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44
- 5
- 3
- 35
- 22
- 13
- 12
- 11
- 20
- 16
- 12
- 10
- 10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紫婷 杨贯彤 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25年35卷1期 127-138页ISTICPKUCA
【摘要】 随着全球癌症发病率的不断上升,肿瘤转移已成为导致大多数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转移前生态位(pre-metastatic niche,PMN)的形成为肿瘤细胞的定植和转移提供了理想的微环境,极大地促进了肿瘤的扩散.在这一过程中,癌症相关成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舒淇 江延姣 等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年63卷5期 120-126页ISTICPKUCA
【摘要】 人体内的微生物对于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维持人体内部微生物菌群的生态平衡利于保持健康.菌群生态失调与许多疾病的发生有关,其中就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来说,微生物菌群生态失调可能会产生慢性炎症,从而创造有利于子宫内膜异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星晨 陈友谋 等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5年37卷3期 575-581页
【摘要】 结直肠癌是全球范围内高发且致死率高的恶性肿瘤,这个过程包含着复杂的细胞间相互作用和免疫调控机制.近年来,中药在结直肠癌转移前生态位调控及免疫逃逸机制中的作用逐渐凸显.文章综述旨在梳理并阐述中药在干预这些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首先,我们将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楠楠 万华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53卷6期 785-79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复发转移仍然是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转移发生之前,远处器官内已经形成了适合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微环境——转移前生态位(PMN).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是一类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异质性未成熟髓系细胞群,可在乳腺癌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玉梅 杨勇 《药学研究》 2023年42卷9期 696-702,723页ISTICCA
【摘要】 干细胞样记忆 T细胞(TSCM)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为效应细胞的多能性.肿瘤微环境中存在的TCF1+TSCM细胞直接介导了PD-1 免疫检查点阻断的功能性响应,并提供长久的免疫应答以增强抗肿瘤效应.TSCM细胞的形成依赖于特定的免疫生态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夏杰 王蓉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25卷4期 117-119页
【摘要】 转移是肿瘤患者病情恶化、死亡以及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不仅是中性粒细胞的一种免疫机制,还通过多种策略促进肿瘤的转移.中性粒细胞被招募至转移位点形成 NETs,参与转移前生态位的形成;NETs促进上皮细胞向间充质...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肿瘤转移;转移前生态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金霞 刘光伟 等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2年14卷4期 378-383,389页ISTIC
【摘要】 肝细胞癌(HCC)有高发病率、高转移率、低生存率、治疗效果差等特点.转移前生态位是指远处器官发生必要的变化以创造适合肿瘤细胞定植的局部微环境.外泌体是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外囊泡,在转移前生态位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外泌体对转移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婧珊 夏雪莉 等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32卷1期 84-87,92页ISTICCA
【摘要】 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具有免疫抑制活性的未成熟髓细胞群体,在病理情况下,MDSCs的数量会大量增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DSCs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肿瘤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华根 刘海琴 等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22年38卷6期 735-738页MEDLINEISTICCA
【摘要】 目的:改良原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分离培养方法.方法:基于"干细胞生态位"原理,采用全骨髓贴壁法结合骨片消化法分离培养原代大鼠BMSCs.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表面标志物CD分子检测以及定向诱导分化实验对目的细胞进行鉴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冰 杨颖 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38卷12期 1371-1375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耳针、穴位贴敷联合导乐仪对产妇产褥期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126例产褥期阴道微生态失衡患者,随机化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耳针、穴位贴敷联合导乐仪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阴道微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丽娟 王昀 《药学研究》 2022年41卷12期 803-807,814页ISTICCA
【摘要】 肠道上皮作为机体防御外界病原体进入的"第一道防线",其持续的自我更新是维持肠道物理屏障及肠道稳态的重要前提.而此过程依赖于隐窝底部的肠干细胞,并受到肠干细胞生态位内复杂信号网络的调控.然而,环境信号的来源及调控肠干细胞命运的方式仍有待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海琴 马华根 等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2022年31卷1期 61-6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改良原代大鼠骨源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方法,以获得纯度高、增殖活力强、分化潜能大的理想工程细胞.方法 基于"仿原位生态培养"方法及原理,剪取大鼠前后肢股骨、胫骨,剔除附着的肌肉、筋膜组织,完全不用冲洗骨髓腔,直接将其剪碎成约1mm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东淑 刘璐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7年19卷5期 791-796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在自血穴位注射疗法前期临床及基础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其效应机制研究思路.方法:以“自血穴位注射”为检索词,检索Pubmed、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1990-2017年文献,结合本课题组前期临床及实验研究,分析自血穴位注射疗法干预痤...
【关键词】 自血穴位注射;Th1/Th2免疫偏移皮损;局部微生态环境失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伟 鲍峰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38卷10期 151-154,15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微生态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细菌移位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SAP患者12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64)和对照组(n=6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余守江 王国兴 等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0年23卷6期 494-496页ISTICCA
【摘要】 探讨微生态制剂对低位直肠癌Dixon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11月诊断的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Dixon手术,术后进行mFOLF...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雪芳 杨小红 等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1年13卷1期 35,3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抗金葡萄抗体(兔IgG)为第一抗体,以HRP标记的羊抗兔IgG为第二抗体,建立了一种间接的酶免疫组化法.该法显色效果较好,并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另外,利用该法对烫伤大白鼠动物模型的病变皮肤组织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锦春 钱传云 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8年28卷6期 85-89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细菌移位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该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微生态制剂联合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仅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雪 李夏 等 《湖南中医杂志》 2024年40卷2期 88-91页
【摘要】 骨髓生态位(BMHN)作为HSC微环境的核心调控场所,维护其稳态的动态调控过程在许多方面契合中医的营卫理论,即"营"和"卫"分别反映了细胞的营养代谢系统和免疫防卫机制,二者在生态位中协同作用,共同保持HSC微环境的稳定.近年来,BMHN与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妤 吴春松 等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21年33卷1期 66-7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观察肠内营养联合微生态制剂对重症胰腺炎患者细菌移位、免疫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20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B组、C组.A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治疗,B组患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艺元 王舒娅 等 《针刺研究》 2021年46卷7期 625-63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皮肤微生态与免疫系统终生相互作用,生理状态下皮肤微生态处于动态平衡.皮肤表面理化性质相同部位的菌群可在一定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但生理及疾病状态均存在菌群动态变化.本文结合皮肤微生物、皮肤病与内脏病的关联研究,分析皮肤微生态改变与内脏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中辉 杜艳平 等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10年18卷2期 106-110,插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评估生态免疫肠内营养对重症胰腺炎(SAP)大鼠肠屏障功能和胰腺的影响.方法 64只SPF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AP组、SAP普通肠内营养组(EEN组)和SAP生态免疫肠内营养组(EIN组),分别于造模后第4天和第7天检测各组大鼠的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翠凤 刘晓平 等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7年15卷2期 90-9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生态免疫营养剂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机体营养状况、炎症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03年6月~2006年6月在我院接受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生态免疫营养组(A组)和常规肠内营养组(B组).术后第2~8天给予等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小凤 唐旭东 《生命科学》 2019年31卷10期 1019-1024页ISTICCSCD
【摘要】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常伴有不同器官转移.外泌体由活细胞分泌,可作为细胞与细胞之间信号传递的介质,参与机体病理生理过程,如肿瘤的上皮-间质转化、免疫抑制和逃逸、血管生成、炎症反应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魏华 导师:曹务春 赵琳 山东大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硕士) 2024年
【摘要】
背景:
蜱是寄生于人和动物的专性吸血节肢动物,是目前世界上携带病原最多的媒介。草原革蜱是硬蜱科革蜱属的一种,携带多种可引起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例如饶氏立克次体可引起蜱传淋巴结病、蜱传脑炎病毒可引起蜱传脑炎,以及东方泰勒虫引起的牛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郝雯颖 朱春 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25年27卷6期 696-70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基因多态性对婴儿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CMPA)易感性的影响及其与肠道微生态的关联.方法 前瞻性选择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2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茂萍 常珩 《协和医学杂志》 2025年16卷1期 184-19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微生态菌群是人体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随人体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对维系人体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女性常见病,表现为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种植生长.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易丽菁 叶萌 等 《药学进展》 2025年49卷6期 449-458页ISTICCA
【摘要】 二代益生菌来源于可干预人类疾病的肠道微生物群,是目前治疗肠道炎症、免疫功能障碍、代谢紊乱及癌症的新型候选药物之一.针对二代益生菌开发的多个生物药已进入临床前或临床研究,然而疗效不足、剂量不可控等问题是二代益生菌开发成药物的难点,使二代益生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珍 张维 等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25年32卷2期 238-24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究广栖异斯卡多维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回顾2023年1月至5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就诊检出感染广栖异斯卡多维菌的患者临床资料,借助微生物鉴定手段结合德国BRUKER MALDI-TOF MS质谱以及毅新博创Clin-TOF...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金宇 张雨祺 等 《针灸临床杂志》 2025年41卷6期 106-110页ISTIC
【摘要】 功能性便秘(FC)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肠道微生态失衡与FC发病密切相关."肝肠轴"是指肝脏和肠道通过门静脉系统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免疫、代谢与防御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协作.中医学认为,肝与大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肝之气血运行受到大肠的影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熊雨婷 潘已汇 等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年46卷1期 125-131页ISTIC
【摘要】 口腔微生物组与口腔疾病及全身疾病密切相关,其相关机制包括生态失调、炎症反应、毒素因子、微生物易位、免疫系统紊乱等多个方面.影响和调节口腔微生物组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遗传、年龄、性别、种族、环境、饮食、吸烟、口腔卫生、牙周治疗、药物等.本文综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