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6
- 8
- 4
- 24
- 1
- 13
- 7
- 6
- 5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琳 郭晓冬 等 《中医学报》 2012年27卷4期 428-42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析张从正对于不肯服药之人,不能用药之病采取器械疗法针对常见病和疑难杂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对张从正所著《儒门事亲》中用(非)针、银针、钗股、鸡羽、竹筷、针钩、秤钩、漏针、钩钤、磁片、草茎、杆草、长蛤甲、九曲玲珑灶、木梳等器械治疗疾病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彤 《中华养生保健》 2010年8期 48页
【摘要】 在中医看来,怀孕期间,如果情绪不能保持稳定的话,孩子很有可能发育不良。金代四大名医之首的张从正所撰写的《儒门事亲》中说:“如妇人怀孕之日,大忌惊忧悲泣,纵得子,必有诸疾”。意思浅显如白话,就是说女性在怀孕的时候,一定不能情绪波动太大,否则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亚南 邓艳芳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年30卷8期 3017-302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张从正《儒门事亲》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儒门事亲》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206首,涉及中药210种.利用Excel软件建立《儒门事亲》方药数据库,采用SPSS 17.0和clementine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丙坤 《时珍国医国药》 2014年25卷11期 2727-2728页PKUCSCDCA
【摘要】 通过对《儒门事亲》医案分析,探讨了张子和治疗情志病的特色,概括为擅长情志相胜,以情胜情;创习以为常平惊法;多法并用,综合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献宗 《中医学报》 2015年7期 1077-1080页ISTICCA
【摘要】 《儒门事亲》文中有四穴,即水分、?谷、廉泉、中注。其中水分穴的定位是错误的,应当予以改正,而张从正治疗水湿疾病建议采用直接灸水分穴,并提出此类疾病此穴禁针。三阳络的别名有“?谷”和“骨空”,可治疗循经所过的疾病。《儒门事亲》中的廉泉穴,即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卞立群 张引强 等 《北京中医药》 2015年34卷6期 456-458页ISTIC
【摘要】 张子和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创立了以汗、吐、下三法为主辖制诸病的证治体系.其诊断学理论与治疗学理论当分属不同的体系,诊断依据来源于《内经》,治疗学思想则产生于其对人体独特的生理病理的认识.以《儒门事亲》为基础,对其治法理论产生基础及临床应用进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雷 《河南中医》 2014年34卷2期 359-360页ISTIC
【摘要】 张子和是攻邪派的代表人物,善用汗、吐、下三法.舟车丸为张氏所喜用,为“下法”的代表方之一.《儒门事亲》中舟车丸出现的频率较高,张子和用其治湿形之类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雷 郭锦晨 等 《中医学报》 2014年11期 1701-1702页ISTICCA
【摘要】 张子和是攻邪派的代表人物,极善用汗、吐、下三法。在《儒门事亲》中,张子和不但善于传统药物的疗法,在情志疗法中亦另辟蹊径,治疗“内伤形”亦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相鲁闽 《河南中医》 2014年34卷5期 896页ISTIC
【摘要】 金元四大家第二个流派是攻下派,首创医家张从正.金史艺文志及国朝四库载存之《儒门事亲》15卷,金睢州考城张从正撰.从正字子和,号戴人.约生于金正隆元年(公元1156年),卒于正大五年(公元1228年),宣宗兴定中召补太医,末几辞去.学宗守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燕少恒 《河南中医》 2013年33卷1期 42-44页ISTIC
【摘要】 张子和辨治燥证在病因上注意气候和药邪致燥;在痛机辨识上注重脉象,并综合运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分析病机;在治疗上注意人群差异,治疗淋证注重滋水开窍,治疗便秘注重润攻滋养,药疗与食疗配合使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非 于楠楠 等 《河南中医》 2013年33卷5期 672-673页ISTIC
【摘要】 张从正在汲取《黄帝内经》及历代医家泻血疗法的理论及实践基础上,将泻血疗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认为泻血之功同于发汗,泻血即是扶正,且在临床运用中泻血部位多、泻血量多、针药并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星 王明强 《中医学报》 2012年27卷6期 695-69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金元四大家论治便秘的学术思想.方法:对与金元四大家论治便秘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结果:刘完素、张从正认为便秘其病属燥,治疗上刘完素主张开通道路,养阴退阳,凉药调之;而张从正则创立药治加食疗的方法;李东垣、朱丹溪认为是肾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谦峰 郭树明 等 《中医学报》 2011年26卷6期 649-65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析攻下法在肠道肿瘤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概述攻下法的概念及应用,明辨肠道肿瘤的治则及病因病机,阐述攻下法与肠道肿瘤间的联系,阐发攻下法在肠道肿瘤治疗上的意义.结果与结论:攻下法在肠道肿瘤治疗中应用广泛,辨证地使用攻下法是中医药治疗肠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田丙坤 第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暨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交流会 2013年
【摘要】 通过对《儒门事亲》医案分析,探讨了张子和治疗情志病的特色,概括为擅长情志相胜,以情胜情;创习以为常平惊法;多法并用,综合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爱军 2013浙江省针灸学会年会暨学术交流会 2013年
【摘要】 张从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其治病擅长于攻邪,以汗吐下三法治疗各种外感内伤病证,疗效卓著,其代表作《儒门事亲》体现了张氏的学术特点和治疗经验,他认为"灸、熏、蒸、渫、洗、熨、烙、针刺、砭射、导引、按摩,凡解表者,皆汗法也"(《儒门事亲》卷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立彬 《中华养生保健》 2012年6期 40页
【摘要】 在中医来讲,怀孕期间,如果情绪不能保持稳定的话,孩子很有可能发育不良.金代四大名医之首的张从正所撰写的《儒门事亲》中说:“如妇人怀孕之日,大忌惊忧悲泣,纵得子,必有诸疾.”意思浅显如白话,就是说女性在怀孕的时候,一定不能情绪波动太大,否则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素琴 张秀丽 等 《社区医学杂志》 2009年7卷2期 69-70页CA
【摘要】 <篇首> 缺乳是指哺乳期产妇乳汁甚少或全无者.<诸病源候论>中有"产后无乳汁候"的记载,<妇人良方大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济阴纲目>称其为"乳汁不行",<儒门事亲>称"乳汁不下",<丹溪心法>称"乳汁不通".虽然名称不一,但症状皆为产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焕玉 龚琳玲 等 《工企医刊》 2001年14卷5期 58-59页
【摘要】 <篇首> 1祖国医生对糖尿病的认识糖尿病在祖国医学属消渴范围.其记载很早,论述亦多.<素问、奇病论篇>说"此肥美多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说:"男子消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郭育汝 导师:王非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基础理论(硕士) 2015年
【摘要】 "因势利导"作为中医学治疗疾病的思想之一,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势利导"最初并不是医学用词,《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将其思想引入到中医学领域并对其理论有详细的论述,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高者,因而越之;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杨勇 2013中医中药健康行第八届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峰论坛 2013年
【摘要】 食物是人体生长发育不可少的物质,也是气血津液的来源.《儒门事亲》谓:养生当论食补.了解饮食性味,选择适宜的饮食,将有利于增进健康及疾病的治疗与康复.饮食性味(一)药有药性,食有食性,食性和药性一样,分为四性(寒、热、温、凉)和五味(辛、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佩芸 导师:黎敬波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基础理论(博士) 2013年
【摘要】 研究背景刺络放血疗法,又称之刺血疗法,《内经》中称之为"刺留血",是在中医针灸学中的一种历史悠久、方法独特的治疗手段.他的理论基础建筑在"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的基础上;"宛陈则除之",则是刺络放血疗法的应用实践大法.在《内经》162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于楠楠 导师:王非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基础理论(硕士) 2013年
【摘要】 中医刺血疗法源远流长,被奉为中医学开山祖书的《黄帝内经》对刺血疗法就有着丰富的论述,如《素问·血气形志》云:"治病必先去其血……然后泻有余,补不足";《素问·调经论》云:"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以及《灵枢·九针十二原》"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唐伯青 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2011年
【摘要】 <正>情志疗法,早在《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篇"、"调经论篇"就谈到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其后历代医家各有论述,至金元时代的张子和、朱丹溪的《儒门事亲》、《脉因论治》中,更详细地阐述了情志疗法在血瘀证中的应用.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吴旻 第三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暨2009'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年会 2009年
【摘要】 <正>金元四大家攻邪派代表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金睢州考城人,以汗吐下三种攻邪祛病的治法著称,自成一派.子和认为"治病重在驱邪,邪去则正安,不可畏攻而养病,还认为汗吐下"三法兼众法","识练日久,至精至熟"(《儒门事亲·卷二·汗吐下三法赅...
【关键词】 张子和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黄智敏 导师:吴清和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 中药学(博士) 2009年
【摘要】 现代社会都市化,经济工商业化,造成生活节奏加快,而导致人民精神紧张,人与人之间关系疏离,致使情绪难得排解,心理失衡而出现西方医学之精神病.精神病和心理学在西医已是一门专业学科,中医方面虽然也有学者在致力研究,但至现时亦只在本科课程中的一门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温长路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 2006年
【摘要】 张子和是我国金元时期著名的医家之一,与刘完素、李东垣、朱丹溪齐名,被后世共称为"金元四大家".《儒门事亲》是张子和学术思想的提炼和总结,由它记录和反映的张子和创立的"攻邪"学说在中医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故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效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高嘉骏 2005年
【摘要】 吐法是指通过药物或物理性刺激,促使人体产生呕吐,以祛除邪气,调整气机,恢复人体原有内在平衡的治疗方法.由于吐法是一种可以引起机体剧烈反应的治疗手段,不易被患者所接受,对此张子和《儒门事亲》就曾发"夫吐者,人之所畏.且顺而下之尚犹不乐,次递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高谦 2004年
【摘要】 七方十剂绳墨订一疟非脾寒及鬼神辨四余自先世授以医方,至于今日五十余年,药不识练,岂敢如是决也.又赏观《刺疟论》五十九刺,一刺则衰,再刺则去,三刺则已.会陈下有病疟二年不愈者,止服温热之剂,渐至衰赢,命于药之口.余见其赢,亦不敢便投寒凉之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