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7
- 10
- 3
- 1
- 9
- 8
- 3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陈文杰 暴芳芳 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2年38卷12期 862-864页ISTIC
【摘要】 患者,男,67岁.鼻部增生性斑块4个月,有外伤史.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可见真菌孢子,真菌镜检可见硬壳小体,真菌培养与菌种鉴定为卡氏枝孢瓶霉.予伊曲康唑、热敷治疗,患者治疗第1个月后原皮损部位出现的增生性皮疹,继续原治疗方案3个月,增生性皮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悦 顾海萍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5年41卷3期 210-212页ISTIC
【摘要】 着色芽生菌病通常较难鉴定致病真菌的属种,本文报道卡氏枝孢瓶霉致面部着色芽生菌病一例.患者,男,76岁.左眼下方红色斑块1年余.病理提示感染性肉芽肿改变.抗酸染色、PAS染色均为阴性.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检出卡氏枝孢瓶霉.口服伊曲康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安琪 刘佳怡 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5年41卷1期 48-50页ISTIC
【摘要】 2 例患者均为具有外伤史的老年农民,皮损表现为无症状增生性斑块.组织病理学检查示典型的硬壳小体.真菌培养鉴定为卡氏枝孢瓶霉(Cladophialophora carrionii).给予口服伊曲康唑 200 mg每日两次,外用夫西地酸乳膏和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小琦 李紫阁 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5年41卷10期 747-749页ISTIC
【摘要】 患者,男,66 岁.右手腕部一黄豆大斑块 2 年,逐渐扩大,无明显痒痛等不适,曾被误诊为瘢痕疙瘩.就诊我院后行真菌培养见暗色丝状菌落生长,光镜下可见树枝状菌丝和串珠样分生孢子簇.核糖体DNA(rDNA)内转录间隔区测序确定为卡氏枝孢瓶霉,予...
【关键词】 着色芽生菌病;卡氏枝孢瓶霉;chromoblastomycosi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志远 刘志军 等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2年15卷5期 316-318页ISTIC
【摘要】 50岁女性患者,左面部红色斑丘疹1年.皮肤科情况:左面部可见一4cm×2 cm大小暗红色形状不规则的斑丘疹,表面可见疣状增生及黄白色或黑色痂屑,红斑周围散发粟粒至黄豆大小红色丘疹.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真皮内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露娟 王爱平 等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2年07卷1期 29-30页ISTICCSCD
【摘要】 患者男,47岁.颈部皮损5a,皮损直接镜检可见多个棕色硬壳小体,皮损组织真菌培养为卡氏枝孢瓶霉,皮损组织病理PAS染色可见棕色厚壁孢子.诊断为着色芽生菌病,给予患者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治疗8个月,皮损形成瘢痕,之后采取全厚皮片移植术切除瘢痕,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爱平 孙毅 等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2年07卷3期 161-162,165页ISTICCSCD
【摘要】 报告1例由卡氏枝孢瓶霉引起的着色芽生菌病.患者男性,43岁,因右上臂局限性红色斑块性皮损5a就诊.皮损组织病理为慢性炎性肉芽肿改变,可见硬壳细胞.真菌培养鉴定为卡氏枝孢瓶霉.给予伊曲康唑(200 mg/d)和特比萘芬(250 mg/d)联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广富 刘静 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4年28卷3期 290-291,293页ISTICPKUCSCDCA
【关键词】 卡氏枝孢瓶霉;着色芽生菌病;Cladosporium carrioni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席丽艳 KaoruOkada 等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7年30卷5期 302-30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研究卡氏枝孢霉与阿耶罗枝孢瓶霉的DNA多态性,了解两菌在DNA型别与形态学及菌种来源地域的相互关系.采用溴苯提取法提取DNA,以随机扩增DNA多态性方法对来自五个国家的21株分离株(19株卡氏枝孢霉,2株阿耶罗枝孢瓶霉)进行研究.结果:①1...
【关键词】 卡氏枝孢霉;阿耶罗枝孢瓶霉;随机扩增DNA多态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宏 吴绍熙 等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2005年21卷9期 740-74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人类致病真菌裴氏着色霉、紧密着色霉、疣状瓶霉、皮炎瓶霉、卡氏枝孢霉、甄氏外瓶霉间的分子系谱格局.方法采用数值表相学方法,对上述6种30株重要致病性暗丝孢科真菌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得出其系谱格局为{P.ver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宏 金艳 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5年19卷3期 129-132,15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对人类致病的主要暗色丝孢科真菌裴氏着色霉、紧密着色霉、疣状瓶霉、皮炎瓶霉、卡氏枝孢霉、甄氏外瓶霉间的系谱格局.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方法对上述6种30株重要致病性暗丝孢科真菌可溶性全细胞蛋白单向SDS-PAGE图谱结合基型趋异方法进行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东明 李若瑜 等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3年32卷5期 249-25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设计皮炎外瓶霉种特异性引物,并对其特异性及敏感性进行检测.方法:通过对暗色真菌核糖体DNA进行分析,设计皮炎外瓶霉种特异性引物;实验菌株包括标准株、参照株及临床分离株等皮炎外瓶霉,以及甄氏外瓶霉、裴氏着色霉、卡氏枝孢霉、疣状瓶霉等,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英 李春阳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2年31卷8期 494-49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比较4种7株着色芽生菌病致病菌间DNA含量的差异.研究用卡氏枝孢霉4株,疣状瓶霉、裴氏着色霉、紧密着色霉1株,制备稳定生长阶段各菌株单孢子悬液,碘化丙啶(PI)一步插入法荧光染色,用人淋巴细胞作为内参标准进行DNA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清清 陈腊梅 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9年35卷7期 431-432页ISTIC
【摘要】 着色芽生菌病( CBM)是由暗色丝孢科的一组真菌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 本病多因外伤后孢子植入皮肤内引起,病原菌为裴氏着色霉、紧密着色霉、疣状瓶霉、卡氏枝孢霉. 病程缓慢,初起可局限于一侧肢体的某一部位,逐渐扩展,可累及整个肢体,亦可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禹卉千 李丽娜 等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3年8卷1期 40-43页ISTICCSCD
【摘要】 着色芽生菌病是一种慢性难治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真菌感染性疾病,其病原菌为暗色真菌属,最常见的是裴氏着色霉、卡氏枝孢霉及疣状瓶霉,常以孢子形态寄生于腐生植物或土壤中,人多通过外伤接触植入感染.其诊断依据病原学检查,治疗为以抗真菌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柴宝 刘军 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21卷6期 450-451页ISTIC
【摘要】 观察并记录经37℃、45℃、55℃处理10、30、60min后裴氏着色真菌、紧密着色真菌、疣状瓶霉、卡氏枝孢霉、皮炎外瓶霉、甄氏外瓶霉、假阿利什菌、链格孢和孢子丝菌在沙氏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所以受试菌种的菌悬液经37℃、45℃不同时间处理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万俊增 戴文丽 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3年19卷6期 535-537页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着色真菌蟾蜍分离株的致病性.方法:抽样取着色真菌蟾蜍分离株与标准人分离株对照,制成菌悬液,做小鼠腹腔接种,观察接种后小鼠的外观表现,做菌种逆培养和观察内脏病理变化.结果:蟾蜍分离株卡氏枝孢霉、疣状瓶霉、裴氏着色霉和甄氏外瓶霉与病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