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4
- 9
- 6
- 1
- 1
- 1
- 9
- 8
- 6
- 5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学位论文】 作者:周群 导师:丁中涛 云南大学 化学 分析化学(硕士) 2010年
【摘要】 化学修饰电极(ChemicallyModifiedElectrodes,CME)是通过共价、键合、聚合或吸附等手段,将具有功能性的物质引入电极表面,而制得具有新的、特定功能的电极。这种特定功能加快电极反应速度,进行所期望的选择性反应,提高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马静 导师:杜晓燕 哈尔滨医科大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硕士) 2010年
【摘要】 化学修饰电极(chemically modified electrode CME)就是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对电极表面进行修饰,形成具有预期特定功能的膜,以实现对电极的功能设计。利用电化学修饰技术研制了对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敏感响应的功能膜电极,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郑华 导师:胡劲波 北京师范大学 化学 分析化学(硕士) 2005年
【摘要】 本文用自组装膜化学修饰金电极、纳米金修饰金电极和碳纳米管-纳米金修饰金电极,研究抗癌药物柔红霉素的电化学行为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并用电化学交流阻抗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电极表面进行表征。 本文简述了化学修饰电极的发展概况、制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赵军丽 导师:陈艳玲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化学 分析化学(硕士) 2005年
【摘要】 化学修饰电极是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也是目前最活跃的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的前沿领域,目前已应用于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分析科学、材料科学等许多方面。化学修饰电极通过对电极表面的分子剪裁,可以按意图给予电极特定的功能。从本质上看,化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袁军华 导师:陈艳玲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化学 分析化学(硕士) 2003年
【摘要】 化学修饰电极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分析手段,它将分离,富集和测定三者合而为一,在提高选择性和灵敏度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它不仅极大推动分析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而且在生命科学领域中,为在生命体和有机组织的整体水平上,甚至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认识和研究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建秀 导师:李南强 北京大学 化学 分析化学(博士) 2002年
【摘要】 碳纳米管是一种特殊的电极材料,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质在电化学反应中可作为一种良好的促进剂来加速电子传递.将单层碳纳米管涂布到玻碳电极或金电极表面制成化学修饰电极,采用扫描电镜对单层碳纳米管膜进行了表征.修饰电极对3,4-二羟苯基乙酸具有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赤贞)胤 导师:俞斌 冷宗周 南京化工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化学工程(硕士) 1999年
【摘要】 吸附伏安法是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快速、准确等特点.用它研究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药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化学修饰电极是七十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也是活跃的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的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努尔比亚·亚力坤 导师:胡广志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化学 有机化学(博士) 2019年
【摘要】 目前,以多孔碳基纳米材料作为功能材料,制备新型电化学传感器在分析传感领域内已成热门研究课题之一。电化学药物传感能有效地解决分析方法的选择性、简便性、灵敏度等分析性能。本论文以多孔碳基纳米材料作为电极修饰材料,采用简单、易行的溶剂热反应法和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真 导师:陈洪渊 徐静娟 南京大学 化学 化学(硕士) 2016年
【摘要】 电致化学发光(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是一类由电化学控制使得发光试剂在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产生的化学发光现象,因此它兼有电化学和化学发光的优势。ECL技术用电信号激发,并检测产生的光信号,在检测过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姚琳 导师:吴亮其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2013年
【摘要】 谷胱甘肽是一种包含巯基的三肽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在细胞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体内的谷胱甘肽以还原型和氧化型两种形式存在,二者的含量及比值可以作为氧化应激和疾病诊断的重要标识物。已有文献报道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茂清 导师:杜晓燕 哈尔滨医科大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硕士) 2008年
【摘要】 研制基于电化学沉积铂纳米颗粒修饰玻碳电极的DNA传感器。用循环伏安和阶跃电位两种电沉积方法,在含有0.5 mol/L H2SO4和2.5 mmol/L K2PtCl6的电解池中,将铂纳米颗粒沉积在处理过的玻碳电极表面。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杜洋 导师:罗红霞 中国人民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应用化学(硕士) 2008年
【摘要】 碳纳米管自1991年被发现以来,因其独特的力学、电学等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碳纳米管微妙的电子特性表明它们在电化学反应中用作电极材料时,具有促进电子转移反应的能力。自多巴胺在多壁碳纳米管电极的电化学氧化被首次报到以来,碳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婷 导师:李根喜 杨荣武 南京大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2008年
【摘要】 铜锌超氧化物岐化酶(Copper,zinc Superoxide dismutase,简称Cu,Zn-SOD)能通过处于活性位铜离子的氧化还原作用,催化超氧阴离子(O2-),转化为过氧化氢(H2O2)和氧分子(O2),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氧自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陈灿辉 导师:李红 华南师范大学 化学 物理化学(硕士) 2006年
【摘要】 基于二茂铁及其衍生物良好的氧化还原活性,其在电化学传感器和分子组装领域占有重要位置。二茂铁及其衍生物与DNA间的作用机理和作为DNA电化学传感器的指示剂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为了拓展电活性小分子与DNA作用的电化学方法,本论文采用多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薇 导师:陈国南 吴晓萍 福州大学 化学 分析化学(硕士) 2005年
【摘要】 抗癌药物的性质及其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对癌症的治疗和抗癌药物的合成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是目前科学研究的热点,利用DNA修饰电极结合各种现代电化学手段对抗癌药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开展研究更是备受关注。 本论文以紫草素、隐丹参酮和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新建 导师:李根喜 南京大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 2005年
【摘要】 1、血红蛋白在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溴化铵膜中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对NO的电催化作用 血红蛋白(Hb)被成功地包埋在由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OAB)组成的类脂膜中,并修饰在热解石墨电极(PG)表面。在循环伏安图上可见一对明显的、来源于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秦玉华 导师:许宏鼎 李景虹 吉林大学 化学 分析化学(博士) 2004年
【摘要】 研究蛋白质与电极之间的直接电子传递对了解生物体内的能量转换和物质代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蛋白质与电极表面的直接接触通常会引起其结构和功能的重大改变,导致其在电极上的电子传递受到抑制,并失去生物活性。磷灰石、纳米氧化铝模板与金胶纳米粒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松琴 导师:鞠熀先 南京大学 化学 化学、分析化学(博士) 2003年
【摘要】 研究蛋白质与电极之间的直接电子传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对电极或蛋白质进行修饰,可以改善蛋白质的直接电子传递性质,蛋白质与电极表面的紧密接触将引起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发生重要改变。金胶与二氧化锆纳米粒子能够为固定在其上的蛋白质分子提供一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钟俊 导师:李根喜 南京大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2002年
【摘要】 1.纳米金和DNA修饰电极及吩噻嗪类药物传感器的研究 DNA和纳米金颗粒通过精细的自组装过程被共修饰在金电极上。这种方法被证明对于作为吩噻嗪类药物传感器来说是有效的,它利用了纳米金颗粒比表面积大的特性和双链DNA与吩噻嗪类药物的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马晓梅 导师:李启隆 北京师范大学 化学 分析化学(硕士) 2001年
【摘要】 该文研究了抗癌药物吡柔比星(THP),蛋白质辅酶I(NAD)在钴离子注入电极(Co/GC)上的电化学行为,并将其用于吡柔比星与DNA相互作用电化学及DNA测定的研究.实验表明,这类修饰电极具有明显的催化活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毛燕宁 导师:李启隆 北京师范大学 化学 分析化学、电分析化学(硕士) 2000年
【摘要】 该文研究了抗癌药物阿霉素、米托蒽醌和吡柔比星在钴离子注入修饰碳纤维微电极(Co/GC)上的电化学行为,建立了以线性扫描伏安法测定上述三种药物的新方法.实验表明,该类修饰电极具有明显的催化活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狄俊伟 导师:毕树平 南京大学 化学 分析化学(博士) 2003年
【摘要】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丰的金属元素。过去人们认为铝对人体而言是无毒的微量元素,其低毒性的原因主要是来自肠胃对铝的吸收很差。然而,随着酸雨这一世界性污染问题的出现,铝制炊具的广泛应用,以及铝化合物被用于抗酸药物、食品添加剂、净水剂等,进入人体的铝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