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7
- 5
- 12
- 6
- 4
- 3
- 2
- 16
- 6
- 6
- 4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文萍 毛善平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5年32卷2期 151-157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及轻型脑梗死(Minor ischemic stroke,MIS)患者风险决策功能的特点.方法 通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邢小莉 赵晨悦 等 《心理研究》 2025年18卷2期 129-138页
【摘要】 病原体厌恶作为一切厌恶的基础,其适应性功能是个体抵御病原体感染的第一道防线.疫情期间,病毒传染相关的线索或事件更容易引起人们的病原体厌恶情绪,进而影响其决策和行为,但病原体厌恶情绪对公平决策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借助经典的最后通牒博弈范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司飞飞 吕晓珍 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24年38卷3期 193-199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索男性酒精依赖患者的子女(OFAD)的危险性饮酒与决策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根据酒精使用障碍筛查量表得分(AUDIT,划界分为7)将OFAD分为"危险性饮酒组"(n=29)和"非危险性饮酒组"(n=43).采用爱...
【关键词】 男性酒精依赖患者的子女;危险性饮酒;爱荷华博弈任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可璠 毛善平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4年31卷1期 32-35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Asymptomatic carotid artery stenosis,AC AS)患者在风险条件下的决策特点.方法 应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邬攀 聂佳佳 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58卷12期 2124-2128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探索成年烟雾病(MMD)患者的模糊决策功能是否受损及其与执行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神经心理学量表测试41例成年MMD患者(MMD组)和41例健康对照(HC组)的执行功能,采用爱荷华博弈任务(IGT)测试两组被试者的模糊决策功能,并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志华 徐睿思 等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25卷9期 1351-1353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病理性网络使用(PIU)患者社会认知神经心理学损害特点方法 选取30例PIU患者(观察组)和30例健康青年(对照组)完成失言觉察任务、眼区任务和爱荷华博弈任务测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结果.结果 观察组在心理阅读任务和失言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月 金海燕 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37卷7期 1042-104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强迫症是一种复杂的慢性致残性神经精神障碍,从神经生物学基础而言,其与大脑的一些重要脑区如眶额皮质、前扣带皮层有关.同时,神经影像学研究也表明与决策功能相关的脑区有眶额皮质、背外侧前额叶等.由此可见,强迫症与决策功能有一定的神经生物学相关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轶洁 徐佳琳 等 《磁共振成像》 2017年8卷8期 598-60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使用最后通牒博弈任务,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究功能连接对于提议者经济状况对回应者不公平感相关决策产生影响的预测作用.材料与方法 30名健康被试参与本研究.在任务中,被试首先会得知提议者的经济状况(好或差),之后会得知来自提议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岳童 黄希庭 等 《心理学报》 2021年53卷6期 651-666页
【摘要】 本研究通过经典的金钱博弈任务,以FRN和P300为反应指标,探讨了自身获益或损失对朋友结果评价分别会产生何种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模式是如何受到个体自我建构方式调节的.结果发现,在自身获益条件下,观看朋友损益之间的FRN和P300差异不再存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蕾 汪凯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48卷7期 780-782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探讨医学生述情障碍者的风险决策能力.方法 随机抽取300名临床专业三年级的学生,使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筛选出得分为60分以上者为述情障碍组;40分以下者为正常对照组,同时采用爱荷华博弈测试(IGT) 进行社会决策行为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龙 汪凯 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2年26卷3期 209-214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讨强迫症(OCD)患者在风险明确及不明确情境下的决策功能.方法:对45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 OCD诊断标准的患者和48名性别构成、年龄、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对照组被试进行爱荷华博弈任务(IGT)、色子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超 王程明 等 《心理研究》 2020年13卷4期 345-351页
【摘要】 大学生领导力的提升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战略定位和大学生适应社会的重要需求,而准确有效的决策机制又与个体的领导战略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本研究采用最后通牒博弈任务来探讨不同领导力水平的大学生在决策能力上的差异.通过发放大学生领导力实践量表在460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乐 袁晓菲 等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6年26卷2期 112-11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长期吸食甲基苯丙胺对决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6例男性甲基苯丙胺依赖者和27名健康男性对照,使用爱荷华博弈任务(IGT)评估决策行为。采用5(决策组块)×3(被试类别)混合设计,根据选择的先后顺序将全部100次选择划分为5个决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红芳 陆兆甜 等 《应用心理学》 2018年24卷4期 344-354页
【摘要】 研究采用最后通牒博弈任务探讨了抑郁个体在获益和损失情境中对不公平决策方案反应模式的特点,结果发现:(1)抑郁和非抑郁被试对不公平决策的拒绝率随不公平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但在损失情境中的拒绝率显著高于获益情境;(2)抑郁被试对获益情境的不公平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笑笑 辛涛 等 《心理学探新》 2018年38卷4期 319-325页
【摘要】 选取山东省某初中308名学生,采用爱荷华博弈任务,使用"效用-固着"模型对决策包含的动机、认知、反应心理过程进行认知建模分析,探究自尊水平和性别对初中生风险决策表现的影响.结果发现,初中生的风险决策表现不佳,对损失不敏感.在控制年级的影响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田 傅宏 《心理学探新》 2018年38卷4期 363-368页
【摘要】 为探讨人格特质对得到宽恕与否与冒犯者后续行为之间关系的影响,基于虚拟的囚徒困境博弈范式,并结合人格问卷的测试,对369名大学生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宽恕情境下的被试更倾向于不再伤害对方;(2)得到宽恕的程度与冒犯者善待对方的程度呈显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凤华 李光涛 等 《心理学探新》 2017年37卷6期 513-518页
【摘要】 爱荷华博弈任务作为一种经典的模糊决策范式,常被用来模拟现实生活中,人们面对不确定情境下的决策行为.随着研究的深入,该任务范式作为一种临床诊断工具,逐渐在临床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以爱荷华博弈任务为出发点,介绍其在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综合征、物质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灿灿 游旭群 等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7年15卷1期 128-135页
【摘要】 本研究采用爱荷华赌博任务(Iowa Gambling Task,IGT)范式,探究工作记忆在情感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风险取向类型与工作记忆的作用机制.以88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自变量2(风险取向类型:风险偏好/风险规避)×2(工作记忆负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池丽萍 张弛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6年14卷4期 517-522页
【摘要】 人类有追求规则、秩序的本能,有秩序的环境是否能提高人们的信任水平呢?本文的具身性研究思路将社会学中抽象的“秩序”具体化为任务操作,以197名大学生为被试,将其分为三组分别完成秩序程度不同的连线任务,然后通过投资博弈任务测量被试信任水平。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艳 胡冰 等 《心理学探新》 2013年33卷2期 129-133页
【摘要】 该文考察了难度不同的决策任务对其后的风险决策成绩的影响.实验中被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完成充满个人情感的道德(Moral-personal)决策情境任务和与道德无关的(Non-moral)选择决策情境任务.接下来被试完成了相同的考察风险决策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馨 《科技通报》 2013年12期 148-150页
【摘要】 延迟容忍网络环境具有动态性、异构性等特点,导致传统网格任务调度算法收敛速度慢、局部最优等缺陷,使网格任务调度效率低。为了提高网格任务调度效率,提出一种基于重复博弈的任务调度算法。算法根据任务调度原理和博弈论的特点,建立了网格任务调度模型和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龙 汪凯 等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1年20卷11期 980-98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特质性焦虑对风险明确及不明确情境下决策的影响是否相同.方法 依据特质性焦虑的得分,185名被试被分成高特质性焦虑组(HTA)、中特质性焦虑组(MTA)、低特质性焦虑组(LTA),分别对3组被试进行爱荷华博弈测试、色子测试及威斯康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岳童 黄希庭 《心理学探新》 2016年36卷6期 541-545页
【摘要】 在金钱博弈任务中让被试暗中操控对朋友赢或输的赏罚金额.结果发现,当被试与朋友一起参与博弈时,较之于仅仅观看朋友博弈,对其赌赢的奖赏金额有了明显的降低,而对其赌输的惩罚金额没有受到显著影响.而且,自己输要比自身赢的前提下对朋友赌赢的奖赏更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帅 黄希庭 等 《心理学报》 2014年5期 666-676页
【摘要】 为考察人际距离对自我-他人表征的影响,采用金钱博弈任务检测了在自己操作、观察朋友操作和观察陌生同学操作时的脑电成分反馈相关负波(FRN)。结果发现,观察任务产生了类似于自我操作时输钱反馈的负偏向,即观察者反馈负波(oFRN);在观察条件下,...
【关键词】 观察者反馈负波(oFRN);人际距离;自我-他人表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厚德 张权 等 《心理科学进展》 2012年20卷9期 1401-1410页
【摘要】 爱荷华博弈任务(IGT)是一项检查情感性决策机制的常用实验范式.据此,Damasio等人提出了躯体标记假设(SMH)解释情绪影响决策的神经生理机制.近期,大量研究在IGT究竟是模糊决策还是风险决策、与情绪和认知的关系、与工作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小晶 李红 等 《心理学报》 2010年42卷3期 395-405页
【摘要】 通过对情感决策的常用研究丁具--标准爱荷华博弈任务进行了得失总量不变而频率改变的修改,并使之适合于年幼的3~5岁儿童,可以比较幼儿在不同奖惩频率任务中的表现,从而考察奖惩频率对幼儿情感决策的影响.对120名3~5岁幼儿在四种不同类型的任务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谈昊天 李泽清 等 《心理科学》 2025年48卷4期 920-932页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如何建立人智信任成为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已有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或单次互动任务揭示了影响人智信任的因素,但人智信任建立过程的动态行为模式及内在机制仍不明晰.通过重复信任博弈任务及强化学习计算建模,研究发现在任务开始时,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博 赵靖实 等 《心理学报》 2025年57卷9期 1622-1637,中插6-中插7页
【摘要】 欺骗是指通过言语或非言语方式向他人提供错误信息或隐瞒相关信息的行为,奖励和惩罚是影响欺骗行为的关键因素.然而,以往研究主要关注金钱奖惩,对于社会奖惩如何影响欺骗行为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3项实验,探讨了社会奖惩对欺骗行为的影响及其中介与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振铭 郑莹灿 等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4年46卷13期 1585-159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状态共情在口罩遮挡条件下面部情绪识别对医学生亲社会行为影响的中介作用.方法 于2023年7-9月招募53名来自重庆某医学高校的医学生,完成面部情绪识别任务、独裁者博弈任务、状态共情测试,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考察口罩遮挡与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晓莉 张婷婷 等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3年31卷1期 26-32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讨先被排斥后被接纳与先被接纳后被排斥的复杂排斥经历如何影响个体对排斥源的亲社会决策,同时考察排斥源与受排斥者的社会距离对受排斥者亲社会决策的影响.方法:采用网络掷球范式操纵社会排斥,通过独裁者博弈任务和投资博弈游戏分别测量利他决策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