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01
- 5
- 5
- 1
- 177
- 13
- 12
- 5
- 3
- 17
- 12
- 10
- 10
- 10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潘云海 林雨欣 等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49卷1期 40-45页ISTIC
【摘要】 [目的]通过对明《正统道藏》中的医药文献进行整理归纳,确定《道藏》医学典籍,为进一步研究《道藏》医药文献奠定基础.[方法]运用文献梳理法对前人所述《道藏》医学典籍进行归纳整理,再结合中医学、目录学、道医学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对三家本明《正统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旭东 郑钦予 等 《中医药文化》 2025年20卷1期 1-12页
【摘要】 针灸作为中医国际化的主力军,历经了秦汉之鼎盛、两宋金元之中兴至民国时期之复兴的曲折历程,尽管历史上屡遭边缘化,生命力却依然顽强.通过梳理针灸发展脉络,分析其发展受阻的三大历史因素,即医者认知局限、患者接受度低及官府政策制约,将针灸文献分类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杰 付玉娟 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38卷2期 131-134页ISTIC
【摘要】 徐灵胎,清代著名医家.业通经儒,博学多才,旁及杂学,尤精岐黄,一生著述颇多.现就徐灵胎主要医学著作《难经经释》《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医学源流论》《伤寒类方》《兰台轨范》《医贯贬》《慎疾当言》的内容、版本及其真伪加以考证,为后续开展相关研究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雲娟 王杏平 等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33卷11期 2072-2075页
【摘要】 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尤其是中药鲜药资源,分布广泛,随手可及,其使用在《神农本草经》、《肘后备急方》、《伤寒杂病论》等经典医籍中早有著录.现代实验的研究也表明中药鲜药在清热解毒、治疗痈疽、滋阴润燥等方面的功效非干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皇玲玲 赵晓峰 等 《环球中医药》 2018年11卷11期 1733-1734页ISTICCA
【摘要】 从肝论治溃疡性结肠炎有其理论渊源,内难二经奠定了从肝治利理论基础,仲景首开从肝治利先河,黄芩汤、四逆散、白头翁汤、乌梅丸为其代表方剂,后世充实从肝治利内涵,提出清肝、疏肝、柔肝等学术观点.因现代人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过度饮酒吸烟,发病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昕悦 周胜红 《河北中医》 2015年6期 914-915,944页ISTIC
【摘要】 中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害人们健康和生命安全。关于中风的记载,始见于《内经》,此后历代医家对中风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逐渐进行完善,至明清时期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证治理论。其中针灸因为操作简便、疗效独特,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靖 姜碧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年39卷12期 230-234页
【摘要】 [提要]中医典籍文献是古代中国医学知识的结晶,在中医学及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中医四大名著是中医典籍的代表,文章以中医四大名著为对象,通过收集CNKI(2004-2015)年间相关中医典籍研究核心期刊发文,从研究热点、机构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沛沛 孙玲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5年11卷9期 675-678页ISTICCSCDCA
【摘要】 <篇首> 典籍是中医食疗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后人学习继承食疗文化的重要依据.沿着我国典籍的发展脉络,将中医食疗置于其中,梳理、归纳、总结典籍发展历史对中医食疗的作用,有可能对古代食疗文献的发掘和整理,提供线索并起到启示和借鉴的作用.本文仅以典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玲 《光明中医》 2011年26卷4期 628-629页
【摘要】 中医药典籍是中国科技遗产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典籍的分类是人类进行典籍收藏和使用的一种手段.本文探讨了"七分法"和"四分法"两种著名的典籍分类方法对中医食疗文献发展的影响,为食疗文献的归类、收藏、检索、利用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玲 陈沛沛 《光明中医》 2009年24卷2期 200-202页
【摘要】 <篇首> 典籍是中医食疗文献的主要载体,也是后人学习继承食疗文献的重要依据.沿着我国典籍的发展脉络,将中医食疗置于其中,梳理、归纳、总结典籍发展历史对中医食疗文献发展的影响,可以对古代食疗文献的发掘和整理,起到启示和借鉴的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礼 《医古文知识》 2002年19卷4期 7-8页
【摘要】 <篇首> "文献"一词,首见于孔子<论语*八佾>篇:"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吾能徵之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丹菲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01年2期 46-47页
【摘要】 从中医药典籍特点出发,分析提出了开发中医药典籍文献信息的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和现代性等原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江 王宏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7年42卷7期 1220-122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维吾尔药复方是在维吾尔医理论体系指导下配伍组方、辩证使用的少数民族习用药物.近年来,维吾尔药的影响力有了显著提升.该文结合维吾尔药的历史渊源,从维吾尔药材、成方制剂、古籍文献及临床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维吾尔药复方研发的优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海霞 陈红梅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9年41卷7期 673-676页ISTIC
【摘要】 从古至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医药交流互动频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中医药典籍是各国进行中医学交流的重要桥梁与核心载体.本文通过梳理目前中医药典籍研究的成果及不足,探求在"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实意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章文春 王斌 等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33卷1期 89-90页ISTIC
【摘要】 传统史学典籍汇集了丰富的科学文化资料,从中可探寻到十分可观的养生保健史料.寻查史籍中的中医养生学的载述,条分缕析,可大致归纳为:丰富多彩的导引吐纳养生法、形式多样的食养食疗养生法、彰显特色的修养心性养生法、神秘幽深的房中保精养生法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炳奎 《黄河之声》 2011年21期 16-16页
【摘要】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是世界上惟一有完整理论体系并保留下来的古代医学,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记录着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前辈们防治疾病,养生保健的原理,方法啊和丰富经验,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岗格措 卓玛吉 等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20卷11期 80-86页
【摘要】 为明确藏药"聂相"的传统基原,通过系统查阅《度母本草》《宇妥本草》《妙音本草》《晶珠本草》《四部医典》等历代藏药本草、藏医药典籍文献及相关汉译本书籍,并结合实地调研、专家咨询等方法,对藏药"聂相"的名称、性状、性味功效进行考证整理,为规范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奎淞 殷世鹏 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31卷21期 20-23页
【摘要】 《神农本草经》载当归能"主咳逆上气",目前该功效并未受到重视.文章通过查阅相关典籍文献,结合现代研究成果、临床应用案例及中医理论藏象的学术思想,提出当归治疗咳喘疾病与其能补精血,养阴血,行瘀血的理血功效有关,并作一浅析为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冠英 袁香梅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5年40卷2期 590-59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不寐与五脏藏神功能失司密切相关,其本质为五神不安于其所舍之脏.本研究结合临床发现,考校历代典籍文献,对中医不寐五神分型病因病机中蕴含的主症、主脏、主神关系及其"据主症-定主脏-分主型-安主神"辨治路径作了深入的论证阐发.迟寐早寤类不寐(肾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封若雨 朱新宇 等 《陕西中医》 2019年40卷7期 931-933页ISTICCA
【摘要】 文章通过查阅研究典籍文献中关于便秘名称的由来和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结合当代医家对老年性便秘治疗的进一步理解及不同辨证体系的分型论治的相互融合,并针对老年人多以虚症为主的特殊体质且兼夹携带瘀血 、痰浊 、寒湿 、虚热等病理证候特点来探讨并简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万莲 曾燕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01年12卷3期 277-278页PKUCSCDCA
【摘要】 <篇首> 中医药典籍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之一。祖国传统医学典籍也是中国科技遗产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观古可知今,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医药典籍文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 保护中医药典籍文献的意义 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然而,今日一些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桑杲 陈勇毅 《浙江中医杂志》 2014年49卷9期 687-688页ISTIC
【摘要】 笔者每阅中医古籍,多见“真脏脉”一词,初不甚解其意,故于典籍文献中求之,亦有所得.现结合文献资料和自身体会,将真脏脉的定义及其临床指导意义论述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富永 叶青艳 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29卷3期 379-380页ISTIC
【摘要】 病毒性肝炎的中医病名争议较多,各医家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或以症状来命名,或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典籍文献自主命名.以症状命名只能反映疾病的某个阶段,变化多端,不能反映疾病的整个发生发展的过程,比较局限;结合临床经验和文献典籍自主命名,各抒己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淑娟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26卷11期 3-5页
【摘要】 中医学安胎学术思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代医家在临床和实践中对安胎思想进行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不少疗效确切的安胎名方名药,至今被临床广泛运用,迄今已形成系统的安胎理论体系.安胎主要以"胎教""养胎""胎病""胎疾"等名称见于中医典籍文献中,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年16卷7期 619,626页ISTICCSCDCA
【摘要】 世界多元文化融合的趋势,为探讨中医典籍文献英译研究中的文化问题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关注中医药典籍文献中的文化因素是规范中医翻译过程中译者理应采取的首要策略,文化趋同翻译原则的运用将直接影响中医药典籍文献的翻译质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硕 鞠宝兆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11卷3期 14-15页ISTICCA
【摘要】 采用发生学研究方法,对先秦两汉时期的典籍文献所载有关药食气味的内容进行了梳理,考究其与<黄帝内经>药食气味理论形成的关系,旨在揭示药食气味理论发生的基本情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毛红 赵震红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7年13卷1期 76-78页ISTICCSCDCA
【摘要】 首先说明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理论概念,通过分析中医典籍文献的文化特点,提出在对待中医典籍翻译的文化因素中,要避免翻译时过度归化的现象,尽可能地采用异化的方式保留中医中的文化特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佳佳 《福建茶叶》 2016年38卷10期 335-336页
【摘要】 茶,虽·然是一种世人都所熟悉的植物,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在地球上存在了五千多年,更有很多人不知道茶是中国人最早从地球上数以亿万计的植物中发现了、利用并且引入民间栽培的一种植物.从此,在中国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茶逐步发展成为人类的药物、食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玉兰 《医古文知识》 2003年20卷4期 43-44页
【摘要】 <篇首> <遵生八笺>为明代学者高濂辑纂的一部养生学专著,也是我国古代最全面的一部养生书,由于该书在养生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故吾师李戎先生等学者曾专以卫生部及四川省教委重点课题对其书进行文献学研究.是书按内容分为清修妙论、四时调摄、起居安...
【关键词】 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饮食养生;探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