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3
- 24
- 19
- 10
- 5
- 5
- 5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苏芬丽 姚媛 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年44卷4期 451-455,461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门诊处方中附子与半夏、贝母、天花粉同方配伍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某院2022年1-12月份附子与半夏、贝母、天花粉同方配伍的门诊处方500张,对其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开具附子反药配伍处方最多的科室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琦琦 李芝奇 等 《中草药》 2022年53卷1期 278-28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毒性中药的临床使用是中医药的特色,在慢性疾病和重大疾病的救治过程中应用广泛.但是毒性中药的毒性研究数据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为系统阐述毒性中药的理论和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充分的参考依据.中药配伍、炮制是中医药临床减毒增效的有效手段,准确而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建云 《特别健康》 2023年6期 4-6页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配伍在中药临床药学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我院于2022年1月开始,在中药临床药学服务中,积极强化中药复方配伍管理措施,选择强化前(2021年1月~7月)和强化后(2022年1月~7月)在本院实施中药复方配伍治疗的患者,各9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小靖 王鹏龙 等 《中草药》 2021年52卷1期 248-25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槟榔Areca catechu L.在中国已有1800多年的药用历史,是传统中药材之一,具有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的功效,为"四大南药"之首.但是食用槟榔对人体又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故槟榔及其制剂的安全性目前备受争议,综述了食用槟榔和药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霖 范哲贤 等 《中草药》 2016年47卷24期 4364-436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比较等量附子不同组方的4种中药制剂(单一附子汤、姜附汤、四逆汤和参附注射液)中碱性物质的质量浓度.方法 以乌头碱为对照品,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扫描或检测,分别获得单一附子汤、姜附汤、四逆汤和参附注射液(质量浓度均为附子生药0.2 g/m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燕华 成差群 等 《现代预防医学》 2012年39卷14期 3643-3644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探讨评价头孢曲松、头孢米诺、头孢哌酮/舒巴坦及阿奇霉素4种抗菌药物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4种抗菌药物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分别配伍,0h、1h、4h观察各自外观与pH值变化,采用HPLC法测定各配伍溶液中主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明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8年28卷11期 927-928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重视和积极开展有效部位配伍模式的现代中药临床研究.方法:根据目前有效部位配伍模式的现代中药临床研究现状,对其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有效部位配伍模式的现代中药以中医药理论或现代医药理论为指导,具有准确定位疾病目标,严格保证用药安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金石 陈梅梅 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7年27卷12期 1761-1762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避免多种药物配合使用所造成的一些医生无法预料的不良反应,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列举处方中常见的药品配伍禁忌,并对避免药品配伍禁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作了初步思考和探讨.结果与结论:医务工作者应重视药品配伍问题,使患者的用药安全得到保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邵远洋 张晨宁 等 《中草药》 2025年56卷4期 1394-140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合理使用有毒中药是保障中药安全的关键,配伍是中药减毒有效措施之一.通过对当前中药配伍减毒的评价模型、减毒方法、减毒技术及减毒机制进行梳理,同时针对目前中药配伍减毒存在的西医模式化研究思路的既定困局及如何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开展有毒中药配伍减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宁 马珍珍 等 《中草药》 2024年55卷6期 1812-183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有毒中药是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中医药在使用有毒中药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毒性的认识,并通过炮制减毒、配伍减毒、对证用药、剂量与疗程控制等方式保障其安全使用.吴茱萸是临床常用"小毒"中药,一方面,吴茱萸的药效作用明确,既是治疗肝寒气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迪 牛琪锴 等 《中草药》 2024年55卷23期 8101-811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针对现有中医处方普遍存在的挖掘深度不足、适用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改良中医处方数据挖掘方法.方法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融合关联规则与聚类分析,通过挖掘单味中药在数据集中的多种适用病机与各病机下的高关联配伍药物,结合多药物对比,最终实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振娜 赵逸卿 等 《中草药》 2023年54卷2期 408-41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西药联合应用在临床方面日渐普遍,并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合理的中西药联用可以取长补短,提高疗效,显示出了中西药联用的最大优势,然而并非所有的中药与化学药联合应用都可以达到该目的.为探讨中西药联合用药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及存在的安全问题,总结中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佳宁 李遇伯 等 《中草药》 2023年54卷2期 375-38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安全性及有效性是合理用药的重要前提及首要目标.中药配伍及配伍禁忌研究与中药安全及有效性密切相关,是中药临床应用需关注的重点问题.近年来中药临床应用出现诸多问题,使中药监管体系面临挑战,监管科学的兴起为促进中药合理用药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聚焦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国梁 宿树兰 等 《中草药》 2023年54卷24期 8263-827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综合分析国内外雷公藤研究相关文献,对雷公藤临床不良反应及肝毒性表现进行表述和总结,分析肝毒性产生的机制.通过雷公藤配伍单味中药、有效化学成分及中药复方及炮制加工降低肝毒性进行归纳,并分析其降低毒性机制,从而明确雷公藤肝毒性研究现状及不足,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秀凤 何光照 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年43卷9期 1050-1054页ISTICPKUCA
【摘要】 雾化给药是指将药物直接递送到肺组织而发挥治疗作用,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给药方式.2种或多种药物混合后同时雾化可缩短给药时间,但混合物的潜在不相容性会导致药物安全性降低并影响治疗疗效,明确雾化吸入药物间的配伍相容性,是保证临床安全用药的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青松 李微 等 《中草药》 2022年53卷14期 4428-443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含柴胡经典方剂的配伍规律,并阐明"柴胡劫肝阴"和配伍高频药物对柴胡"解毒存效"的分子机制,为其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思路.方法 通过药智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和中文科技期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才让南加 才让吉 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2年42卷10期 981-985页ISTICPKUCA
【摘要】 藏医学主要以方剂配伍的形式用药,配伍环节的警戒思想研究是藏药药物警戒研究的切入点.为梳理藏药配伍环节中的警戒理论体系,提高用药安全性,本文通过文献整理研究,以藏药药性理论为基础,提炼了《四部医典》配伍警戒思想.将《四部医典》配伍警戒思想概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甜 孙资金 等 《中草药》 2022年53卷20期 6636-664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黄连与牛黄是临床常见的清热泻火中药,二者配伍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是治疗火热病证的经典药对.自《华佗神方》一书首次记载黄连与牛黄药对以来,后世医家不断补充和完善,妇、儿内外各科均能找到应用痕迹,其中以治疗心肝经火热证最为精湛,涌现了安宫牛黄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薛蓉 张倩 等 《中草药》 2022年53卷5期 1285-129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药饮片作为中药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为了保证其质量可控,引入反映中药临床安全性、有效性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概念,建立中药饮片专属性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中药Q-Marker在药材、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叶娟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30期 163-165页
【摘要】 摘 要 目的:分析中药处方点评在中药饮片合理使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宜兴市中医医院开具的226 569张中药饮片处方,按照是否开展处方点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未开展处方点评,观察组开展中药处方点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顾靓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22期 4-6页
【摘要】 摘 要 目的:分析医院静脉调配中心医嘱审核中不合理用药的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常熟市中医院静脉调配中心进行人工医嘱审核的5 396条医嘱为研究样本,分析不合理医嘱的产生因素。结果:人工医嘱审核5 396条医嘱中不合理医嘱78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佳妹 杨岩 等 《中草药》 2019年50卷19期 4589-459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药质量的控制是保障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基础.中药加工全过程对最终质量影响巨大,中药质量标志物的研究及确定对中药物质基础研究、中药材鉴别、中药炮制、中药制剂加工等中药生产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总量统计矩可以全面反映中药指纹图谱信息,具有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樊启猛 贺鹏 等 《中草药》 2019年50卷12期 2777-278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十八反”是传统中药配伍禁忌的重要内容,涉及中药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基础问题.在前期提出的中医药超分子“印迹模板”自主作用规律的基础上,以中药“十八反”反药对为对象,对其当前研究基础进行整合分析.首先分析总结了中药“十八反”的历史沿革,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秀兰 裘琳 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8年38卷13期 1432-1435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考察依托泊苷注射液、注射用吡柔比星和长春地辛3种化疗药物混合配制的配伍稳定性,为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提供理论性依据.方法:将依托泊苷注射液、注射用长春地辛和吡柔比星混合配制于0.9%氯化钠注射液中,分别在25或4℃放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轶凡 赵进喜 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8年38卷24期 2612-2614页ISTICPKUCA
【摘要】 通过梳理马钱子相关古今文献,对马钱子中毒病机予以阐释,认为马钱子中毒机理符合中医肝热风动.同时结合中药药性理论、中医脏腑生理病理特点及现代研究,将马钱子配伍减毒增效之法归纳为甘缓补益、辛温通散、寒凉濡润三类.本研究将对马钱子减毒存效,合理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平平 潘苏华 《中国中药杂志》 2012年37卷3期 274-27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银杏叶具有很高药用价值,银杏叶提取物( GBE)中的黄酮醇苷与萜类内酯分别具有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及改善记忆、增强免疫等药理作用.但银杏叶中含有的银杏酸(GA)有强致敏性及细胞毒性,即使在制剂中微量残留也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为减少银杏类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戌 谢雁鸣 《中国中药杂志》 2012年37卷18期 2748-275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不良反应是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的重点,目前文献研究中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尚未明确,发生机制研究相对较少,合格药品和正常用法用量是不良反应判断的前提条件.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过敏体质或药物过敏史是常见的影响因素,而溶媒种类、药物浓度、药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敏 赵建军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2年37卷18期 2756-275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保证临床合理、规范地使用中药注射剂,以求充分发挥中药注射剂的优势,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应通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中药注射剂单独使用及注意配伍禁忌、正确选用溶媒等方法,规范中药注射剂的配药流程.认真抓好以上各个环节的工作,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夏娟 徐立 等 《中草药》 2012年43卷5期 1024-102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药配伍中相反指两种药物合用产生或增强毒性或使疗效降低,而“十八反”是重要的配伍禁忌,也是现代药性理论争议最多的问题,且至今尚未形成较统一的判断标准和结论.主要介绍了“十八反”中有关海藻、芫花反甘草的毒性和机制研究,探讨了影响“十八反”的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远富 时京珍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1年36卷24期 3402-340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雄黄和朱砂与其他中药配伍应用于临床已有上千年历史,但由于雄黄含砷,朱砂含汞,其安全性近年来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加之现有对含雄黄和朱砂中药的金属含量仍以总砷和总汞为标准进行评价,所以含雄黄和朱砂的中成药因砷、汞超标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忧虑,不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