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3
- 7
- 1
- 6
- 1
- 1
- 1
- 1
- 7
- 3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杨军 汪吉宝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1999年13卷11期 507-50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鉴别雏鸡耳蜗神经元中一氧化氮合酶的类型.方法:用CuPtCl6化学修饰电极,检测了离体的雏鸡耳蜗神经元在含Ca2+的谷氨酸、缓激肽,不含Ca2+的谷氨酸及L-精氨酸、三磷酸腺苷、乙酰胆碱、缓激肽等溶液刺激下一氧化氮的释放反应.结果:有...
【关键词】 CuPtCl6化学修饰电极;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少华 谢银侠 等 《生物技术通报》 2019年35卷3期 183-19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重金属铅离子在空气、水、土壤和食物中普遍存在而且含量越来越高.铅离子具有较大的毒性,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的危害.近年来发展了很多检测铅离子的方法,其中以碳基为基底电极的电化学传感器由于具有简单、快速、灵敏等优点而备受青睐.从复合电极修饰材料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青云 马永钧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0年35卷18期 2399-240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利用铕离子掺杂普鲁士蓝(europium-doped prussian blue analogue,Eu-PB)化学修饰型复合汞膜电极(GC/Eu-PB/MFE)建立了黄芩苷的测定方法,并探讨了其电化学行为.方法:在BR(pH 6.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宋金春 导师:胡先明 武汉大学 化学 有机化学(博士) 2012年
【摘要】 70年代中期化学修饰电极逐渐发展形成一个比较活跃的研究方向,是电分析化学和电化学的前沿领域,目前已应用于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分析科学、环境科学等许多方面.电极表面修饰的介质材料可在电极表面的电子传递过程实现电催化反应,加速氧化还原中心,它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于丽波 导师:赵振波 杨国程 长春工业大学 化学 有机化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化学修饰电极(Chemically modified electrode, CME)是目前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中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由于其稳定性高、选择性好和线性范围宽等特点,在传感药物分子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已经有大量的研究工作被报道。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莳 导师:姜慧君 南京医科大学 药学 药物化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多巴胺作为人体内一种重要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参与许多生命过程,对神经中枢、心血管和内分泌系统都有重要的影响.多巴胺含量异常会导致很多疾病,例如精神分裂症、亨廷顿氏舞蹈病、帕金森氏病以及痴呆症等等.由于多巴胺存在于复杂基质中,含量低,分析测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晓倩 导师:施国跃 华东师范大学 化学 分析化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单胺类神经递质,如多巴胺、羟色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神经递质,它们直接参与多种生理活动、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研究发现过量的单胺类神经递质能够产生大量的活性氧物质从而引起神经细胞凋亡,因此准确灵敏的检测单胺类神经递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任慧玲 导师:杨铁金 齐齐哈尔大学 化学 分析化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多巴胺作为哺乳动物及人体中的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参与很多体内的生理活动。人类很多疾病的产生都与多巴胺的含量改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建立一种灵敏、可靠、快速的检测方法进行体内多巴胺的浓度测定对多巴胺的体内药物分析及与其代谢异常有关的疾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伟峰 导师:马永钧 西北师范大学 化学 分析化学(硕士) 2011年
【摘要】 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技术,是近十年来发展最快的一种新型分离分析技术,它集成了毛细管电泳的高效分离能力和电化学发光检测的高灵敏度。目前电致化学发光分析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发光试剂是Ru(bpy)32+ ,它由于具有水溶性好、化学性质稳定、氧化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朱丽娜 导师:万其进 武汉工程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生物化工(硕士) 2010年
【摘要】 药物分析技术是保障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基础.电化学方法有着分析速度快、仪器简单和成本低等优点,是一种新型的高灵敏度的药物分析技术.化学修饰电极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取得很大进展.化学修饰电极则是当前电分析化学中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其应用范围十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玉雪 牟靖男 等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1年15卷9期 745-74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利用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技术,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的沙门氏菌检测方法.方法 利用循环伏安法将新蒸单体吡咯和羧基多壁碳纳米管聚合到电极表面,形成均匀牢固、富含羧基的修饰膜.导电聚合物薄膜使电极获得了大的比表面积和优异的电子传递能力.在偶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秀兰 石慧 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0年26卷8期 813-81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制备微囊藻毒素-LR(简称MC-LR)多克隆抗体,并将其应用于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对MC-LR的测定.方法:通过对新西兰大白兔免疫自制免疫原MC-LR-KLH,制备多抗.将所得抗体应用于电化学免疫传感技术,基于L-半胧氨酸自组装技术和纳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红 何婧 等 《中国公共卫生》 2010年26卷2期 255-25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近年来,铅(Pb)、铜(Cu)的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因此,Pb、Cu的准确分析及同时测定受到普遍关注.已经报道的测定铅、铜的方法有原子吸收及发射光谱法~([1-2])、原子荧光光谱法~([3])等,但这些方法多涉及到贵重仪器,电化学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登明 马伟 《中国公共卫生》 2009年25卷3期 382-38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目前,测定抗坏血酸的方法有传统的碘量法[1]、分光光度法[2]、荧光法[3]等.由于抗坏血酸氧化产物对电极有钝化作用,且在裸电极上有较高的过电位,因此,抗坏血酸的测定仍是电化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Vanhsai H 兰天宇 等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9年36卷3期 244-24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水样中壬基酚的电沉积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差分脉冲伏安测定法.方法 采用脉冲电沉积法在碳纳米管(CNTs)和氯化钾的混合溶液中制备得到CNTs-玻碳电极(GCE),采用循环伏安法于0.2~1.2 V对壬基酚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进行研究,...
【关键词】 壬基酚;电沉积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差分脉冲伏安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胜楠 田嘉莹 等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19年36卷3期 59-60页CA
【摘要】 目的:利用电化学检测不同糖浓度环境下PC 12细胞的细胞活性.方法:以PC12细胞为模型,将PC12细胞分为无糖阴性对照组、1 mg/ml低糖组、4.5 mg/ml阳性对照组,采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基于PC12细胞质的循环伏安行为,评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笑言 彭媛 等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4年32卷1期 14-1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构建分子印迹聚合物修饰的具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的电化学传感器,实现对雌二醇(E2)小分子的快速检测,并为农药残留及环境污染物的检测提供依据.方法 以对氨基苯硫酚作为印迹聚合功能单体,通过Au-S共价键连接在用于信号放大的纳米金颗粒表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海燕 王捷 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1年11卷15期 2967-2969页ISTICCA
【摘要】 设计一种用于检测CYP3A5基因分型的电化学传感器阵列及其不同基因型的判别方法.方法:设计的电化学基体由印刷电路板(PCB)组成,该电路板包含一组金电极.每个金电极表面修饰有包含单链捕获探针的自组装单分子膜.设计中使用二茂铁做为电活性指示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瑞斌 薛成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0年10卷23期 4466-446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利用电化学方法研究姜黄素与小牛胸腺双链DNA的相互作用,考察离子强度对姜黄素与DNA相互作用方式的影响.探讨姜黄素与DNA相互作用的机理.方法:在5 mmol·L-1 Tris-HCl(pH 7.0)溶液中,在不同离子强度下,考察姜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静平 第四届海峡两岸分析化学学术会议 2006年
【摘要】 电分析化学基础研究的本质是探讨界面问题,为了发展适用于复杂生命体系的电分析化学方法和技术,需要构筑新型的界面体系.我们课题组在过去的几年中在此方面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 所涉及的界面包括液/掖、固/液界面等,探讨电荷(电子和离子)在界面上的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