差异.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05年21卷5期 345-35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评价头孢噻肟联合舒巴坦复方制剂的抗菌活性及不同配比间的差异.方法以平皿二倍稀释法对临床分离的18种636株致病菌进行MIC测定;以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34株致病菌的MBC值;以活菌计数法绘制4株致病菌的杀菌曲线.结果联合头孢噻肟与舒巴坦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健 钟巍 等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03年19卷1期 17-2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评价头孢氨苄-甲氧苄氨嘧啶(TMP)(5:1)的复方制剂对临床分离的636株致病菌体外抗菌作用结果以及头孢氨苄与TMP对临床分离的99株致病菌联合敏感实验研究结果.方法: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采用平皿二倍稀释法,联合敏感实验采用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琪 刘健 等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3年3卷5期 280-28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对不同配比的哌拉西林-舒巴坦(2∶1、4∶1、8∶1)及单剂进行临床常见分离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以评价哌拉西林与酶抑制剂舒巴坦复方制剂的抗菌活性及其组方的合理性.方法:采用标准的平皿稀释法对2000年7月-2002年2月北京、上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明珠 张幸国 等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02年19卷5期 414-41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分离菌株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现状.方法:采用琼脂双倍稀释法测定从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分离的230株革兰阴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采用抑制剂增强的纸片扩散法测定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耘 杨敏 等 《中国药学杂志》 2002年37卷7期 502-50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测定格帕沙星及对照药环丙沙星等对500株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琼脂二倍稀释法和肉汤二倍稀释法.结果格帕沙星抗革兰阳性球菌作用优于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与司巴沙星相当.尤其对于MSSA和链球菌属,格帕沙星的MIC90≤0.25 m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耘 刘健 等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02年18卷4期 251-25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评价不同配比头孢他啶/舒巴坦及其对照药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MIC的测定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MBC的测定采用肉汤二倍稀释法.结果:对革兰阴性菌,头孢他啶/舒巴坦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其作用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相当,优于哌拉西林/他佐巴坦和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白群华 肖永红 等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2年27卷10期 621-624,62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加替沙星对651株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他啶、万古霉素、阿米卡星、阿莫西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比较.结果表明,加替沙星具有强而广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家泰 刘健 等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01年17卷6期 403-40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评价盐酸加替沙星(gatifloxacin)对临床分离的1 222株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并与盐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等进行比较.结果:盐酸加替沙星对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的MIC90值均低于0.5mg@L,抗菌作用与盐酸环丙沙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永红 白群华 等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1年1卷4期 203-20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测定头孢地尼体外抗菌活性并与其他抗菌药比较.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651株细菌测定结果表明,头孢地尼对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MSSA、MSSE)抗菌作用与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相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