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4
- 13
- 12
- 2
- 35
- 6
- 3
- 2
- 4
- 4
- 4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纪占胜 姚建新 等 《古生物学报》 2006年45卷3期 399-40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报道藏北申扎永珠区德日昂玛-下拉剖面的永珠组孢子组合,发现孢子43属,70 余种(包括未定种).组合特征如下: 1)缺乏欧美植物地理区早石炭世典型的石松类植物的小孢子Lycospora 属及早石炭世晚期(维宪期)重要孢子属;2)出现较多早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古生物学报》 2003年42卷1期 13-2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Mahanadi河盆地的冈瓦纳型诸盆地位于印度的近中心地区,呈北西-东南走向分布.Mahanadi主要盆地内的几个重要煤田为Korda煤田,Mand-Raigarh煤田和Ib河煤田.Korda煤田的冈瓦纳系沉积向南东向延伸,经Mand-R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欧阳舒 侯静鹏 《古生物学报》 1999年38卷3期 261-29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根据我国已发表的晚古生代、尤其是石炭-二叠纪的孢粉资料,讨论了华夏植物群的孢粉特征及其渊源,认为至迟从中晚泥盆世开始,主要由于远洋地理隔离导至的植物分化,已与关系较密切的欧洲北美植物群表现出相当的差异,出现了不少地方色彩成分,早石炭世这种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洪峰 雷富民 《动物分类学报》 2004年29卷2期 188-193页ISTICCSCDBP
【摘要】 对雀肜目鸟类高级阶元的分类和系统发育的研究进行了简要概述.经典分类与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建立的分类系统在高级阶元(总科)有较大差异,但科级的分类基本一致.在雀形目鸟类起源研究方面,古生物学研究结果认为其起源于劳亚古陆;而分子生物学的证据则认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余学义 郭文彬 等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16年43卷2期 71-75页
【摘要】 冈瓦纳地层由于成岩作用差,在煤炭开采中引起的覆岩破坏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孟加拉国巴拉普库利亚煤矿厚松散含水体下安全开采进行研究,采用物理相似模拟和数值模拟方法,模拟计算了该矿一、二分层开采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同时采用井下仰孔注水测漏法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自忠 方波 等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31卷6期 15-25页
【摘要】 本文通过整理多年来对云南蜘蛛区系的研究结果,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报道,系统报道了云南蜘蛛58科389属1248种,其中,云南特有物种665种。同时,结合物种分布特点和地质历史资料对云南蜘蛛区系的特点做了简单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云南蜘蛛区系特...
【关键词】 蜘蛛区系(Fauna of Spider);特有种(Endemic species);冈瓦纳古陆(Gondwanalan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京京 丁枫 等 《地球科学》 2021年46卷11期 3926-3944页
【摘要】 关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中东部地区桑秀组酸性火山岩是否是地壳深熔形成以及与东冈瓦纳大陆裂解事件存在关联长期以来有较大争议,以羊卓雍错地区桑秀组酸性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在详实的野外地质调查及样品采集基础上,通过室内镜下岩石学特征、LA-IC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史宇坤 全国微体古生物学分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年会、全国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 2012年
【摘要】 云南西部的保山、腾冲地块在石炭–二叠纪发育了亲冈瓦纳相的沉积和动物群,可能为冈瓦纳大陆边缘的一部分,是研究石炭–二叠纪冰期对生物地理分布影响的良好材料.近年来,笔者等在保山、腾冲地块多个地点采集了丰富的二叠纪蜓类化石,并进行了详细的系统学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振华 李德铢 《云南植物研究》 2002年24卷4期 431-438,462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对近年来在竹亚科作为一个单系类群的界定、其系统位置的确定、内部系统演化趋势以及地理分布和起源方面研究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评述.竹亚科作为一个单系类群仅包括了木本的竹族(Bambuseae)和一个草本的莪利竹族(Olyreae),其中莪利竹族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夏凤生 马俊业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9年26卷4期 351-384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作者描述了分布在保山、施甸、宁蒗和永胜等地的滇西北地区的化石苔藓动物共18属32种.其中包括10个新种,它们是:Helopora ninglongensis sp.nov.,H.hastifera sp.nov.,Rhabdomeson 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志毅 甄勇毅 等 《古生物学报》 2008年47卷4期 385-39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寒武纪三叶虫除北疆和藏南尚无可靠报道外,在中国各地均有广泛分布.三叶虫证据表明,除兴安区的额尔古纳--兴安地体和早寒武世中天山--北山地体显示了与西伯利亚和劳伦陆块在动物群方面的密切相关外,中国寒武纪的所有板块和大部分地体(包括中及晚寒武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志毅 周志强 《古生物学报》 2008年47卷4期 454-45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本文记述湖北宜昌地区奥陶纪大湾组下部的一个三叶虫新种Ovalocephalus eoprimitivus sp.nov.,主要特征是头鞍缺失前颈环横沟.Ovalocephalus Koroleva为泛冈瓦纳的标志分子,在中国奥陶系分布极为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洪友崇 《昆虫学报》 2007年50卷3期 271-28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世界上发现的舌鞘目化石很稀少,已知仅6科、12属、26种.本文记述了中三叠世舌鞘目昆虫的3个新属种,系铜川昆虫组合的新成员(也是陕西生物群的一种类别).根据铜川组舌鞘化石和其他昆虫以及动、植物化石的研究结果,铜川组的时代相当于欧洲中三叠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俊芳 张华 等 《古生物学报》 2007年46卷4期 420-42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随着古生物原始资料的不断积累,通过建立数据库对化石资料进行搜集和管理已成为一种趋势.丰富的原始数据,使我们进行古生物地理研究,特别是大尺度定量古生物地理研究成为可能.文章从化石数据库的建立开始,详细地介绍一种古生物地理学定量研究的方法.通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露 王红 等 《植物学通报》 2005年22卷6期 658-66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白珠树属(Gaultheria)在杜鹃花科(Ericaceae)系统演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系统位置和演化关系一直备受争议.最近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认为,白珠树属已经不再属于传统上的越橘亚科(Vaccinioideae)的綟木族(Andr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伟 董致中 等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4年21卷3期 273-282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本文首次描述了滇西保山卧牛寺组及永德丁家寨组的Rabeignathus牙形刺动物群,其中2个新种:Rabeignathus yunnanensis sp.nov.,R.ritterianus sp.nov.,并划分出3个牙形刺带,进一步确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尹磊明 Geoffrey PLAYFORD 《古生物学报》 2003年42卷1期 89-10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浙江常山黄泥塘剖面在1996-1997年被国际奥陶系分会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确立为全球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Dariwillian)层型剖面.从该剖面宁国组Azygograptus suecicus-Exigraptus clav...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润业 周志毅 《古生物学报》 2002年41卷2期 219-23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描述陕南南郑梁山中奥陶世Llanvirn早期7种三叶虫,包括两个新种Bathycheilus sinensis sp.nov.和Pseudocalymene sculpta sp.nov.,其中Bathycheilus一属在我国系首次发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越 冯洪真 等 《古生物学报》 2002年41卷2期 211-21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晚奥陶世的冈瓦纳大陆冰川导致全球性海退和两幕生物灭绝事件,第一幕,也是高潮幕,发生于Rawtheyan期末;第二幕发生于Hirnantian期末.在经历第一幕事件的过程中,扬子地台西缘的四川汉源地区大渡河组浅水相灰岩和硅质灰岩中出现了极其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军 王怿 等 《古生物学报》 2002年41卷1期 96-10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对贵州黄花冲奥陶系湄潭组Azygograptus suecicus带疑源类组合研究表明,该组合可以与扬子区陕南、川东南、黔北、黔南、湘西、鄂西等地同期组合对比,并根据特征分子产出判别该组合应划归环冈瓦纳疑源类生物地理区。鄂西宜昌大湾组疑源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怀诚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1年18卷1期 48-54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在石炭纪发育有欧美植物区、华夏植物区、安加拉植物区和冈瓦纳植物区植物群的国家,并以欧美-华夏植物群最为发育。本文总结了近20年来华北和西北(新疆、甘肃、宁夏)的石炭系孢粉研究成果,提出了适合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石炭系孢粉组合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瑞江 赵南先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1年9卷3期 219-22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依据耳草属的系统学、古地理学和细胞染色体资料分析和推论耳草属植物的起源地点在冈瓦纳古陆,很可能在古陆辽阔的东北部地区.耳草属植物的起源时间不应晚于侏罗纪,有可能在三叠纪就已经出现,并在侏罗纪得到广泛的传播,其迁移的路线有四条,即从起源中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军 王怿 等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0年17卷1期 30-38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贵州桐梓红花园L1anvirn期十字铺组产出保存良好的疑源类,可以和国内、外同期疑源类组合进行对比.十字铺组疑源类的丰富和多样性表明其沉积环境应为正常浅海相.Arbusculidium,Coryphidium和Striatotheca等典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向东 T.Sugiyama 等 《古生物学报》 2000年39卷4期 493-50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探讨滇西保山地块晚古生代()类、有孔虫、珊瑚、牙形刺、腕足类等动物群的古生物地理属性,根据牙形刺和()类化石,确定长期争论的丁家寨组的时代为Artinskian期,小型单体珊瑚Cyathaxonia动物群可出现在从早石炭世到二叠纪的多种沉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濂艨 《动物分类学报》 2012年37卷3期 611-622页ISTICCSCDBP
【摘要】 研究发现小异长足虻属Chrysotus Meigen,1824中某些类群所具备的“额渐次变狭,颜颇宽、略下凹、两侧缘平行”的额、颜构造特征与异长足虻属Diaphorus Meigen,1824完全相同,该特征在两者中应属系统发育特征;并主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丽娜 导师:赖旭龙 Paul B. Wignall 中国地质大学 地质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博士) 2016年
【摘要】 二叠-三叠纪(P-T)之交全球发生了地质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而关于这次灭绝事件的模式和原因一直都是地质学家争论的热点,牙形石作为P-T之交分布广泛的海相微体化石,其生物地层经过了详细地研究,特别是华南地区建立了高精度的牙形石生物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杨祖玉 导师:汪小全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物学 植物学(博士) 2011年
【摘要】 广义柏科包含除金松属外的传统杉科和狭义柏科,共32属130余种。传统分类根据叶和种鳞的着生方式不同将杉科和柏科分开,但形态学、解剖学、胚胎学、蛋白质免疫学、古植物学以及分子系统学研究一致认为:杉科为一个并系类群,柏科是杉科内的一个分支。前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0900321873 云南 P54 P53 基础研究 自然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 2008年
【成果简介】 该项目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通过对滇西九条石炭-二叠纪重点剖面的地质作用及其生物群、生态及沉积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发现了相应地质历史物群和冈瓦纳系动物群化石,并对冰川沉积相和冰川遗迹作了分类,描述了系统的完整地层系统和沉积层序,确定了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99035380 P531 基础研究 基础地质勘查
【成果简介】 该项合作目标:通过冈瓦纳型冰川沉积和孢粉组合研究,确定滇西冈瓦纳大陆北界。通过大陆边缘至洋盆多种深水沉积类型地层古地理研究,查明滇西古特提斯主支洋盆位置。通过连续二年野外联合考察,充分利用对方实验室条件,开展室内研究讨论,已获得如下重要成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