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3
- 1
- 10
- 5
- 3
- 2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何前松 冯泳 《江苏中医药》 2008年40卷10期 84-85页ISTICCA
【摘要】 在方剂配伍的过程中,源于<内经>,发展于后世的中药归经理论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中药归经理论在方剂配伍中的指导作用,除了"分经用药"、"引经报使"外,还体现在中药归经所属五行生克制化规律的应用方面.运用中药归经理论指导方荆配伍,可合理优选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庄园 张倩 等 《现代养生B》 2016年2期 173-173页
【摘要】 本文介绍了枳术汤的处方来源,分析了其方证要点,回顾了其从古到今的演化并简述了相关的现代研究,指出枳术汤用治水结胃脘之证等诸多与湿食气有关的疾病其效可彰,实为中医方剂一大瑰宝。本文拟从分经用药角度,以冀为临床辨治水气病提供理论依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成 《新疆中医药》 2004年22卷4期 34-36页
【摘要】 张元素深受钱乙等人脏腑用药思路的影响,建立了中药归经理论,倡导依照中药归经理论遣药组方,并创立了关于中医方剂配伍的引经报使学说,金元及其以后医药学家大多传承之.其中,尤以李杲为突出.李杲明言分经用药,而且与引经报使、主辅用药巧妙结合,使方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小磊 李鲤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12期 27-28页
【摘要】 李鲤教授是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从医50余年,是第三、四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他临床对疑难病的治疗重视脾胃的调理,擅长应用保和丸加减治疗各科疑难杂症,对头痛治疗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良多,现将李老治疗头痛经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雅 徐世杰 《中国医药导报》 2019年16卷12期 123-125页ISTICCA
【摘要】 从《海藏癍论萃英》一书人手,提出并探讨王好古的治癍三法,认为癍证当分未出、已显与出而不畅三类.未出之时,常先有乍凉乍热等五脏证,应别脏腑而治;癍证已显之后,宜先安里解毒,继之以发散;若癍出不快者,当从三阳经着眼,急发阳经之邪.从治癍三法出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傅梦杰 朱凌云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32卷5期 947-950页ISTIC
【摘要】 叶天士为清代著名医家.叶氏之方药味虽少,但其理颇深.小方药味精简,便于研究.叶氏运用小方具有“学有根柢,效法仲景”“博采众长,善用古方”“论药处方,尤重气味”“重视脏腑,分经用药”“病有套法,辨证施治”等特点.叶氏处方中以6味者居多,其次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向军 《实用医技杂志》 2019年26卷7期 921-922页
【摘要】 头痛,首载于《黄帝内经》云:"风气循峰府而上,则为脑风","头痛颠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伤寒论》开启了四经辩证头痛,如厥阴病脉证并治中云:"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李东垣补充为六经,并将头痛分为外感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金星 鞠静 等 《亚太传统医药》 2016年12卷6期 92-93页
【摘要】 张建平主任医师临证20余年来,继承并发扬田芬兰教授“从脾论治”的学术思想,并将其应用于内科疑难杂症的治疗,疗效显著.从两例典型病案入手,分析张师从脾论治的学术思想及独特的分经用药手法.张师治疗一例“无汗证”患者,从病因入手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靳海荣 李杰 《湖北中医杂志》 2014年36卷3期 48-49页
【摘要】 李东垣是我国金元时期著名的医学家,他学识渊博,技艺精湛,独创性地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内伤学说”,提倡治疗内伤病当以培补脾胃为主,成为“补土派”的一代宗师.东垣立法制方,多遵经旨.他认为疾病的形成乃人体内部“气”不足所致,而气之所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耿花娥 《国医论坛》 2009年24卷2期 36-37页
【摘要】 <篇首> 中药归经理论,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以所治的具体病证为依据,通过脏腑辨证用药 ,从临床疗效观察中总结出来的用药理论.中药归经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理论的形成,可追溯到<内经>的脏腑、经络、药理学说.<素问·至真要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晶 尤昭玲 《湖南中医杂志》 2009年25卷4期 97-98页
【摘要】 <篇首> 归经理论散见于<内经>.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分经用药,为归经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金元张元素发明了药物"引经报使"之说,基本形成了归经理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林榕 吴焕林 《中医文献杂志》 2007年25卷3期 28-30页
【摘要】 叶天士比较全面地总结了理法方药相结合的奇经辨证论治学说.叶氏以前的医家运用奇经八脉理论来治疗的疾病主要偏于妇科,涉及其他科极少.有学者统计,叶天士运用奇经八脉理论来治疗疾病的医案计165例,病种较丰富,有:虚劳、遗精、疝气、痿躄、久疟、久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辛明蔚 全国中医妇科第五次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叶天士奇经辩证治疗妇科疾病有奇效,其奇经辩证关乎肝肾与阳明,奇经之治,强调通补,兼调阴阳,分经用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