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5
- 18
- 2
- 1
- 1
- 1
- 14
- 5
- 3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保晰桐 张明星 等 《西部中医药》 2023年36卷8期 27-30页ISTIC
【摘要】 冮顺奎主任医师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机是正虚邪伏,且贯穿始终,伏邪有寒湿毒邪、湿热毒邪、痰瘀蕴毒之分,治疗时应扶正以驱伏邪,并以驱邪为最终目的,可因势利导以驱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介宾 周晓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年22卷2期 72-7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膜原部位探源,指出膜原在解剖位置上有其名无其位.分析邪伏膜原证的临床表现、达原饮的组方及其传变规律,认为邪伏膜原证应归属于脾胃湿热证,其病机实质是湿热秽浊之邪侵犯脾胃,且是湿重于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帅 《江苏中医药》 2012年44卷2期 5-6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膜原,又称募原,其称始于<黄帝内经·素问·疟论>:"其间日发者, 由邪气内薄于五脏, 横连募原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与卫气俱行,不得皆出,故间日乃作也."<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帅 《中医药通报》 2011年10卷5期 33-35页ISTIC
【摘要】 膜原,又称募原,其称始于《内经》.《素问·疟论篇》载:“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薄于五脏,横连募原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与卫气俱行,不得皆出,故间日乃作也.”《举痛论》日:“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宁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年19卷8期 956-95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分析季节性流感的发病特点、病机演变发展与药物治疗的转归情况,探讨最佳证治规律及用药方案.方法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分型证治流行性感冒患者30例,其中一般型予尼美舒利颗粒、小柴胡颗粒、清热解毒口服液口服;轻型肌注清热解毒注射液、利巴韦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严健民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7年13卷6期 408-410页ISTICCSCDCA
【摘要】 <篇首> 1 三焦"三焦"二字所代表的医学概念,自今本《黄帝内经》出现以来,勾人心思两千余年,有形无形之说,经隧腔子之别,形态机能之议,奇论众出,各见高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永军 任继学 《吉林中医药》 2006年26卷4期 8-8页ISTIC
【摘要】 <篇首> 明代医家王肯堂曾指出:人有生,必有死,万物之常也.然死,不死于老而死于病者,万物皆然,而人为甚,故圣人悯之,而医药兴,医药兴而天下之人,又不死病,而死于药矣.智者愤其然,因曰:病而不药得中医,岂不信哉.清代医家王孟英亦明确指出:执一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冮顺奎 《中医药通报》 2006年5卷5期 22-25页ISTIC
【摘要】 "募原"一词出于<内经>.然因<内经>成书年代久远,文辞简奥,其"募原"之说内涵幽深.<内经>以降对"募原"一说有不同认识,见仁见智.通过对"募原"的文献梳理,探讨其临床指导意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嘉骏 《中医药通报》 2005年4卷3期 21-23页ISTIC
【摘要】 运用文字学知识对"膜原"与"募原"的字形、字义与涵义进行分析.指出<内经>对于"膜"、"募"二字选用所依循的规律,对深入探讨膜原的形态与功能具有参考意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汤川安 《中医文献杂志》 2012年30卷5期 35-37页
【摘要】 《内经》中“募原”二字,全元起改为了“膜原”,导致后世望文生义,把“募原”理解为膜状组织的总称.通过对《内经》中相关经文的分析,结合现代解剖学知识,以及前贤治疗邪伏募原疾病的方法,笔者认为“募原”不是膜状组织,而是肠胃外静脉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琴 苏云放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4卷10期 207-208页
【摘要】 "膜原"亦称"募原",现通用"膜原",其有解剖位置上的膜原、病位膜原、证型膜原以及"膜原-三焦门户"说之别.一代宗师叶天士将这些理论学说观点充分应用到临床实践,体现在其病案中.膜原受病主要集中于温热、暑病、湿病中,可影响营卫运行之机,波及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君财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9年23卷4期 16-17页
【摘要】 募原是一种气,仅存在于脏腑之间的夹层内,因位置特殊所以是一种特殊的气.除了具有气的防御、固摄等普通作用,还具有一些特殊作用.募原与脏腑的盛衰、三焦的通利、宗气的强弱都有关系.因此募原中会伏藏六种邪气,引发多种疾病,不仅只有温热之邪,只是痰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晓云 田雨河 等 《山西中医》 2002年18卷4期 64页
【摘要】 <篇首>有关阴黄证治,清代医家程钟龄在《医学心悟》曾指出:“阴黄者,茵陈五苓散,如不应,用茵陈姜附汤。”然证之临床,阴黄证治若仅依此,尚不能尽愈,对于重证缠绵难愈者,又当别论。笔者从邪伏募原论治,用茵陈姜附汤合达原饮加减,能使阴黄重证速退,病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璐畅 王新苗 等 《中医杂志》 2023年64卷1期 27-31页ISTICPKUCSCD
【摘要】 肿瘤相关性失眠是与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相关的常见症状,且失眠对肿瘤演变具有负向推进作用.基于《黄帝内经》中营卫循行规律,提出以营卫昼夜"肌表-募原"循环阐释睡眠机理;并根据肿瘤相关性失眠不同表现将其分为寐质、寐时、寐期异常分别施以不同治法.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小原 翟双庆 《中医杂志》 2023年64卷4期 422-424页ISTICPKUCSCD
【摘要】 中医学认为人体由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筋脉、皮毛、骨肉等组织结构组成.基于相关古籍文献记载、医家解读和临证用药经验,提出膜原独立于以上传统认知的人体组织结构之外,其为周身之间隙,包括脏腑之间的间隙和周身之间隙.膜原分为膜原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孝磊 赵永华 《中医学报》 2021年36卷9期 1814-1817页ISTICCA
【摘要】 三焦为原气之别使,亦为决渎之官,具有"主持诸气""运行津液"的功能;经脉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沟通人体脏腑,灌注肢节百骸,二者在功能上有相似之处.经脉中流行的是有形的津液,津液承载无形的经气.根据经脉所循行留止多在肉隙、骨缝、筋缘、脉管旁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江顺奎 李雷 等 《中医杂志》 2012年53卷13期 1160-1162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相对于感而即发的疾病,伏邪疾病的治疗方法有其特殊之处.从专药向导、直捣募原等方面,探讨伏邪疾病的治疗规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庄娟娟 李凯 等 《中医儿科杂志》 2019年15卷6期 99-101页
【摘要】 以"募原论"为指导,探讨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位、病机和小儿推拿治疗方法.认为本病病因虽可分为疟邪入侵、寒邪直入、热邪直驱、内外合邪4个方面,但病机和治疗原则可用《内经》"阳化气,阴成形"概括.其中,"阴成形"指阴寒,为痰核之成因,表现为肠系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先立 《河南中医》 2015年35卷8期 1735-1737页ISTIC
【摘要】 温病学中的和法适应于温邪既不在卫分之表,又未结于阳明气分之里,而是介于表里之间邪郁于少阳,留连三焦,以及邪伏募原等证.温邪不在卫表,汗之损伤卫气,病证不属阳明之里,下之又徒伤胃气,惟宜和解表里,以宣通气机,透解邪热,以冀外解里和.温病和解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广 蒋士卿 等 《中医学报》 2013年28卷7期 925-92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AIDS)反复感冒的临床特点和中医辨治.方法: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AIDS反复感冒的方法.结果:笔者将AIDS反复感冒分为气虚兼外感风寒证、气虚兼外感风热证、暑湿伤表证、邪犯募原证、阴虚感冒、气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琼 李成年 《吉林中医药》 2011年31卷12期 1141-1142页ISTIC
【摘要】 《温疫论》中体现杂气致病、邪伏募原、一药治一病等学术致思方向,既重视对具体、微观病因探求,又重视对传染性疾病共性研究;在治疗上既有针对共性特征的九传治法,又有“以物制气”“一药治一病”的特效药物治疗思路.这种既重视共性特征,又把握个性特质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龚贵川 罗江志 《中国中医急症》 2009年18卷2期 306-307页ISTIC
【摘要】 <篇首> 1 湿温周某,女性,65岁,2006年9月15日就诊.患者因反复发热15d来诊.患者反复发热,每日体温在38℃左右,曾在我院以"发热待诊"住院治疗,每日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针、炎琥宁针静脉输液,白天输液时体温降至正常,夜间发热,血常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月辰 《山东中医杂志》 2000年19卷7期 446-447页ISTIC
【摘要】 <篇首> 达原饮出自明·吴又可<温疫论>,由厚朴、槟榔、草果、白芍、知母、黄芩、甘草组成,功在达募原、辟秽浊,是治疗温疫初起,邪伏募原之要方.现将近年来的临床运用概况综述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庞志英 《中医研究》 2010年23卷3期 56-56页
【摘要】 <篇首> 小柴胡汤具有和解少阳的功效,是和解法的代表方,常用来治疗少阳胆经、三焦、邪伏募原等疾病.近年来,笔者采用小柴胡汤与温胆汤加减辨证论治郁证,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淑英 吴玲明 《国医论坛》 2007年22卷4期 5-6页
【摘要】 <篇首> 和解少阳法具有和解少阳、枢利气机的功效.常用来治疗少阳胆经、少阳三焦经、邪伏募原等证.其代表方是《伤寒论》中的小柴胡汤.近年来,我们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癫狂郁证,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癫狂郁证/中医药疗法;小柴胡汤/治疗应用;和解少阳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